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驱动性问题助推幼儿的项目活动
2024-01-23冯梅芳
冯梅芳
在项目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过程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持续探究。在项目活动“停车场”中,幼儿已经能够运用已有经验主动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如通过扮演“交警”来维持游戏秩序,设计路牌避免道路擁堵,等等。在一次游戏分享环节,当当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今天在‘停车场被乱停放的三轮车绊倒了,我们的‘停车场应该改造一下。”当当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同伴的共鸣,“是的,我上次去取车的时候,我的三轮车被其他车子压着,怎么都取不出来。”“地上应该画上停车线,车子要一辆一辆地停好。”幼儿园“停车场”的乱停车问题激发了幼儿想要改造“停车场”的愿望。于是,教师抓住此契机,以一个个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驱动性问题为导向,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助推幼儿项目活动的开展,促进幼儿的学习与探究。
驱动性问题一:“停车场”要怎么改造?
【活动片段】围绕怎么改造“停车场”的问题,孩子们开始了讨论:
“我们要先在地上画好停车的位置。”
“我们可以把三轮车一辆一辆地放好,然后在两辆车子中间画一条线把它们隔开。”
“我们要找一块水泥地,在水泥地上才能画清楚停车位的线。”
“停车位的线要怎么画呢?”
于是,孩子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对自己家周边停车场里的停车位进行了调查。
“我们小区里的停车位是长方形的,线是画上去的。”
“马路旁的停车位是竖着的长方形,车子是竖着靠边停的。”
那么幼儿园的“停车场”适合画哪种停车位呢?针对这一问题,孩子们开始思考幼儿园“停车场”里停车位的改造方案。孩子们自由结伴分组,结合幼儿园的场地特点开始进行实地考察,有的用尺子量三轮车停好后后面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有的用粉笔记录三轮车停好后的位置,并用绘画表征自己的设计方案,最后孩子们通过讨论选取了“滴滴城”游戏场地角落的一块水泥地作为新的“停车场”,并决定在地面用画长方形的方式来表示幼儿园“停车场”里的停车位。
方案有了,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实施了。孩子们在材料区找来了颜料、尺子,作为他们画停车位的工具。为了把停车位的线画直,孩子们在活动室里找到了教师平时用的尺子,可是在使用过程中,他们发现尺子一次只能辅助画好一条直线,而且画的长度有限,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孩子们请求教师帮忙,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商量,最后决定先用透明胶带拉一条直线,再用颜料笔沿着这条直线画线的方法解决问题。经过一番努力后,孩子们终于完成了幼儿园“停车场”里停车位的设计和改造。
【分析】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当幼儿的关注点聚焦在被乱停放的车子绊倒,在取车子时自己的车子被其他车子压着取不出来等问题上,并决定对“停车场”进行改造时,教师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以驱动性问题“‘停车场要怎么改造”,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画车位线的过程中,幼儿发现直尺一次只能辅助画好一条直线,要想画一条长长的直线是有困难的,于是他们和教师讨论、商量,最终通过先用透明胶带拉一条直线的方法解决了画直线的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思考、讨论、尝试、反思和调整,最后通过同伴合作完成了幼儿园“停车场”里停车位的设计和改造,解决了游戏中乱停、乱放车子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而且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驱动性问题二: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车?
【活动片段】停车位画好了,孩子们的小三轮车终于可以停放整齐了。但是在游戏时,孩子们发现在取车时经常会找不到自己的车停在哪里。“我的车刚才是停在这里的,现在这个位置被别人的车停了。”“我去拿车,当当也去拿车,我们俩差点就撞在一起了,那里停的车是我的,不是他的。”当这些新问题出现时,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将每一个问题视为有价值的学习契机,引导幼儿在问题讨论中推进项目活动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车呢?
楠楠说:“在车位上做好标志,这样就很容易找到自己的车停在哪里了,我爸爸的车就是这样停的。”
沁沁说:“车子应该要有车牌,违章停车要罚款。”
乐乐说:“是的,每辆车都要有自己的车牌号,这样车子就不会找不到了。”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通过“设计车牌号”的方法来解决难以找到自己的车停在哪里的问题。
可是,车牌号怎么设计呢?基于此,教师组织了一次教学活动,带领孩子们认识车牌号。经过一番了解后,孩子们知道了车牌号是由汉字、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前面的汉字代表省份,第一个字母代表市,一个省内不同的市用不同的字母表示。了解了这些知识后,孩子们纷纷去观察自己家里的车牌,对车牌号的认识更深入了。
在探究车牌号的过程中,孩子们又惊奇地发现,在生活中有很多车的车牌颜色是不一样的,常见的有黄色的、蓝色的,还有绿色的。不同颜色的车牌又代表了什么含义呢?通过调查,孩子们发现原来大型车的车牌多是黄色的,普通小客车的车牌多是蓝色的,新能源车的车牌多是绿色的。原来,除了车牌号码不一样,为了区别车的类型,车牌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
“幼儿园里也有不同类型的小车,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车牌来区分呢?”在了解了车牌号码、车牌颜色的意义后,孩子们便开始设计属于他们自己的车牌号码,并把自己设计的车牌号码贴在了小车上,还在自己的车位上做了相应的号码标记,从而解决了难以找到自己的车停在哪里的问题。
【分析】我们一直说幼儿的语言有一百种,幼儿就是在这样动态化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获取新知,获得经验,提升学习品质的。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找不到自己的车停在哪里了,两个人同时去拿车子撞在一起了等问题时,教师抛出驱动性问题“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车”,促使幼儿带着已有经验去观察、去探索。经过一番讨论后,幼儿决定给三轮车设计车牌号码,并在车位上做相应的标记,从而解决难以找到自己的车停在哪里的问题。在这期间,教师围绕幼儿在探索中生发的新问题“车牌号怎么设计”,组织开展了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深入了解了车牌号的构成及其含义。幼儿还通过调查,了解了车牌颜色的意义。幼儿是问题的发起者,解决问题的主体,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车位上做好标记,这样就不会找不到自己的车停在哪里了,我爸爸就是这样停车的”等,通过设计车牌号来解决问题。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幼儿不仅强化了已有的认知经验,而且通过对话、交流与分享,拓展了学习空间,促进了经验的整合,推动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驱动性问题三: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车子不被雨淋湿?
【活动片段】一天户外游戏时,孩子们像往常一样来到“滴滴城”玩游戏,楠楠来到“停车场”准备骑车时却发现三轮车被雨淋湿了,没法骑车去玩游戏了。“车子这么湿肯定是昨晚下过雨了。”“那怎么辦?”于是,楠楠到活动室拿来干抹布把车子擦干,一边擦着湿漉漉的车子,一边与其他小伙伴交流起来:“要是明天又下雨了怎么办?”
听到孩子们的讨论,教师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车子不被雨淋湿呢?”
“我们在三轮车上面盖一块布吧!”
“我奶奶晒东西的时候遇到下雨天就会这么做。”
说完,孩子们开始在材料区找一块合适的布来给三轮车遮雨,可找了很久,他们发现没有一块合适的布可以用来给三轮车遮雨,找到的布不管怎么盖,车子还是会被雨淋到。
“或许我们可以做个车罩,我爸爸的车子就是这样的,用车罩把车子罩住,雨水就不会把车子淋湿了。”
“做车罩太麻烦了。”
“我们搭一个三角架雨篷吧,种植区里的黄瓜篷就是这样搭的。”
“我们可以建一个有雨篷的停车场,我家的车就是停在雨篷下面的,这样下雨天车就不会被雨淋湿了。”
【分析】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发现因前一天下过雨,车子很湿没办法骑车去玩游戏,在解决教师抛出的驱动性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车子不被雨淋湿”时,幼儿充分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展开讨论,有的说用布遮一下,因为以前自己看到过奶奶晒东西遇到下雨天时就会用布来遮雨,于是幼儿自主寻找幼儿园里能用到的布,可在尝试之后发现布不管怎么盖,车子还是会被雨淋湿,于是他们又开始讨论可以用车罩、搭一个三角架雨篷或者建造一个有雨篷的停车场等方法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主动投入到项目活动的探究中,通过讨论、交流、实践等推动活动的进展。在尝试用布盖车子使车子不被雨淋湿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如何面对问题,分析发现布不管怎么盖车子还是会被雨淋湿的问题,并寻找其他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思维是活跃的,探究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始终专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
驱动性问题四:有雨篷的停车场怎么建?
【活动片段】孩子们在一番讨论后,决定给停车场搭一个雨篷,以避免下雨天车子被雨淋湿。于是,教师问孩子们:“有雨篷的停车场怎么建?”“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搭建雨篷呢?”
“我们可以用大雨伞来做雨篷。”
“可是这样我们去取车子时大雨伞很容易被撞倒。”
“那我们可以在周围放几根木棒,把大雨伞固定一下。”
“可风一吹,大雨伞还是会被吹倒的呀。”
“我们还是试试搭一个三角架雨篷吧,以前我们不是也给黄瓜苗搭过这样的雨篷嘛。”
于是,孩子们开始尝试搭建三角架雨篷。一番努力后,三角架雨篷虽然搭建成功了,但孩子们发现有了这样的雨篷后,取车子会很麻烦,他们开始讨论要搭建一个更加完美的、有雨篷的停车场。于是,在休息日,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场探索停车场的设计。调查回来后,孩子们开始把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运用表征的方式记录下来,他们发现,有雨蓬的停车场需要在周围搭一个架子,而且商场的停车场外面都会有一个停车标志“P”,地上会有箭头指向停车场的方向,有些停车场还有好几层,有些停车场里面还会有红绿灯,红灯表示有车停着,绿灯表示没有车子停。
有了这些经验后,孩子们便开始了实践,他们根据已有经验在区域游戏中搭建了一个有利于停、取车子的,有雨篷的停车场。可是,游戏中的一个“道闸”又引发了孩子们新的探究兴趣。
“我见过的停车场有自动感应器,摄像头扫到车,道闸就会自动打开。”
“道闸是保安叔叔操控的,他有一个遥控器,按一下开关,道闸就打开了。”
“道闸也是要扫码才能打开的。”
“道闸是自动感应的吧,车子靠近了就会自动打开的。”
“我们也给幼儿园的‘停车场建一个‘道闸吧!”
“哪种‘道闸更便于车辆快速通过呢?手动的还是自动的?”
孩子们经过实地考察,最终设计了如下图纸,一场新的探究又开始了。
【分析】“有雨篷的停车场怎么建?”“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搭建雨篷呢?”这两个问题将项目活动推向了高潮。当幼儿在探究有雨篷的停车场怎么建造,选择用什么材料来搭建雨篷时,他们的探究自发走向深入。为了搭建一个更完美的、有雨篷的停车场,幼儿自发开展了实地调查,运用调查获得的知识,练习搭建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停车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给予幼儿过多的干预与指导,而是静静地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幼儿通过这样的学习与探究,发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应当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尊重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当幼儿在调查过程中对停车场的“道闸”产生了兴趣时,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鼓励他们自主探究,从而生成了新的活动内容,推动了项目活动的进程。
驱动性问题在项目活动中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引发幼儿的深度思考和实践,提高幼儿的探究热情,使幼儿的探究更有意义。在“停车场”项目活动中,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用心聆听幼儿的表达,以驱动性问题为导向,抓住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促进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生成了很多有价值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有了一些思考。
第一,联系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问题往往更能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当驱动性问题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时,幼儿的探究主动性更容易被激发。当幼儿发现幼儿园的车子因乱停、乱放难以取出来或找不到停的位置,停车场没有雨篷下雨天车子会被雨淋湿等问题时,教师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在驱动性问题的助推下,一步步解决“停车场”项目活动中生发的问题,推进了项目活动的进程。
第二,观察幼儿的行为,捕捉幼儿新的探究点。教师要善于在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行为,捕捉幼儿深度学习的生长点。在驱动性问题“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车”助推下,幼儿提出制作车牌号来解决问题。于是,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组织开展了教学活动,但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幼儿又对车牌的颜色产生了兴趣,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了解不同颜色的车牌代表了什么含义。在整个项目活动中,教师在幼儿的游戏现场不是直接而简单地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而是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给予幼儿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经验,从而推进活动向纵深发展。
第三,关注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进活动的发展。在“停车场”项目活动中,当遇到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车子不被雨淋湿的问题时,幼儿一开始是选择在幼儿园里找一块布来遮雨,可发现用布遮雨的方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时,他们又尝试用搭建三角架的方式来搭建停车场的雨篷,可发现三角架会给取车带来不便,于是幼儿的探究又向着更高层次发展,他们准备搭建一个更加完美的、有雨篷的停车场。在这一系列探究过程中,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在失败后又立刻尝试其他方法,通过讨论、实践、思维的碰撞,幼儿的探究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