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央视主持人李红:知识改变命运

2024-01-22越女争锋

恋爱婚姻家庭 2024年1期
关键词:李红海峡两岸主持人

越女争锋

“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海峡两岸》,我是主持人李红。”镜头前的她气质高雅、成熟知性,面对嘉宾大方从容,发表专业见解。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光彩照人的她曾在14岁辍学当过洗碗工,在18岁遭到父母逼婚。好在历经艰辛,她凭借自身努力在热爱的工作中站稳脚跟,主持的节目收视率名列前茅,她也被称为“中央四套一姐”。

1978年3月28日,李红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的一个小村庄。母亲体弱常年卧病在床,一家四口勉强靠着父亲的收入维持温饱。

可惜,就连这样的时光也不长久。在国企改制中,李红的父亲下岗了,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母亲为了减少开销,甚至拒绝吃药和看病。这一切被14岁的李红看在眼里,尽管她热爱学习,成绩不错,可还是主动提出辍学打工,和父亲一起撑起这个小家。

离开学校那天,李红偷偷地哭过,可次日一早她就麻利地收拾好行李,进城打工。由于没有高学历和工作经验,李红只能干体力活——在餐厅当洗碗工,每天累得腰酸背痛,收入却十分微薄。每个月一发工资,李红就立刻寄给老家的父母。

后来,李红还身兼数职,白天在商场做收银员,晚上来后厨当洗碗工……小小年纪的李红深刻认识到,像这样打工是行不通的,只有读书,将来才有好出路。

强烈的求学念头支撑着李红,她开始把薪水的一部分慢慢攒起来买书看,想着有一天能回归校园,接受教育。一有时间,她就拿出手抄的知识点巩固复习。下班后,明明累得只想一觉睡到大天亮,可在一番思想斗争后,她还是坐下来,打开被翻到卷边的书本,开始学习。

经过3年的拼命工作和努力学习,李红攒了一些钱,也背熟了知识点,觉得是时候通过考试重归校园了。就在她满心欢喜地憧憬校园生活时,父母却为她安排了另一件人生大事——结婚,且已经收下了彩礼。

李红听到这个消息,坚决表示自己现在不想结婚,她要用读书改变人生。可无论她怎么痛哭流涕,父母都没有松口,而是一个劲地劝说:“对方人不错,是个好归宿,你就嫁了吧。”

情急之下,李红拿起家里的一瓶农药,冲父母歇斯底里地吼:“我要读书,可如果你们非要我这时候结婚,我只有一死……”

父母被眼前的一幕吓到了,他们知道女儿脾气倔,但没想到会寻死。眼见李红已经拧开瓶盖就要往嘴里倒,弟弟一个箭步冲上前夺下农药,哀求父母:“你们就让姐姐去读书吧,难道真要逼死她吗?”夺下的瓶子在地上滚动着,那几秒,父母意识到,自己不该不跟女儿商量就决定她的婚事。

就这样,父母和媒人去男方那边赔礼道歉,退了婚。也是在这一年,李红长期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她考上了吉林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重启校园生活。

经历过社会上的摸爬滚打,当梦想照进现实,李红格外珍惜校园生活。她要用行动向父母证明:退婚是个正确的决定,他们的女儿很优秀。

20世纪90年代,教育类专业很吃香,毕业后就可以分配工作,这让曾经迷茫的李红看到了希望,她如饥似渴地学习,尽情徜徉在汉语言文学的海洋里,文化素养得到了提升,眼界学识得到了开拓。认真学习之余,她还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尤其是文艺活动。

在一次活動中,原定的女主持因临时有事无法到来,老师就请李红代替女主持。尽管毫无主持经验,可李红勇敢地接受了挑战。老师对她进行了一番“临时抱佛脚”的指导,没想到竟激发了李红对播音主持的浓厚兴趣,她萌生出改变人生轨迹的想法——从语文老师转为主持人。

活动结束后,师生异口同声地夸李红的主持表现出色,吐字清晰,台风大方……在一片赞美声中,成为一名主持人的梦想火焰在李红心里越燃越旺,她开始用业余时间自学播音主持。从吉林教育学院毕业后,李红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主持人进修班。

1年时光,倏忽而过。学成归来,李红凭借出色的表现和专业背景,顺利被吉林市电视台录用,担任音乐节目主持。每次录制节目前,她都仔细检查自己的着装和妆容,然后全神贯注地进行录制,经常一次就能录制成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李红褪去了青涩,一步步成长为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在当地家喻户晓,主持风格也愈发有范:大方亲和、才思敏捷、优雅知性,一开口总能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工作两年后,李红被任命为王牌节目——早间新闻栏目《直播早新闻》的主持人。由于节目时间的特殊性,她每天必须天不亮就起床,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赶到台里化妆和换衣服。

与李红一样早起的,还有老家的父母。他们总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等待女儿的声音传来。看着荧屏上自信大方的女儿,他们有些哽咽,庆幸女儿当年坚持了读书的梦想。

父母的准时守候,让李红干劲十足。不同于一些坐演播室里“念新闻”的主持人,一有空,李红就往采编一线跑,出现在新闻现场,提高专业素养。

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是亚洲最大的滑雪场,经常举办大大小小的滑雪赛事。每到比赛日,李红就顶着刺骨寒风,拿着话筒,站在摄像机前,现场采访合作方和选手,见证拼搏的力量。

李红就像海绵汲水一样,不断汲取知识,持续成长。无论是挑剔的中青年观众,还是阅历丰富的老年观众,都对她出色的主持功底赞不绝口。此外,李红还主持过春节公安晚会,做过申奥、全国科协年会等节目的直播主持人,采编的节目荣获全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作品二等奖。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2003年,央视四套《海峡两岸》节目招募新主持人。经过层层选拔,李红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从众多强劲的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入场券,正式进入央视工作。

《海峡两岸》是央视一档涉台时事新闻评论节目,在黄金档播出,节目宗旨是“跟踪海峡热点、反映两岸民意”。尽管李红的主持水平已经被认可,可从新闻节目转到聚焦两岸关系的时政类节目,她需要了解大量过往的事例、结果和影响,包括两岸民间的意见等。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众多功课中,对李红来说,最难的不是了解台湾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而是访谈采访内容部分。直播期间,她需要时刻跟着嘉宾的思路提出切实的问题,在重点问题上作出回应,还要把控节奏,不能过于拖沓。这些都十分考验主持人的知识储备、随机应变能力,工作难度大大超过李红以前主持过的任何一个节目。

压力接踵而来,可李红不会因为艰难而止步不前。她反复观看其他访谈类节目,从中学习前辈的主持技巧,再对着镜子不断练习。此外,采访前,她一定会做大量准备工作,了解受访人的经历,用心感受受访人的心路历程。每次节目结束,她都主动找导播复盘,逐一找出自己疏忽的、有待改进的地方,常常是电视台里最后下班的那个主持人。

在一次次与自己的较量中,李红进步明显,主持状态从紧张害怕到游刃有余,从只敢保守提问到犀利提出民生热点问题。亲切的笑容、稳健的主持台风、专业的文化素养,李红渐渐地把节目做出了自己的风格,《海峡两岸》成为央视四套的名牌节目,给数亿观众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有观众评价:“刚开始我是被李红的优雅外形吸引,后来是被她的专业能力吸引。”

自从李红挑大梁,《海峡两岸》的收视率稳步提升,她获得“中央电视台先进工作者”“中央电视台优秀节目主持人”等称号,大家亲切地称她“中央四套一姐”。

除了《海峡两岸》节目,李红还主持了两岸的一些重大交流活动,“海峡论坛”“台商论坛”“两岸和平发展论坛”等。保持初心,李红不僅以优秀的表现引领着主持界的发展,更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智慧,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她的主持中,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专业与趣味,更可以感受到一种真挚与温暖的力量。

除了主持能力强,李红还多才多艺。换上行头,画上油彩,她在戏曲频道反串表演过黄梅戏著名曲目《女驸马》,身姿和唱腔样样专业;在央视的一次晚会中,李红倾情献唱《甜蜜蜜》,现场掌声不断;每天,她都会忙中抽闲练练笔,经过长年累月的坚持,她不仅运笔自如,还写出了汉字的审美意趣。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这是李红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央视工作稳定后,她把父母接到北京来一起生活,还积极为家乡宣传美食、特产和旅游胜地。李红的弟弟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在张艺谋的热门电影《一秒钟》《悬崖之上》《坚如磐石》中担任助理导演。

2020年,中央四套创建了官方短视频账号。只是历经两年,粉丝和点赞数都不多,热心的网友留言支招:“涨粉的秘诀是红红,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两天后,官方账号就发布了一条李红“求关注”的作品,视频中的李红轻松幽默、声音甜美,粉丝关注量迅速上升,评论区留言猛增,其中点赞量最高的一条是留言是:统一的那天,一定要让红红主持!

“早日统一”是李红的心愿。主持《海峡两岸》节目20年以来,她有四五次机会可以主持其他节目,但她都主动要求留下来,只为盼着在《海峡两岸》主持到实现心愿的那一天。

2023年3月28日,李红迎来了人生的第45个生日,即使已经年过不惑,可无论是在荧幕中还是生活中,她依然成熟动人、魅力四射,依然在为自己的热爱和理想而努力。

如今,李红坚守在《海峡两岸》做直播主持,开播时依然是那句再熟悉不过的问候:“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海峡两岸》,我是主持人李红。”见她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朋友戏称李红就是台工作的机器,她却认真地回复:“不断奋斗就是我的人生意义,把海峡两岸民众的心连在一起就是我的人生价值。”

从洗碗工逆袭为“中央四套一姐”,李红是知识改变命运的践行者。她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靠勤奋打拼出来的。从贫穷山区走出来的她,展现了一名普通女性在事业上闪耀夺目的可能性。她用心为自己规划,一路披荆斩棘,以釜底抽薪的勇气去抵抗逆境,用努力和才华找到了生活的最优解。

猜你喜欢

李红海峡两岸主持人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问 好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