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全省人大农业农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4-01-23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艺华

山东人大工作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三农农业农村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艺华

(2023年11月2日)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今天召开全省人大农业农村工作座谈会。会议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大工作、“三农”工作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全国人大及省委工作安排,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总结成绩、交流经验,研究谋划本届人大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把握规律、提质增效,为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作出新贡献。

从会议6 个口头发言和印发的书面交流材料看,各市人大农业农村工作有声有色、亮点纷呈,感受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突出地方特色,立法步伐进一步加快。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会议集中批准的胶东五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填补了我省海洋牧场立法空白;集中批准的沿黄九市“黄河水资源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相关法规,开创了服务黄河国家战略流域协同立法先河。济南河道管理保护条例、名泉保护条例,淄博太河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条例、田庄水库保护管理条例,泰安水资源保护管理条例、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等法规的制定修订,紧盯发展所需,强化立法主导,坚持立法为民,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

二是积极探索创新,监督质效进一步提升。淄博细化工作流程,建立依法、多元、联动、跟踪、公开五位一体监督机制;枣庄通过“履职亮屏”“靶向监督”,推动政府部门责任落实;烟台聚焦重点事项跨年度接力抓、多手段结合抓,连续多年开展督查、立法、视察、专题审议,形成叠加连环效应;潍坊坚持抓小、抓早、抓实,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济宁通过电子问卷、“第一书记”调研报告、市长热线问题线索暗访、录制问题曝光专题片等,开展立体式执法检查;日照创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照行”活动,推动人大监督、行政执法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协同发力;临沂实行执法检查“两张清单”、会议审议“一表一书一清单”等制度,构建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全链条监督机制;德州聚焦全市“吨半粮”创建,通过议案办理、审议工作报告、督办意见建议等开展系列监督;聊城根据形势需要,改变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满一年以上进行执法检查的惯例,及时了解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滨州探索建立“选题、破题、解题”三步工作闭环模式,提升专题询问实效;菏泽对报告审议、审议意见研究处理、办理落实情况实行“三次票决制”,维护了人大监督权威性和实效性。

三是搭建平台载体,代表作用进一步发挥。青岛连续两年牵头开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在代表履职平台开设“乡村振兴进行时”专栏;潍坊举办专业代表拼经济视频微论坛,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主题演讲和交流研讨;济宁在全市开展“双百双联”活动,汇聚人大代表智慧和力量,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日照组建日照绿茶专业代表小组,创办“助农共富工坊”,拓宽了代表服务“三农”新渠道。

四是注重强基固本,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济南用好“书香人大”“人大文史馆”“智慧人大”等平台,加强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学习;青岛在调研中创新开展线上随手拍和百问百答,广泛收集意见建议;东营探索“标准赋能”,修订委员会议事规则、部门联系办法等,完善调研前学法等制度;烟台制定《充分发挥农委委员作用的意见》,年中、年末分两次调度通报委员履职情况;威海深化调查研究,坚持工作在一线开展、建议在一线听取、作用在一线发挥;滨州组织代表积极参与“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代表以“一线”状态助力改革发展,等等。这些都充分反映出,换届以来,全省各级人大农委立足新起点、把握新形势、聚焦新任务,围绕“三农”工作重点难点和农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扎实做好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展现了新一届人大农业农村工作新气象、新作为。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得益于全国人大有力指导、省市党委及人大常委会党组坚强领导、政府及有关部门鼎力支持,也离不开全省各级人大农委、广大代表、专家顾问和机关干部的同心协力、实干创新。

回顾近年来特别是换届以来人大农业农村工作,有这样几个方面需要着重把握。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大农业农村工作是党的“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准则,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党中央部署和全国人大及省委安排谋划推进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必须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做好“三农”工作最基本的认识论、方法论。必须从我们党、国家、民族的历史大进程中审视和把握“三农”工作,全面理解党的“三农”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准确把握“三农”工作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深刻领悟“三农”工作和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内在规律,增强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实效性。

三是必须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衷,也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基。必须涵养为农情怀,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农民群众意愿,按客观规律办事,持续擦亮“爱农、为农、兴农”的“农”字招牌。

四是必须自觉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责主业是立足人大、服务“三农”。必须把人大农业农村工作,放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强省的大盘子中来谋划,聚焦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找准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的着力点,确保始终同党政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五是必须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必须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人大农业农村工作全过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维护人民切身利益,真正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

六是必须切实增强法治思维。人大工作处在民主法治建设一线。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正确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人大农业农村工作,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使农村改革发展于法有据,让维护群众利益有法可依,确保法律法规有效实施,为“三农”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

当前,人大农业农村工作已经踏上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新部署。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未来5 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 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的目标任务。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议等,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奋力在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上“走在前、开新局”提出明确要求。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目标已定、任务已明,关键是抓好落实。这次会议,还邀请了我国“三农”领域知名专家,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作专题讲座,崔建海主任委员也将通报省人大农委换届以来的工作和下步打算,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各市实际,谋划好下步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要强化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指导实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新时代人大农业农村工作“干什么、怎么干、怎么干好”,要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中寻方向、找答案。要抓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一批巩固拓展、第二批深入推进的契机,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联系工作实际,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大工作、“三农”工作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学深悟透,结合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全国人大及省委工作安排,贯通起来一体领悟、一体贯彻、一体落实,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阐述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历史必然、特点优势、实践要求。在党的二十大、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概括了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六个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明确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提出了人大自身建设“四个机关”定位和人大工作队伍“二十字”要求,等等。我们要以此为根本遵循,从中明确方向、把准定位,学出担当、学出本领,把人大工作做得更出彩。

(二)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新境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做好人大农业农村工作,必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懂弄通做实,特别要深刻把握“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一认识论方法论,深刻把握“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重大部署,深刻把握“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这一战略定位,深刻把握“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这一系统观念,深刻把握“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这一实践逻辑,深刻把握“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这一头等大事,深刻把握“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这一中心任务,深刻把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一时代课题,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大理念,深刻把握“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这一必由之路,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这一科学判断,深刻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这一根本保证,努力使我们的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山东视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走在前、开新局”,为我省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三农”工作一直十分关心并寄予厚望,多次表扬我省“三农”工作,要求我省“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海洋牧场是发展趋势,山东可以搞试点”“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并祝愿“乡亲们生活像石榴果一样红红火火”,等等。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到实处。

二、要服务中心大局,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强省履职尽责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心所在、目标所向。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一直是我省的一面旗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武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作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其时已至、其势已成”的科学判断,并明确提出“六个聚焦”。如何保持“全国农业看山东”的优势,持续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2025 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县(市、区)达到80%以上,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农业强国建设中更好展现山东担当、作出更多山东贡献,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回答好、完成好的时代课题,也是人大农业农村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需要重点关注和把握的问题。

(一)要聚焦“三农”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课题。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定扛起农业大省责任,农村产业蓬勃发展,人居环境深刻重塑,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这一进程中,各级各部门不断深化认识、强化措施、勇探新路,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如何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进一步总结出像我省农业产业化、“3 个模式”和浙江“千万工程”那样,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全省乃至全国有借鉴意义的典型经验,更好发掘发挥齐鲁样板的示范作用;如何放眼10 年、20 年,对标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立足我省优势,谋划好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省的战略规划、指标体系、实现路径、政策法规等,对于我省“三农”事业持续“走在前、开新局”意义重大。各级人大要进一步增强战略思维,谋长远、思全局、观大势,在主动作为、组织力量深入研究的同时,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要聚焦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头等大事”。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第六次会议对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我省作为粮食大省,粮食总产连续9 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但中低产田面积占比达54%,单产提升难度大,耕地后备资源少,饲料和工业用粮缺口较大,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要积极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树立大食物观,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围绕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种业科技创新、盐碱地综合利用、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等重点任务,扎实做好立法和专题调研、执法检查、报告审议、专题询问等工作,推动相关法律实施和政策落实,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贡献力量。

(三)要聚焦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把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摆到更重要的位置。我省作为农业产业化发源地,农业产业体系健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近万家、占全国1/10,农业总产值率先突破万亿大关、去年达到1.2 万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肯定我省“三农”工作,列举了“3 个模式”“9 个数字”“13 个特色农产品”等。可以说,农业产业是我省优势所在,在“三农”事业发展中具有牵引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基础上,要深刻把握这一特点规律,把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作为实际工作切入点,通过科学立法、有效监督,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打造一批享誉全国、走向世界的特色品牌、大品牌,努力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提升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的效力效能。

(四)要聚焦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近年来,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但从收入分布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数据,2022年,占农村人口总数20%的低收入家庭组,人均年收入5024.6 元;占农村人口总数20%的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组,人均年收入11965.3元。2019年,我带队就小农户收入情况开展抽样调查,其中一项指标是月人均收入1087 元,也与上述情况相吻合。从城乡差距看,2022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5,我省是2.22,发达国家大都在1.0 至1.5 之间。从收入结构看,2022 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50%、经营性收入占33.9%、转移性收入占13.7%、财产性收入占2.4%,与先进省份相比,主要差距在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上。当前,我国农村有近5 亿人口,2030 年城镇化率达到70%时,农村还有4 亿多人口,到时候我省农村也还有3 万多个村庄、3000 万人口。这要求我们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安排、法律规定等,进一步增加农民就业创业机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巩固提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来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乡村、留给农民,让农民种粮有钱挣、能致富,让广大农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跟上现代化和共同富裕步伐。

(五)要聚焦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科技和改革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法宝。科技关乎动力。2022年,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32%,比全国平均水平62.4%高4 个百分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必须在优化整合科研资源、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农业机械装备、提升农业设施化数字化智慧化水平上加大力度,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改革关乎活力。当前,农村改革的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必须通过改革,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前段时间,中办国办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从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农村产权制度等7 个方面提出31 条具体举措,为统筹推进农村改革、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综合效应提供了政策支撑。对科技、改革工作,各级人大一方面要深入调研,把成熟经验上升为法规制度,为各项政策实施提供可靠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保持历史耐心,牢牢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红线底线。

(六)要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今年5 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万工程”作出重要批示。我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扎实实施乡村建设、文明、善治“三个行动”,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效。要深刻认识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广大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是事关党的根本宗旨、事关现代化强国建设、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须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主动自觉、措施上坚定有力;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一张蓝图绘到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抓好生态建设、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产业、就业创业、乡风文明、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是一项为民工程,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尊重群众意愿,加快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差距,持续提升农村生活质量,使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这也是人大农业农村工作需要认真研究、重点关注、持续跟进的重要内容。

三、要坚持事争一流,不断提高新时代人大农业农村工作质量和水平

“走在前、开新局”,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我省的光荣使命,也是对全省各级各部门包括人大工作在内的殷切期望。今年,赵乐际委员长视察省人大机关时强调要“不断提升新时代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林武书记在指导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主题教育开展工作时,强调了“五个再”的明确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杨东奇在年初机关全体干部会议上,提出了“四个发力见效”。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事争一流的精神状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能做好各项工作,展现“走在前”的担当、干出“开新局”的样子。

(一)要进一步深化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要。无论是立法、监督,还是督办代表议案建议,都要把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练到家,着重在求深、求实、求效上下真功夫,全面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深入基层乡村、田间地头、群众当中,全方位查实情,心交心听真话,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群众观点分析问题、把握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出有用能用的解决方案。

(二)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9 月份,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在济南召开,赵乐际委员长出席会议,对推动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涉农领域的立法工作,事关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利益,必须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深化立法调研、论证、审议,广泛听取意见、汇集民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让每一部法规都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

(三)要进一步强化监督实效。注重发挥涉农监督的保障作用,聚焦“三农”事业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系统性问题和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综合运用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审议报告、专题询问等方式,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监督过程中,既要坚持原则、敢于监督,又要讲究方法、善于监督,丰富监督形式,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跟踪问效,推进多种形式监督相结合,与政府部门各司其职、同心协力,达到改进工作、推动落实的目的。

(四)要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要紧紧依靠代表做好人大农业农村工作,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创新“双联系”载体和机制,畅通代表知情明政渠道,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认真做好代表议案建议工作,使代表议案建议更好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政策措施。

(五)要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人大农委,承担着落实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职责。要按照“四个机关”定位,以党的建设引领人大农委自身建设,在各级人大常委会党组领导下,不断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着力提升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履行职责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干事创业能力,充分发挥专家顾问作用,密切同联系部门的协同配合,全面加强农委办公室及党支部建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

同志们,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人大农业农村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担当实干、开拓进取,加压奋进、积极作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为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人大力量!

猜你喜欢

三农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