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道朝天赵川堡

2024-01-23

文史月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图说长城

◇ 刘 媛

明长城宣镇所辖的赵川堡遗址,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东北30公里处的赵川镇赵川村。赵川堡属宣镇所辖巡道的中路,据《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赵川堡图说”记载,赵川堡始筑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嘉靖十三年(1534年)增筑,隆庆四年(1570年)始甃以砖。周长四里有余,高三丈五尺。“设操守官一员,所领见在官军二百五十三员、名,马六十三匹。于大、小白阳之间分边三里二分,边墩五座,火路墩一十二座。内沙嘴子极冲。边外西古道一带,青把都部落驻牧。”文中的“大、小白阳”,指宣镇的大白阳堡和小白阳堡,与赵川堡同属一路。大白阳堡位于赵川堡北偏西10公里处,小白阳堡位于赵川堡东北6公里处,大、小白阳堡之间距离12公里,因此这三座长城军堡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防卫态势,拱卫着通往蒙古高原的通道,其中最为险要的位置是沙嘴子。

上文中提及的“青把都”,指蒙古草原上的青把都儿台吉。根据百度百科介绍,“青把都儿台吉(?—1591),明代蒙古右翼永谢布万户喀喇沁部领主。又称昆都仑歹成台吉,简称青把都。孛儿只斤氏。巴尔斯博罗特济农孙,昆都力哈次子。驻牧于张家口至独石口以北塞外地区。隆庆五年(1571年),明蒙达成封贡协议,受明封为指挥同知。六年,父卒,控制喀喇沁部,拥兵数万。万历元年(1573年),升金吾将军。以女妻朵颜卫首领长昂,结为姻亲。与明朝通贡互市不绝,能节制其弟哈不慎、满五索、满五大与明朝维持和平往来,故为明朝倚重。但也时与明军发生冲突,曾联合察哈尔部袭击明边。”引文中的“台吉”是蒙语,大约相当于汉语中“王子”的意思,这位青把都儿台吉也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的后代,作为部落首领带着他的部众,就驻扎在赵川堡以北长城之外的地方。

青把都主持部落事务的大部分时期,正值隆庆议和之后,蒙元与大明停止了战争,开启了和平贸易,所以青把都儿台吉带着部落在赵川堡一带长城沿线各关口与大明长期通商,从而也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他也是频繁出现在明史各种文献记载中的人物,仅在《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一书中,青把都的名字总共出现了9次,除了在“赵川堡图说”中出现,还出现在张家口堡、新开口堡、清泉堡、松树堡、葛峪堡、常峪口堡、小白阳堡、金家庄堡这8座城堡的“图说”中,由此可见青把都儿台吉作为草原部落的首领,在当时大明宣府镇长城沿线的政治、军事、贸易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力。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所载赵川堡图说

赵川堡始筑于明宣德三年(1 4 2 8年),距离朱元璋在今南京市建立大明的洪武元年(1368年)已经过去了60年。但距离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迁都于今北京只有8年。大明王朝的首都北迁后,整个北方边疆的局势发生了极大变化。宣德三年九月,明宣宗巡边,败兀良哈于宽河。这一年,在京西北不足200公里的交通要道上修筑了赵川堡、龙门关堡等(宣德年间在宣镇总共修筑了16座城堡),这个时候的大明正在蓬勃发展时期。到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增筑赵川堡,距离初筑已经过了整整106年。这一个多世纪来,明蒙之间发生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战事和重要历史事件:正统三年(1438年)明设大同马市;正统十三年(1448年)瓦剌贡使三千人至明京,赏不如例,遂生怨望;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南下攻明,明英宗仓促率数十万军出征。八月,明英宗自大同撤军,行至土木堡,全军覆没,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十月,也先挟英宗至大同,破紫荆关,直薄明京;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蒙古地区饥荒,属众纷纷投明;明成化九年(1473年)蒙古诸部渐出河套;成化二十年(1484年),蒙古部众复入居河套;弘治五年(1492年)蒙古部众攻击大同阳和、宣府、甘州、兰州等地;弘治十七年(1504年)达延汗驻营于大同、宣府塞外,火筛率兵攻大同;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年)俺答汗出生;正德十一年(1516年)达延汗率七万骑攻大同,大败明军;明世宗嘉靖年间,俺答汗多达几十次进攻大同宣府一线;嘉靖十二年(1533年)在距离北京仅300公里的大同发生兵变,明朝北部边疆局势动荡,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川堡在内的大量长城设施得以修缮加固,并增派人马驻守。又过了36年,到隆庆四年(1570年)明蒙之间开启议和,同期赵川堡等长城设施再次获得整修。赵川堡从开始修建土夯城堡,到第一次维护、包砖,历时一个半世纪,见证了明蒙之间从战争到和平的历史进程。

赵川堡文化广场

赵川堡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历史价值。“本堡四面距山颇远。而适当孔道,公差、夷使往来殆无虚日,堡军一切递送供应,疲于奔命。”因为位于边境通往京城的交通要道上,所以明蒙之间官员使者等需要支应的官差往来不绝,接待任务的繁重,让赵川堡内的驻军难以承受,所以前来巡视的上级发现,这里的堡军“类多逃走,操守官卑,支持尚艰,奚责防守?议者谓宜复原额官军,改操守为守备,以资弹压,则军伍克而体统亦肃矣”。《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成书于明朝中后期,这时候大明王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草原上的各种势力也正在崛起,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驻军逃离了赵川堡,而且堡内驻扎的军官级别太低,连最基本的维持尚且有困难,就更谈不上边境防守了。所以出来巡视边防的官员们认为,这里需要提升驻守级别、补充军员、整顿纪律,才能真正发挥出赵川堡作为军堡应有的防卫作用。

赵川堡城墙坚固,城外四周平坦,这种地形使得它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曾发生过重要战事。1946年11月,冀热察军区成立,首战告捷即在赵川堡。当时城墙里驻有国民党傅作义三十五军主力部队1个团,全部是美式装备,号称“王牌团”。冀热察军区决定“引蛇出洞”,把敌人调出城外,然后集中优势兵力聚歼。11月8日,我军主力全部进入预定地点。9日上午8时,敌人骑兵巡逻队出城。我军故意示弱,敌人认为遇到了游击队,可以全歼,于是调城里一个营的士兵出来战斗。我军采取围而不打的办法,将敌人包围起来。陷入包围圈的敌人向赵川堡城内请求增援,城内立即又派兵出城。增援之敌仗着火力猛,冲进包围圈,和被围敌人会合,才发现全部被我军主力包围,后路被切断,被一举歼灭。

今赵川堡是一座人口密集的城镇,里里外外好几条街道上,各种饭店、宾馆林立,仅蛋糕店就至少有6家,可见繁华程度。附近铁路有赵川北站,公路有112国道、京环线高速公路等,可谓四通八达。明时所修城墙基本无存,城门也都拆了,在城门位置修了仿古的牌坊。村里有金灵寺和金云寺,殿宇巍峨,佛塔高耸,庭院重重,院内有多处碑刻、石雕等古代遗存,规模颇为宏丽。

赵川堡金灵寺山门

从赵川堡沿着国道往东南方向走90公里,就到了明宣镇所辖的怀来城,这里因修建官厅水库,明代所修怀来城遗址大部分淹没在了水底,只有山头高处还有一点城墙残留,怀来县治也搬迁到了沙城。怀来古城依偎着妫河,水量充沛,河道宽阔,与北京近在咫尺。怀来大桥附近沿河规划出了妫河国际旅游度假区,两岸有大片的村庄,也有林立的高楼大厦,还有多处的别墅区,路边有多家以鱼虾等水产为主的特色餐饮店。

从怀来城遗址往南偏西走25公里,就到了“样边”长城。这段长城位于怀来县庙岗村附近,是怀来县境内保存最完整、建筑质量、规格最高的一段石砌长城,总长约3000米。一进山,老远就能看到山巅凌空有一道白色的长墙,然而距离长城还有十几公里。进山的小路虽然硬化了,但大部分路段也只容得下一辆车经过。沿着蜿蜒的盘山路不断攀登,直抵山顶,有小片的停车场,可以看到文物部门所立“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保碑。城墙条石规整,历经几百年依然基本完好,确实堪称精品。传说明代修筑长城时把这段长城作为样板,以此来标定长城的质量和规格,所以这段长城是明长城修建时的试点和典型,是明开国大将徐达修筑居庸关长城时,为保证工程质量想出的办法。也有一说是戚继光和戚继祖修建的这段长城。就是这样一道坚固的长城,既拱卫着京城的安全,又把控着从赵川堡等延伸过来的明蒙大动脉通道。

赵川堡金灵寺塔

猜你喜欢

图说长城
“海上长城”丰盈关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守护长城
我爱多姿多彩的长城
图说
图说反腐
图说
图说
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