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丰容对圈养旋角羚行为及展示效果的影响*

2024-01-24陶照生郁超杰江志

广东园林 2023年6期
关键词:展区动物园满意度

陶照生 郁超杰 江志

旋角羚Addax nasomaculatus是一种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羚羊[1],偶蹄目牛科旋角羚属,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级保护动物。其对干旱沙漠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早晨及夜间活动。杭州动物园于2012年引入4头旋角羚,通过科学饲养,从2015年开始繁殖,截至2022年繁殖累计13头。但圈养条件下有限的活动区域和定时定点的投喂饲料方式,无疑直接影响了偶蹄目类动物的行为和展示效果。

动物园是动物物种的重要保护基地[2]。随着动物园行业的发展和进步,环境丰容(Environmental Enrichment)作为提高动物福利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现代动物园较为常态化工作之一[3~6],即通过构建或改变野生动物圈养条件下的生活环境,打造近自然生境,满足动物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促使其表现出自然环境下的行为[7~11]。

杭州动物园的旋角羚展区位于园区东北方,地势较高,日照充足,但缺乏有效供水系统,绿地中的植物种类单一且黄土裸露较多,动物圈养环境和游客观赏体验均有待改善。因此,本文尝试在有限的场地条件中提升旋角羚展区的环境丰富度,研究环境丰容对旋角羚行为的影响,并结合游客评价判断丰容手段对观赏体验的提升效果,以期为城市动物园圈养、展示偶蹄目动物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饲养环境概况

杭州动物园目前饲养旋角羚8头,分为2个种群,因不同种群个体之间容易发生打斗,故2个种群轮流外放展示。本试验以展区的4头旋角羚为研究对象。

展区东西宽10~15 m,南北长约45 m,面积约600 m2。斜对面为袋鼠展区,中间采用水泥高仿木桩隔开,一面为保育员日常操作通道,另一面是塑钢参观栈桥。展区内有多处大小不一的石墩、枯木堆可供旋角羚攀爬、躲避。另有内室3间,用于旋角羚的夜间收回、休息和繁殖期隔离(发生打斗时)。日粮配方组成为干羊草1 200g/头、颗粒料1 200 g/头和胡萝卜230 g/头。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观察比较丰容前后旋角羚行为、活动区域选择频次及游客满意度的差异,判断环境丰容对旋角羚的行为及展示效果的影响。

1.2.1 行为观察方法

本次行为观察分为2个阶段:丰容前观察期和丰容后观察期。

根据旋角羚的活动特点,将其行为分别归类为运动行为、采食行为、消极行为、刻板行为和其他行为(表1)。

表1 旋角羚行为谱

1)丰容前观察期为2022年2月下旬—3月底,共计15 d。每天观察时间为9:00—16:00,共计7 h。通过安装在展区的2个实时监控摄像头和人工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采取瞬间扫描法,以5 min扫描1次的频率,观察和记录旋角羚的行为,主要记录旋角羚日常行为频次和活动区域选择频次。

2)丰容后观察期为2022年4月下旬—5月底,共计15 d。方法同丰容前。

1.2.2 游客满意度调查

现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记录丰容前后多位游客的总驻足参观时间(以s为单位),取每位游客的平均驻足时长为游客参观时间。同时,在丰容前后向现场游客发放纸质满意度调查问卷,邀请游客对展区的绿植布局、动物展示面貌、人工栖架搭建、环境卫生、科普讲解服务、总体印象6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分为很满意(4分)、满意(3分)、一般(2分)和差(1分)4个等次。丰容前后各发放问卷100份,均收回100份。

1.2.3 数据处理方法

应用spss21软件,对丰容前后行为发生频次、活动区域选择频次、游客驻足游览时间及游客满意度等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环境丰容设计

借鉴国内外动物园先进设计理念,遵循人、动物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采取生态化景观设计和丰容等方法[12]开展旋角羚展区环境丰容设计。

2.1 环境改变

旋角羚日常活动偏向中间区域,导致了展区中间相对于外周水平面低,在雨季地表水排流不畅,地面泥泞,不利于旋角羚足部的防护。填铺细沙约1 t,面积约达200 m2,播撒草籽20 kg,面积约达300 m2,形成半荒漠地表(图1),模拟野外生境,提升生态展示效果。

图1 丰容后活动场地面

展区靠东边有一石块砌成的半径长达2 m,高达1.2 m的圆柱形种植池,中间有一棵死树处于支撑状态。移除死树,并在圆柱形种植池中间铺设细砂,栽植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仙人柱Cereus×roseo-purpureus和仙人球Echinopsis×wilkensii,增添旋角羚原始生境——沙漠的景观元素(图2)。

图2 丰容后的石砌种植池

在靠近游客参观一面用园林部门处理下来的断枝、树段以相互交叉的方式,做成一条高约110 cm、长约25 m的篱笆围挡,同时利用枯木树段搭建各类“本杰士堆”和木桩,为旋角羚创造更多的磨角、攀爬设施。在篱笆与参观护栏中间栽植月季花Rosa chinensis、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Pissardii’、木槿Hibiscus syriacus、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等花灌木,丰富场内植物景观。

面向游客参观面的3间内笼顶部及外立面比较光秃,展示效果不佳。在屋顶放置一排种植槽,栽植野迎春Jasminum mesnyi、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等垂挂、攀爬类植物,增加绿化覆盖率,弱化外立面水泥墙面的生硬感(图3)。

图3 丰容后内笼外立面

2.2 投喂方式改变

丰容前的投喂管理方式为早上8:45 左右清扫展区,9:00左右外放动物,再清扫消毒内室,16:00左右在内室投放颗粒料、干羊草和胡萝卜(展区不投放饲料),最后收回动物。丰容改变了以往白天外场不投喂饲料的模式,通过在2座遮阴亭下方各安装1个方形食槽(食槽底部长130 cm,宽40 cm,食槽深45 cm,槽底距离地面40 cm)用于投喂干草(图4),以及将一些旋角羚喜食的新鲜树叶安插在外围篱笆中间,一方面再现了旋角羚野外自由采食的习性,另一方面保证了在不同成长期的旋角羚均有采食机会,还增加了游客近距离欣赏机会。

图4 丰容后遮阴食槽

2.3 科普讲解改变

将位于角落不起眼的科普说明牌调整到游客更方便观看的位置,同时对科普说明牌的内容进行了充实,增加了对笼舍结构特点和种群发展状况的解说。同时,除了旋角羚的生物学知识外,杭州动物园在环境丰容、饲养管理等方面采取的最新做法也被及时加入现场讲解内容中,向游客们展示杭州动物园在该物种保护管理上所做的努力。

3 丰容前后对比

在旋角羚的行为表现方面,丰容后其移步、奔跑、追逐、攀爬、采食、磨角、顶角行为较丰容前均极显著增加,站立、踱步、啃食、转圈、刮舔等消极、刻板行为极显著降低,排便、发声、趴窝无显著差异(表2)。丰容后旋角羚选择靠近草坪的区域进行活动的时间极显著增加,在靠近拉门区域的活动时间极显著减少,在靠近枯木堆区域的活动时间显著减少,靠近沙地、绿化带无显著差异(表3)。

表2 丰容前后行为频次 单位:次/天

表3 丰容前后活动区域选择频次 单位:次/天

在游客评价方面,游客对展区丰容后的绿植布局、动物展示面貌、丰容设施、环境卫生、科普教育、总体印象6 个方面的满意度均极显著提升(表4),同时游客在丰容后的驻足游览时间(60.0±7.2 s)较丰容前(28.6±3.0 s)极显著延长。

表4 丰容前后游客满意度比较

4 结论与讨论

由于受动物园空间环境条件的制约,加之没有外敌侵扰,圈养的偶蹄目类动物容易出现踱步、转圈、刮舔、啃食等刻板、异常行为。杭州动物园通过向地表添加细沙和播撒草籽等方式营造野外栖息地环境,增加食槽实现自由采食,利用园林枯木搭建围挡等环境丰容措施,使旋角羚的消极、刻板行为极显著降低,自然行为极显著增加,提高了旋角羚的福利水平。同时,丰容措施也使游客能近距离欣赏旋角羚、享受优美的园林景观和了解自然知识,使其在该展区的驻足游览时间极显著延长,满意度极显著提升。因此,环境丰容在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也能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进而提升游客满意度。

本试验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地面添加草籽和沙子以及增加植物性饲料的投放,对其他偶蹄目类动物行为展示同样具有改善效果。环境丰容包括的项目较多,今后还可以在社群、认知、感知等方面对其他偶蹄目类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致谢:衷心感谢课题组成员罗坚文、吴国平、顾江萍、沈剑英、唐宁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注:图片均由作者自摄

猜你喜欢

展区动物园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原辅材料展区:功能提升,绿色环保
卫生用品展区:产品多样化、细分化,创新趋向于提升使用感受
生活用纸展区:用心呵护,打造精致之美
住在动物园里的“闪电”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摆摊后,一个喷嚏两个亿
你的新年flag是什么?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