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分析及路径选择
2024-01-21蒋维晏章德林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 蒋维晏 章德林(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已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要任务,作为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和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药也应当乘势而为,迈上高质量发展的台阶。
那么,什么是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什么?对中医药产业提出了何种要求?如何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阐述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要求,并提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1 相关文献研究
对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聚焦于新发展理念和社会主要矛盾的研究。如何立峰[1]认为高质量发展是反映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发展。任晓[2]认为高质量发展即更高水平、更加有效、更加公平及更可持续的发展,即完成从规模的“量”到结构的“质”、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2 个转变。陈川等[3]认为高质量发展具有五大特征,即对质量概念的理解从符合性向满意性转变,质量发展阶段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转变,质量需求层次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质量评价标准由静态向动态转变,质量治理模式由政府主导向共同治理转变。第二类基于经济发展质量视角的研究。如金碚[4]认为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真实需要的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状态。麻智辉[5]认为高质量发展是资源配置效率与微观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实现创新驱动的发展。第三类主要是从宏观微观视角出发的研究。如赵剑波等[6]从系统平衡观、经济发展观和民生指向观3 个角度探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认为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充分、均衡的发展,是包含发展方式、发展结果、民生共享等多个维度的增长和提升。王永昌等[7]从宏观角度阐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认为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发展的中高速趋向、优质化趋向、科技化趋向、金融化趋向、美好生活趋向、包容化趋向、绿色生态趋向、全球化趋向等方面。
目前,对于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较少。主要聚焦于如何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如赵来喜[8]认为发展中医药产业首先应当保障人才供应,提出要发展多层次中医药成人学历教育,培养中医药人才。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以高端人才培养助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路径,如王珏等[9]认为要整合创新课程体系、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教学模式来完善教育体系,达到培养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目标,从而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王秋颖等[10]提出加强中医思维、提升人才培养层次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还有学者基于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相应措施保障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如徐燕玲[11]对中医药法规与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要完善养老、监管等领域的法规来保障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孙翠平等[12]认为应充分将中医药同互联网经济相结合,构建“互联网+中医医养”新模式,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高质量发展就是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更高效、更公平、更全面、更可持续的发展,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当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最终目的。高效率是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中医药全产业链和各流通环节上;可持续是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不断优化中医药相关领域间的关系。但目前对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较少触及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应在充分研究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因此,本文将对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分析阐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2 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分析
中医药产业是一个覆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完整产业链,可分为中医药作物种养业、中医药产品制造业及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中医药作物种养业其性质类似农业,主要包括中药材种植业、医用动物养殖业等行业。中医药产品制造业性质类似工业,主要包含中成药制造业,中医医用器械制造业、中医药新型饮片制造业等行业。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性质类似服务业,主要包括中医诊疗、中医养生、中医养老、中医药医学教育等行业。
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大变革”之中,即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是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效率变革是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动力变革是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将“三大变革”融入从中草药种植到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中医药产业全过程之中。
从宏观角度上讲,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保持增长的稳定性,推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均衡发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其产品和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要求中医药产业在产业质量上不断攀升高峰,稳定增长。产业质量以产品质量为基础,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发展的周期性过程[13]。产品质量受制于个别产品,无法形成整体辐射能力和溢出效应[14],从而阻碍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中医药产业要强调宽领域的协调发展,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通过中医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有效衔接来统筹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均衡发展;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还应注重环境的可持续性,中医药产业是遍及一、二、三产业的完整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对环境有所破坏,特别是以中药种养殖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和以中医药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要转变发展方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
从产业角度来看中医药产业“质量变革”,一是中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二是中医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7 年,中医药工业总产值达8 442 亿元,约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1/3,中医药产业规模从2011 年的6 658 亿元上升到2017 年的17 500 亿元,中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15],但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发展趋势,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的中医药作物种养业规模较小,智能化、集约化程度较低,缺乏完善的中医药作物追溯体系,一旦发生产品安全类问题易导致责任难以分清。同时,中医药作物种养标准化程度较低,部分地区中医药作物仍依靠小农式生产,企业以村为单位集中采购中医药作物。在高质量发展的中医药产业中,中医药作物种养业应当是高智能化、高标准化、高集约化的生产基地模式,拥有健全的中医药作物互联网追溯体系,可及时追本溯源,能极大地提高中医药作物种养信息透明度。而在以中医药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中,其产品还处在“仿创结合”的过渡阶段,高端产品不足,缺乏龙头企业。
中医药产业“效率变革”则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需求的作用。企业是市场行为的主体,因此,产业效率要通过企业效率来反映。高质量发展的中医药产业是由众多高质量发展的中医药企业所构成,通过变革技术、完善企业管理、打破效率制约因素等手段,以既定的投入获取最大化的产出,提升整个产业的效率。产品质量和产业效率是一体两面的,二者呈正相关性,产品质量的提高意味着资源被更有效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必然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
在中医药产业化的道路中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以企业为核心进行中医药产业的政产学研合作,强调基础性创新和应用型创新分工协同,实现中医药产学研最新科研成果的转化。在中医药作物种养业中,依托前沿农业科研成果,不断改良中医药作物的品种,提升产量和质量;在中医药产品制造业中,实现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提高药品等中医药产品的疗效,刺激新需求诞生;在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中,以医院为例,依托效率变革,提升医院诊疗服务能力,降低医疗服务价格,以满足更多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
中医药产业“动力变革”则是产业发展动力的转变,由传统的需求拉动变革为创新驱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动力主要由2 个部分组成,即:内生动力和外在动力。内生动力主要有:资本逐利动力是为追求高额利润而自发进行产业升级变革以及发扬和传承中医药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精神的需要;外在动力主要是消费者需求拉动、政府政策推动等,产业为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满足消费者新需求而进行产业调整或因政府政策影响而做出改变。在产业发展的不同周期,产业发展的动力不同。在起步阶段主要是由消费者的需求拉动产业的变革和发展,初期消费者需求爆发使得中医药产业市场迅速拓展,产业为适应和满足消费者需求进行产业的调整和变革,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引导,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环境,形成最初的产业规模;在成长阶段,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间竞争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中医药产业发展增速放缓,政府政策标准提高,倒逼产业变革,使产业过渡到成熟阶段;在成熟阶段,消费者需求增长达到边际,增速趋于平缓,产业发展的动力核心由需求拉动转向供给驱动,即创新驱动,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刺激新需求的诞生。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医药种养业既要坚持传承不泥古,又要创新不脱离群众的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中医药作物种养业;中医药产品制造业应当积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弃无效端、保障低端供给、不断攀升高端供给,从要素驱动发展转变为创新驱动发展;在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中,要同中医药作物种养业、中医药产品制造业有效衔接,打造现代化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例如亳州依托自身“中华药都”等中医药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开拓现代化中医药作物种养模式;中西医结合,研发出更多中成药新品种;充分挖掘区域中医药文化资源,在发展传统以医疗服务为主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基础上,拓宽行业领域,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中医药产业增速放缓,据研究显示,中青年群体由于体质、经历等原因,对中医药产业的了解程度较中老年群体更低[16],消费需求增长趋于平缓,亟须创新驱动战略刺激新消费需求的产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但我国中医药产业普遍存在人才短缺问题,截至2019 年,我国中医药人员总数为767 239 万人,仅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7.56%[17],制约着我国中医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同时,还存在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从研发强度(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看,2017 年,全球前20 强制药公司研发强度平均值为21.50%,特别是全球医药巨头罗氏的研发支出高达92 亿美元,再生元制药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55.80%[18]。而中国2018 年医药制造业研发支出仅占营业收入的2.84%,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19]。
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基础上,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入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需要中医药事业和产业有效融合,全面提升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美好生活的能力。这就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当前地方政府、产业部门是从经济发展角度考虑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问题,卫生部门则是从扶持和发展中医药视角来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而事实上,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协调融合,地方政府单纯的经济建设或者产业促进政策要在现代化治理理念的指导下统筹产业、事业融合发展,进而实现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3 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
3.1 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弘扬中医养生文化,提升人民群众中医药认知度
第一,创新宣传方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得以更有效率地传播。因此,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中医药文化宣传中的作用,国家及地方主流媒体要加强舆论引导,办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医药科普类节目。第二,严格把守中医药相关节目质量关。杜绝虚假宣传、错误引导,规范节目内容,提高节目质量。第三,充分发挥中医在健康保健中的重要作用。弘扬中医养生文化,发挥中药材“药食同源”“药膳养生”的独特优势,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健康产业发展模式。为实现中医药产业“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3.2 优化中医药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发展地区特色中医药产业,提高中医药产业整体质量
目前,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要素配置不平衡,创新、资金等资源大都集中在东部地区,不利于中医药产业更全面、更有效、更公平的高质量发展。第一,优化要素一体化市场配置。建立更加完备的中医药产业要素市场,丰富要素资源,不断优化资金、劳动力、创新等资源在不同机构、不同部门间的配置,有效解决资源配置区域不平衡问题。第二,加快区域特色中医药产业建设,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不同区域间的比较优势,建立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路径,打造区域特色中医药产业,积极打造龙头企业,形成规模集群效应。第三,挖掘中医药品牌价值,积极打造中医药大品牌和中医药龙头企业。从市场定位、生产工艺上对已有知名品牌进行潜力挖掘,建立标杆性产品,对接国际标准,扩大中医药品牌影响力,把产品推广到国际市场。通过上述举措,从整体上实现中医药产业“质量变革”。
3.3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融合,增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动力
智能化、自动化将是中医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与重点,因此,充分借助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不断提高中医药产业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第一,加快推动中医药产业数智化升级。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演进,在医疗器械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加快中药生产信息化建设,运用区块链技术畅通信息共享渠道,真正做到“追根溯源”,保障中医药生产、使用安全。第二,深度推进中医药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立足中医药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延伸产业链,推动政产学研用有效协同,打造中医药产业发展新引擎,实现产业创新发展、错位发展、集聚发展。通过以上举措,从根本上实现中医药产业“动力变革”。
3.4 强化中医药产业治理效能,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因此,必须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第一,建立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管理部门对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统一管理,整合各方资源,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第二,建立健全中医药市场机制,打破资源壁垒,促进资金、人才、创新等资源在区域内的合理配置;打击制假贩假等违法行为,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三,构建中医药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积极推进企业同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科技基础,不断为中医药产业输送人才,提供智力支撑。通过完善的治理体系和创新体系来引起中医药产业的“效率变革”。
4 结语
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提上议事日程,高质量发展的中医药产业必须更加全面、更高水平、更加有效、更加公平以及更可持续地发展。为此,通过对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分析研究,为实现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终目的,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上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4 点实现路径,为我国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