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堂教学组织的三个“维度”探析

2024-01-22刘利娜李英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维度思政

□刘利娜 李英平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6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对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就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做出了新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目前,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已经深入人心。笔者以为,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顺应“互联网+”行动的时代潮流,从三个“维度”入手,推进课堂教学组织研究与变革。

一、工作必须有“高度”

高度决定视野,高度决定境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必须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这种高度既会激发思政课教师对党忠诚,潜心立德树人的敬业精神,又能提高其政治站位,提升其教学业务水平的思想政治嗅觉与行动自觉。用“互联网+”思维审视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必须着力提升思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识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责是传播知识、传承真理、塑造灵魂。”这一定位,既是对教师从事职业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教师所从事职业的高度期盼。思政课教师作为教师职业中一种特殊的工作岗位,提高认识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思政教师职业发展,更关系到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培养“什么人”。因此,思政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着力于使命担当、目标定位、教学艺术与党和国家的高度肯定与高度期盼契合。

(一)使命担当认识要“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四个伟大”事业历史进程中,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对全国教育工作者所提出的使命担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观目标的战略高度来看待教育工作。

思政课教学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承担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守护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职责。我们必须从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一流大学,提升自己所在大学的竞争力,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更多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以满足当地经济改革发展需要的宽广视野来审视自己的工作。

(二)目标定位落地要“高”

目标定位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试金石,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风向标。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把目标定位落实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上,并在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把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转向“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对教师职业提出的要求。他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三)艺术运用水平要“高”

教学是一门艺术,思政课教学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上好思政课如同为学生烹制一道大餐,只有知道学生喜欢什么口味,备齐新鲜食材和佐料,才能让思政课营养丰富,色香味俱全。[1]”这种高超的艺术要求,既缘于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目标定位;更“艰”于塑造人的灵魂需要把高深的理论融入历史、融入生活、融入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熟;更“难”于塑造人的灵魂需要把高深的理论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从理论话语向教学话语转化;更“困”于塑造人的灵魂需要把高深的理论往深走、往实走、往心里走,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苦”于塑造人的灵魂需要把高深的理论在教学组织中提升“到课率”“点头率”“满意率”。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

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效果,真正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一门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用的课程。重点和精力必须放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创新方面,并通过对课程教学艺术水平的大幅提升来破解思政课所面临的“艰难困苦”。

首先是破除传统观念,用现代思政教育理论,支撑思政课教师从关注系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育转向思想政治教育;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转向教学组织实施的成功;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转向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和学生对教育的满意度,而不是让系统的思想理论知识教育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心理认同。其次是在“吃”透教材、准确把握理论内容、核心要义和精髓的基础上,通过博览群书,遴选极具典型性、代表性、趣味性的国内外案例,让学生走入跌宕起伏的人类发展历史,穿越尘封的历史记忆,感受理论的历史厚度;通过关注社会、跟踪热点,第一时间让中国乃至世界发生的影响大、关注度高的新闻事件融入教学,让学生触摸时代脉搏;通过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困,让理论成为打造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用鲜活的案例,改变思政课“陈旧”的配方,力破思政课之“艰”。再次是遵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突出教育性,选取教学话题;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认同,构建教学逻辑;以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的语言,形成教学话语体系,彻除思政课之“难”。最后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文学艺术形式、载体,在思政课教学组织设计上着力、实施上用心、教育引导上同频共振,应对思政课之挑战。

总而言之,要善于坚持问题导向,把高深的教育理论转换成能够让学生引起思想共鸣,产生深刻思考,走入学生心灵的教学话题。让这种接地气的、容易激发学生心灵火花的教学问题,牵引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艺术,真真切切把思想政治理论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二、组织教学要有“浓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旨在于强化认知、培育情感,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必须在一个思政氛围浓郁的环境中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润物无声地滋润他们的心田。这样做既能体现对学生深深的关爱,也能通过沟通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形成师生之间的同频共振,使理论走心、走深、走实。

(一)环境营造氛围要“浓”

环境营造是育人的一种重要方式。人的信念的树立、灵魂的塑造,最好的方式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环境熏陶中铸造。要想使一种理论让学生真学、真信、真用、真服。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必须善于主动出击有所作为。

首先是借力“互联网+”网络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更多理论学习资源,通过运用“云课堂”“课堂派”等媒介,实现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并通过学习任务的下达,跟踪学习状态,掌控学习进度,检验学习效果。其次是创建个人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在学习新媒体技术使用的同时,通过动手实践,在老师指导与引导下,实现自我收集资料,自我学习理论,自我编制栏目,自我宣传理论,自我实现教育。可试开通“理论进行时”“知晓身边事”“每周一‘习’”“传承经典”“学理悟道”等栏目,让学生有学习与展示自我认知的平台,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新理论、提升自我理论水平的成长空间。另外在坚守好思想政治理论主渠道的同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匠精神”为主题,推进高校其他课程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向而行,同频共振,发挥协同效应,切实引导学生扣好自己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二)晓之以理情感要“浓”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情感在理的认知上助力,在学生思想政治观点与信仰的构建上抓铁留痕,踏石留印。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有表达情感与认知的时间和空间。要创造表达方式,让学生把自我情感激发出来。如在教学设计与组织过程中,安排学生采取朗读、唱歌、表演情景剧等方式实现学生自我的情感释放与碰撞。教师在对重点教学话题进行点评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好富有感染力、容易煽情的故事,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课下反复讲,讲得娴熟,课上带着感情讲,讲出激情,讲出感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情感与思想的共鸣,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走进心田滋润要“浓”

对学生的浓浓关爱,必然会引发学生对教师的深深敬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有仁爱之心,这是“四有好老师”的一条重要标准,也是我们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的一把钥匙,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善于使用、乐于使用。可主动加其个人微信,加强互动,增强信任,以便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心理困惑时,为其出谋划策,寻找对策,进行心理疏导,摆脱困境。多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指导其利用多种媒介和途径,选择多种实践方式学习课程,并安排其在课堂教学上进行展示交流,增强学生自信,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尊敬老师,最终信服老师。

三、效果评价关注“信度”

真学、真懂、真信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毕生精力所要实现的目标。虽然艰难,但面对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责任使命,我们仍需撸起袖子加油干、俯下身子扎实干,在奋斗中建功立业,在奔跑中追逐梦想。教师要在强基固魂上下功夫,使青年大学生真信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补足精神之钙。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要素与标的很多。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培养人的问题时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1]。不难看出,理想信念是排在首位的。这说明在青年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人生牵引作用。它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也是人生发展的精神之钙。它不仅决定人生的前进方向,更是人生励志前行支撑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成就人生梦想的金钥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把培养青年学生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做到每一个理论的阐释都能聚焦理想信念,都能落脚理想信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效果自我评价时,要观察学生的变化,看其是否有人生梦想,是否坚定“四个自信”,是否人生态度积极、心胸豁达开放乐观等。要在学生真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上练内功,提升“到课率”“点头率”“满意率”。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是否喜欢、是否积极参与,教学实施效果到底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以下三个方面对自己的教学状况进行判断,即学生课前的“到课率”、课上的“点头率”和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问卷“满意率”。

教学中如果“三率”总体不太满意,我们就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往往我们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进行诊断。一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受益的群体。我们教师组织教学,必须善于、乐于与学生进行有关教学设计与组织的交流与探讨,这样既可以催生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生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有利于采纳学生对自己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建议,促进教学改进。二是虚心向同行请教,与内行共同研判你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寻找根源所在,找出教学短板,坚持在改进中努力提升。

四、结语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从对待工作要有“高”度、组织教学要有“浓度”、效果评价关注“信度”入手,守正创新推进课堂教学组织研究与变革,必将助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理论课维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