APP下载

英语学习无聊情绪及调节策略研究概述

2024-01-25李怡园

现代英语 2023年16期
关键词:二语外语调节

李怡园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自2012 年积极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进入二语习得领域,二语学习中除焦虑以外的其他情绪受到学者关注。 无聊是一种在学校教育中频繁出现的一种情绪或心理状态[1]。 现有研究虽注意到外语学习无聊情绪是一种消极、低唤醒、过程型负性情绪,频繁出现在外语课堂中,对外语学习效果有诸多负面影响。 鉴于此,对无聊情绪调节策略展开讨论意义重大,目前虽有学者Nett 等人[2]对无聊应对策略展开过细致研究,但对以英语作为外语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笔者基于英语学习背景,概述英语学习无聊情绪及无聊应对策略研究现状,指出不足,并为未来研究提供相应建议。

一、 英语学习无聊情绪及调节策略研究回顾

(一)英语学习无聊情绪研究

无聊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多维度的情绪,涉及情感、认知、动机、生理和表达等方面,是一种不愉快的,缺乏刺激,消极的低激活情感状态[1]532。 在二语背景下,Li 等人[3]基于对我国非英专学生及教师的访谈数据,发现无聊情绪普遍存在,并基于控制—价值理论的三维框架将外语学习无聊情绪定义为一种消极、低唤醒、过程型负性情绪。

自Chapman 最早开始关注德语课堂中学习者的无聊情绪,二语背景下的无聊情绪研究逐渐增多[4,5]。 在外语课堂环境中,无聊是一种频发的外语课堂情绪[5]321。 目前研究有探讨其对外语学习的诸多负面影响,如对学生的英语成绩的负向预测作用[6]、对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听力、阅读成绩的负面影响[7,8]、网课背景下对英语学习成效的负向预测作用[9]等。 根据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这一负性情绪对学习者英语学习的消极影响,但对如何应对英语学习中的无聊及其负面影响的研究不足,未来研究应考虑从实践角度减轻无聊情绪干扰,助力英语学习者拥有良好的学习情绪体验,拓展英语学习无聊研究的深度。

(二)情绪调节策略研究

情绪对学习者的学习和表现具有重要影响,无聊等消极情绪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业成就。 Oxford 在Gross[10,11]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二语学习自我调节策略,认为在二语学习中,有效采取策略调节消极情绪,是学习者自我调节策略的重要内容。 在外语学习背景下,最先被关注到的是学习者的情绪调节[12]。

我国在二语习得中的情绪调节研究尚处萌芽阶段。 目前对外语学习情绪以关注整体积极/消极学业情绪及其调节策略为主。 如我国学者徐锦芬、何登科[12]6通过自编的大学生英语学习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发现总体上我国大学生能够采用多种策略来调节英语学习中的各种情绪,在性别和专业类型上有显著差异。 男生在积极情绪调节策略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社科类专业的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情绪调节能力上具有较高水平。 该研究增进了对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了解。 薛荷仙、王亚冰[13]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究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情绪调节策略。 研究发现我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外语情绪调节策略可分三种亚类型:过度调节型、适度调节—直面问题型、低调节—逃避发泄型。 该研究为大学英语教师及研究者对学习者如何合理调节情绪以促进学习提供启示。 但对不同情绪的具体调节方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仅有Nett 等人[2]628提出的无聊情绪应对策略,后续研究有必要从更加具体细致的学业情绪体验出发,探讨学习者在情绪调节策略上的个体特征。

二、 无聊情绪应对策略研究

(一)无聊情绪应对策略问卷及分类

无聊应对量表(Boredom Coping Scale, BCS)最早是由Nett 等人[2]630验证开发,随后国内学者黄时华等人[14,15]以Nett 等人[2]630无聊应对策略四维度模型为基础,编制初中生课堂无聊应对策略和大学生课堂无聊应对策略问卷适应我国本土化的无聊应对策略研究,但并未聚焦在外语学习背景下此量表的适用性。

Nett 等人[2]631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调查德国高中生运用哪些策略应对无聊情绪,开发出20 道题项的无聊应对量表,此量表应用于对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课堂无聊应对策略的测量。 量表的四个维度分别是:认知方法(cognitive-approach)、行为方法(behavioral-approach)、认知规避(cognitive-avoidance)和行为规避(behavioral-avoidance)。

随后Nett 等人[2]633基于潜在剖面分析,确定三类无聊应对形象,分别是重新评价者(reappraisers)、批评者(criticizers)和逃避者(evaders)。 重新评价者主要采用认知方法策略,批评者主要采用行为方法策略,而逃避者则偏向采取认知回避和行为回避策略。 Daniels 等人[16]证实了Nett 等人[2]633中提到的三类无聊应对形象并探讨其使用的具体策略。 逃避者主要采用认知和行为回避策略,将注意力转移到与任务无关的活动上,如在笔记本上涂鸦;批评者主要采用行为方式策略,试图将责任推给他人,通常是教师;而重新评价者是最具反思性和适应性的群体,他们主要采用认知方式策略,试图通过将无聊任务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并从中找到意义,从而重新转移注意力到无聊的任务上。 研究表明,在Nett 等人[17]的研究中,“重新评估者”一直是适应能力最强的。

(二)英语学习无聊情绪应对策略实证研究

无聊情绪应对策略是二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而这一策略的应用会跟随诱发无聊的原因紧密相连。 课程内容、课程授课形式、线上线下教学环境的不同,无聊情绪应对策略也会有所不同。

首先,此前的研究大多将Nett 等人[2]629建立的无聊情绪应对策略框架置于数学领域[18,19]。 但最近的研究将其纳入英语技能型课程,如英语阅读、听力等。 在Shehzad 等人[7]的研究中,采用定量、横断面研究和相关性研究设计,探究英语阅读无聊应对策略、英语阅读中出现的无聊情绪与英语阅读成绩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阅读无聊情绪与阅读的成绩之间有显著负相关,阅读无聊应对策略与阅读理解的成绩具有显著性且呈正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阅读无聊情绪应对策略在阅读无聊感与阅读成绩之间起中介作用。 这一研究与Shehzad 等人[8]随后对另一语言技能英语听力无聊与听力无聊应对策略的研究相似。 研究结果显示,听力成绩与听力无聊应对策略之间有显著正相关。 具体而言,行为方法、认知方法和行为回避这三种无聊应对策略与听力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认知回避策略与听力成绩呈显著负相关。 由此可以看出,在外语学习中的阅读或听力技能的学习过程,都会受到无聊情绪的困扰,但如果采取有效的无聊应对策略,及时进行干预,英语学习效果也会得到相应改善。

其次,英语学习的线上及线下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无聊情绪体验会相互影响。 Pawlak等人[20]从伊朗高等线上教育课程中的学生和教师的视角出发,发现大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线上课程比线下面授课程更加无聊。 此外,学生认为内容型课程比技能型课程更加无聊。 虽然教师掌握了适当的应对策略来消除无聊感,但仍有大量学生不知道如何抵御这种厌恶情绪。

最后,对无聊情绪应对策略的认识和应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和教师应对外语课堂无聊情绪的能力。 例如,Nakamura 等人[21]以25 名泰国大学生为被试,在英语口语交际课程上实施评估一项无聊策略指导项目,开发学生自己的无聊情绪调节策略工具包,并对其策略使用进行反思。 结果显示,该项目对学生的无聊情绪调节和教师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同时也为学生和教师在二语学习课堂环境中共同应对无聊情绪提供启发。

三、 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目前国内对英语学习无聊情绪的研究逐渐显现,虽有学者从不同课型(听力、阅读等)、教学环境(线上、线下等)、个人差异等方面对无聊情绪进行考察,发现其对英语学习者学习成效的负面影响。但对这些无聊诱因下的英语学习者无聊情绪应对策略的使用情况研究不足。 笔者认为,未来研究可拓展研究主题。 首先,研究对象背景差异下,如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层次学生,非英语专业中人文社科类和理工科类专业背景学生,农村和城镇等不同生源地学生,英语学习者无聊情绪应对策略使用情况研究。 其次,对因教师授课方式、风格、教学内容等差异下产生的英语学习无聊情绪应对策略的研究以及课堂内外英语学习无聊情绪的应对策略研究都有待进一步探索。

四、 结论

文章对有关英语学习无聊情绪及无聊情绪调节策略的相关研究进行论述,以期未来的研究能关注到英语学习中的无聊情绪调节策略,并提出研究建议。 分析发现,无聊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有利于学生在日后英语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情绪调节以提升外语学习成效。 我国目前对英语学习无聊情绪应对策略的探究相对匮乏。 需要不断扩大研究范围,对不同层次学生、不同专业、不同语言学习背景的学生中英语学习无聊情绪应对策略进行细致的探究。总之,无聊情绪普遍存在于英语学习中,并对英语学习成效具有负面作用。 未来研究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助力英语学习者,提升其学业幸福感。

猜你喜欢

二语外语调节
方便调节的课桌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大山教你学外语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