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喊不动”的孩子

2024-01-23黄丹婷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带子书包劳动

黄丹婷

在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我们面向中班孩子的家长展示了班级的一个集体活动“我是值日生”。前期,孩子们已经了解了班级里为集体服务的劳动包括哪些内容,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我们通过这一集体活动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班级里要开展值日生活动了,并通过一张二维表格呈现了值日生劳动的各项内容,请孩子们自主对值日的时间和内容做出选择,排出值日表。

家长们看到孩子们都积极报名参加劳动、勇于承担责任、乐于为集体服务,被孩子们的热情深深感染。在观摩后的交流环节,家长们纷纷表示大力支持班级的值日活动,会在轮到孩子值日的那天早早地送孩子来园,与幼儿园配合开展劳动教育。这时,有个孩子的妈妈发言:“观看了这次现场活动,我感受到了孩子对于参加班级劳动的热切。我纳闷的是,为什么孩子在家时是另一副样子呢?”听了她这番话,在场的许多家长也“吐槽”起自家的孩子来:“孩子在家时,我总是喊不动他。让他做点简单的家务,他都磨磨蹭蹭的,每次都是没做一会儿就不想做了,只想着去玩了。”“我有时想让孩子帮着做点事,可孩子总是事情还没做,就在想做了能得到什么奖励,总觉得家务就该大人来做。”有个孩子的奶奶叹了口气道:“我们小时候都觉得为家里做点事是应该的,从不会考虑‘我该不该劳动的问题。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是这样的呢?”

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家长们就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同时也认识到,在家庭中,劳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覆盖的范围也更广,因此,开展劳动教育不能只限于引导和鼓励孩子在幼儿园参加劳动,也要引导和鼓励孩子在家参加劳动。但令家长们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孩子在参与班级劳动时表现得那么积极,但在家庭劳动中表现得兴趣缺缺?孩子的这种在幼儿园和在家庭中截然不同的表现究竟因何而起?在家庭中要怎样开展劳动教育,激发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并引导和鼓励孩子坚持劳动呢?

一、分析案例,反觀孩子“喊不动”的原因

针对家长们提出的疑问,我们通过在幼儿来园和离园时段的观察,捕捉到了孩子与家长在日常互动中的一些表现,我们认为这些表现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孩子们在家劳动时“喊不动”。

场景一:

早晨,心心牵着妈妈的手一蹦一跳地走进幼儿园。她在大门口遇到了好朋友蓓蓓,立即热络地与蓓蓓打招呼,还拿出自己带来的玩具与蓓蓓分享。看到她们交往得那么融洽,两个孩子的家长都笑眯眯的。到了教室门口,心心和蓓蓓还在眉飞色舞地交谈,两位家长很有默契地不去打断她们,还顺手取下她们背在身上的书包、水杯,替她们把这些物品一件件放进了储物柜里,不知不觉中就将本该由孩子来做的事情全部做完,两个孩子只需要回头跟爸爸妈妈说声“再见”就可以进教室去玩了。

场景二:

早晨入园后来到教室,点点想把书包放进储物柜中。他打开柜门,用力地把书包往柜子里推,可是由于柜子里已经放了一些物品,剩下的空间不多了,而且书包的带子很长,他只要一松手,带子就会有一段露在柜子外面,一关柜门,带子就会被夹住。站在一旁的点点外公忍不住出声提醒:“快把带子塞进去呀!”点点听了,又试着去推书包,但还是不成功。最后,点点一脸茫然地停了下来,求助地看向外公。外公一边上前帮忙,一边催促道:“我来给你塞吧,你快点进教室。”点点无奈地松开手,撇着嘴走进了教室。

场景三:

这天轮到飞飞做值日生,他需要在离园前整理好书架。他一边漫不经心地整理图书,一边伸长脖子眼巴巴地望着小伙伴们离开教室,一颗心早已飞出去了。飞飞妈妈在一旁催促着:“你认真点,快点整理。”见飞飞还是慢吞吞的,妈妈说:“快点,等你整理完,回家路上我给你买华夫饼。”飞飞听了这话,不为所动:“爷爷昨天给我买过华夫饼了。”妈妈只好说:“那今天我们去买草莓蛋糕吧,上次你不是说想吃吗?”飞飞闻言,顿时有了动力,加速整理起来。

分析以上三个场景中家长与孩子围绕劳动问题的互动,不难发现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家长对劳动教育不能说不重视,但家长嘴里喊着“重视”,行动时却并未将其列在首要位置。事实上,劳动总是为其他活动“让路”。场景一中出现的情况具有普遍性。相较于让孩子养成自己摆放和整理物品的习惯,家长显然更珍视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此时,培养劳动意识便自然“靠边站”了。

其次,在幼儿阶段,孩子刚刚开始尝试独立,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会习惯性地“帮忙”。从场景一和场景二均可以看出,越是随手可为的小事,家长就越容易在不经意间代劳。久而久之,孩子便自然而然地习惯于接受长辈提供的各种服务。要让孩子养成劳动的习惯,家长先要主动减少这类“顺手帮忙”的情况。

最后,我们常说“劳动最光荣”,可是这份“光荣”从何而来?场景三中发生的情况具有普遍性,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常常习惯于用物质奖励来激发孩子的某种积极行为,比如用来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可是,这种方法不会百试百灵,奖品需要不断翻新,“价码”只会越提越高。在无形之中,劳动便与奖品画上了等号,当奖品不再具有吸引力,劳动的兴趣便也随之消失。

二、家园合作,培养主动参与劳动的孩子

了解了家庭中可能影响孩子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培养的因素,我们便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调整亲子互动的方式,促进孩子主动参与劳动。我们举办了一场家长沙龙,把我们观察到的那些典型场景做了一些改编,变成几个生动的小故事,以此为素材,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中的劳动教育问题。

劳动教育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方面。一个可以照顾好自己并有能力帮助他人的个体,必然会由此获得自尊、自信,这种自尊、自信能支撑其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主见、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我们从家长对孩子未来发展的关切心理入手,引导家长真正重视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为孩子创造参与劳动的机会。

面对场景一中发生的事情,很多家长都表示仿佛看到了自己与孩子日常相处的模式。一位家长说道:“我知道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实际做的时候并没有特别重视这个问题。比如,早晨起床,我看到孩子自己穿衣服速度太慢,怕他等会儿吃早饭的时间不够了,就会走过去替他穿好;孩子的玩具摊了一地,我本来想让他自己整理的,但邻居家的小哥哥来喊他一起玩,我就说‘你去玩吧,我来整理;孩子要下楼去骑自行车,我想多留点时间让他骑车,就会帮他把护具戴好,把鞋穿好,把水杯背上。反正,总会有理由觉得其他的事比参加劳动更重要。”其他家长纷纷表示自己家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我们给家长播放了一段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拍摄的视频。视频中,孩子们在午睡前自己脱下衣服并整理好,睡醒后又自己穿好衣服,若遇到困难会互相帮助;吃饭前自己洗手、盛饭菜,吃完饭自己把餐盘收好,把脸擦干净;区域活动时知道要去哪里拿喜欢的玩具,等活动一结束,就会把玩具送回原来的地方……家长们感叹,原来孩子在幼儿园什么事都会自己做,也都能做得很好。我们引导家长意识到,劳动教育渗透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劳动教育就是从鼓励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物品等做起的;幼儿时期劳动教育的目标重在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情感和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在场景二的事件中,孩子的外公给了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也在试着教孩子怎么做,但为什么不管用呢?对此,我们引导家长们一起讨论和分析。家长们坦言,自己有时确实会让孩子自己做事,但看到孩子做的方法不对,老是做不好,往往就会像场景二中的外公那样忍不住“出手相助”。于是,我们引导家长放下对结果的过度关注,给孩子试错的机会,接纳结果的不完美,将关注点聚焦于孩子劳动的过程。场景二中的外公看到孩子在放书包时遇到困难后焦急不已,但他并没有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给予具体的指导,只是提醒孩子“把带子塞进去”,并催促孩子赶紧完成,这并不能发挥什么作用,只会造成家长急、孩子也急的结果。这种挫败的体验让孩子再也没有了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和热情。这就是为什么家长感到孩子越来越“喊不动”了。

那么,孩子在劳动中遇到问题时,成人究竟怎么指导孩子?我们给了家长一些启发。劳动习惯的养成在于家人之间的要求必须一致,一同培养孩子坚持劳动的态度,引导孩子不因小而不为,不因难而放弃。就拿放书包这件事来举例,书包带子很长,确实经常容易拖在柜子外面或被柜门夹住。我们在幼儿园时会请孩子们自己来谈谈经验,有的孩子说:“我把书包翻个面放,让带子在里面,它就不会跑出来了。”有的孩子说:“我把柜子里的其他东西先拿出来,把书包放进去后,再放那些东西。”有的孩子说:“我把书包放进去以后,再把带子藏到书包后面去,带子就跑不出来了。”有的孩子说:“我妈妈帮我把书包带子多余的那段折起来,用皮筋扎住,这样就不会觉得带子太长了。”家长们感慨:“孩子们真厉害,比我们教得好多了,他们教的这些方法都是小朋友听得明白的。”可见,在引导孩子劳动的过程中要注意用好“具体示范+亲身体验”的方法,让孩子参与其中,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树立自信。

家长在要求孩子劳动时,常会不自觉地说“你来帮我做……”,于是,劳动成了家长的任务,孩子劳动只是在“帮”家长。渐渐地,无偿的“帮助”转变为有偿,又进一步转变为“即便有偿也不愿意”。就像场景三中发生的事件,家长试图通过奖品来激励孩子积极投入劳动,但孩子发现不劳动依然能获得,何必为此而努力呢?

那么,究竟用什么方法来鼓励孩子坚持参与劳动呢?我们向家长分享了一个小案例。一次,轮到一个孩子做值日生,负责饭后擦桌子。可是教师发现这个孩子没去擦桌子,而是跟同伴在一起玩。教师走过去轻轻提醒孩子,可孩子说:“我不想擦桌子了,我想玩。”教师说:“只有堅持完成值日生任务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值日生贴纸哦!”孩子想了想说:“没关系,我家里有很多贴纸,比这个大,比这个好看!”教师说:“可是它们的意义是不同的。值日生贴纸虽然很普通,但它代表了你有能力,又有责任感,可以为班级做很多事。你看,大家吃完饭,桌子脏脏的,如果没有人把它们擦干净,下午活动时就没法用了。你做的这项工作很有意义呢!”孩子低头想了想说:“好吧,那我先去擦完桌子再去玩吧。”这天离园前,教师在全班孩子面前把值日生贴纸奖励给每个值日生,并对大家说:“今天的值日生都非常认真负责,把我们的教室变得干干净净的,我们为他们鼓掌,感谢他们的付出!”在这个孩子的家长来接他时,教师又特地当着他和家长的面说:“孩子今天是光荣的值日生,他非常努力地把桌子擦干净,小朋友都对他表示感谢呢!”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相比物质奖励,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内心的充实感、满足感,更能激励人们努力进取。这个小案例让家长们意识到,应将物质奖励转化为精神上的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员、班级的一员,劳动不仅是自己应做的事,也是自身能力的体现,是在家庭、幼儿园、社会中获得认可的重要方式。在家庭中,家长需要与孩子共同明确各自需要承担的劳动,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主人翁地位,引导其将自己身份从被保护者转换为可自主承担责任的人。

家庭和幼儿园都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劳动教育需要依靠家园合作,需要家长、教师有一致的认识,看到劳动教育对孩子终身成长的重要意义,有目的、有方法地坚持开展劳动教育,共同培养有责任、有担当、自信、自强的孩子。

猜你喜欢

带子书包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的书包
减负书包
我的书包
孔府名肴——“带子上朝”
藏在书包里的回忆
福尔摩斯·斑点带子(下)
福尔摩斯·斑点带子(中)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