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回声三苏文化传承大事录
2024-01-22李成周云容袁丁
李成 周云容 袁丁
“三苏”并称始于北宋
“三苏”并称始出于苏轼。苏轼在世时三苏文章和事迹已远传边疆和域外。元祐四年(1089)年底,苏辙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苏轼在与其诗信唱和《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三)》中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三苏”之句,文中自注也有“余与子由入京时,北使已问所在。后余馆伴,北使屡诵三苏文”之语。北宋后期文官王辟之著《渑水燕谈录》:“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三苏世称,响名天下。
11 世纪“苏仙”引爆朝鲜半岛慕苏世风
朝鲜半岛最大古国高丽王朝(918—1392)很早就把苏轼奉为“苏仙”传扬,高丽中期追慕东坡体诗文的文坛风气达到鼎盛,刊刻出第一部宋人别集《东坡文集》。曾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出使宋朝的高丽文臣金觐慕苏成癖,把两个儿子取名“富轼”与“富辙”。14 世纪之后,在朝鲜王朝以至今日朝鲜、韩国,东坡文化影响及其相关研究绵延不断,文坛精英们极力效法苏轼和苏门四学士的江西诗派之风成立自己的“海东江西诗派”,甚至把汉江绝壁臆想为中国长江的赤壁矶泛舟其间。
南宋掀起历史上第一个苏轼研究高峰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即位,恢复苏轼名誉,全面研究苏轼生平事迹,大量刊刻苏轼著述,出现苏诗“百家注”现象。南宋坊间刻本《三苏先生文粹》成为科举备考教材,自南宋中叶至元明两朝影响甚大并流传海外。今存最早、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苏诗分类注本为南宋大贤王十朋《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东坡赤壁和西园雅集意境,成为后世绘画和文创历久不衰的经典题材。
1170 年赐苏轼谥号“文忠”
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九月,赐苏轼谥号“文忠”;乾道九年(1173)二月特赠苏轼为太师;宋孝宗在《苏轼文集序》中对苏轼作出极高评价。
1176 年赐苏辙谥号“文定”
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 - 1162),苏辙获赠太师,封魏国公;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经礼部尚书赵雄奏请,宋孝宗特敕追谥为“文定”。
陆游留下“孕奇蓄秀当此地”的千古赞誉
南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入蜀为官的文学家、史学家陆游送友人范成大奉召回京过眉州时,见到了修筑在眉山城内环湖高土台上的披风榭和亭中悬挂的苏轼像,欣然祭拜并题诗《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多年后再写七绝《眉州作》怀念仰慕苏东坡。
1208 年赐苏洵谥号“文”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六月,特別追赠苏洵为光禄寺丞(从六品上)。南宋开禧元年(1205)正月,宋宁宗赐苏洵谥曰“文”。
苏轼著述13 世纪中叶广传日本
“东坡先生”名号、《东坡词》早在苏轼在世时就已传入日本。南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倭国入宋,高僧圣一国师从中国带回图书数千卷。14—16 世纪,《东坡词》《东坡长短句》等作品大量编印流传,苏诗研读蔚然成风,四僧苏诗注《四河入海》影响最大。明治维新之后出现一大批学有所成的汉学家,近代涌现出小川环树《苏东坡》(1962)、吉川幸次郎《宋诗概说》(1962)、山本和义等《苏东坡诗选》(1975)、保苅佳昭《苏词研究》(2001)等大量高水平苏学著述。
宋代蜀学崛起并影响全国
以三苏、周程、张魏为主要代表的宋代儒家重要派别蜀学及其南轩学派和鹤山学派崛起,成为有全国性影响的重要思想家和学派。
金时“苏学行于北”
金、辽、元在大宋的北边,清代文人翁方纲称“苏学行于北”,表明三苏文化在域外的传播影响,而且金、元初期文坛还吸收了大量宋文人,呈现出“诸家俱学大苏”的社会风尚。
元代始称“苏海”
元代书法家、国史馆编修官陈绎曾《古今文矜式》曰:“韩(愈) 如海, 柳(宗元) 如泉;欧(阳修)如澜,苏(轼)如海”,将元初理学家李淦评定的“苏如潮”升级为“苏如海”,与韩愈并列为“海”。“苏海”喻指苏轼其人之海涵地负的浩然气象,后又借指已如汪洋大海般的苏学研究气象。这是目前所见的文献当中第一次出现“苏如海”之谓。
“唐宋八大家”眉山苏氏占三席
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茅坤选编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初刻刊行,终成“唐宋八大家”之名,即唐代和宋代八位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核心人物和代表人物的合称,苏洵、苏轼、苏辙名列其中。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对当时及后世的文坛和诗文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明代出现“不好宋诗而独爱苏东坡”的文化现象。
1665 年赵蕙芽重建三苏祠
三苏故居元代改宅为祠,为眉山人纪念三苏父子的公祭祠堂,不料毁于明末战乱兵火。清康熙四年(1665),眉州知州赵蕙芽主持原址重建,历届州官均对三苏祠积极保护,不断进行维修、增建殿堂楼阁,为传承三苏文脉作出重大贡献。许太守奉命查找保护苏洵墓明成化年间(1465—1487),眉州太守许仁曾奉命找到苏洵墓,并植三万棵青松保护苏坟山。到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眉州学政段子文与太守金一凤再次多方寻找苏洵墓,并建祠堂置祀田山场数百亩予以保护。
《古文观止》选录大量三苏诗文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印行、影响巨大的《古文观止》选取苏洵文4 篇、苏轼文17 篇、苏辙文3 篇。清代进入三苏文学研究的复炽期,对苏诗及其生平系统整理、注释、评点、编选数量超过清以前的总和。民间“家诵户习皆东坡”蔚然成风。
明清以来寿苏会成为一个蔚为大观的人文活动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当天,刚刚完成《施注苏诗》刊补的政治家诗人宋荦,在杭州深净轩邀友人拜东坡,开创了清代寿苏会的先河。后得具有强烈仰苏情结的清代文人翁方纲等不断倡导和推广,寿苏会成为一个蔚为大观的人文活动。明清以来,眉山官方和民间都传承了在三苏祠举行寿苏会、清明节在苏坟山举行公祭的习俗。
苏轼诗词最早的英文翻译出现在英国
在1872 年7 月出版的英文汉学杂志《中国评论》创刊号上,英国人包腊发表《苏东坡》一文,译介了苏轼被贬惠州时所作的《纵笔》《广州蒲涧寺》及3 篇谢表。1941 年,英国汉学家阿瑟·韦利译作《中国诗歌集》,最早将数篇苏轼诗歌译介给西方世界。19 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包括用西方语言出版著作的华人学者,为苏轼成为国际性的人物作出了重要贡献。
毛泽东引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活跃战前气氛
1927 年9 月11 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挺进白沙,布置战斗任务时,针对过于严肃的战前气氛,毛泽东借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教导大家指挥打仗不必太“作古正经”,可像周瑜那样“谈笑间”消灭敌人。毛主席一生十分喜爱苏轼作品,常在讲话、诗作、谈话中借鉴、引用、化用苏诗意向和名句典故,并将其发扬光大到了前无古人的思想和艺术境界。据《党史文苑》2022 年第10 期刊载的汪建新《横看成岭侧成峰》:毛主席圈画或手书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16 首词、《题西林壁》等5 首诗。
1936 年眉山三苏祠改为三苏公园
民国二十五年(1936)六月,经四川省第四专区行政公署督察专员余安民力请,3个月内,四川善后督办、四川省政府、民国中央政府连发三道布告,下令严保三苏祠文物古迹,迫使当时驻扎于祠内的国民革命军十七师撤离。同时顺应民众呼声,省政府批准拓修三苏祠,更名为“三苏公园”,面向社会开放。
1947 年林语堂英文版本《苏东坡传》问世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林语堂用英文撰写的《苏东坡传》,1947 年在美国纽约出版。1970 年由中国台湾学者宋碧云译成中文版本发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用英语写成的苏轼传记,对海内外苏轼研究与传播影响较早较大。1949 年以来,苏轼及其作品研究一直是我国台港澳地区各高校研究生论文的热门选题。
二战后美国成为英语世界苏学研究传播重镇
西方学术界对苏轼的研究始于20 世纪初,二战之后,随着海外中国学的研究重镇转移到美国,掀起苏学研究与传播热潮,涌现出伯顿·沃森《东坡居士轼书》(1965)、贺巧治《苏轼传》(1967)等一大批著名汉学家和苏学研究代表性著述。苏轼及其作品研究,如今成为美国一些知名大学的一门课程和研究生论文热门选题。
1963 年4 月25 日朱德委员长视察参观眉山三苏祠
1963 年4 月2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莅临眉山三苏祠视察参观,留下题词:“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朱德题词、“朱德墨兰”、曾被朱德早年收藏过的清代眉山刻本《三苏全集》,被誉为三苏祠博物馆馆藏的“朱德三宝”。
1963 年郏县三苏园列为首批省级“文保”
安葬着苏轼、苏辙遗骨和苏洵衣冠的河南郏县三苏园,1963 年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2009 年起每年举行清明公祭三苏活动。占地680 亩的三苏园景区2012 年被评定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2022 年8 月,以促进东坡文化数字藏品与乡村振兴实体经济有机融合为主旨的“守护苏东坡·云村民”项目启动。
王水照发表《评苏轼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诗》
20 世纪80 年代初,我国宋代文学研究大家、复旦文科资深教授王水照发表论文《评苏轼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诗》,这是拨乱反正后学术界最早为苏轼正名的文章。王水照一生在苏轼和宋词研究、宋代散文和文人集团研究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和巨大学术影响力,1984 年出版的《苏轼选集》被学术界誉为“古代作家选本中少见的杰构”。王水照编《宋人所撰三苏年谱汇刊》(1984)、与朱刚合著《苏轼评传》(2004)、与崔铭合著的《苏轼传》(2019)等均为苏学研究权威著作。
1980 年中国苏轼研究学会成立
1980 年9 月, 由四川大学、四川省社科院、眉山县共同发起于三苏祠成立中国苏轼研究学会,这是当时第一个全国性苏学学术组织。学会每两年轮流与苏轼宦游地政府合作举办一次全国性苏轼学术研讨会或纪念活动,在三苏作品整理出版、研究及其成果转化、研究队伍壮大、会刊创办交流等方面成果丰硕。此后1000 余个各级各类三苏文化研究组织在全国各地涌现。
曾枣庄等川大教授扎根苏学著作等身
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名誉会长、四川大学教授曾枣庄是三苏研究的权威专家,“毕生心血献三苏”。曾枣庄《苏洵年谱》和《苏洵与北宋古文革新运动》(1981),苏洵著、曾棗庄和金成礼笺注《嘉祐集笺注》(1993),曾枣庄等《苏轼研究史》(2000),曾枣庄、舒大刚主编《三苏全书》(2001),苏辙著、曾枣庄和马德富点校《栾城集》(2009),曾枣庄著《三苏评传》(2016)等,均为苏学研究权威著作。
1982 年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出版
1982 年,苏轼原著、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中华书局出版。1986 年又推出《苏轼文集》点校本,都是国内苏学研究权威著作之一。2004 年孔凡礼集数十年苏研之功,后出转精而出版的《三苏年谱》,在三苏生平编年系事、重要作品及其所涉文学事件分析评说方面优于他谱。
1982 年苏词经典名曲《但愿人长久》唱响海内外
以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为词、由我国台湾著名作曲家梁弘志作曲、著名歌手邓丽君原唱的歌曲《但愿人长久》,于1982 年唱响海内外,此后几代人传唱不衰。
1983 年台湾著名学者李一冰推出《苏东坡新传》
1983 年,台湾著名学者李一冰8 年呕心沥血之作《苏东坡新传》出版,被称为比林语堂《苏东坡传》更严谨、全面和生动的苏轼传记。
1984 年眉山三苏祠改建为三苏祠博物馆
1956 年,眉山县成立三苏公园修建委员会,进行大量培修工作。1979 年,三苏公园更名为三苏文物保管所。1980年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4 月,四川省编委批准设立眉山市三苏祠博物馆,省政府拨专款重建景苏楼。原先的“五亩宅院”逐步扩展到106 亩。2006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 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四川省服务名牌。
1985 年杭州西湖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
拥有苏堤春晓、苏东坡纪念馆等苏轼遗址遗迹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1985 年被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2006 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7年被评定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
1986 年眉山县重修苏坟山墓园
1986 年,眉山县(今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政府拨专款,重修了苏洵、程夫人、王弗墓,增修了苏轼、苏辙衣冠墓,撰立牌坊式墓碑四通,培植松柏、银杏、芙蓉静穆林盘,建石板路连通墓园,实现三苏一家落叶归根、阖家团圆的心愿。
1987 年眉山县举办首届东坡文化艺术节
1987 年1 月18 日,眉山县举办第一届东坡文化艺术节。来自19 个省(市、区)的苏轼遗迹遗址文保单位代表、苏学专家、高校教授、文化学者、书画家、苏氏后裔代表及当地干部群众3200 多人,参加纪念苏轼诞辰950 周年寿苏活动、学术研讨、经贸交流。此后每逢整十年苏轼诞辰日,该县均举办东坡文化艺术节。
1990 年陈宏天等点校《苏辙集》问世
1990 年,苏辙著、陈宏天和高秀芳点校《苏辙集》,由中华书局出版,为国内第一部苏辙研究的权威著作。
1994 年美国艾朗诺《苏轼人生中的语言、意象、事迹》出版
英语世界苏轼研究成就最为突出的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汉学家艾朗诺1994 年推出学术专著《苏轼人生中的语言、意象、事迹》,以一个西方学者的视角深入解读苏轼策论与《东坡易传》,独到地揭示苏轼哲学思想与治国理政理念及其政治实践之间的内在关联,为学界进一步挖掘苏轼政治哲学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提供了镜鉴。
1996 年儋州东坡书院被列为国家级“文保”
始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 年)的海南儋州东坡书院,1996 年10 月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 年被评定为国家3A 级旅游景区。2018 年被列为海南省第一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
1997 年眉山设地区启动中国诗书城建设
1997 年5 月,眉山地区成立,辖眉山、仁寿、彭山、洪雅、丹棱、青神6 县。建区后特别是2000 年6 月撤地建市(眉山县改名东坡区)以来,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先后推出《三苏文化与眉山现代化》《三苏文化与中国诗书城》等战略引导性论著,持续推进中国诗书城建设,初步建成以三苏祠为轴心,串联三苏文化主题公园群、东坡宋城、东坡湖、东坡岛、远景楼、蟆颐观、眉州大道、沿岷江文旅景观带的东坡文化核心区。
乐山师院建成百年三苏文化研究资料数据库
继1999 年成为全国第一个设立三苏文化研究机构的高校、2000 年在学报上开辟三苏研究专栏之后,乐山师范学院从2002 年开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历时十余年建成能提供多种检索途径的“百年三苏文化研究资料数据库”,并长期进行数据维护、补充和更新,2021 年出版《三苏文化研究资料索引(1911—2017)》。
2000 年美国唐凯琳推出《西方汉学界的苏轼研究》
美国著名汉学家唐凯琳教授2000 年推出在西方汉学界颇具影响力的专著《西方汉学界的苏轼研究》。她先后5 次到眉山考察或参加学术活动,早在30 多年前在四川大学留学时,就研究苏东坡并寫出《贬谪与回归》的博士论文。2012 年川大教授万焱称其苏轼研究译介为“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的校正性综合研究。
2000 年法国《世界报》评选苏轼为世界知名的“千年英雄”
2000 年7 月,法国巴黎《世界报》为庆祝新千年的到来推出《千年英雄》特刊,讲述生活在过去一千年(公元1001—2000 年)的12 位世界级名人的生平事迹。入选人物覆盖欧洲、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以及亚洲,由该报社组织专家团队推选而出。中国苏轼作为唯一中国人入选其中。《人民日报》为此特发评论《西方人眼中的苏东坡》。
2001 年眉山第一套三苏文化丛书出版
眉山建区伊始的“一号文化工程”、苏学专家历时3 载编撰的《三苏文化丛书》,2001 年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建区设市20 多年来,眉山陆续推出“三苏祠丛书”“眉山三苏传记丛书”“橙黄橘绿书系”“眉山文学作品选”“东坡作家书系”等系列出版物,集中反映出眉山市三苏文化传承发展、文学创作繁荣和人才辈出的郁然气象,勾勒出一幅三苏故里苏学专家、作家、诗人和艺术家的群英谱,涌现出夏钦(著《苏东坡密码》)、华子(《东坡光影里的山水》主编)、刘寅(著《探秘苏东坡》)等一大批眉山籍苏学研究传播的后起之秀。
2002 年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发表
2002 年1 月,中国当代作家、国际著名文化史学者余秋雨散文集《山居笔记》由文汇出版社出版,《苏东坡突围》为其中最为有名的一篇,作者以直接感悟方式,探访“乌台诗案”时期北宋政治文化生态之下,苏轼如何完成精神上的突围、实现从“苏轼”到“苏东坡”的飞跃的历程,被誉为当代文化散文之登顶杰作。
三苏文化学术信息交流刊物增多
伴随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全国三苏文化文保、研究、传播、教育的兴盛,《苏学通讯》(常州,2002)、《三苏祠》(眉山,2003)、《超然台》(诸城,2003)、《中国苏轼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04)、《苏轼研究》(眉山,2007)、《放鹤亭》(徐州,2009)、《东坡文化研究》(黄冈,2010)、《载酒堂》(儋州,2010)、《苏学研究》(海南,2018)、《三苏》(郏县,2019)等一批苏学研究刊物相继创刊。
2004 年眉州远景楼重建竣工
2004 年,全国最高大的仿宋建筑群眉州远景楼,在距离三苏祠直线距离约2 千米的东坡湖西岸重建竣工。远景楼最早为北宋眉州知州黎希声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主持建成,并特邀宦游在外的苏轼作《眉州远景楼记》而闻名遐迩。曾两度毁于战火,这是第三次重建这一城市文化地标。
2006 年《但愿人长久》入选“嫦娥一号”卫星播放音乐曲目
2006 年10 月,由国防科工委联合央视、中国音协共同组织的“嫦娥一号”卫星播放歌曲评选活动揭晓,以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谱曲的《但愿人长久》等30首经典歌曲入选,于2007 年搭载我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到太空,向宇宙传送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眉山市设立三苏文化研究院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于2007 年3 月成立。2005 年从四川大学迁移到三苏祠的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秘书处、会刊《苏轼研究》编辑部转入三苏文化研究院,有力推动三苏文化传承发展事务管理步入常态化、规范化、国际化轨道。
眉山市开展巡访苏轼宦游地大型考察活动
2007 年5 月,眉山市政协组织“东坡足迹万里行”大型文化经贸考察团,第一次集中沿苏轼宦游足迹,行程万余千米,实地感受苏轼当年的生活工作场景,全面了解苏轼遗迹遗址文史资料和保护研究情况,编印出《千年英雄苏东坡图传》《东坡足迹行文史资料》,摄制了15 集电视片《东坡足迹行》。
三苏祠被列为廉洁文化和廉政教育基地
2008 年12 月,中共四川省纪委、省委宣传部将三苏祠列为重点打造的廉政教育基地。三苏祠先后被省纪委、省监察厅命名为“四川省廉政教育基地”(2011),被中纪委、国家监察委员会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13),被四川省纪委监委、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四川省廉洁文化基地”(2018)。
眉山举办全国首届苏洵苏辙学术研讨会
2009 年4 月,眉山市举办纪念苏洵诞辰1000 周年活动暨全国首届苏洵学术研讨会。2012 年11 月,以纪念苏辙逝世900 周年为契机,眉山市举办全国首届苏辙学术研讨会。近十多年来,由省、市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苏东坡民本思想与文化成就研讨会(2016.6)、苏东坡法治思想与实践论坛(2016.11)、苏东坡税收思想研讨会暨减税降费与开放发展对话(2019.9)、“三苏清风”廉政文化研讨会(2019.9)、三苏与传统法治文化高峰论坛(2020.10)等相继在眉山举行。
2009 年诸城建成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东坡纪念馆
2009 年5 月,诸城市原址恢复重建超然台,并一体建成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内部展陈一流的东坡纪念馆。该市还先后对雩泉亭等所有东坡遗迹进行保护性修缮,同时在市区布局建设了十多个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口袋公园”。
三苏文化线上传播影响力扩大
“三苏文化研究网”(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中国苏轼文化网”(徐州)、“东坡文化网”(眉山日报社)等专业网站相继上线,传播影响力日益扩大。国学网(北京)、苏轼遗迹遗址地政府网、高校和文化研究机构官网等纷纷开设三苏文化频道(栏目)。根据数据检索不完全统计,1957—2019 年60 余年间,以“苏轼”为书名的中文图书上线多达1123 种;以“苏轼”为篇名的文献,中国知网共计6793 篇、维普期刊7958篇、万方数据7316 条。
2010 年张志烈等主编的《苏轼全集校注》出版
2010 年6 月,由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主编的《苏轼全集校注》出版。2014年荣获国家图书奖。这部由国家大型科研项目资助、集四川大学几代学者20 余年编纂心血的巨著,及其《苏轼诗文词系年考证》,是我国第一部对苏轼的诗集、词集、文集进行全面校勘注释编年辑佚的大型古籍整理著作,有“迄今为止最全、最新、最权威的苏轼全集校注本”之誉。
三苏遗址遗迹地城市缔结传承联盟
以传承发展东坡文化为纽带,整合各地东坡文化资源促进共同发展,2010 年10月在黄冈举办的苏东坡生命之旅城市市长峰会上,16 个城市市长共同签署协议相约共同打造“东坡旅游”品牌。同年11 月,湖北黄冈、广东惠州、海南儋州三市签署友好合作框架协议,约定轮流举办“东坡文化节”。后四川眉山(2012)、山东诸城(2019)、江苏常州(2022)相继加盟。
大型古装黄梅戏《东坡》在国家大剧院和人民大会堂公演
2010 年,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组织创作的大型古装黄梅戏《东坡》,先后在国家大剧院、人民大会堂公演,后又赴海外演出取得成功。这是我国第一部以苏轼为题材的黄梅戏精品剧目。
中国矿大开招苏轼文化硕士研究生
2011 年,中国矿业大学成立苏轼研究院,并决定每年招收苏轼文化硕士研究生,是全国高校中第一个招收苏轼文化硕士的高校。全国设立三苏文化专门研究和教育机构的高校已有:乐山师范学院(三苏文化研究室,1999)、平顶山学院(三苏文化研究所,2009)、四川大学(苏轼研究中心,2017)、四川工商学院(三苏文化研究所,2017)、海南大学(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2022)等。
长篇历史小说《豹变:苏洵大写意》出版
长期潜心苏洵研究的苏学专家刘川眉著长篇历史小说《豹变:苏洵大写意》,2012 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此书及其后出版的《眉山苏洵》《苏洵新传》,以全新视角生动揭示了苏洵从行者到学者的人生蜕变历程,被誉为“超越历史萃取的时代光华”“理解人生的入口”,并有文章收入人教版中学教材辅助读本。
全国百所“东坡学校”示范传承东坡文化
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东坡学校工作委员会于2011 年成立,重点在全国各地推动建立100 所东坡文化进校园示范基地“东坡学校”,把东坡文化融入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用东坡文化和东坡精神滋养青少年,陆续举办东坡学校与东坡文化交流活动,传唱《我爱苏东坡》校歌,创办《东坡學校》杂志。目前已发展100 余所。
《千年英雄苏东坡》入选“农薄图书”书目
眉山苏学专家熊朝东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年出版的《千年英雄苏东坡》,2013 年入选国家重点公益性文化项目“农薄图书”工程书目,由政府采购免费送进农村书屋。熊朝东《眉山苏辙》(2009)、《大写三苏》(2013)、《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2019)等专著,对研究和传播三苏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2014 年眉山推出“橙黄橘绿书系”
2014 年3 月,眉山市作家协会组织编写、王影聪和刘川眉主编的“橙黄橘绿书系”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丛书包括《< 东坡志林> 百篇赏析》(徐康著)、《漫话苏东坡》(赖正和著)、《苏东坡与西园雅集》(徐丽著)、《郗伯康东坡剧作选》(郗伯康著、王晋川校勘)等最新苏学研究代表性成果,推动三苏文化全面研究热潮兴起。
2015 年惠州重建苏东坡祠
2015 年,惠州市在苏东坡寓惠期间自建白鹤峰新居的原址,启动苏东坡祠重建工程,国学大师饶宗颐亲题“惠州苏东坡祠”匾额,于2018 年竣工开放,为国内重要的专门纪念苏东坡的祠堂园林景观建筑群之一。此前,惠州先后在西湖孤山建成东坡纪念馆(20 世纪80 年代)、迁址重建苏东坡两度居住的合江楼行馆(2006)等。
三苏祠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保荣誉证书
受2013 年“4·20”芦山强烈地震严重影响的三苏祠,被列入国家文物局灾后恢复重建首批重点项目,实施文物古建筑本体修复等7个项目和眉山市三苏遗址保护提升工程,文物保护和展陈功能得到极大提升,并被评为全国文保维修优秀工程、四川省金熊猫奖先进集体。2018 年1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文化遗产保护荣誉证书,肯定三苏祠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化所作出的贡献。
2017 年“Su Shi”登录英国牛津网
在美国西华盛顿大学东亚文化研究中心荣誉退休教授唐凯琳等推动下,2017 年英国牛津网数字化书目页面上出现“Su Shi(Su Dongpo)”特别栏目,设12 个专栏推介东坡文化及其研究动态。同时,一批以东坡文化对外传播为主要功能的账号,陆续在“推特”“油管”“脸书”等海外社交媒体上开设。目前全球已有300 多家海外媒体落地宣介东坡文化。
2018 年黄冈遗爱湖公园建成开放
从2006 年开始,湖北黄冈市持续推进遗爱湖建设,内设苏东坡纪念馆等7 大展馆、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东坡文化主题公园,于2018 年10 月全面竣工开放。先后被评定为湖北省十大最美湖泊、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
东坡文化讲师团“六进”活动蓬勃开展
2017 年3 月,眉山市东坡区启动东坡文化讲师团“六进”行动。培训讲师和骨干学员100 余人,成为当地三苏文化研创和宣讲中坚力量。讲师团深入市内外学校、社区、机关、企业开展专题讲座、演讲、游学、阅读等活动近千场次。
2017 年多地联手巨作《苏东坡全传》出版
2017 年5 月,四川省哲学社科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苏东坡全传》丛书15卷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由眉山和徐州、常州、惠州、儋州16 位老中青苏学学者和作家携手完成,是迄今为止首部一地一卷、地域史料详实的苏轼合传。
2017 年央视推出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
2017 年7 月17 日,由湖北黄冈市委、市政府、湖北广播电视台、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此为国内首部以苏轼为对象的人文纪录片。
2017 年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启动
2017 年7 月,四川省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启动。苏东坡入选首批“十大四川历史名人”,三苏祠被评选为“天府十大文化地标”,由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长周裕锴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四川省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苏轼研究中心入选首批“四川历史名人文化研究中心”,2018 年出版《曾枣庄三苏研究丛刊》(10 种380 万字),话剧《苏东坡》在眉山首演成功,2023 年2 月推出《名人大讲堂·东坡文化季》活动等项目。
携手弘扬东坡文化的《眉山宣言》发表
2017 年11 月,第八届(眉山)东坡文化节暨首届四川音乐周期间,首次迎来全国18 个东坡遗址遗迹地城市的“全家福”,并共同签署《东坡文化传承与当代城市发展眉山宣言》,建立东坡遗址遗迹保护和利用合作机制,协同开展东坡遗址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强东坡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在城市建设中突出东坡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延续东坡文脉,彰显东坡文韵,推进东坡文化名城建设和发展。
2019 年眉山苏母公园建成开放
2019 年春,以苏母文化、亲子参与为特色、依托原眉山县东坡湖公园改造扩建的苏母公园建成开放。这是全球首个传承弘扬苏氏家风家教文化的主题公园。至此,眉山中心城区三苏文化主题公园群格局基本形成。
三苏祠首次发现宋代遗址
2019 年9 月至11 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苏祠博物馆、眉山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考古队对三苏祠式苏轩文物库房区域改造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文物遗存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各类可修复的遗物500 余件,并首次发现宋代遗址。考古队相关负责人称,该遗址的年代上限可以判定为北宋中晚期,与三苏父子在眉山生活的年代大致相同。
2020 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登上故宫殿堂
2020 年9 月至10 月,故宫600 年院庆期间的重量级展览——“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
2020 年第一部三蘇文化辞典出版
曾枣庄和曾涛主编、周云容等撰稿的《三苏文化大辞典》(2020),为第一部关于三苏文化的辞典。
首次颁发苏轼研究青年学者奖
2020 年11 月,由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眉山市政府、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第四届眉山东坡文化学术高峰论坛上,中国苏轼研究学会新设立苏轼研究青年学者奖,并为四川大学教授万焱等首届获奖青年学者颁奖。
眉山市与四川大学联手打造东坡书院
2020 年11 月,眉山市政府与四川大学合作,共同创办东坡书院,开展学术交流、文化传习、教育普及、研学旅游等活动。现已累计举办各类活动近300 场次,受众近6 万人次。
舞蹈诗剧《东坡》将亮相上海舞台
由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联合出品、眉山市文广旅局和眉山市歌舞剧院共同承办、汇聚众多国内外顶尖艺术家担任主创团队的舞蹈诗剧《东坡》,2021年启动创作,致力于推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彰显大国文化自信的时代佳作。计划在上海首演,随后将在国内外展开巡回演出。
2021 年曾枣庄舒大刚编校《苏东坡全集》出版
曾枣庄和舒大刚主持编校的《苏东坡全集》2021 年出版,全景呈现了苏东坡的多方面成就,是目前市面上收录东坡作品门类最全、作品最齐的读本。
“东坡传风雅·双城一线牵”惠州&眉山千里跨屏直播秀上线
2022 年6 月,由眉山和惠州两市宣传部主导、眉山日报社和惠州日报社及两地文广旅局联手开展“东坡传风雅·双城一线牵”惠州&眉山千里跨屏直播秀活动,为国内第一个以云上慢直播为主、城际联动、融媒传播的三苏文化传播创新案例。随后“东坡先生的两个西湖”惠州&杭州双城同屏秀、“东坡先生的月亮”惠州&诸城双城同屏秀活动等相继展开。同年4 月,眉山市及其区县融媒体中心已分别与梅州、成都、黄州等组成8 对“城市IP”互访互粉,创新传播三苏文化。这一系列主题跨屏秀活动当年全网阅读总量超10 亿人次。
2022 年6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三苏祠考察
2022 年6 月8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川视察莅临三苏祠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眉山确立打造东坡文化传承发展“一心三地”新蓝图
2022 年8 月,中共眉山市委深入貫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部署,作出关于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的决定,确立打造东坡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建设全球苏学研究高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知名人文旅游胜地的新蓝图,锁定争创三苏祠国家一级博物馆、眉山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江两岸·三苏故里”5A 级旅游景区等奋斗目标。
2022 年《苏轼书法全集》问世
眉山市与西南大学校地合作重大文化工程、由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和三苏祠博物馆编纂的45 卷本《苏轼书法全集》2022 年出版。这一古籍整理出版工程,还汇聚了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国家博物馆等方面国内顶级苏学专家、书法名家参与,全集囊括了当今传世最重要的苏轼书法墨迹和历代刊刻拓本,同时也对苏氏一门的书迹进行了系统整理与研究,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收录最全、材料最新、印制最精美、出版规模最大的苏轼书法全集。
2022 年眉山市党史和方志馆正式开馆
2022 年10 月18 日,全省首个综合性党史和方志馆——眉山市党史和方志馆正式开馆。该馆既是眉山市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三苏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党史研究宣传的权威阵地和延续历史文化根脉的重要载体。全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精美的图片对三苏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成就进行了展示,使三苏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让博大精深的三苏文化在千载诗书城绽放光芒。
三苏文化出版工程首套图书《中国有三苏·三苏家风家教》面市
由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主编、文博馆员翟晓楠编写的“三苏文化出版工程”首套图书《中国有三苏·三苏家风家教》(小学版、初中版),2023 年2 月24 日在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隆重首发。三苏文化出版工程是由新华文轩2023 年初发挥出版集团优势,组织实施的目前全国唯一、涵盖众多出版门类、集大成的大型出版项目,将从文献集成、学术研究、普及推广、教材教辅、海外传播5 个方面全面构建三苏文献体系,打造新时代三苏文化出版高地。
王晋川三苏家风家教讲座亮相国家图书馆
2023 年5 月14 日,由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苏东坡传说”非遗传承人王晋川主讲的《奋厉当世、循理无私:三苏父子的家风家教》,亮相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国图讲坛”全国联讲专场。王晋川长期从事三苏文化研究与传播,主创我国首部东坡题材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千古东坡》(2007)、全国百所东坡学校校歌《我爱苏东坡》(2011)、我国首部东坡题材的大型动画片《少年苏东坡传奇》(2022)等,对夯实和提升眉山全球苏学研究高地和三苏文化传播重镇有突出贡献。
刘小川、刘寅著《三苏家风》出版
眉山市作家协会主席刘小川、刘寅最新力作《三苏家风》,2023 年6 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喝三苏祠古井水长大的著名作家刘小川,40 多年潜心苏轼研究和文学创作,著有《品中国文人》等10 余部畅销传记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传纪文学的革新者”。其《品中国文人·苏轼篇》《苏轼:叙述一种》《苏东坡传》《四川历史名人读本·苏轼篇》《品中国文人·苏东坡三百篇》等作品,对夯实和提升眉山全球苏学研究高地的核心地位有突出贡献。
三苏文物主题游径成为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首个试点项目
2023 年6 月10 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文物局宣布正式启动“三苏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由四川省文物局联合各东坡遗迹保护管理机构共同打造,为在全国范围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先行先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由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建设,文物主题游径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主干,以特定主题为主线,有机关联、串珠成链,集中展示专题历史文化的文化遗产旅游线路。我国将试点建设3 至5 条中国文物主题游径。
三苏故里文化旅游片区规划出炉
2023 年6 月,眉山市《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编制完成。《规划》锚定“一心三地”战略目标,着力打造由三苏祠和古城墙片区、东坡岛及周边水域、蟆颐山周边区域共计6.5 平方千米“三苏故里·东坡原乡”文化旅游片区,争创国家5A 景区。这是目前关于三苏文化传承发展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入的专项规划,为高质量构建三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体系和“一江两岸·一核多点”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巴蜀史志》“三苏文化”专刊出版
2023 年2 月,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等联合策划的《巴蜀史志》“三苏文化”专刊编辑工作正式启动。8 月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