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林木种苗培育技术

2024-01-25

南方农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油松种苗药液

魏 鹏

(甘肃白龙江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陇南 742500)

甘肃白龙江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陇南市文县、甘南州舟曲县境内,总面积54 861.7 hm2。近几年,保护区的森林面积不断增长,截至2023 年,保护区人工林面积增长了214.03%,油松是保护区人工造林首选树种之一。保护区海拔高、空气稀薄、物质匮乏的特点对林木种苗培育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因此,探讨油松种苗的培育技术与管护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油松林木种苗培育准备

1.1 设置育苗床

根据保护区所在区域立地条件,设置东西走向(或南北走向)的育苗床。育苗床长度为10.0 m,宽度为(0.75±0.05)m,营造良好通风透光条件,最大限度降低边行效应[1]。根据油松生物学特性,结合保护区所在地降水量少的特点,控制苗床高度,促使苗床畦垄高度与容器平齐。苗床与苗床之间设置拱形步道,步道与苗床垂直,控制步道宽度(45±5)cm,营造良好抗旱环境。

1.2 容器选择

保护区山川重叠,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具有山高、谷深、石头多、坡陡、土薄与水流急的特点,不宜选择露地播种育苗,应优选容器育苗技术。在开展容器育苗前,应依据成本低、永久耐用、播种后出苗效果好的原则,选择适宜的育苗容器。一般可以选择聚乙烯营养袋或无纺布容器、营养杯。若选择营养袋,应确保营养袋直径达到(5.5±0.5)cm、高度达到15 cm;对于无纺布容器,应优选上口直径13 cm、底部直径11 cm、高度10 cm 的容器;对于营养杯,应优选上口直径8 cm、下底直径6 cm、高度达到8 cm 的营养杯。

1.3 基质配置装袋

保护区油松种苗培育基质适宜选择黄心土(或圃地土)、腐殖质土、有机肥,将所选基质全部拍碎过4 mm筛,在清除树枝、石块、草根等杂物后,依据黄心土∶腐殖质土∶有机肥为5 ∶4 ∶4 的质量比进行混合。一般黄心土用量为6.25 kg·m-3,腐殖质土用量为5.00 kg·m-3,有机肥用量为5.00 kg·m-3。

将40%工业用福尔马林与水按照1 ∶50 的比例均匀混合,随后把药液全面喷洒到基质上,直至基质含水量达到60%。随后均匀搅拌基质,利用不透气薄膜覆盖基质,持续3~5 d,撤除覆盖的薄膜后继续翻拌基质至无气味。或者利用2%~3%工业用硫酸亚铁,依据20~30 kg·m-3的标准,将硫酸亚铁与基质均匀混合,并覆盖不透气材料薄膜,持续24 h 以上,杀灭基质病菌。在杀菌基础上,依据10~15 g·m-3的标准,将50%辛硫磷混入基质,均匀搅拌后用不透气材料覆盖,持续2~3 d,杀灭基质内虫卵或害虫[2]。

基质处理完毕后,可以在基质湿润状态下,先向容器内装入2/3 基质,压实后再装满容器,密实装填,确保基质饱满,避免容器内基质不足引发油松苗木生长不良,最终装填高度距离容器上边缘5~10 mm。若营养袋有底,则应在装填基质后,在营养袋底部打设直径(5±1)mm 小孔,孔数量在4~6 个,相邻孔之间距离为(2.5±0.5)cm。随后在育苗床上整齐摆放装填基质的容器,控制容器上口平整,高低一致,容器之间的孔隙密实填入细土,避免浇水后容器袋口倒歪影响后期播种。

1.4 种子处理

准备净度超出90%、纯度超出95%、含水量低于12%的优质油松种子。随后让种子浸没在0.5%高锰酸钾溶液内,持续浸泡(20±10)min。浸泡后,将种子捞出,并用清水冲洗油松种子表面药液。冲洗后的种子摊铺到阴凉通风平整地面,等待表面水分散发。

种子处理后,采用温水浸泡催芽方法,将50 ℃的温水倒入容器内,随后边向容器内倾倒油松种子边逆时针(或顺时针)搅拌,最终水面应超出油松种子10 cm 以上[3]。持续浸泡多天,每天更换温水,直到油松种皮明显吸水膨胀。将吸水膨胀的油松种子捞出,均匀摊铺到容器内,容器放入20 ℃环境内催芽。待油松种子超30%露白时,可准备播种。

2 油松林木种苗培育实践

2.1 播种时间

保护区油松容器育苗可在春季播种,也可在秋季播种。春季播种时间为3 月下旬到4 月下旬,这一时期保护区日间气温波动较大,最高为30 ℃,最低为15 ℃,夜间气温在4~14 ℃,应适时早播;秋季播种时间为10 月中旬,这一时期保护区日均温14 ℃,夜间气温为1 ℃及以上,较为适宜油松生长。

2.2 播种方法

在播种前,应平整育苗床表面,利用喷壶向容器内基质均匀喷水,等待水分彻底渗透且育苗床表面土体松散无淤泥[4]。确保容器内基质在湿润状态下,在容器中央压1 个深度低于1 cm 的小穴,将已催芽油松种子均匀播种到穴中央位置,每个容器播种2~3 粒油松种子,稍微用指腹按压,促使油松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随后在油松种子上层覆盖(1.5±0.5)cm 厚的基质土(或疏松优质腐殖质土与锯末1 ∶1 混合物)。利用喷雾向上层基质喷水,保持基质湿润状态,营造良好墒情,促进油松种子顶土发芽。

3 油松林木种苗的管护措施

3.1 水肥管理

在首年油松容器育苗管理期间,应适当灌水,保持容器湿润状态(土壤相对湿度15%~25%,空气相对湿度70%)。出苗期应坚持定期喷灌,避免漫灌或连续浇水引发土壤板结或冲蚀苗床[5]。油松苗木生长期根据土壤墒情,结合油松苗木生长状态,定期适量浇水,必要时排出容器内水分,促进苗木生长。

首年播种后,根据容器苗生长情况,选择多云天气或晴天10:00 前、16:00 后,向容器种苗叶片表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首次喷施7~10 d后,再喷施1 次0.1%~0.3%尿素溶液,每667 m2喷药用量6 660 mL。施肥后,改用清水喷施叶片,避免肥液烧苗。

次年容器培育油松苗进入速生期和硬化期,向叶片表面均匀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连续追施2~3 次,每667 m2喷药用量9 990 mL,相邻追肥时期间隔7~10 d。进入9 月,停止施肥,避免油松苗木徒长干扰木质化进程。期间根据基质情况灌水,见干见湿,干透浇透。

3.2 间苗补苗

在容器苗充分木质化时期,贯彻“留强除弱”的方针,将多余幼苗间除,并在出苗稀疏时补苗,最终控制每个容器内剩余油松苗为1~2 株。在补苗后,若气温升高,应及时采取遮阴措施,避免新补种油松种子顶土露壳后遭受日灼。

间苗、补苗后,及时浇水并用指腹压实容器内基质,避免油松苗根松动。次年油松种苗顶芽萌动前,相关人员可以依据“剪小留大”的标准再次间苗,最终一个容器袋内保留1 株健壮苗木,为油松壮苗培育提供充足空间。

3.3 除草

在首年容器育苗期间,应贯彻“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及时拔除容器内杂草,同时避免拔草致使苗根松动。拔除的杂草应及时清理出容器,避免杂草腐烂引发病菌侵染油松苗[6]。次年育苗时期,应加强检查,及时清理容器内杂草、育苗床杂草、步道杂草,避免杂草生长争夺油松苗营养。

3.4 防寒

保护区冬季平均气温为-1~8 ℃,土壤冻结会引发油松苗木失水进而出现生理性干旱。因此,种苗培育期间应注重冬季防寒。在土壤封冻前,应浇施一遍透水。透水浇施后,将秸秆(或草帘)覆盖到容器上,覆盖厚度达到(17.5±2.5)cm。次年土壤解冻时,局部去除上层覆盖物,浇施一遍解冻水。树液流动期(萌芽前),去除全部上层覆盖物。

3.5 有害生物防治

3.5.1 立枯病

1)在保护区开展油松容器育苗期间,立枯病发生概率较高,多发生于幼苗出土后60~80 d,受侵害种苗根系会逐渐腐烂,最终直立苗木枯萎死亡。2)为降低立枯病危害,育苗技术人员可以在油松苗木出齐后,全面喷施硫酸亚铁100 倍液,直到基质湿润,首次喷施10 d 后,再喷施1 遍1 ∶1 ∶100 波尔多液,交替喷药,每次喷药后均用清水洗苗,连续喷施5~6次。3)若已发生油松种苗立枯病,育苗技术人员可以向育苗基质表面喷洒30%恶霉灵水剂800~1 000倍液,每667 m2药液用量为13 320 mL,直到基质完全湿润,随后用清水洗苗。首次喷药10 d 后,再喷施1 次敌磺钠500 倍液,每667 m2药液用量为6 660~9 990 mL,降低立枯病危害。

3.5.2 猝倒病

1)猝倒病在保护区油松幼苗期较为常见。受侵染油松种苗地表下茎基部会呈现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期幼小油松苗呈萎蔫倾倒状,最终倒地死亡[7]。2)为降低油松种苗猝倒病发生概率,林木种苗培育人员可以在苗木出土后,喷施1 次1 ∶1 ∶100 波尔多液,并在10 d 后喷施1 次50%代森锌500 倍液,每667 m2药液用量均为6 660 mL,连续喷施2 次,至基质表面湿透,并在喷施后改用清水洗苗。3)若已发生油松种苗猝倒病,林木种苗培育人员可以向基质表面喷洒50%五氯硝基苯500 倍液,每667 m2药液用量为9 990 mL,直到基质湿润。首次喷洒5~7 d 后,种苗培育人员可以喷洒70%敌克松600~800 倍液,每667 m2药液用量为6 660~9 990 mL,直到药液完全覆盖种苗与基质,喷药后及时用清水洗苗,降低油松种苗猝倒病发生概率。

3.5.3 叶枯病

1)叶枯病是保护区开展油松容器育苗期间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林木病害,在幼苗期到油松种苗出圃前整个时期均可发生。受叶枯病菌侵害的油松种苗松针会干枯变黄,最终大面积脱落。2)为降低油松种苗叶枯病发生概率,林木种苗培育人员可以在4—5 月,选择天气晴朗无风时期,均匀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800 倍液,每667 m2药液用量为9 990~13 320 mL,连续喷洒3~4 次,喷洒间隔7~10 d。3)在发现油松容器苗有明显叶枯病症状后,相关人员应及时配置40%多菌灵胶悬剂500 倍液,每间隔7~10 d再喷洒1 次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每667 m2药液用量为6 660~9 990 mL,降低油松幼苗叶枯病危害。

3.5.4 地下害虫

1)在保护区开展油松容器育苗期间,发生概率较高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等,可发生在播种后到油松种苗出圃前的各个时期。上述地下害虫会直接啃咬食用油松种子、种苗根系、茎秆地下部分,致使油松种苗逐渐枯萎死亡。2)为降低油松种苗培育期间地下害虫发生概率,除利用辛硫磷处理育苗基质外,相关人员还可以在地下害虫危害高峰期喷洒20%噻虫胺悬浮剂3 000 倍液,每667 m2药液用量为9 990~13 320 mL,直到基质表面湿润。3)在发现油松种苗出现非病害导致的萎蔫枯萎现象后,相关人员可以利用5.7%氟氯氰菊酯乳油600 倍液灌根,严重时连续灌根2~3 次,每667 m2药液用量为19 980 mL,降低地下害虫危害。

4 结语

油松是甘肃白龙江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主栽林木之一,种苗培育关乎油松栽植质量。保护区可以根据区域情况选择容器育苗技术,科学配置基质并进行杀菌杀虫处理,在适宜时期播种,加强首年、次年的水肥管理、防寒管理、有害生物防治,培育优质健壮油松苗,为油松人工造林成功率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油松种苗药液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治斑秃
北方油松育苗技术
小小种苗不简单 一年赚回上百万
高锰酸钾在种苗上的应用
油松种植技术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