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会计信息可比性

2024-01-23齐莹莹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年22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程度转型

齐莹莹

(沂源国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淄博 256100)

1 引言

目前国内外对企业数字化的研究,多集中在经营管理、技术、组织绩效等方面,对会计和审计方面涉及不多。可比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特征之一,可比的会计信息不仅能降低管理层的盈余操纵行为,提升企业的内部治理效率,还能降低投资者获取可靠信息的成本,提升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现有研究主要从宏观经济体制、产业环境以及企业因素3 个方面探究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但对于同一国家同一个产业的企业而言,排除宏观经济体制和产业环境的影响,企业层面对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也有较大影响。当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时,数字技术的运用会影响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和外部信息输出的效率,从而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1]。因此,从会计信息质量角度,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对指导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最大限度发挥数字技术的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2 理论概述

结合已有文献,文章从企业内部治理、外部监督以及信息环境3 个视角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

第一,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强内部控制质量为企业提供内部基础条件,进而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数字科技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会重塑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流程、系统带来巨大影响。一是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财务信息如实反映、财务报告真实可靠,要求企业遵守会计准则、法规和制度,为实现会计信息可比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因此内部控制的质量越好,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就越可信,提高了会计信息价值的相关性,帮助外部利益相关者识别和掌握企业的有关信息。二是内部控制目标能否实现在于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内部控制执行有效需要企业构建严密的组织结构、设计科学的业务流程、实行合理的权责分工等,有助于约束与制衡企业中员工的行为和控制活动,抑制管理层对会计信息的粉饰和操纵行为,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

第二,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强审计质量为企业提供监督管理保障,进而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审计质量可以视为审计师发现客户的重大错报并报告该错报的联合概率,其中审计师能否发现客户的重大错报取决于两个因素:重大错报的复杂程度和审计师的能力,而客户的重大错报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客户的审计风险。因此,客户的审计风险能够影响审计质量的高低。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凭借数字技术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资源,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从审计风险角度看,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建设完善的数字化平台系统,将相关的控制措施与系统相结合,实现控制流程的自动化,帮助各职能部门及时发现控制缺陷,提高内部治理的有效性,从而缓解了审计风险。

第三,企业数字化转型借助数字平台,提升内部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对外信息传递损耗,优化了企业的内外部信息环境,减少了会计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一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借助各种数字技术实现企业生产管理活动数字化,不仅需要发展数字技术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升级,还需要将这些数字技术赋能应用场景,帮助企业的业务实现利润增长;二是标准化、结构化的信息可以服务企业的生产决策、追踪市场导向,加强企业供需关系的连接,优化生产管理流程,确保及时、准确地传递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技术从信息质量和信息透明度两方面优化企业的内外部信息环境,使企业对内有效传递高质量会计信息,对外减少信息传递的损耗,进而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纵向和横向可比性[2]。

通过以上3 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强内部控制质量为企业提供内部基础条件,通过加强审计质量为企业提供监督管理保障,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技术改善了企业的信息环境,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会计信息可比性呈正相关关系,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内部控制质量、审计质量、信息不对称程度3 个方面影响会计信息可比性。

3 实证设计

3.1 数据来源

鉴于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自2010 年开始愈发迅速,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因此2010 年后的数据可以反映不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差异,更能反映数字化转型程度高低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故本文选取2010-2021 年作为研究的时间区间,财务数据都来自CSMAR 数据库和WIND 数据库,上市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数据来自于对企业的年报进行文本分析,所有企业年报通过Python 爬虫获取。参考大多数实证研究的做法,并结合本研究的特性,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如下的筛选:①剔除了ST 特殊处理、退市当年以及数据存在严重缺失的公司;②剔除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类公司;③为了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剔除了2010 年以后上市的公司;④剔除了核心研究变量缺失的样本,最后得到18 334 个样本观测值。

3.2 变量选取

被解释变量:会计信息可比性(CA)。参考Franco 等的研究方法,用股票收益率和会计盈余分别代表经济业务和经济后果,对同一经济业务,两家企业产生不同财务数据之间的差异程度来衡量会计信息的可比性[3]。

解释变量:企业数字化转型(DT)。通过文本分析法计算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利用Python 中的“jieba”分词软件对上市公司年报进行文本分析,去除否定词进行特征词搜索,并统计关键词披露数据。

控制变量:为了提高研究的准确性,避免因遗漏重要变量而产生的计量偏误,参考现有文献,选择以下变量作为本文的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企业成长机会(Growth)、资产收益率(Roa)、资产负债率(Lev)、产权性质(Soe)、董事会规模(Bsize)、董事会独立性(Bind)、股权集中度(Top)、事务所规模(Big4)、管理层持股(Msh)。

3.3 模型设计

为验证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会计信息可比性之间的关系,构建以下基本模型:

其中CA 表示会计信息可比性,包括CA1 和CA2;DT 表示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Year 和Ind 分别为控制的时间效应和行业效应。a1的正负表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正向或负向影响。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研究模型设计,将收集的数据进行面板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以下模型均采用了固定效应,固定了时间和行业,并采用稳健标准误进行相应估计。

表1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回归结果

表1 中的(1)和(3)列为不控制相关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DT)的系数均为0.000 3,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2)和(4)列为控制相关变量后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DT)的系数均为0.000 2,依然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存在正相关的关系,验证假设H 成立。

4.2 多期 DID 检验

参考已有文献,构建DID 模型进行验证,考虑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产生的影响的时间节点不一致,采用多期DID模型消除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产生的偏误,具体模型如下:

其中treat 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post 用来区分企业数字化转型发生的节点,yi用来控制个体效应,δt用来控制时间效应。具体而言:当企业至少有一年进行数字化转型时,treat=1,否则treat=0;以企业某一年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年份为界限,该年份之前post=0,该年份之后post=1。运行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 中可以看出treat×post处理效应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在控制了遗漏变量可能产生的影响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效应依然稳健,仍然为显著的正影响。

表2 多期DID 检验结果

4.3 影响路径分析

结合上述影响机理,本文从内部控制质量、审计质量以及信息不对称3 个方面验证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路径,检验结果如表3 所示,相关变量定义如下:

表3 路径检验结果

内部控制质量,记为ICW。本文采用迪博数据库2011 年至2021 年中国沪深A 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自然对数进行衡量,该数值越大,表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内部控制越有效。

审计质量,记为OPI。由于审计质量难以直接观察,一般采用代理变量进行衡量。参考现有研究文献,审计师为了维护审计声誉,在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增加时,更有可能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企业审计质量会随之提高。因此,在本文中将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定义为是否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具体而言,当审计师当期的审计意见为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取值为1,否则取 0。

信息不对称,记为ILL。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逆向选择成本是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股票流动性与逆向成本为负向关系,股票的流动性变大时,投资者的逆向选择成本就会降低,此时信息不对称程度也越低。反之,当股票非流动性较大时,信息对称程度越高。因此本文选择股票的非流动比率作为信息不对称程度的衡量指标。

如上表3,(1)和(2)列 DT 在 1%的水平下显著,且系数为0.000 2 和0.000 3,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说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越高。同时,ICW 和OPI 在1%的水平下显著,系数为0.000 9 和0.002 7,说明当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审计质量越高时,会计信息可比性越强;ILL 在1%的水平下显著,系数为-0.053 4,说明当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时,会计信息可比性越低。列(3)、(4)、(5)分别验证了内部控制质量、审计质量、信息不对称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由表3 可以看出,当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时,内部控制质量、审计质量越高,而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由模型(1)可以分别算出企业数字化转型(DT)对会计信息可比性(CA1)的直接效应为0.000 2,内部控制质量(ICW)、审计质量(OPI)以及信息不对称(ILL)的间接效应分别为 0.000 031、0.000 010、0.000 021,因此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直接效应占比为76.33%,内部控制质量、审计质量、信息不对称的间接效应分别占比11.83%、3.82%、8.02%。由此表明,对于会计信息可比性,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影响的部分中介路径有内部控制质量、审计质量以及信息不对称。

5 研究结论

本文以2011-2021 年中国A 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会计信息可比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如下结论: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正向影响会计信息可比性,即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越强。一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技术重塑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升内部治理效率,提高所生产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而增加会计信息可比性;另一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约束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增强管理层披露可靠信息的动机,增加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从机制检验的结果看,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内部控制质量、审计质量、信息不对称程度3 个方面影响会计信息可比性。第一,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强内部控制质量增加会计信息可比性。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改变内部管理人才比例、及时识别并且预测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提升内外部信息沟通的有效性与及时性以及及时发现并修复内部控制缺陷等措施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为会计信息可比性提供了内部基础环境,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第二,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强审计质量增加会计信息可比性。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了内部治理的效率,直接缓解了审计风险,并且减少了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了企业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进而提升审计质量,为会计信息可比性提供外部监督保障,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第三,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增加会计信息可比性。一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优化生产管理流程,提高了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传递效率;另一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减少企业向外输出信息时的信息损耗,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降低了企业与外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这两方面均为会计信息可比性创造了良好的信息环境,提高了会计信息可比性。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程度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转型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沣芝转型记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