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一赶 年味拉满
2024-01-21郭笑
郭笑
春节来临之际,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记忆,莫过于赶集置办年货了。市井长巷,聚起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方寸之地,挤满了灯笼与对联。比肩接踵的人流让城乡的烟火与热闹撞了个满怀。
大集不仅是一场购物盛宴,更是一场弘扬年集文化、传承乡土风情的民俗盛会。大集是年集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在这里,写对联、贴年画、舞龙舞狮节庆表演等传统元素得以充分展现,让人们在参与大集的过程中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山东各地的年货大集,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展现出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别看大家同属齐鲁儿女,同在海岱之间,地域文化却是各有特色。青岛泊里大集的“泊里红席”是当地家家户户过年时的刚需,就像那句“炕上没有席,脸上没有皮”的俗语,铺上新红席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菏泽成武县黄河大集的特色是四平调表演,演员孙在林将六岁的儿子架在自己的脖子上,方言将这种动作称之为“骑尿脖”,剧团用自己的精湛技艺和表演热情渲染了浓烈的过年气氛。黄河大集的主办方特邀四平调剧团在当地地标文亭湖相马广场进行为期五天的演出,一天演出两场,场场爆满,成功为黄河大集活动引来了众多来客。
特有的美食文化也通过大集让更多人了解:著名的小吃朝天锅就诞生于潍县大集,至今还有不少人保留着去大集上吃一顿朝天锅的习惯。威海桥头大集的桥头羊汤更是无人不知,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汤,操着一口纯正的胶东方言,解锁威海人DNA里的年味。还有济南的仲宫大集、烟台的黄务大集、泗水的踅庄大集、邹城的兰陵古城大集等等,每一个大集都是当地特色文化的缩影,在烟火气中迸发出独特的文化生命力。
大集的爆火,也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如今的大集,不再是老人们的专场,随处可见的青年人已经成了大集上亮丽的风景线。年轻的生活,也需要接地气。
这届年轻人,最爱干的两件事一个是吃大席,另一个就是赶大集。春节前的黄河大集,更是时代弄潮儿的标配,让长辈们看不明白,颇有一种潮流是个轮回的意味。对于在乏味的两点一线中忙碌的城市居民來说,大集热闹又新鲜,充满了烟火味,值得去体验。现代人追求差异化的精神消费,在大集上,他们似乎能找到另一个心灵的“故乡”。
年集不仅吹响了新春的前奏,更承载了无数人浓浓的乡愁。“90后”的郅梦琳对大集有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现在可不是起早赶集的年代了。我们可以睡到自然醒,然后去大集‘扫个货’,开集时卖25元一斤的大虾,散集的时候能卖到23元,主打一个佛系逛大集,舒适又便宜。”从2013年来济南上学,郅梦琳经历了毕业、工作、结婚,早把这里当作她的第二故乡。通过赶大集,她似乎找回了一种家的感觉,自然醒的舒适和淘到好物的欣喜冲淡了她满满的乡愁。
无论网购多么便利,线下亲自挑选的触感永远不可替代。赶大集不是一时的热闹,而是生活的刚需。大集里的新年,风里都飘着冰糖葫芦的甜。康乐果和瓜子是过年的标配,装点年货,也装点对明年的期待。
赶集也是一种遛娃的好方式。年关将至,带孩子听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看看琳琅满目的年货、闻闻炸馓子和爆米花的香味、尝尝冰糖葫芦和砂糖橘,不失为一种别样的体验。大集既是小型动物园,有萌宠、鹦鹉、活鱼、大公鸡;也是袖珍游乐场,有气球、发卡、棉花糖和玩具,简直就是孩子们的天堂,“放风”的同时也长见识,了解年集文化,培养文化自信要从娃娃抓起。
而年轻的不仅仅是赶集的人,商贩中也不乏年轻的身影。在济南的港沟大集,“90后”的李春光已经做了两个月的“卖鱼小哥”,从一开始杀鱼时的胆怯到现在的驾轻就熟,他很快就和经常来赶集的叔叔阿姨们打成一片,用自己朴实的笑容和热情的话语为自己的摊位拉来一个又一个回头客。“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卖鱼也可以很有成就感。”还未至年关,他每天就有近1000元的营业额。这是年轻人独有的魅力和朝气,是他们一年里奋斗与努力的回报时刻。
大集一赶,年味拉满。让我们去赶大集,年味就在红红火火,花花绿绿,喜气洋洋的市井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