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田杨梅绿色食品集群化发展实践和思考

2024-01-25陈微微郭东浩

南方农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青田县青田杨梅

林 燕,陈微微,郭东浩

(1.丽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浙江丽水 323000;2.青田县农业农村局,浙江青田 323900;3.青田县人民政府三溪口街道办事处,浙江青田 323900)

绿色食品产业经过30 多年的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绿色食品标志作为我国首个质量证明标志,现已成为我国优质安全农产品精品形象的代表[1]。赵冠艳等统计,截至2019 年,有关部门共推出超过100 条与绿色食品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足见我国对于发展绿色食品这项战略持久而坚定的重视和决心[2]。

品牌是难以模仿和复制的无形资源,良好的品牌建设带来的不只是产品自身的收益,还能产生一系列的附加效应,即同时实现品牌的符号经济、关系经济和价值经济[3]。绿色食品标志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受广大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同样具有相应的附加效应。

杨梅是浙江省青田县的主导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从“安全”逐步提升到了“优质”。青田县及时认识到了这一点,顺应国家政策,借助绿色食品这一成熟而具备广泛消费基础的“品牌”体系,在杨梅产业上进行了一系列发展提升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

1 青田杨梅发展历史与现状

青田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地貌为山地和丘陵,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高温酷热和严寒时间短,春季回温早,不同海拔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土壤以富含砂砾的红壤或黄壤土为主,为杨梅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产的杨梅个大、味甜、风味佳。自2000 年青田县政府确立杨梅产业发展战略以来,青田县的杨梅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荣获“中国杨梅之乡”、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国十大杨梅金奖”“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等多项荣誉,杨梅凭借优异的品质畅销国内外市场。

随着大棚智能栽培技术的成熟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辅以高低海拔种植及东魁、黑炭等多品种培育的布局,青田杨梅实现梯度开发和错时成熟,上市期最早从5 月下旬开始,最迟可至7 月中旬,持续时间长达55 d。如今,杨梅是青田县名副其实的“致富果”,杨梅种植、销售从业人员大幅增加,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然而,杨梅作为一种高甜度的裸果,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如何不断提升果品品质、确保不发生质量安全事件、维持健康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急迫且重要。青田县针对青田杨梅开展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杨梅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着力提高产品品质、梅农安全意识、品牌知名度,有力维护了产业健康发展。

2 青田杨梅绿色食品认证集群化发展实践

2021 年初,青田县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总体原则,开展了以绿色食品集群化认证为核心的系列产业发展提升工作,打造“一基地一亮点”,重点集成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构建“全过程”生产与质控体系。

2.1 推广实施标准化生产

根据《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2021)、《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2020)、《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394—2021)、《绿色食品 热带、亚热带水果》(NY/T 750—2020)等有关绿色食品行业标准,制订各类标准化生产指导资料。

1)《青田杨梅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DJG331121/T 027—2021)。该规程对绿色食品青田杨梅生产的立地条件、建园定植、整形修剪、土肥管理、花果管理、病虫防治、采收分级及包装贮运等全过程进行细致的规定和指导。制定了杨梅鲜果等级和感官指标,从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要求、果面及肉柱5 个方面对青田两大杨梅品种——东魁、荸荠种进行规范分级。2)青田杨梅绿色食品标准化模式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合理切块布局,将上述标准中的核心内容制作成一张图表,使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帮助梅农快速了解生产操作过程。3)主要病虫害用药建议明白纸。针对褐斑病、果蝇、白腐病、介壳虫及卷叶蛾5 种当地杨梅主要病虫害提出10 种建议用药,对含量剂型、用药量、使用方法、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登记证号及生产厂家均进行了详细说明,并以表格形式制作成明白纸,方便梅农查阅。

2.2 绿色食品集群认证

绿色食品认证流程严谨,包括材料制作与申请、现场检查、产地产品检测、审核反馈、签订合同等多个环节。通过严谨的流程和完善的服务,主体在认证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绿色食品各项规定和要求,“以认证促提升”,达到提升绿色生产意识、规范生产活动的作用。具体认证过程如下。

1)调研与宣教。对辖区内杨梅生产规模主体进行摸排,针对其中具有营业执照且种植规模在3.33 hm2以上的主体逐一入户宣传绿色生产理念和绿色食品认证政策,获得主体的认可和配合。

2)申报材料指导。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的制作过程是帮助主体提升质量安全理念、提高管理水平、转变生产方式的重要手段。针对杨梅生产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高、文化水平偏低的情况,青田县组织专业人员“手把手”指导主体制作申报材料,确保深度参与。例如,邀请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专家指导主体编制《质量控制规范》,内容包括如何设置组织架构,如何开展投入品和基地管理、采收验收、包装贮运管理等,并指导主体实施,帮助主体提升管理水平;邀请杨梅产业技术专家指导主体编制《生产操作规程》,详细指导主体选择适宜的产地环境,进行选种栽培、土壤管理和施肥用药,以及针对性开展各类农业、物理、生物方面的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农业生产操作,以确保产品产出品质。指导申报材料的制作,是一次全方面、全流程的绿色生产理念的贯彻和提升。

3)集中现场检查。在杨梅上市季节,集结省、市、县三级优秀绿色食品检查员开展现场检查。对基地及周边环境、种子种苗及农药等投入品仓库、产品收储包装场地,以及生产记录、规程规范等制度上墙公示情况、废弃物处理设施、从业人员绿色生产意识和实际做法等,一一核实申报材料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提出整改意见。通过现场检查,将绿色生产理念进行再落实,对主体的生产活动规范性进行再提升。

4)环境检验及产品检测。根据《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2021),对杨梅产地的土壤、灌溉水进行检测,主要检测指标包括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类指标和铅、镉等重金属类安全性指标[4]。根据《绿色食品 热带、亚热带水果》(NY/T 750—2020),对杨梅产品进行检测,主要检测内容包括果实外观、病虫害情况、气味和滋味、成熟度等感官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理化指标,以及氧乐果、敌敌畏、百菌清、溴氰菊酯等农药残留指标[5]。

2.3 品牌宣传与专业培训

2.3.1 品牌强效化

充分挖掘区域特色产业优势,结合基地创建亮点,塑造产品品牌,多渠道多举措宣传推广,推动区域绿色农产品由优质农产品上升为品牌农产品,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良性循环。

在媒体层面,除通过公众号、报刊、平面文字广告等进行宣传外,2021 年青田县联合浙江省广播电视台《翠花牵线》栏目组拍摄青田杨梅精品绿色农产品宣传报道,2022 年委托青田传媒集团拍摄杨梅专题宣传片;在活动层面,每年举办杨梅节、推介会,建设杨梅文化广场,绘制“地理标志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主题墙绘;在基地层面,统一为绿色食品杨梅主体设计制作精美的基地亮标展示牌,以及规范规程、绿色食品用药清单、绿色食品杨梅生产技术模式图;在销售层面,积极开拓网红直播、微信、抖音视频等新媒体电商手段,同时积极提升冷链运输技术,在全国率先开通杨梅高铁运输绿色通道,开通温州机场杨梅运输绿色通道,与顺丰等物流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实现青田杨梅当天可新鲜运达南京市、杭州市、北京市、哈尔滨市等多个大中城市。

此外,青田县还借助侨乡资源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现已将青田杨梅市场拓展至西班牙、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已有2 家杨梅种植主体获“海关注册登记出境水果果园”。

2.3.2 培训专业化

绿色食品发展涉及诸多领域,青田县联合市、县多个中心(站)业务骨干,组建了一支掌握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产品申报、生产技术、土肥植保、质量监管等知识的专业队伍,组织开展绿色生产理念宣传、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品牌建设等培训。除日常提供在线、入户指导外,还专门邀请省市专家针对杨梅绿色食品发展进行专业培训。

2.4 证后监管与品质管理

按照“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的原则,坚持做好证后监管,牢守质量安全底线。

2.4.1 杨梅产品监测

县域内所有规模主体每年抽样检测平均不少于1 批次。2021—2023 年,共计抽检杨梅产品586 批次(包含部、省、市、县各级各类监测),其中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判定监测72 批次。针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消除危害和不良后果,查找原因、落实整改。

2.4.2 绿色食品专业管理

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对杨梅生产开展日常检查和管理。围绕违规用药、假冒用标、年检不规范等问题,重点检查绿色食品生产主体质量管控、标准落实、生产记录、包装标志等。压实主体责任,督促获证主体严格落实按标生产,提升内检员履职尽责能力和水平,严控风险隐患。

2.5 政策扶持与保障

1)对杨梅产业新发展果园、老果园改造、避雨设施、质量安全管控及产业提升进行政策扶持。其中,网室(避雨)设施(杨梅罗幔棚)补助300 元·株-1;大棚设施补助80 元·m-2;新发展杨梅连片面积1.33 hm2以上,一次性给予500 元/667 m2补助;老果园改造连片面积1.33 hm2以上,一次性给予500 元/667 m2补助。2)建立杨梅质量安全群防群控和产业提升工作机制,每年拨款100 万元,用于杨梅质量安全防控和产业提升工作。3)鼓励进行绿色食品认证,一次性给予奖励3 万元;绿色食品证书续展,给予奖励1 万元。4)对获得新证书的绿色食品主体开展证后评价,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生产记录、标志标识使用、基地亮标亮制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对优秀主体奖励1 万元。

3 青田杨梅绿色食品集群化发展实践的思考

3.1 选择绿色食品体系开展产业提升是明智之举

绿色食品标志是我国第一例质量证明商标,经历三十多年的沉淀,拥有完备的标准体系、工作制度及国家、省、市、县四级稳定的工作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绿色食品发展不但注重产品品质提升,更注重环境友好及可持续发展,同时亦关注产品产量和农业生产实际,既有“拔高”,又接“地气”,是一种可长期推广的品质农业发展模式。

3.2 在产业发展中保持了冷静和平衡

近年来,农业产业发展领域不乏各类“创新”之举,不断涌现新的标准体系和各类“高端”概念,整体难免有浮躁之气。而农业是一项“慢工作”,精耕细作、长期投入、耐心等待才能有好的成果。若不能稳定使用一种体系,不但会给农民带来困扰,也会给产业带来损失。从品质农业的角度出发,青田县选择了绿色食品体系并一直以此为工作核心,不一味求新求异,而是做好促进绿色食品发展的相关工作,透露出一种冷静和平衡的智慧。

3.3 长久发展仍须坚定“一以贯之”

青田杨梅3 年的绿色食品集群化发展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梅农的认可和欢迎。但在大规模发展后,相关工作应逐渐形成习惯。要巩固来之不易的实践成果,做深做实,降低关注度下降变化及政策变动的影响,还须坚定“一以贯之”的思想,选定发展体系不动摇,做好“一件事”。但不动摇不是说一成不变,一个良好的发展体系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适应调整的,因此应在坚定内核思想的前提下,不断思考提升工作方式方法,真正让好的体系不断发挥实效。

猜你喜欢

青田县青田杨梅
清欢杨梅酸
知音
渴望
杨梅
腊月杨梅红
杨梅
县域乡讯媒体的报网融合探索与实践——基于《青田侨报》的思考
忽略
用心挺纪 护航发展——青田县国土系统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工作
青田杨梅产业发展优势、存在短板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