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和异乡:追寻马克·吐温的旅踪
2024-01-21李燕
李燕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曾说,所有的美国现代文学都起源于一本书,那就是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马克·吐温对美国文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还为儿童读者创造了两个家喻户晓的“坏孩子”角色——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费恩。
1835年,一个名叫塞缪尔·兰霍恩·克莱门斯的男孩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乡村,在那里度过贫穷的童年。12岁时,克莱门斯因父亲去世辍学,而后进入当地的报馆做印刷徒工。尽管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他依然承担起为报纸撰写讽刺小短文的工作。1852年,他的处女作在波士顿幽默周刊《手提包》上发表,当时他年仅17岁。次年,18岁的他离家远行,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靠印刷工作为生。1858年,他和弟弟亨利一起在“宾夕法尼亚”号客轮上工作,然而一次锅炉爆炸事故带走了他的弟弟和很多年轻船员的生命。美国内战爆发后,克莱门斯的领航员生涯也很快结束,但他永远忘不了在密西西比河上度过的四年时光。1862年年底,他去弗吉尼亚的一家报社当了记者,并开始使用笔名“马克·吐温”,这个名字很快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
故乡小镇的童年记忆
马克·吐温四岁时,父亲带着全家人搬到汉尼巴尔小镇上。童年生活虽然贫苦,但马克·吐温每年可以去富有的伯父家住上三四个月。他在自传中写道:“伯父农场的院子很大,农舍就位于院子的中心,正对面是储藏熏肉的屋子。院子的三面都有栅栏围绕,最后一面则用高高的围篱代替了栅栏。高高的围篱外边是果园。……溪水顺着一片细石的河底欢快地流淌……流过两岸浓密的葡萄藤的倒影,欢笑着蜿蜒流去——这是我们玩水的天堂……”在那里,马克·吐温还认识了一位善良、和蔼的中年黑奴“丹尼尔叔叔”。后来,马克·吐温在作品中不时送“丹尼尔叔叔”到各地游历——一会儿让他乘着木筏顺着密西西比河漂流而下,一会儿又让他乘坐大气球飞跃撒哈拉大沙漠……
根据童年的记忆,马克·吐温创作了著名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我们不难发现,小说中那座松木教堂就是作家照着故乡汉尼巴尔小镇的教堂搬来的:“坐席区的椅背很高,并且没有坐垫,能容纳大约三百个人;整栋建筑又小又寒碜,上头用松木板拼了一个围树栅栏似的玩意儿权充尖顶。”
我们还能从书中读到马克·吐温担任领航员的些许印记:“在密西西比河上做领港,对我而言那并不算是干活儿,而是在玩,一种同以往那种混沌地玩所不同的新鲜玩法——快活地、精力充沛地、惊险刺激地玩——我打心底里喜爱这个差事。”或许,在马克·吐温看来,自己这一辈子就像是随着他笔下的小主人公汤姆·索亚乘着小筏在密西西比河上无忧无虑地探险罢了。
马克·吐温在夏威夷
1866年,马克·吐温乘坐轮船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当时还没有被纳入美国版图的夏威夷群岛。当时正值北半球的初春,马克·吐温欣赏着岛上一座座用干草、泥土和珊瑚盖成的屋舍,看着当地被阳光晒得黝黑发亮的土著居民,吹着和煦的海风,穿着简朴的衣服悠哉地走在路上,感到心旷神怡。他将这一切写进通讯中,毫不掩饰自己对夏威夷群岛的赞美、喜爱。
在夏威夷群岛的日子,大大满足了马克·吐温从小就过剩的探险欲。夏威夷群岛是火山岛,马克·吐温与另一名游客沿着狭窄的小路抵达300多米深的活火山口底部去观赏熊熊燃烧的熔岩,一路上不仅路面相当烫脚,他俩甚至还在中途迷了路。离开活火山后,他又不知疲倦地登上了海拔3000多米、世界上最大的休眠火山口。下山后不久,城中传来了“黄蜂号”轮船在太平洋上起火遇难的消息,马克·吐温当即决定乘船前往探看情况。在海上度过了40 多个昼夜后,他们抵达了“黄蜂号”船员死里逃生的地点,进行了详细深入的采访。他用独家通讯报道了“黄蜂号”遇难的整个过程,引起极大的轰动。
马克·吐温在夏威夷群岛游览了4个多月,他在当地淳朴的居民身上看到许多美好的东西,但也发现美国正掠夺岛上的财富,甚至欺压剥削土著居民。几年后,马克·吐温专门撰文,对当时自己在夏威夷所目睹的一切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马克·吐温笔下的欧洲小镇
1867年,马克·吐温搭乘轮船前往欧洲等地采访,写下了五十多篇通讯和游记,后结集为《天真汉在国外》一书。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游记散文。文中,他把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融合,展现出一派宁静、美好的异国风情:“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登勃朗峰》也是很有特色的一篇游记。此文记述了马克·吐温与友人游览勃朗峰所见的种种美景,他独具匠心地将勃朗峰的云彩比作在阳光下破碎的肥皂泡,色泽变幻不可名状。而为他们赶车的那位自信、健谈的车夫更令人难忘,无论是化险为夷后的自我夸奖,还是在险遭不测后的面不改色,马克·吐温的描摹都是那么生动幽默,充满生活情趣。这也正是马克·吐温所一贯坚持的写作風格。
1900年,在旅居欧洲近十年后,马克·吐温回到了美国。1910年,他因心脏病不治逝世。据说,他的出生伴随着哈雷彗星的出现,而他也曾预言自己将随哈雷彗星再次划过天空而离开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