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研究

2024-01-21

关键词:团支部团员团组织

李 昊 宇

(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基层团组织是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高校基层团组织是直接与青年学生相联系的最基本的单位,其活力直接影响到共青团服务青年学生的能力,关系到青年团员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是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团员新特点的根本需求,同时也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共青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团中央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举措之一,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1]。

一、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的内涵与目标

(一)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的内涵

普通高校共青团是在各类普通高校中建立的团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 高校基层团组织主要包括各高校的学生团支部(团总支),具体包括班级、社团、活动项目、实验室、宿舍等各类学生团支部。 高校基层团组织作为高校团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其活力情况关系到团组织活动的成效,影响共青团服务青年学生的能力。 随着“00”后大学生成为高校青年的主力军,他们充满活力,有着个性化的价值追求、兴趣爱好和表达方式,这些都对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时代,高校基层团组织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探索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高校基层团组织的活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青年团员的活力,表现在朝气蓬勃、好学上进的青年对团员身份的认同感和团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二是基层团组织的建设,表现在团支部、团小组等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展现和作用发挥;三是基层团组织影响力,主要表现在思想引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中的影响力。 团员个体有多少活力,基层组织有多少活力,共青团就有多大影响力,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要坚持“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具体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路径和机制多方面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二)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的目标

1.提升团员身份认同感,发挥团员先锋模范作用

青年团员对自身形象和团组织形象的维护,是其身份认同和组织情感的重要体现。 高校基层团组织在组织覆盖、吸引凝聚、组织动员、影响提升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通过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可进一步加强青年团员对团员身份的认同感,提升对团组织的归属感。 同时,在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过程中,可更充分地调动青年团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更好地发挥青年团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2.强化基层团组织建设,焕发基层团组织活力

通过基层团组织的有效建设,激发团支部、团小组等基层团组织活力。 从组织建设入手,优化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机制,利用高校班级、社团、宿舍等集体单元,加强团支部、团小组等基层团组织建设。 通过开展团员活动和团日活动等形式,充分利用智慧团建网络平台,优化基层团组织奖惩机制,筑牢基层团组织建设规范,进一步提升青年团员团组织集体认同感和荣誉感,激活基层团组织凝聚力,焕发基层团组织生机活力。

3.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助力青年团员成长成才

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成员在共青团工作方面专业的培养和指引,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各类文体活动。 通过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为广大青年提供锻炼、展示和成长成才的舞台,激发出他们的活力和热情,进一步发挥团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让思想政治引领更加与时俱进、富有亲和力、饱含时代感,充分发挥团组织富有活力的优势,服务好、引领好青年团员,助力其成长成才。

二、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团员身份意识不强,专职团干部数量较少

高校基层团组织的主要构成为在校大学生,中学时期大部分学生比较重视知识的学习,对中学团组织和团的活动重视程度相对不足。 他们进入大学后,对与自身关系较为密切的院系、班级、宿舍等行政划分明确的集体有较强的归属感;相比之下,对于团支部、团小组等基层团组织的概念相对模糊。 中学时期受学业压力影响,学生入团时往往更多参考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入团后参加团组织活动相对较少。 在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对大学生身份认同感较高,而对于中学时期已经加入共青团的团员身份认识不足;有些团员忽视了自己的共青团员身份,将自己等同于普通学生,对于团支部开展的活动与其他校园文化活动的区别较为模糊,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党领导的群团组织中的一员,是青年中的先进分子。 同时,他们缺少广泛接触社会的机会,人生阅历不足,对问题和事物的看法也不够全面深刻。

高校基层班级团支部书记等团干部由学生团员担任,由学院基层团委(团总支)指导。 但学院基层团委(团总支)负责人多由辅导员兼任,很少配备专职团干部。 高校辅导员本身工作内容较多,在教育和管理学生的主责主业中,对基层团组织建设倾注的精力有限。 教师专职团干数量较少,导致在学生基层团组织建设、团员干部培训和基层团组织活动开展等方面的指导针对性和时效性不足,更多依赖学生团干部自身能力和工作主动性。 上述情况,往往会导致学生基层团干部身份认同有限,开展的基层团组织活动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出现活力不足的情况。

(二)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宣传指导有所欠缺

1.基层团组织结构和工作内容相对固化

高校基层团组织以班级团支部为主,团支部委员一般包括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等。 班级团支部设立之初,多以收缴团费、团员证注册等事务性工作为重点,开展的团支部活动多为固定的主题学习或以节日为主题的庆祝活动。 这类活动多以“观众式”观看参加为主,在互动性、趣味性等方面缺少有效指导,青年团员体验感和参与感不强,这直接影响青年团员在基层团组织中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情感是推动主体行为的利器,归属感缺失,青年团员缺少为基层团组织未来发展的考虑,久而久之,基层团组织的号召力与凝聚力也逐渐降低,基层团组织活力下降。

2.“班团一体化”倡导下的基层团组织活力下降

当前许多高校倡导“班团一体化”,即班委会成员和团支委成员相互兼任,人员配置相同,共同开展集体工作。 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班委会与支委会的合作,使双方相互协作,协同融合。 这种模式下,学生事务性工作效率有所提升,但团组织的概念有所淡化。 一个组织两套班子,团支委与班支委相比,干部人数少。

2016 年11 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发布《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青联发〔2016〕17号),强调“按照坚持标准、控制规模、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提高发展团员工作科学化水平”,“用3 年左右时间将初中、高中阶段毕业班团学比例分别控制在30%、60%以内”[2]。 中学发展团员数量有所减少,高校学生中团员的占比也随之降低。 按照高中毕业阶段团员比例来看,高校新生班级成员中的团员比例约为60%,班级成员中,团员相对较少。 团支部活动比较依赖班级活动开展,有时以班级活动替代团日活动,以致团支部活动的活泼性、大众化弱于班级活动,导致支委会的影响力不及班委会,在“班团一体化”模式下,基层团组织容易出现活力下降的情况。

3.团干部培训指导和团组织之间交流不足

青年团干部的培训多侧重于团务知识和业务工作,工作要求和考核较多,而具体开展活动的培训和经验分享不足。 团干部是青年团员的榜样,具有带头作用与辐射作用,如果团干部能力不足,无法为队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就会直接影响团支部活力。 此外,基层团支部之间缺少经验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各团支部活动内容大量“雷同”,也使得基层团组织活力受到影响。

(三)活动形式单一固化,宣传影响效果欠佳

1.基层团组织活动形式固化,主动性不足

高校基层团组织受规模影响,相对于上级团委,人数较少,在开展各类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三低”情况:支持度较低、工作号召力较低、受到的关注度较低。 基层团支部组织活动容易陷入“跟随上级团组织,开展类似的、简单的工作即可”的误区。 往往校级团组织精心筹划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院级团组织“匆忙”应对转发通知,到了基层团支部便成了“集体学习”“班会研讨”等单一的集体活动模式。 青年团员潜意识里将团组织的活动囿于政治学习、理论研讨等单一形式,基层团组织的活动中能够真正发挥教育功能、专业指引功能的活动占比较少。

2.基层团组织宣传意识不足,影响力受限

信息化时代,新媒体事业蓬勃发展,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00”后大学生更青睐形式多样且获得感强的活动形式,这就使基层团组织的活动在宣传方式上面临巨大的挑战。 当下,高校信息宣传方式大部分仍为传统的“层层下达”,宣传方式过于单一,效果欠佳。 2022 年5 月,我们通过对山东省属本科高校(济南、青岛、淄博三个城市22 所高校)校级团组织微信公众平台阅读量情况分析发现,微信公众号中贴近生活、娱乐相关内容的点击量与浏览量高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关内容,后者的推送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因此不仅要“管得住”,更要“用得好”,将“正能量”活动真正推出去,在校园内部广泛宣传,否则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将深受影响。

(四)思想引领效果有待加强,服务青年能力不足

上级团组织“喊破嗓子”,也不及基层团干部“甩开膀子”。 高校基层团组织与青年学生直接联系,校级团组织需要为基层团组织制定团日活动内容,引领青年团员思想。 但就目前情况看,大多数基层团支部举办活动存在较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思维固化、标准量化、形式固化,无法与所学专业、所处境况相联系,参加人员褪去低年级的热情与好奇,逐渐呈现出疲态,积极性和参与度偏低。

2013 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基层服务型团组织”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服务团员”是2014 年团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的意见》(中青发〔2014〕17 号)中明确提出的要求[3],高校基层团组织的服务能力至关重要,是基层团组织的基本职能。 新时代背景下,环境不断变化,信息多元复杂,团员学生的诉求与个性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服务项目已不能吸引青年团员注意,无法从青年团员需求导向出发,一味循规蹈矩会导致服务青年团员的能力不足,无法很好地践行服务功能。

三、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从组织内部着手:干部带头、全员参与、培树典型

1.加强队伍建设,为基层团干部工作赋能

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团组织的运行活力,提升基层团组织工作的开展活力,提升青年团员的参与活力。 深入完善基层团组织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团支部及支委会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建立健全团支部建设工作机制,创新开展“三会两制一课”,明确团员大会、支委会、团小组会的议事范围和决议权限,严格团员教育评议和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制度,提高团课对团支部成员的吸引力。 加强基层团组织的思想引领,这是团的生命线,也是底线。 这就要求作为领导核心的团干部综合素质过硬。 高校基层团组织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高年级能力有余,激情不足;低年级激情有余,能力不足。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整合高年级基层团支部建设资源,注重朋辈引导,切实发挥青年党员、带班学长的榜样“传、帮、带”作用。

2.“激活”团员学生,引导青年团员行为自觉

青年团员是高校基层组织的最小“细胞”,思想引领教育活动、文体艺术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学习实践活动都需要青年团员的参与和认可。 因此,如何引导青年团员向上向善发展,满足他们的成长成才需求,提高他们对高校共青团的亲近度、认同度、参与度,是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的重要环节[4]。 广大青年团员在基层团组织里锻炼、展示、成长成才,要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就要为青年团员提供舞台,激发青年团员的热情活力,引导青年团员角色转变,由被动鼓掌的观众变为主动唱戏的角儿。 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应着重关注不同时期青年团员的变化,改变教条刻板单向“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提高团组织活动的参与面,使团组织活动努力达到预期目标。 活动开展前,应广泛征求青年团员的意见与建议,调动更多的青年团员参与策划活动,群策群力,使他们由被动参与者变为主动组织者,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团员凝聚在团旗下,激发青年团员参与团支部建设工作的活力,也为团的队伍建设提供助手和后备力量。

3.内外协同激励,培树青年团员星级典型

坚持将培树先进典型作为推进团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对各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指导。 “00 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强,但集体意识欠缺,更加注重“实打实的收获”。 要有针对性地调动该群体的积极性,以实现活跃基层团组织的目的,可从两方面入手,内外协同激励:一方面是内部驱力,以“生命驱力”为前提,引导青年团员自发参与活动,进行自我提升;另一方面是外部动力,通过一定的外部激励机制如设置“优秀团员”“星级团员”“优秀团支部”等荣誉体系,累计参加活动量化折算添加至综合测评等评价体系,均可从外部极大调动青年团员的积极性。

通过线上开设专栏、线下作典型经验分享的方式,不断挖掘基层团组织工作新亮点,拓展新内涵,动员青年团员向典型看齐,向先进学习,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5]。 通过外部激励机制能做到第一时间激发内部驱力,结合强化榜样的感召引领作用,将外部激励与内部驱动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吸引青年团员自愿、自发参与到基层团组织的活动中。

(二)从阵地外部突破:助推转型、开拓路径、创新模式

1.发挥阵地优势,助推团日活动升级转型

主题团日活动是团支部开展工作的有效载体,开展既符合政治教育主题又能够吸引青年团员的主题团日活动是基层团组织工作的难点。传统的主题团日活动侧重政治高度,而趣味性和创新性不足。 如果主题团日活动缺乏吸引力、形式大于实际效用,长此下去,势必会引起青年团员的逆反心理,活动难以达到好的效果。 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时不能一味循规蹈矩,要将传统与创新结合,在传承品牌活动的基础上,加入与时俱进的时代新元素。 树精品,创品牌,打造品牌活动,推动基层团组织活动提质增效。 通过创新主题团日活动的形式载体,深入开展理论学习、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多种活动,提高主题团日活动的育人实效。 进一步规范主题团日活动在提升团支部思想政治引领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组织主题民主生活会,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提高青年团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深入引导青年团员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团支部争创学校“活力团支部”。

2.搭建媒体平台,开拓网络教育全新路径

信息化时代,青年团员对网络社交的依赖性更强。 移动通信和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青年团员聚集、交流、联络的方式,网络文化已深深烙印在青年团员的心底,极大改变了青年团员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 青年团员既是网络文化的接受者和推动者,也是自媒体平台的主要使用者。要结合基层团组织现状,与时俱进,以广大青年团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建立网络教育新阵地,开拓线上新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路径,充分利用“两微一端一抖”平台,策划团的活动,传递团的声音,构建青年团员获取信息、沟通交流、传递情感的全新方式,与青年团员在网络上同频共振,真正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得青年团员肯听、爱听、能懂、会用,提升青年团员网络思想凝聚力;做好新媒体等团属宣传阵地建设工作,加强团支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发挥新媒体在思想引领、舆论引导、信息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学校、院系工作,科学设置主题,引导和鼓励青年团员为促进学校发展、优化自身成长环境等建言献策;推动青年团员自觉成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在网络中积极发声,传播和弘扬社会正能量。

3.打破现有模式,创新基层团组织设置方式

在班级建立团支部是当前高校共青团开展工作的主导模式。 如前文所述,一个组织两套班子,易导致班级活动与团日活动混为一谈,且支委会与班委会相较而言,无论是干部人数方面还是活动趣味性方面均不及班委会,这是影响基层团组织活力的重要原因,很容易使班级与团支部建设互相影响。 新时代,更要紧紧围绕提升基层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的主题,打破在班级设置团支部的传统方法,尝试脱离班级,在班级以外的组织建立团支部,扩大基层团组织覆盖面,比如社团建团、社区建团、宿舍建团等,将青年团员教育主阵地从班级转到日常生活的主要区域;同时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志愿服务、文体娱乐等活动,使得团组织与青年团员时刻密切接触。

(三)紧跟时代潮流:党建带领、志愿引领、融入式教育

1.以党建带团建,健全基层团组织制度

坚持党的领导,是团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团组织建设的首要原则。 牢牢树立“以党建带团建”工作理念,把高校团组织建设纳入高校党组织的建设总体规划上来[6]。 扎实做实基础团务工作,督导基层团支部按规范流程发展团员;严格团费收缴、加强团员教育管理,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好团员“推优入党”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推优入党”候选人全面考察、充分评议,形成团支部意见,并由团员大会讨论通过。 理顺团支部与班委会关系,发挥青年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探索团支部与班委会的协同工作机制。

2.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专业性志愿服务

高校青年团员有专业知识背景,可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素质拓展训练活动。 素质拓展训练包含的内容驳杂,而高校开发并运作了针对性强的志愿服务项目,着重锻炼高校青年团员的志愿服务素质、专业素质及团队意识。 团支部成员积极投身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成为注册志愿者,依托活力提升工程,在实践中增强团支部凝聚力和创造力,让高校青年团员真正把“团”当作共同建设的“家”,把“团”当作能够学到真才实学的“学校”。 结合青年团员所学专业,既能将理论付诸实践,又能促进青年团员与服务对象联动,引导青年团员加入建设学校、民族乃至国家的进程中去,激发青年团员的热情。

3.开展融入式建设,营造基层团组织活力氛围

基层团组织应围绕青年团员的实际需求,加强学风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完成共青团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基层团组织可从基础团建、思想引领、优良学风、品牌活动、支部影响五项内容创建“五星级团支部”,根据基层团组织实际情况设立星级标准,每星级均达到标准的团支部确立为“五星级团支部”,以此提升基层团支部的活力。 通过制定团学干部联系支部的工作机制,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为目标,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团支部为牵引,围绕“基础团建工作、思想引领方向、优良学风建设、社会责任与实践能力的品牌活动”四个板块,尊重青年团员的主体地位,通过“我的青春我做主”“团支部特色品牌活动”“青春宣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调动青年团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团支部组织运行活力和工作开展活力,更好地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

四、结语

高校基层团组织作为共青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高校共青团工作开展的主要支撑,也是联系和团结青年团员的重要载体。 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探究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路径,从组织内部、时代背景下破解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的难点,紧抓重点,借力发力,有益于实现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全面提升,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有效提升共青团整体活力,让青年团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贡献蓬勃能量。

猜你喜欢

团支部团员团组织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一位儿童团员的抗战记忆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
中学团支部希望得到指导
介绍人要不断关心新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