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徒步长江

2024-01-24

户外探险 2024年1期
关键词:江豚母亲河长江

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上淌下的水流,在四川宜宾与金沙江和岷江汇合,而后始称长江。这条亚洲第一长河滋养了沿江的土地和世代在此生活的人们,但少有人真正去亲近她。2022年的春初到夏末,有一群人顺着江水的流向,凭双脚穿越她沿岸的野性、壮美、温和与沉淀了数千年的文化,真正地看见了她和她周遭的土地,发出了“保护母亲河”的声音。从长江头到入海口,超3600公里,用时168天,“心有所向,何惧路长。”

2022年2月22日,一支 13人的徒步队伍汇聚在四川省宜宾市合江门广场,从金沙江和岷江的交汇点、长江零公里出发,循着离江道最近的路,重装朝着长江的入海口进发。

这时是冬末春初,一行人在宜宾郊野金黄的油菜花地里穿行。后来的168天里,他们走过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跨越3600多公里,在烈日灼烤的8月抵达上海东南汇嘴观海公园。队员快乐多后来这样形容道:“眼见长江由上游的激流澎湃、涛声震耳、回流刷岸的野性,一点一点变成了平稳的三峡库区,变成了沿江各省的交通运输主动脉。”

8月8日这天下午两点,队伍的领队之一老海盗刘占林面向波涛汹涌的东海一跃而入,为这段旅程写下句点。抵达终点时,队伍的成员有6人,其中怀念漫泉河、老海盗、快乐多、小精灵和上甘岭自始至终走完了全程。 54岁的自贡人董伟(怀念漫泉河)与64岁的长春人刘占林是徒步长江的发起人,两人都具有丰富的户外经验。董伟是中国登山协会户外指导员,从1993年起就开始徒步。刘占林是复转军人,也是中国登山协会户外指导员,从事户外徒步运动近30年。

一路上,这支队伍最少时有5个人。人最多时,四川泸州的户外友人把他们送到川渝交界处,安徽安庆、马鞍山的户外爱好者们冒着高温陪他们走到江苏,两次的队伍都达到了60多人。因为路途长、伤病等原因,时有队员离队,当初他们招募队员时就不要求大家从头到尾坚持,“全程徒步无后援,自助AA制,参与的队员可全程,可随意离队,也欢迎随时空降。”

徒步长江队伍平均日行20~30公里,15天一轮休,平均每人负重20~25公斤,队员们携带速干衣被、防雨衣裤、登山杖、炉头炊具、帐篷地垫等户外用品,有的队员还要另外携带100米主绳、绳降装备、轻便橡皮艇等装备,方便徒步时通过陡峭江岸及深水地带。多数时间,大家吃随身携带的干粮,能买菜时就支起炉灶野炊,有时借宿在老乡家,就借厨房炒几个菜解馋。

他们行走长江上游时一般不会离江边超过3至5米,有的地方甚至得踩着江水、摸着石头走过去。董伟说,行走在长江中游和下游时,如果遇到码头和工厂,他们就尽量靠近长江行走。“除非遇到实在翻不过去的高山或禁行区,大家才会绕道。”刘占林表示。但江边许多区域无迹可循,经常走了很远才发现路的尽头是悬崖,不得不折返找路。长江上游许多地方山势陡峭,无法扎营,队伍有时会借住在村民的院落。

背着至少20公斤的重装行走,身体并不好受。领队刘占林的双脚踝骨曾经历粉碎性骨折,徒步需登山杖支撑,这路上换了4副登山杖。快乐多的肩、胯、脚踝、脚后跟疼痛难忍,脚掌打疱、手指发肿,江边的鹅卵石太滑,她几次摔倒在江边。有一个细节是,有一回,行进中的队员们一边吐槽“走得毛焦火辣”,一边用四川话吟诗——“滚滚长江东逝水,巴适、安逸,浪花淘尽英雄。”徒步的痛苦没有消磨他们的乐观,长江沿岸的自然风光也给足了回馈。在重庆巫峡镇,队伍驻扎在离江几米处,早上掀开帐篷,江对岸的青山被云雾掩映,近处的芦苇荡与平静江面的小舟送上独属于他们的珍贵体验。

隊伍一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表示徒步的初衷是希望借此观察长江的生态情况,呼吁人们关注母亲河的保护。快乐多说,能感受到长江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但也遇到过有的江段水面满是垃圾。沿途,队员们购买了不少编织袋,捡拾江边的垃圾。“践行生态理念,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刘占林说,关注和保护母亲河是一种责任。

让大家惊喜的是,被称为长江健康状况“晴雨表”的江豚,在这一路上,队伍遇见了3次——一次是在湖北石首的自然保护区,一次是在坐船过江至安庆的途中,第三次是一个清晨,在南京的江心洲,几只江豚同队伍同向而行,江豚在江中跳跃,人在岸上疾走,这幅画面令人难忘。

尽管路途辛苦,快乐多仍然记下了队伍的每日见闻。这些文字记下了队伍收获的善意——免费治疗伤病的永川大夫、送上血橙的宜宾姑娘、热心接待大家的老乡和女尼,以及长江沿岸数不完的历史古迹。徒步到50天时,快乐多在朋友圈写下:没有什么能阻挡前进的脚步,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做一件让我骄傲的事吧。心有所向,何惧路长。

猜你喜欢

江豚母亲河长江
保护母亲河(4)
30多头野生江豚出现在长江
长江江豚科考日记
“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你在哪里?
是你 我亲爱的母亲河
长江之头
江豚“归来”
“母亲河”到底有多长
我爱你母亲河
长江之歌(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