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的美好记忆
2024-01-23胡遵远
胡遵远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先后于1953年2月20日—21日、1958年8月15日、1958年9月16日—20日、1959年10月27日—28日、1961年7月12日、1961年11月14日六次视察安徽。
从关心长江、淮河的水位到提出“把淮河的水调一部分到长江来”的设想;从“沿途一望,生气蓬勃”到乘坐敞篷车接见20万合肥群众;从两次视察马鞍山钢铁厂到“江南一枝花”誉满天下;从付钱购买砀山梨到专门听取“责任田”、党政机关干部下基层等情况汇报......充分表現出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安徽人民和安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厚感情和热切关怀。
一、心系基层冷暖
1953年2月,毛泽东主席从武汉乘“长江”舰顺水而下,开始了巡视长江的水上历程。毛主席此次巡视长江,主要是解决长江防洪、南水北调、北煤南运问题,为长江的开发和利用做出规划,让长江在新中国工业建设中发挥潜力。出发前,毛主席没有向沿途各省打招呼,也没有通知地方负责人迎送。
2月20日晚9时,“长江”舰过九江到达安庆,停靠安庆港码头。为了了解防洪和沿江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等情况,毛主席让工作人员电话通知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和安庆市委书记赵瑾山到“长江”舰上谈话。谈话之后,毛主席仍然沉浸在对长江能源、水源、水上交通的设想和规划之中,继续不知疲倦地工作着。这一夜,毛主席就在安庆宿于“长江”舰上。
21日中午,毛主席在傅大章、赵瑾山等陪同下,上岸察看江堤。傅大章汇报说:“长江在安庆上下400多公里的一段,由于国民党不顾人民死活,长期不作治理,造成江岸崩塌严重,甚至有的区段快要与后面湖泊相通了。”毛主席当即指示:“你们要像治理黄河一样,设法把长江控制住。”毛主席详细了解了安庆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他一边远眺矗立在长江岸边的振风塔,一边询问宜城和迎江寺名字的由来。
随后,“长江”舰启程向芜湖进发,傅大章、赵瑾山随同前往。毛主席漫步在舰甲板上,看着波涛翻滚的长江与水利专家进行深入探讨,指出:“要驯服这条长江,一定要认真研究啊!”毛主席问傅大章:“淮河的水位比长江的水位高多少?”听过傅大章关于淮河与长江的水位情况汇报后,毛主席说:“最好把合肥附近的将军岭切开,在洪水季节把淮河的水调一部分到长江来,以减轻淮河下游的压力。”
此间,毛主席还深入了解了安庆地区的土地改革情况,切实关心农民的利益以及面临的困难。同时,还询问了陈独秀家人的情况。
“长江”舰驶到芜湖后,毛主席只是在舰上稍事休息,便继续他的行程。
1958年9月16日—20日,毛泽东主席第3次来到安徽视察。20日下午,毛主席视察马鞍山钢铁厂后指出:“马鞍山条件很好,可以发展成为中型钢铁联合企业。因为发展中型钢铁联合企业比较快。”毛主席这一高瞻远瞩的论断,是经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根据马鞍山地区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等特点,结合当时国家经济实力等客观情况作出的,吹响了加快建设马鞍山钢铁工业的号角。
1959年10月27日—28日,毛泽东主席第4次来安徽视察时,先后视察了省委机关钢铁厂、合肥市郊区蜀山人民公社、含山县长岗公社等单位,并再次视察了马鞍山钢铁公司。此后的1962年2月,毛主席在《关于〈政治经济学〉一书的讲话》中指出:“马鞍山钢铁厂附近有煤有铁,条件好得多,从1958年开始注意建设,现在已经有了很快发展,以后还会更大发展。” 在毛主席的关怀下,马鞍山钢铁公司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极短时间内发展成为中型钢铁联合企业。1964年,一个年产24万吨钢、17万吨车轮、3万吨轮箍的车轮轮箍厂在马鞍山钢铁公司建成,结束了我国长期依靠进口车轮、轮箍的历史。1966年1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对马鞍山钢铁公司“江南一枝花”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从此,“江南一枝花”誉满天下。
1961年7月12日,毛泽东主席第5次视察安徽。这次是毛主席到南方视察,途经蚌埠,在蚌埠火车站工作车厢里,他专门听取了曾希圣关于安徽农村实行“责任田”的情况汇报,并明确指示:“你们认为没有毛病就可以普遍推广。如果责任田确有好处,可以多搞一点。”由于他的表态,安徽推行的定产到田、责任到人、全奖全赔的办法才得以短暂实践。
正是由于毛主席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默许安徽对农村生产改革的先行探索,才使得“责任田”深入人心,安徽人民才在农村生产改革上留下了珍贵的火种和宝贵的经验。这一火种和经验,推动了安徽在全国率先创立“大包干”、推行农村改革的辉煌实践。
1965年11月14日,毛泽东主席再次停车蚌埠,约见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李葆华等人汇报工作,并对安徽党政机关干部下基层以及如何开展群众工作,作了明确指示。这是毛主席第6次视察安徽。
当李葆华向他汇报安徽党政机关干部下基层情况时,他指示:机关可以留三分之一的人工作、三分之二下去。谈到机关工作方法时,他说:只有一般号召,没有具体指导;只有领导核心,不与群众结合;只到群众中去,不从群众中来,是不行的!只剩光杆,怎么能领导呢?听到粮食征购情况汇报后,他又叮嘱:你们不要调8亿5千万斤嘛,给中央少调一点。要稳,不要冒失,要藏粮于民。得知安徽灾民口粮标准超过中央规定的标准时,他才放下心来,表示赞许。
二、亲切接见群众
1958年9月18日夜,在毛泽东主席第3次视察安徽期间,陪同他来皖视察的张治中和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来到他的住处,向他请示:“合肥人民知道主席来了,都想见见您。”毛主席当场答应:“我难得到合肥来一次,可以同合肥人民见见面。”这一特大喜讯在合肥传开后,人们奔走相告,欣喜若狂。
19日,来自工厂、商店、学校、街道、机关和郊县有组织的群众和部队官兵陆续排列在合肥市金寨路、长江路、胜利路两侧,迎候伟大的领袖。下午2点15分,65岁的毛主席在曾希圣的陪同下乘坐敞篷车,向火车站出发。毛主席身穿银灰色风衣,频频向欢呼的群众招手致意。少先队员挥舞着彩绸,年轻的姑娘摇动着花束,大学生们挥动着三角旗,演员们载歌载舞......
那一刻,许许多多的人激动地流出了幸福的热泪。将近10里的长街,排列着20万群众,车队走了将近半个小时才到火车站。毛主席和处于极度兴奋中的合肥市民告别后走进火车站,很多群众又跟着拥进站台,挤到专列车厢旁。毛主席几次从车厢里走出来向大家招手致意。每一次露面,都激起一片更加熱烈的欢腾。将近3点,专列才驶离合肥向芜湖进发。负责保卫工作的公安部长罗瑞卿长舒了一口气,他说:像今天这种夹道欢迎的做法,是主席外出视察的第一次破例。
三、严格要求自己
1958年8月15日,毛泽东主席在南巡返京途中停车砀山火车站,同砀山县委书记刘钦等人进行交谈,详细询问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这是毛主席第2次视察安徽。当时,他对食堂问题高度关注,他想知道有关食堂的真实情况,便问:食堂是常年好,还是农忙好。刘钦当即回答:食堂还是农忙好。
历时一个多小时的座谈会结束后,刘钦代表群众送上一筐梨,并说:“我们这里属黄河故道,土层厚,为酥梨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毛主席指示:“你们这里的土壤适宜栽种梨树,今后要大发展。”并让随行人员支付梨钱。刘钦执意不收,毛主席认真地说:“不付钱那可不行,我们付了钱以后吃起来才感觉香,有味道。”在场的同志深受教育、倍受鼓舞。
1958年9月,江淮大地林木葱郁,到处生机勃勃。16 日至20日,毛泽东主席对安徽进行第3次视察。16日,一艘从武汉开来的“江峡号”轮船行驶至安庆西南的杨家套江面。船靠安庆码头后,毛主席直奔安庆第一中学和安庆钢铁厂视察,接着又赶往合肥。晚霞映红天际时,他乘坐的灰色吉姆车在合肥稻香楼宾馆西苑平房前嘎然停下。住下后,毛主席就让秘书请来省、市负责人和宾馆的接待人员,同他们“约法三章”,说:“第一、别人不要请我们吃饭;第二、我也不请你们吃饭;第三、按伙食标准用餐,不喝酒。这三条,希望大家能监督我们。”
深夜,万籁俱寂,西苑平房的窗口还亮着灯光。毛主席不顾旅途劳顿,仍然在伏案工作。他在给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的信中写道:“沿途一望,生气蓬勃,肯定是有希望的,是有大希望的,但不要骄傲。合肥不错,为皖之中,是否要搬芜湖呢?从长考虑,似较适宜,以为如何?”这是对江淮儿女寄予厚望,也是对安徽各级干部的鼓励和告诫。
17日,毛主席来到省博物馆参观安徽省工农业展览。毛主席望着挂在展厅的佛子岭、梅山、响洪甸、陈村水库分布图,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饶有兴趣地询问了淮北河网图上的各种标记。听了汇报后,他赞叹地说:“大工程!明年开全国党代表大会时,你们应该把这张图挂到北京去。”毛主席精力充沛,兴致很高,用了近 3 个小时的时间,参观了工业、农业、矿产、轻工、交通、历史、文物、卫生等21个陈列馆。临走前,毛主席作了重要指示:“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
毛泽东主席对安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关怀和指导,对安徽人民的感情与牵挂,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着安徽人民不断创造新业绩、谱写新华章!
(作者系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