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亿”些朋友
2024-01-21
今天,让我们跟着“植物人”史军一起逛逛他的网上“植物园”——
“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种菜?”
“我们每天吃的水果,分别从何而来?”
“为什么大自然中蓝色的果实不多?因为它们天生就擺着一副‘我不好吃的表情!”……
作为一位植物学家,史军老师的微博被大家称为网上“植物园”,他还知道哪个能吃,哪个不能吃,哪个好吃,该怎么吃!
用“玩”和“吃”的方式了解植物,史军老师总能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植物乐趣。
史军与植物之间的缘分,用他自己形容是“日久生情”,并非“一见钟情”,也并不是“缘分天注定”。
作为一名“80后”,花鸟鱼虫是史军幼时的忠实玩伴。春天的香椿芽、夏季的荷叶与莲蓬、秋风吹落的核桃树叶,以及冬雪飞舞时培育的绿豆芽,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记忆。大学里,将课堂搬到野外的老师,让史军真正开始爱上植物,明白了什么是植物学。
他曾经一个人背着简易行军包,走过甘南河谷的大部分地方,去观测西北的植物生长图谱,也曾经上过云贵高原,下过广西的天坑,去观察过兰花,去体验过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里面写过的诸多神奇的理论……
一路上,他见识过植物的凶悍、怪异、智慧、可爱,也惊叹于植物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不知不觉间,他与植物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科普达人”“微博大V”这些标签是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清晰的呢?从他写科普文章,发微博分享开始,就像一个埋头耕种的老农,辛勤劳作了一个个春季和夏季,某一年秋天来临时,不知不觉间,枝头已经挂满果实。
相比“老农”这个比喻,史军更愿意自称“植物人”,包括他自比为“地衣”。“地衣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它会把自己的身体和岩石变成后续植物进驻的肥料,而我们恰恰是想探索一些之前没有用过的方法、之前没有走过的道路。”史军说。
不论是为孩子们写作,还是创作视频科普知识节目,抑或是微博上创建超话“一点植物学”,帮助全国各地的网友释疑解惑,史军总有办法吸引读者和网友关注。
作为一个资深的美食爱好者,他总愿意亲自尝一尝网友提到的新植物。魔鬼椒让他感觉似乎有手雷在嘴巴里爆炸,神秘果让他喝醋都像是在尝小甜水,宽叶匙羹藤让他吃糖块却感觉在吃小石子,他用“美食家”的舌头品咂出植物学的味道。
在互联网上,他不仅主动回答网友的提问,自己也隔三岔五发一些罕见的植物图片,并制作植物科普视频,为大家进行植物科普。在与网友互动的过程中,史军收获着交流的快乐。在“吃吃喝喝”中,他写出了《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植物学家的筷子和银针》等,把植物学研究应用到一日三餐中,将科学变得色香味俱全。
从日常吃的水果蔬菜里,他尝出不一样的历史味道,也看到了植物与人文、地理、历史、经济之间的联系,创作出《植物塑造的人类史》《中国食物:水果史话》《中国食物:蔬菜史话》等作品。
他多年来对科普始终保有热情的动力,是源自对科学的狂热,以及分享的愉悦。“我喜欢分享的感觉。”史军说。
在过去六七年的时间里,他讲了近一千场公众讲座。他也把科普课堂搬到最具有烟火气的传统菜市场、到草木繁茂的户外,在人间烟火地,让孩子们探究植物的秘密。
“虽然我们在做科普,但植物才是人类的老师,希望他们发现生命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发现植物的博大与奇妙,让他们感觉到‘我和世界有联系。如果能把一粒热爱科学、有责任感的种子留在他们的心里,那就太好了。”
在观察过无数种植物之后,史军认为,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生态系统。比如,西红柿就应该是西红柿,而不应该长成蟠桃,当然更不能期望小草成为参天大树,每一套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的规则。
史军也期望孩子们从身边的植物出发,了解不同植物间以及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他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看到植物世界的精彩,也希望有更多朋友能从这些精彩的故事当中得到自己的人生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