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植物园体系下的植物园规划探究
——以广东地区的植物园为例

2024-01-24吴宇扬

花卉 2023年24期
关键词:植物园科普设施

吴宇扬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0 引言

国家植物园代表一个国家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利用的最高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随着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日益增强,各国越来越重视保护植物资源,重视发展国家植物园体系。2021 年,中国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宣布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2023 年《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的印发进一步为体系化建设国家植物园提供了方向,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将突出国家代表性、科学系统性、社会公益性,综合考虑国家重大战略、主要气候类型与典型植被区划特点、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因素,打造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国家植物园体系,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有力有序有效推进[2]。通过对已有国家植物园与广东地区植物园的分析,基于植物园规划设计经验路径,探究广东地区不同类型植物园在国家植物园体系下的规划目标,现状存在的问题,应注重的规划策略。

1 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设背景

1.1 国际上的国家植物园体系

当前,全球40 多个国家建立了约80 个国家植物园[3],包括英国邱园、美国密苏里植物园、纽约植物园、芝加哥植物园、德国柏林大莱植物园、莫斯科总植物园等。这些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植物园服务于各国国家战略需求,在植物收集、基础科研设施、园林景观、科普教育等方面代表了植物园全球领先水平[4]。

1.2 国内的国家植物园体系

在中国,国家植物园兼具开展植物迁地保护和研究,科普宣教和园艺园林展示功能,也是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窗口,承担国家任务和职能。自北京和广州设立的国家植物园率先挂牌运行后,2023 年国家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又联合印发了《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确定在已设立2 个国家植物园的基础上,再遴选14 个国家植物园候选园,纳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逐步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按照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目标,到2025 年将设立5 个左右国家植物园,初步建立协同高效的国家植物园管理机制;到2035 年力争设立10 个左右,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国家植物园体系[2]。

1.3 广东地区的植物园建设概况

广东省目前共有华南植物园、仙湖植物园等迁地保护机构15 个[5]。2022 年6 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广东省广州市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其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2023 年上半年总入园人数已达141.5 万人次,同比增长46%,获得广东省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等一批荣誉[6]。

2 国家植物园体系下的总体规划路径

总体规划是植物园开发建设的前提,遵循以下规划路径和方法,以广东地区的植物园为例,明确植物园的发展目标和构建植物园体系。

2.1 科学划定范围、提升植物园土地完整性

目前国家植物园均是在现有植物园基础上设立,首先应解读相关规划情况,核查规划范围内的稳定耕地、生态廊道、生态控制线的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等建设约束性条件,分层次、分区域建设。根据建设用地规模,合理清退、利用被占用的功能性土地空间,提升植物园土地完整性。

2.2 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明确植物园规划目标

经过对比国内外的国家植物园体系、评价标准以及国家旅游景区质量评定标准,分析地方创建国家植物园的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弱项,综合考虑国家植物园基础设施、科研设施发展及未来运营维护、承担的国家任务;横向对比同地区的植物园明确差异化的建设特色,根据现状条件,提出规划目标和策略。

2.3 以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构建植物园体系

植物园发展规划包括迁地保护体系、科学研究、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科普教育体系、园林园艺等;植物园空间规划则包括规划结构、总体布局、各专项规划等。其中科学研究和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空间规划的科研建筑、设施的落位互为依存;迁地保护体系与空间规划的专类园及展示区体系规划、保育设施设备的落位互为依存;科普教育体系与空间规划的科普建筑、自然教育场所的落位互为依存;园林园艺与空间规划的景观分区及景观风貌互为依存。

国家植物园的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国家植物园体系,从发展规划落位到空间规划形成植物园的行动计划项目库。

3 广东地区植物园现状分析

广东地区已有的植物园分为区域综合性植物园、城市植物园、特色植物专类园和教学植物园4 种类型,隶属不同管理主体,功能定位各不相同。其中区域综合性植物园仅有华南植物园和仙湖植物园;城市植物园有广东树木公园、佛山植物园、惠州植物园、东莞植物园、中山树木园、湛江南亚热带植物园和潮州植物园等;特色植物专类园包括全国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和神州树木园;教学植物园包括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广东药科大学药用植物园、广州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园和鼎湖山树木园。这些植物园隶属不同管理主体,功能定位各不相同,大都面积小,观赏体验单一。面积超过200hm2、综合实力较强的有华南植物园(282.5hm2)、仙 湖 植 物 园(546hm2)、东 莞 植 物 园(200.5hm2)和湛江南亚带植物园(506.7hm2),对标国际一流植物园,存在以下3 个方面关键问题。

3.1 科研能力与基础科研设施存在差距

仙湖植物园依托深圳市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近5 年发表科研论文160 余篇。而国际一流植物园如英国的邱园,科研人员配备约350 人,近5 年的SCI 论文数就达1597 篇,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国家植物园战略规划要求,还要大幅增加植物收藏和保育数量,增建相应植物收藏、引种保育等重要基础科研设施。

3.2 配套设施老旧、不能满足功能需求

大部分配套服务建筑建设年代较早,设施老旧,分布不均衡,功能上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游客服务需求、建设国家植物园的人才引进需求和日益多元化的科普活动需求。以仙湖植物园为例,拥有许多古典园林风格建筑,景区内有香火鼎盛的弘法寺,年游客量达400 万人次以上,但现状停车楼建成已十余年,停车位仅有约500 个,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节假日更是供不应求。

3.3 植物迁地保护不足且景观特色不强

除华南植物园和仙湖植物园保存活植物总数达到近万种,馆藏植物标本达到百万级别,并具备温室外,其他植物园保存活植物种数均在2500 种以下。而国际一流植物园活植物种类数量基本达10000 种以上,馆藏标本数量基本为100 万个以上,均具备技术先进和空间充足的温室、标本馆等优越基础条件,且极注重本土自然地理地貌和景观风貌的保留利用。

4 国家植物园体系下不同类型植物园的规划目标

国家植物园的设立考虑覆盖地理区划和选取综合实力较强的既有植物园,不宜过多建设,且华南地区已设有国家植物园,建议分级分类,差异化发展构建国家植物园体系。集中经济和科研力量重点建设1~2 个国家植物园作为引领,城市植物园侧重提升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科普教育和园林园艺;特色专类园和教学植物园则根据隶属不同政府机构、学校的功能需求,强化已有特色。

4.1 区域综合性植物园的规划目标

区域综合性的植物园应积极争取融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对标国际一流植物园,和构建国家植物资源战略储备库的国家任务,以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为目标,力争在科学研究、物种保育、科普教育、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园林园艺等方面均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同时发掘地区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突出差异化定位,把植物文化与岭南文化和园林艺术文化相结合,建设弘扬岭南文化,中国特色的国家植物园文化。

4.2 城市植物园的规划目标

城市植物园应着重提升城市生态,把植物园景观融入城市的绿色空间格局中,开发利用和储备服务城市的植物资源;重点建设科普教育、观景游憩等功能,结合多元的科普教育活动,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和公民科学素养,打造自然、文化、生活相融合的城市植物公园。

4.3 其他植物园的规划目标

强化中医药植物、药用植物、兰科、木兰科、古木等已有特色和民族植物文化[7],结合新技术展示方式完善建设科普自然教育场所,向国际化、智能化、精品化的植物园发展。

5 国家植物园体系下的城市植物园规划策略

5.1 建设标志性科研建筑、引领推动植物园区发展

根据植物园的科研基础和优势,提出植物园的科学研究发展规划和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并落位为空间规划的科研建筑及设施。对于国家植物园的建设,科学研究方面,大力推进人才引进与相关实验平台建设;在物种保育方面,构建完整的保护体系,建设国家战略植物资源储备库等迁地保护重要的科研设施;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上,建设相关重点实验室与数字平台,建设乡土植物资源研发中心。

基于上述发展规划目标,在植物园核心关键区域,落位标志性的科研建筑或由多个科研、科普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完善建设智能实验楼、人才公寓等相应的基础科研和配套设施,起到全园形象昭示,引领园区空间发展或扩容建设新园区的作用。

5.2 改造升级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

疏理植物园现状的服务、管理和科普配套设施,提出植物园的科普教育体系,并落位为空间规划的科普建筑、自然教育场所。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以保护为主,对于现状老旧建筑则以保留改造为主,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融合岭南元素的现代建筑风格,进行功能置换和形象升级,完善游客服务、植物园管理、科普宣教等硬件设施。

对标5A 景区标准,全面提升公众的游览体验。根据游客量预测和风景区规范,提升游客服务设施、停车设施和重要景点设施,完善厕所、驿站的布局和规模。游客服务中心可适度拓展自然教育、科普宣教、绿色食品和工艺品售卖等功能,作为公众进入植物园感知自然、学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起点,展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第一场所。

5.3 以山水乡土植物为骨架营造岭南特色景观风貌

充分尊重和利用场地山水资源本底与特色植物资源,提出植物园的迁地保护体系和园林园艺发展规划,落位为专类园及展示区体系规划,新增必要的保育设施设备。对现有专类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类提出改造提升措施,重点发展现状较好及特色突出的,打造高水平专类园区;结合地形地貌营造梳林草地、密林乔灌草、沟谷雨林、生态修复灌丛、岩生性灌丛、滨水浅滩湿地等不同植物生境,以收集栽培重点南亚热带、热带植物等原生的种类或经过长期引种驯化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为主,适当引种类似植物区系地区的植物,营造符合地方自然风貌的典型植物群落搭配,新增扩展植物园植物收集范围的、以自然教育为核心的、结合科研方向及城乡建设发展需求的专类园。

强化山水景观风貌,梳理植物园内的水资源条件,对于存在旱季灌溉需求的,以碧道思维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净水湖的形式增加河水调蓄面积,并恢复自然滨河生态风貌和滨水植物群落景观,适当增加休憩、亲水场地和自然教育设施,激活滨水空间可达性。选用冠大荫浓、树形优美的乡土树种,沿主路打造特色鲜明的主题大道;以浓厚的植物文化为基底,与岭南文化、园林艺术文化相结合,亭台廊榭为诗,山水自然为画,营造公众喜爱的如杜鹃、山茶、广东樱花等岭南特色郊野山花风貌的花海,营造岭南特色景观风貌。

6 结语

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是展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和世界大国环境保护国际使命的长期事业,对地方性植物园的规划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提出充分尊重原有建设基础、以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构建植物园体系的植物园总体规划路径方法,探究不同类型植物园的发展目标,针对地方植物园现状科研设施薄弱、配套服务建筑老旧、园林景观缺乏特色等问题,从科研建筑建设、配套设施升级、景观风貌营造3 个方面总结了应注重的规划策略,希望可以为国家植物园体系下地方植物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和思考。

猜你喜欢

植物园科普设施
植物园的“虎”明星
跟动物聊国家植物园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科普达人养成记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