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黄河流域跨区域基层医疗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以黄河流域卫生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联盟为例

2024-01-24赵晨阳赵文星卜美玲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医养黄河流域医疗卫生

赵晨阳,赵文星,卜美玲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黄河流域贯穿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作用,对我国整体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1],在当今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黄河流域区域发展差异逐渐凸显[2]。人口的大规模集聚和流动导致地区间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均衡[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继续实施和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使城乡居民能够平等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4]。医疗卫生资源水平的提升对推进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2021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至2021 年末,我国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量为3.08人,为达到2030 年目标,在今后8 年内至少需要培养约27.1万名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但是,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量在2021 年末由2020 年末的79.6 万人下降到69.7 万人,减少了9.9 万人[5],因此亟需解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对高素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新需求。探索黄河流域跨区域基层医疗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有助于推动沿黄九省优质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融合,有效解决卫生职业教育各学科“综而不合、合而未融”以及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对于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助力黄河流域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的复合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1 黄河流域跨区域基层医疗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的内涵

黄河流域跨区域基层医疗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是指由黄河流域各省份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相关机构组织,组成创新发展联盟,推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实现技术、教学、师资、实习实训条件、科研设备和仪器的资源互补和共享,优化各种教育资源的配置,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联盟贯彻“通力协作、互相支持”的工作方针,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以联盟的整体利益为行动指南,齐心勠力,共同培养基层医疗卫生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提升黄河流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2 黄河流域基层医疗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现状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医疗卫生设施不足是黄河流域的弱项之一[1]。在此背景下,沿黄九省区高度重视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积极探究科学合理的产教协同发展模式,在搭建区域产教融合平台、推动政策引领和项目驱动、实施省级产教融合性企业培育工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效探索。但由于各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协同发展凸显出一些问题。一是学科资源规划不合理。卫生职业教育的优势在于学科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但目前很多卫生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表现为“各行其道”,各学科教育相对独立,没有形成完善的学科整合机制,无法做到多个学科的融会贯通。为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必须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学科融合发展。此外,一些卫生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的设计和规划上缺乏针对性,导致专业结构失衡、不同专业教学内容存在同质性,削弱了本学科的独特性与专业性[6]。二是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卫生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注重学生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比如,此次新冠疫情,在党的领导下,医务工作者的精湛医术和专业技能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一些卫生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并没有建立规范化、战略性的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理论,轻实践”问题[7],因此,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 黄河流域卫生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联盟的成立

据此背景,在行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由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牵头发起,邀请黄河流域各省份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相关卫生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产业园区等机构组织,自愿组成区域性、开放性、非营利性的“黄河流域卫生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联盟按照“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优化教育评价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的总体要求,以“促进黄河流域基层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协同创新平台构建为重点,融合沿黄九省优质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深化人才供给侧改革,以“为谁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为主线,探索多元化育人新途径,使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由“招不来,留不住”转变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4 黄河流域卫生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联盟的协同路径

4.1 共享教学资源,统一教学课程标准 根据卫生与健康行业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在现有国家专业教学及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联盟成员单位的专业优势,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构建逻辑,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统一教学课程标准,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以“服务黄河流域基层医疗卫生”为中心,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确保课程内容衔接职业要求,实践过程衔接工作过程,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熟练、职业素养过关的高素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同时,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标准等先进元素与课程融合,形成逻辑缜密、脉络分明、体系完善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顺应信息化学习改革方向,逐渐趋向于“互联网+”的形式,构建“分工协作模块化”的教学模式[8]。此外,应落实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能学”“辅教”的功能,完善“教学—反馈—改进”的教学评价机制,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发挥优秀教学资源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通过统筹优化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打造联盟共有的教学品牌。

4.2 共享实训条件,统一实训项目和内容 利用联盟现有实习实训优质资源,结合现有培训力量,统筹规划,合理确定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和功能定位,统一实训项目和内容,实现各类实习实训资源优势互补、有机衔接。

实习实训基地应做到功能细化。既能承担实习实训、技能竞赛、师资培养培训,促进师生实践能力提升;也可组织实施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及考核;开展职业安全教育,提升受训者职业安全素养。此外,联盟与相关行业企业联合建立多团队协同、联盟成员单位共享的实习实训平台,形成高校与行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与岗位工作任务的有效对接。

4.3 共享考核标准,统一考试形式和内容 由各成员单位的教学专家组成考试委员会,围绕教学标准制定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通过课程联建联考,对各成员单位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以进一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促进教学计划和内容的改进及提高,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4.4 举办技能竞赛,搭建交流平台 打造综合性、示范性、引领性的职业技能竞赛品牌,坚持把交流合作与开放展示紧密结合。成员单位做到广泛参与、积极观摩,将技能竞赛与技能文化展示交流有机结合,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推动校企、校校之间的交流合作。

坚持将对标国家级竞赛和确保公平公正贯穿始终。与国家级竞赛的先进标准接轨,吸纳国家级竞赛的模式和经验,借鉴国家级竞赛的技术标准和竞赛规则,进一步确定具体的竞赛项目及评价标准。认真研究制定竞赛相关工作文件,全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竞赛结果公平公正。

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理念,充分利用大赛搭建良好学习交流平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凸显技能竞赛带动效应,切实发挥好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引擎”作用[9],建设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发挥高技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在推动黄河流域基层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4.5 校院合作、医教协同人才培养 推行“校院合作、医教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联盟成员单位均为医学院校,各院校之间的学科设置相对接近,建设目标趋向一致,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更多的契合点,有助于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联盟以医教协同为主线,紧跟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需求,由学校与医院共建培训基地,通过专业教师、行业教师形成“双导师教学管理队伍”,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商讨,制定统一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此前提下,以临床床边教学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系统设计阶梯递进式、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节,搭建校院技能考核平台,形成校院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教学和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同时,联盟通过建立医教协同质量督导小组,对共建的培训基地进行监督指导,从而进一步提升医教协同人才培养质量。

4.6 构建理实融合教学体系,培养医养结合专业人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高速发展,养老问题已逐渐成为我国重大民生问题。2022 年,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要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10]。目前,我国医养结合服务建设工作仍存在专业人员储备不足、护理水平良莠不齐等问题。由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晚,医学院校在医养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专业意识、培训力度等方面尚未达到统一水平。因此,医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尚需进一步完善。联盟成立医养结合人才培养研究小组,通过政策解读、实地调研、需求分析等方式,进一步明确医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医养结合”与“健康养老”的深度融合,树立“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医养结合理论与实践全面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全程化的课程体系。

一方面,根据学生的职业定位及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师资队伍及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专业和教学改革。采用“产学互动、多岗轮换、项目递进”的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对接,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对接。此外,实施“1+X”证书试点项目,开设对接岗位证书的综合性实训课程,构建理实融合教学体系,助力学生“多证”在手,“一专多能”可持续发展[11]。联盟定期举办医养结合岗位技能大赛,为成员单位提供交流学习、切磋技艺的平台。通过大赛检阅技能水平及职业素养,并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基础上,联盟多措并举,聚焦培养“结构合理、技能优良、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和学科背景”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拓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专业人才“供给量”。

4.7 培养优秀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基层医疗卫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关研究显示,我国各区域间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差异明显,为缩小区域之间的差异,应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12]。联盟成员单位共商共议,结合所在区域基层医疗卫生现状,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深层次合作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创新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整合优质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在人才培养方面,从课程设置着手,根据岗位需求,共同构建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课程体系。首先,以“早临床—早基层深入、重实践—重思维加强、多人文—多学科融入”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全科医学课程建设,适当增加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等相关课程,构建强化临床思维、全科思维、服务技能的“三融入三加强”课程体系,引入“疾病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等行业标准,促进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接,培养学生全科医学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次,强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13]。联盟成员单位共同组建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设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深挖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讲好医学专业课程提供鲜活事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一方面强化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加强学生对国家基层医疗改革政策的认识,增强学生服务基层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融合全科医学理念、大健康观念和“为农村、为基层”情怀,加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联盟以医、防、管的岗位核心任务为中心,多措并举,培养“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基层防治结合全科医学人才,切实解决黄河流域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不足的问题,打通群众看病就医的“最后一米”。

5 结语

黄河流域卫生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联盟的成立,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提升黄河流域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首先,联盟可以发挥区域中卫生职业教育主体的比较优势,推进各主体间教育的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内涵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最大程度上聚集产教两方面的办学资源,有助于推动卫生职业教育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的融合与提升。联盟作为卫生职业教育院校优质资源整合的高效平台,通过资源共享、通力协作,构建基层卫生事业共同体,共同培养基层医疗卫生高素质人才,将有力推进黄河流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

猜你喜欢

医养黄河流域医疗卫生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医养当兴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