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斗水魔 两位烈士值得铭记

2024-01-23古晨茜

环球慈善 2023年8期
关键词:队里救援队蓝天

古晨茜

闷热的清早,房山蓝天救援队队部大院里已经十分忙碌。

几辆满载社会捐赠物资的货车驶进院子,队员们有条不紊地清点接收,接力从货车上卸下一箱箱水、方便面、面包……再装车给急需物资的地点加紧运送,几十桶消毒液堆放在大门旁正等待使用。虽然洪水多已消退,但运送物资和灾后清淤、消杀等工作仍刻不容缓。

队员吕东臣走进大门,路过门房时习惯性地张嘴想要喊声“追哥”,却突然反应过来,沉默了。

队员“23”和“追梦人”在救援中牺牲后,不管是当天同出任务的队员或者其他相熟的队友,都一心扑在救灾支援工作上。“不敢闲下来,只要一坐在这儿,就会想起很多事情,就仿佛他们要出现在你眼前一样。”重提当天的事,队员刘文永还是忍不住眼睛发红。

“23”本名王宏春,“追梦人”是刘建民,平时大家总喊他“追哥”。有队员甚至是在这两名队友牺牲后才知道他们的本名。平时大家只互相称呼微信名为代号,这是队里的传统,在这里不讨论身份、姓名和工作,来了就是救援。

夜晚接到村民求助电话

7 月29 日,北京大雨突至,当日11 时,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19 时启动全市防汛红色(一级)预警响应。

收到预警后,为应对暴雨可能导致的突发情况, 房山蓝天救援队队长陈海军像往常一样,在志愿者群里发布了公告,召集人员到队里“备勤”,王宏春和刘建民都主动报了名,30 日中午,因为担心队员们吃不好,王宏春自费900 多元买了物资冒雨送了过来,下午下班安顿好6 岁的孩子,她又赶回队里。

7 月30 日晚上8 點多,陈海军接到一通来自佛子庄乡白草洼村村民的求助电话,一女子焦急地说家里进水有两米多深,自己带着一个3 岁的孩子很害怕,电话里不时还能听到孩子的哭声。

陈海军立即带着队员们收拾好装备向白草洼村进发。途经班各庄大桥时,却被水流拦住了去路。“基本没有路了,全是水,水流特别急还很深,天也漆黑,没法过去。”刘文永记得,当时研判路况不具备救援条件,彼时琉璃河安置点有约2000 名群众需要帮忙安置,队长决定调转车头带队先去琉璃河帮助镇政府进行安置保障工作,等到水位下降再回来救援。

夜里11 点08 分,出任务的王宏春发了一条朋友圈,“佛子庄值个夜班”。

等到在安置点忙完,已经是7 月31 日凌晨2 点左右,人困马乏。队员们回到队部,有的泡起了方便面,王宏春从冰箱里翻出两袋速冻饺子, 给队员们煮宵夜。就着榨菜,大家风卷残云般填饱肚子,准备简单休息一下,凌晨4 点再集合出发去白草洼村寻找求助的村民。

凌晨3 点52 分,队部门厅的监控镜头里,定格了王宏春最后跟着队伍离开时的背影。扎着马尾辫,穿着蓝色的队裤,T 恤后背印着字母图案, 大大的反光背心和浮力马甲拎在手上,衬得她整个人有些单薄。

“绕3 公里山路进村救援”

凌晨4 点多,天刚发亮,16 人的队伍再次汇集到了班各庄大桥的桥头,附近还有两名路政人员。虽然雨还没有停,但是路上的水已经消退了一些,可以通行。

等到绕过桥,队员们回头注意到桥中间的桥墩上被冲出了一个大洞,随时可能有倾斜坍塌的风险。为了提醒疏散过路的车辆与行人, 商量后王宏春、刘建民等6 名队员留在了桥边协助路政人员进行警示,陈海军则带着其他9 名队员继续向白草洼村进发。

“河水把进村的路也给封了,过不去,只能绕山路。”陈海军说。从记录现场的视频里,可

以窥见他们徒步3 公里山路进入白草洼村救援的片段。

队员们沿着崎岖湿滑的山路徒步前进, 翻过泥石流带倒的树木和滑坡,于早上8 点多进入白草洼村。搜索过程中,陈海军发现村里几乎都是留守老人,不少房子临山或靠河道,雨越下越大,浑浊的水流裹挟着泥沙和石头顺着山体、村道、墙壁冲刷而下。河水暴涨轰隆声不断,“那电线杆、河边的大树都跟割韭菜似的唰唰往水里倒”,如果不抓紧撤离会非常危险。

“看见那山体滑坡了吗,赶快收拾东西跟我们走,政府会安置你们的,等到雨停了我们再把你们送回来!”“您家太危险了,房后头已经开始滑坡了,再下一天雨房子可能都保不住了。”“水已经漫进你家院子了……”不少村民迟疑着不肯离开,10 名队员分散开来,跟着有威望的村民一起扯着嗓子挨家挨户劝离。

一个被通知过的村民迟迟不来集合,陈海军心急如焚地跑回去喊人,发现他正在喂羊, 说“不能叫羊饿着”,再三催促下才跟着离开。他们从白草洼村转移了包括求救女子和孩子在内的20 名村民,路上又将遇到的趴在房顶上的20 名民工也拉到安全地带。再回头,有几间房子已经淹得看不到顶了,队员们都感到后怕。

原来的山路没法走了,救援队准备带着群众通过山腰上向外运货的铁路隧道,一路向东南方向的河北镇转移。穿过第一个隧道后, 队员吕东臣突然看到本来留守在班各庄桥边队里的几辆车都被洪水冲了下来,三四分钟后队员们也坐着皮艇往下游漂过去。“等我们从第二个隧道中出来,看到右侧水流里有个拦水坝,翻起的浪有三四米高,一下就把他们的船打翻了。”

“当时我腿都软了,站在铁路上往下看, 心凉了半截。”陈海军说。几名队员立刻带着绳子沿着铁路向前追赶,希望能够施救。

“看看还有谁没上来”

“水是黑的,从四面八方涌过来。路上的水淹到膝盖,还继续上涨。”同样留守在桥边的刘文永回忆道。

洪水涨速快得惊人,队员们招呼两名路政人员迅速穿好救生衣戴好防护头盔,所有人弃车登船。刘文永和刘建民、王宏春乘上了同一艘皮艇。“刘建民第一时间抢坐到船尾负责操船,那个位置高、最危险。”在洪流中颠簸时, 刘建民还不断提醒队员们压低身体,保持平衡。

在将两名群众从水中救出并送上高处后, 另一艘载着队员和路政人员的皮划艇被水打翻, 刘建民他们又返回施救,错过了靠岸的时机, 只能随着滚滚的黑浪顺流向下。

当时的情形深深刻在刘文永脑海里:“四目远望是一片看不到边的汪洋。很多汽车像碰碰车一样随着水流来回漂动,油罐车、大货车瞬间就不见了踪影,水流扑过来房子被夷为平地,大树被水流连根拔起带走,那情形太恐怖了。”

身体瘦弱的王宏春在船里被不断颠簸。“我感觉我要飘出去了。”她说。“当时我扯过她的腿压在身下,跟她说我给你坐着你放心,有我在你出不去。”刘文永哽咽了一下,说,“我们船上有一个救生圈,刘建民操船的时候喊把救生圈给‘23’套上。其实他是最危险的位置, 在生死攸关的时候,他想的却是别人。”

船被浪打翻之后,刘文永在激流中挣扎着浮起来,听到刘建民吆喝道:“看看还有谁没上来?看看谁还没有浮出水面?”有两三个队员当时就不见了。“在那种情况下他还在找别人。” 这是刘文永对“追梦人”最后的印象,紧接着所有人都被水冲散了。

7 月31 日上午9 点半,在下游4 公里左右的地方,刘文永和队员刘龙两人成功自救;11 点23 分,第三名落水队员孟祥禄被救,16 点28 分第四名落水队员赵鹏成功自救。然而王宏春和刘建民却迟迟不见踪影。救援队兵分多路, 同时启用了无人机进行空中搜索,依旧没有消息。“我被好心人送到了医院,躺了两天后我跑了出来,背着望远镜一下午顺着河堤走了10 公里,就想找到这两个人。”刘文永告诉记者。

8 月1 日15 时38 分,王宏春在河道下游约23 公里处被发现;3 日上午11 时,刘建民在河道下游50 公里处被发现。二人均已不幸牺牲。

“23”和“追梦人”

“搜索过程中,我们一直怀揣着希望,觉得会不会有奇迹发生,他们被人救起来了,没有信号才联系不上。”但队员们的希望最终还是被现实击碎了。

“30 日那天,我们把她买来的东西保存在冰箱里,东西特别全,有速冻水饺、青菜、馒头、肉片、腐竹、木耳、调料等。我记得很清楚。晚上出任务前大家还开玩笑说任务结束可能赶不上早饭,第二天中午回来一起吃涮肉。结果, 人却没能回来。”刘文永声音有点颤抖。

“很活泼,爱笑,是个闲不住的人,总是主动帮队员煮饭,收拾厨房、卫生间这些地方的公共卫生……”这些是不少队员对王宏春的印象。有些人加入救援队后坚持不了太久,但作为房山蓝天救援队第一批队员,王宏春已经陪这支队伍走过了10 个年头,共参加各类救援任务136 次。

最初的房山蓝天救援队,可谓“一穷二白”, 除了4 顶头盔什么装备都没有。王宏春不顾劝阻, 坚持买了一款价值4700 元的专业绳索捐给队里, 也成了队里的第二件专业救援装备。“十年来我们一起拉练,一起救援,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问‘队里缺点啥,我送过去’。‘我这儿有啥队里需要的,你赶紧找人拿走’。”对于队友兼好友的离去,队员“浮萍”一时间难以接受。

吕东臣也很难相信那个跟自己同期入队、总是乐呵呵的、生活上一直照顾他、训练中严格督促他的“追哥”已经牺牲了。从白草洼村救援下来后他因为胃出血进了医院,听到噩耗时他把被子往头上一蒙,在病床上嚎啕大哭。

虽然入队时间不算长,但刘建民参加了多次山野救援、城市救援和水上救援。作为曾经的消防员,他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良好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迅速成为水上救援组的副组长。在刘文永看来,“追梦人”很勤快、特别孝顺,每天中午都赶回去给80 多岁的老父亲做饭。“他母亲下葬7 天后外地发生洪灾,他第一个报名参加支援,虽然他入队时间不长,但始终坚持在一线。”“每次穿上队服,就是我出战的时候。” 刘建民曾经说。

“队里晚上要执勤,‘追哥’家距离队部近, 他就总睡在门房里。谁来都喊一声‘追哥开门’, 等到大家都走了喊一声‘追哥关门’。”路过门房, 吕东臣就会想起“追哥”。“‘追哥’平时喜欢喝点酒, 因为备勤纪律有两三天滴酒没沾,本来我俩还约好了8 月1 日能休息一天出去喝一杯的。”他捂住脸失声痛哭。

“实在想不到‘追梦人’牺牲了,平时都是他教我们水上訓练的。”陈海军难掩悲痛。

干净纯粹的公益

走进房山蓝天救援队,一面面鲜红的锦旗层层摞摞,挂满了办公楼道。一块宣传牌竖在过道和楼梯交会处,上面写着“为什么要加入蓝天,请保持干净、纯洁、善良的本性” “不抽事主一根烟,不喝家属一口水”。这是房山蓝天救援队坚持了多年的服务宗旨。

不少群众通过新闻得知两名队员牺牲的消息,一时间想要捐款慰问的人几乎打爆了陈海军的电话。

征询两名队员家属意见后,8 月4 日,房山蓝天救援队针对公众给二人的捐款意愿发布了告知,内容提到,根据“房山蓝天” 的纪律以及两位队员生前一贯不接受馈赠的表现,征求家属意见后决定,不接受社会上的个人、单位、企业和基金会等的捐款、捐物等。

“拒绝接受捐款、捐物是我和双方亲属共同的意愿,更多的是遵从王宏春的生前意愿。”王宏春的爱人杨宇专门手写了一封信回应。“王宏春长期以来都以奉献和付出为己任,希望更多、更需要的人获得帮助。感谢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我爱人及其家庭的关爱,心意我们收下,物质上的捐助希望更多给予因洪灾遭受极大损失的人们。我想这也是我爱人王宏春的愿望。”

在丈夫杨宇看来,妻子想当英雄,作为家属即使有困难,也不能拖了她的后腿。王宏春的英雄梦,其实就藏在她的代号里, 在23 岁那年她梦想投身军旅,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虽然未能如愿,这个理想却化作代号陪伴了她十多年。在41 岁的今年的8 月1 日,没有成为军人的她,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建军节”那天。

刘建民的妻子于女士也表示:“刘建民做的是公益,为老百姓服务,不收取任何回报,这是他的初心。”

2023 年8 月3 日, 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决定, 追授王宏春“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为表彰和学习他们的英勇事迹,中共北京市委决定,追授刘建民同志“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北京市人民政府评定王宏春、刘建民同志为烈士。

这些天陈海军微信头像的图案换成了黑白色,不少队员也默默地换上了黑白色的图标,用这种方式纪念着离开的队友。

8 月12 日上午9 时,王宏春、刘建民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市房山区殡仪馆举行, 除了亲友和许多蓝天救援队队员外,不少市民也自发赶来,为两位烈士送别。

猜你喜欢

队里救援队蓝天
青岛炼化救援队:鱼水情深 共抗时艰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炫舞蓝天
咏 松
驻村队里的手擀面
拥抱蓝天
臻迪无人机在蓝天中飞向未来
同在一片蓝天下
怎样才能做到既坚持原则又团结群众?/自己带头
“大家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