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羽肉鸡屠宰上市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024-01-25门立林蔡日春陈智武
余 洋,门立林,曹 峥,朱 涛,蔡日春,陈智武*
(1.广西金陵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00;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100193)
近年来,我国黄羽肉鸡的存栏量和占比呈现下降趋势。与规模化的蛋鸡和白羽肉鸡养殖相比,黄羽肉鸡的设备设施投入较少、规模化养殖程度较低,该行业面临产业升级、育种技术不足、鸡舍设施落后、活禽销售、粗放养殖模式等诸多挑战,且鸡肉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正发生变化,年轻消费群体倾向于选择冰鲜鸡肉,导致黄羽肉鸡养殖经济收益也出现下降,生产性能相对较低。
虽然黄羽肉鸡虽面临着肉质差异不明显、生产性能无优势等挑战,但通过技术创新、调整育种方向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努力,黄羽肉鸡行业仍然可以进一步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黄羽肉鸡养殖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已有一批优质规模化养殖企业涌现,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也将带来发展机遇。
1 黄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现状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的数据统计显示[1],相比于2019 年,2022 年黄羽肉鸡在产父母代种鸡年平均存栏量下降5.4%,商品代鸡苗销售量下降19.7%;商品肉鸡出栏量减少17.8%。同时,黄羽肉鸡的三种类型的占比也发生了改变,快速型、中速型、慢速型黄羽肉鸡所占比例变化分别为-1.5、+2.24、-0.73 个百分点,快速和慢速型鸡占比呈下降趋势,而中速型鸡表现出增加的倾向。综合考虑肉质和效率的中速型黄羽肉鸡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我国黄羽肉鸡养殖业传统以小规模放养为主,规模化养殖起步较晚。我国黄羽肉鸡生产及消费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主要集中于南方地区,主产省份两广占据全国前两位,品种上以慢速鸡为主;其次是江浙及安徽,品种上以中速及快速鸡为主。近年来,黄羽肉鸡市场向两湖及四川乃至北方的山东、河南等新兴市场延伸,参与企业既有温氏、力源、立华、金陵等黄羽肉鸡企业,也有当地企业[2]。根据农业农村部肉鸡生产信息监测数据,2022 年黄羽肉鸡平均养殖规模为1.40 万只/ 场(户),而白羽肉鸡为10.98 万只/场(户),小型白羽肉鸡为2.82 万只/ 场(户)。从这一组数字可以看出黄羽肉鸡的规模化程度,相比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已较高的白羽肉鸡养殖业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黄羽肉鸡行业虽然已经有了温氏股份、立华股份、德康集团、力源集团等一批优质的黄羽肉鸡规模化养殖企业,但是单体养殖规模依然偏小。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程度不足直接导致了养殖、育种等设备普遍落后,标准化、智能化、机械化的前沿设备应用非常有限[3]。这也是黄羽肉鸡行业成本高、效益差、育种手段落后的重要原因。
1.2 品种现状
黄羽肉鸡是中国本土的肉鸡品种,又称三黄鸡、优质鸡,原指黄羽、黄肤、黄胫,长速较慢,肉质风味优良的鸡[4]。现泛指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 及各省、市、自治区 《畜禽品种志》 所列的地方品种鸡,以及含有这些地方品种鸡血缘的肉鸡培育品系、品种(配套系),包括黄羽、麻羽、黑羽等所有不同羽色的肉用鸡。目前我国生产中使用的黄羽肉鸡品种全部是自主培育品种,培育品种数量在所有畜禽品种中是最多的。截至2022 年,通过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 审(鉴)定的黄羽肉鸡配套系64个,通过国家级鉴定的地方鸡种达到119 个。
培育品种多,以及众多的种质资源,也意味着黄羽肉鸡单品种的市场占有率较低。按照 “新禽况” 的统计数据,黄羽肉鸡又可分为十几个小品类,其中出栏量最大的品类为广西三黄鸡,2020 年出栏量为7.8 亿~8 亿只。其次分别是麻黄鸡年出栏5 亿~5.2 亿只,广西麻鸡出栏量5亿~5.5 亿只,青脚麻鸡/ 铁脚麻鸡年出栏量近5亿只,花鸡、瑶鸡年出栏量均接近3 亿只,清远麻鸡出栏量超过2 亿只,文昌鸡、雪山草鸡、黑鸡、乌骨鸡出栏量均在1.3 亿只左右。
此外,相比白羽肉鸡,黄羽肉鸡的生长周期更长、体重更小。这也意味着黄羽肉鸡的肉质更鲜美,更加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喜好[5],尤其适合中式菜肴烹饪。由于黄羽肉鸡的肉质和烹饪特性,通常在农贸市场以活禽的形式进行交易,其消费市场以家庭和小餐饮为主。
2 黄羽肉鸡消费市场变化
2.1 消费市场的变化
自2014 年以来,随着防疫要求日趋严格,不断有地区开始 “禁活”,加之 “互联网+快递”新业态对屠宰产品消费的推动,黄羽肉鸡屠宰上市成为了大势所趋。尤其是2020 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波及活禽市场,为应对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公共卫生防控措施进一步升级,活禽市场再次成为管控重点[6]。截至2021 年12 月31日,全国有超过138 个城市禁止活禽销售,推动家禽产品生鲜上市。“禁售活禽” 从沿海发达省份率先开始,2019 年之前,禁售活禽的地区主要是广东、浙江等省份的地级市,及其它沿海地区和部分内陆省会等大中型城市。2019 年之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国尤其是内陆省份加速了活禽禁售,其中四川、湖南、广西相继启动全省/区内所有地级市的活禽禁售计划[7]。目前禁售活禽区域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也是传统活禽交易区域,重视鸡肉品质、品种和养殖天数的地区。活禽禁售范围的扩大,“集中屠宰、冰鲜上市” 成为黄羽肉鸡企业不得不选择的生产模式,限制了当前黄羽肉鸡产业的发展。
另外,居民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需要更为便捷的生活方式,传统的中式菜肴制作在家庭中不断减少。随着90 后、00 后逐渐成为消费主体,与活禽产品相比,冰鲜产品更受年轻消费群体青睐,他们对传统菜肴制作方面有全新的需求。以半成品为主的预加工产品更加适应当前更为便捷的生活方式,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其销售规模和数量正在逐步提升,这种消费偏好的变化也将改变黄羽肉鸡产业的发展。
2.2 养殖经济收益下降
从2013 年开始,我国黄羽肉鸡行业发展屡次受到突发事件冲击,活禽交易处处受限,消费量不断下降。伴随市场消费的萎缩,黄羽肉鸡养殖的经济收益也是一降再降[8]。2013 年之前黄羽肉鸡商品养殖能有5.5~6.0 元/ 只的毛利润,2013—2018 年下降到4.5 元/ 只左右,而近3 年间除少数时期,黄羽肉鸡商品生产多存在亏损,2020—2021 年平均每只鸡仅有2.8 元的毛利润。再考虑到劳动力投入、销售损耗等成本费用后,黄羽肉鸡养殖毛利润在低于3.5~4.0 元/ 只时,就相当于没有盈利了。
同时,黄羽肉鸡父母代生产也面临同样的问题,2015—2018 年商品雏鸡的毛利润为0.36 元/只,而2020—2022 年每只仅有0.12 元/ 只。再考虑设备折旧、管理、损耗等成本费用后,父母代生产实际上已经陷入深度亏损中。
反观白羽肉鸡和小型白羽肉鸡商品生产,多是 “一条龙” 模式的全产业链企业。据统计,仅2015 年出现全产业综合收益亏损,大部分时间能维持1.5~2.0 元/ 只的毛利润。由于白羽肉鸡等生产规模大、饲养周期短、劳动力投入较低、销售损耗小,因此仍能获得近1.0 元/ 只的纯收益。而且随着屠宰加工的发展,鸡屠宰后的众多副产品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获得更多额外的附加收益。对比白羽肉鸡和小型白羽肉鸡,黄羽肉鸡就相对无法从屠宰后的副产品中获得充分的附加收益。
2.3 小型白羽肉鸡竞争力凸显
小型白羽肉鸡不断挤压着黄羽肉鸡的市场份额,成为黄羽肉鸡最有力竞争者。禽肉已经取代猪肉成为全球消费最多的肉类,相较 “红肉” 中的猪肉,鸡肉属于 “白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优势,更符合现代社会健康膳食的发展趋势,预计未来主导地位将继续增强。白羽肉鸡相较于黄羽肉鸡,有生长较快、养殖时间较短、加工更方便的优点,但存在体型较大,不利于整鸡类型的菜肴加工,且口感和风味不符合中国人的要求。与快大型白羽肉鸡相比,小型白羽肉鸡的口感和风味接近我国消费者的要求。而与黄羽肉鸡相比,其生产成本低、屠宰率高、产品均匀度和一致性较高,适合工业化加工的要求,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9]。目前,国内小型白羽肉鸡市场规模已达20 多亿只。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及饮食习惯升级,在活禽市场逐步关闭的趋势下,小型白羽肉鸡在性状和成本上的优势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市场发展迅速。
传统的小型白羽肉鸡生产是采用817 肉鸡模式的肉蛋杂交的制种模式,在生产性能稳定上还存在一定缺陷。但随着小型白羽肉鸡市场的扩充,也出现了经过正规培育的配套系,如 “沃德168” 和“益生909” 等小型白羽肉鸡配套系。这些品种不仅具备生长速度快、料肉比较低、上市日龄早等优点[10],并填补了传统小型白羽肉鸡生产性能不稳定的缺陷,产品一致性更高,非常适合加工冰鲜鸡和进行深加工,拥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不断挤压着黄羽肉鸡的市场份额,成为黄羽肉鸡最有力竞争者。
3 屠宰上市后面临的挑战
3.1 肉质上差异不明显
黄羽肉鸡在风味以及口感上通常强于白羽肉鸡[11]。但因南方人和北方人的饮食习惯不同导致了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鸡在生产和消费方面的差异。对于消费者的饮食喜好而言,口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人偏重有嚼劲的肉质,有的人更喜欢软嫩的肉质。南方人更加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和 “嚼劲”,消费习惯导致了更多的人会去购买大日龄的肉鸡进行烹饪。而北方人口味偏重,喜欢酥软的口感,普遍通过调料调味来弥补肉质的不足,对食材的原味和 “嚼劲” 要求较低。由于这种需求差异,多数北方人无法准确分辨出黄羽肉鸡和小型白羽肉鸡在肉品质上的差别,甚至有的人还认为小型白羽肉鸡的口感更好一些。因此,在北方消费市场中,黄羽肉鸡就显得性价比较低。
目前快大型的黄羽肉鸡与小型白羽肉鸡在肉质上的差异正在缩小,这也导致了对肉品质不太敏感的消费者在购买鸡肉时,不会更多的关注黄羽肉鸡,从而转向价格更低廉的小型白羽肉鸡。加之小型白羽肉鸡在销售宣传上也多是以 “三黄鸡”、“优质鸡” 的名义进行的。酒店、快餐店、食堂等服务行业大多数也是采用价格更低廉的小型白羽肉鸡代替黄羽肉鸡制作菜肴。总的来看,黄羽肉鸡目前并没有发挥出自身在肉质上的优势,市场份额被小型白羽肉鸡不断挤压。
3.2 生产性能上无优势
黄羽肉鸡相对于白羽肉鸡和小型白羽肉鸡来说,生长速度较慢且饲养周期长,慢速型黄羽肉鸡的生长速度更慢。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肉鸡生产信息监测统计数据[12],2022 年我国黄羽肉鸡平均出栏日龄为94.4d,出栏体重1.95kg,料重比1.95∶1,折算到欧洲效益指数不到64。而小型白羽肉鸡出栏平均出栏日龄为51.8d,出栏体重为1.80kg,料重比为1.90,折合欧洲效益指数约为180。
黄羽肉鸡虽具有肉质优良的特点,但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偏低,要获得相应的盈利需提高销售价格。2022 年小型白羽肉鸡平均出栏价格为10.14 元/kg,而黄羽肉鸡的出栏价格达到15.87元/kg,折合到养殖日均成本利润率仅有12.4%,而小型白羽肉鸡为17.6%,白羽肉鸡为18.7%。由此可见,过长的饲养周期降低了黄羽肉鸡的盈利能力,较高的售价又让市场需求出现萎缩。
4 市场发展前景
4.1 未来育种方向
为提高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未来黄羽肉鸡育种可以从以下5 个方向重点开展:
(1)提高母系父本的增重,进而提高商品代的增重速度,并提高副产品——淘汰老母鸡的价值。由于产蛋和增重的负相关性,因此要适当把握增重幅度,同时要更加重视配合力的应用。母系父本的繁殖力直接影响父母代的产蛋性能,还会影响到配合力和配套模式的选择。
(2)母系生长速度相对降低,需要从父系上弥补。因此父系的生长速度选育尤为重要,“高父系长速、低母系长速” 可能还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商品代公母鸡体重差异的降低,这一结果会更有利于工业化屠宰。饲料转化效率将成为今后肉鸡生产的核心竞争优势,必须强化父系选择来提高选育效果。
(3)黄羽肉鸡又被称为优质鸡,需回归肉质这一根本指标。因此对肉品质的选择格外重要,这也是目前黄羽肉鸡与小型白羽肉鸡竞争的核心要义。“817” 肉鸡制种模式是借用了白羽肉鸡的父系和高产蛋鸡的母本,配套模式已经固化,在这方面可操作的空间较小。而这是黄羽肉鸡最大的机遇。
4.2 未来市场预测
中国的鸡肉消费需求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2019 年我国人均GDP 达到1 万美元以上,按照国际上的经验,不管是欧美地区还是亚洲地区,当人均GDP 达到1 万美元以上时,人民对肉类的需求会快速地增加,鸡肉在消费肉类中的占比也会大幅度提升。因此,未来中国鸡肉市场仍将不断扩大,消费者对鸡肉类食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与欧美等国不同的是,中国人特有的消费喜好不会快速改变,传统的烹饪方法和菜肴仍然深入人心,中国市场仍然需要大量的未分割的整鸡产品。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消费的肉鸡中仍将保持约一半比例的整鸡产品。同时国人对美食的追求和喜好,也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对高品质肉鸡的需求不会衰减。然而,小型白羽肉鸡的制种模式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其在肉品质以及生产性能上的提升,尤其是传统模式的小型白羽肉鸡,其生长性能和肉品质已经被完全限制住了。这些将成为黄羽肉鸡生存发展的机遇,只要能解决好产业模式转型、养殖规模和设施提升、提高生产效率突出肉品质特色等问题,其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未来黄羽肉鸡市场可能会形成:①以地方特色品种为主的小众市场,形成一些小而专的公司,专门经营1~2 种特色品种,其母鸡多会以肉蛋兼用的方式进行生产。②综合性更好的中速型黄羽肉鸡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挤占慢速型和快速型黄鸡肉鸡的市场。预测其父母代鸡产苗数在170 只以上,商品肉鸡75~85 日龄出栏,平均体重在2.0kg 左右;肉质和胴体外观符合市场对优质、慢速型肉鸡的要求。当前的 “中速屠宰市场” 和 “西南大鸡市场” 是其主要消费区域。③快速型黄羽肉鸡在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后,融入817 肉鸡制种模式,可以改善肉品质,并获得不输于传统817 肉鸡的生产性能后,将恢复对当前小型白羽肉鸡的竞争力。
5 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消费习惯的变化,活禽交易受限,肉鸡消费市场呈现冰鲜产品需求上升的趋势。黄羽肉鸡产业面临包括生产萎缩、产销量下降、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足和设备落后等诸多挑战。屠宰上市后,小型白羽肉鸡等竞争者逐渐崛起,黄羽肉鸡面临肉质上与竞争者差异不明显、生产性能无优势等挑战。为提高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育种方向可朝着提高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肉品质等方面努力,以适应市场需求,并寻求整鸡市场中的新机遇。中国鸡肉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未来特色品种市场和综合性更好的中速型黄羽肉鸡有望获得更多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