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标准化研究进展
2024-01-21孙静雯舒宝珍
潘 赢,于 蕾,孙静雯,王 静,刘 幻,舒宝珍,兴 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门诊,北京,100078)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患者护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可在临床护理、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1]。随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 《52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推广与应用,在全国包括地方范围的中医护理骨干人才项目的带动下,中医护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3]。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推广过程中因专业人才缺乏、疗效慢、安全性因素、效果评价欠量化等问题存在一定困难。明确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实施现状,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是保障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开展的关键[4]。本文总结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标准化研究进展,以期为实施与研究中医护理技术提供参考。
1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现状
2018 年7 月6 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11 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5]指出:“要提升中医护理服务水平,制定中医护理常规、方案和技术操作标准,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创新中医护理服务模式,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慢病防治、康复促进、健康保健等方面的作用。1984 年卫生部组织全国专家编写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为临床初步规范中医护理工作提供了参考。此后经过3 次修订,2006 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6],对15 项技术操作进行了规范,展示了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2015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7],制定了临床常用的18 项中医护理技术标准,规范了操作名称、操作流程、重点环节、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进一步推动了中医护理技术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
随着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的实施,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的项目呈现递增趋势。2012 年《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要求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不少于2 项,2017年中要求全院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不低于10项,且应用人次逐年上升,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不低于4 项[8]。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单位统计,2013 年4 月—2014 年12 月全国122 家中医医院共开展中医护理技术50 余项[9]。郑静霞等[10]对我国148 家中医医院中医专科特色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至少有25 项中医专科特色护理技术应用于临床。中医护理技术在护理门诊适用范围不断扩大,截止到2018 年,全国有多家医院建立了中医护理特色门诊,对服务对象实施耳穴贴压、穴位贴敷、穴位按摩、艾灸、拔罐、中药熏蒸、中药超声导入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11]。
2 中医护理技术标准化建设
2.1 积极研究不断完善中医护理技术
近年来,随诊中医护理技术不断更新,临床通常会针对某一症状或病种,多项中医护理技术及理论的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项操作。例如张西等[12]通过艾灸联合拔罐治疗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发现与传统的护理常规相比,多项技术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临床护理人员学历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对中医护理技术的科研意识也逐渐增强。如何把握技术的关键环节、操作流程的细化、操作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等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13]。为此,中医护理工作者应抓住机遇,系统地整理、挖掘散在中医古籍、经典的中医护理技术适应证,以真正地指导临床实践。
2.2 加强中医理论知识学习,提升中医适宜技术水平
加强中医护理人员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也是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和推广应用的关键[14]。中医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是影响中医适宜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采用将中医理论知识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相结合的培训理念,对医务人员深入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培训,转变传统重理论、轻技能的培训方式,从简单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入手,开展规范化的集中培训和练习,通过考核后鼓励医务人员在临床中积极开展实施[15]。根据护理人员掌握中医护理技术的差异,采取分阶段、分层次和分业务等专项培训,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16]。
2.3 培养专业型中医人才,壮大中医护理队伍建设
中医护理现存专业人才缺乏,中医护理队伍整体辨证施护的能力不足,中医护理技术未能得到创新性发展等问题[17]。为提高中医护理临床服务能力,中医护理人员应立足于临床,适当培养专业型人才,壮大中医护理队伍建设。提高中医护理操作水平,广泛应用中医特色技术,创新中医护理服务模式,提高中医临床疗效。2014 年“中医护士”已经被职业大典收录,这是对中医护士的认可。然而中医护士真正被认可仍需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自身中医护理素养。另外,逐步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适当增加护理队伍数量和专业型中医人才,减轻护士工作压力,调动护士的积极性[18]。以中医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客观、独立的中医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明确中医适宜技术职责范畴,赋予护理人员独立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相关权利,提升护士开展中医技术的积极性。
2.4 开展中医护理专科病房创新病房管理模式
在探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中医医护一体化”“中医人文关怀”的服务模式,实现“病与证”“施治与施护”“中医药与中医护理”的结合,从而达到提升护理服务能力、提升中医专科护士的决策力、提升住院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中医专科护理学术水平,提供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服务。
2.5 加强中医护理质量管理
医院和护理部应用目标管理、专项管理,设立良好的考核、激励机制,确保中医护理技术的顺利进行。设置中医护理专科质量管理,对中医护理知识培训、考核、技术开展情况、疗效分析、不良反应等进行常态化督导检查;医院对非药物疗法有专项奖励,调动护士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积极性[14]。同时,护理部对新开展项目进行专家论证,形成新的规范后构建全院统一的规范流程进行考核,保证全院中医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和同质化,掌握前沿知识,及时更新,指导临床实践,充分发挥管理部门在中医护理建设中发挥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开拓和创造中医护理的内外环境,建立良好的中医护理服务文化氛围,完善机制,为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科学化、规范化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19]。
3 中医护理技术推广应用
3.1 开展中医护理门诊建设,扩大中医护理技术服务范围
中医护理门诊作为一种中医药服务模式,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是对医疗的有益补充。中医护理门诊以专科优势为特色,为门诊患者提供集专科护理、康复护理、养生保健、慢病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护理服务,可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20]。同时,中医护理门诊也是展示中医护理内涵的窗口,能够提高就诊者对中医知识的认识,丰富和扩大中医护理服务范畴,增加中医护理人员的职业幸福感。为提高中医护理临床服务能力,中医护理人员需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中医护理质量为根本,以满足患者健康需求为目的[21]。中医护理人员应立足于临床,提高中医护理操作水平,广泛应用中医特色技术,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创新中医护理服务模式,提高中医临床疗效[22]。
3.2 开展延续性中医护理技术
中医护理技术在延续性护理中的作用已得到初步体现,并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延续性中医护理的开展形式已逐渐多样化,包括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基于网络平台的健康教育及远程监控等,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陈晨等[23]对在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时,成立专门的延续护理小组,教会患者在家自行进行艾灸、穴位按摩、穴位贴敷、中药足浴等,将“把中医操作带回家”理念的深入实践,有效减轻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提高了患者疾病知识水平,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3.2 广泛推广从医院拓展到社区
现代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使护理工作的范畴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向全面的预防保健护理拓展,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以更人性化的优势和特色受到医务界的肯定和推崇。近年来,各大型综合性中医院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脏器的衰竭、骨伤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脑病、老年病等方面发展较快[24],在这些专科中,中医护理技术的运用将有更宽广的实践前景和可发展空间。同时,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使得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已从医院逐步发展到社区、家庭。随着大众健康观念的改变及老年社会化的到来,中医护理事业应拓展服务范围和能力,在老百姓中宣传和提倡“未病先防”“药膳同源”“内外兼养”的养生、保健知识和观念,让中医健康保健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深入社区、深入家庭、深入人心,对一些慢性病的调理、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真正为老百姓服务。所以,在新的历史机遇和社会大环境面前,把握住机会,注重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将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三因辨证、特色施护等,特色优势应用于养生、保健、康复,让中医药健康保健知识深入社区、家庭,让民族传统医学得到普及和推广。
4 小结
中医护理在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优势,需要在现代医学中大力推广,使人民群众更易接受中医护理,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护理医疗服务。本文通过分析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现状,探讨了中医护理技术标准化建设的方式,提出了一些推动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对策。质量是保证中医护理技术推广发展的核心,通过统一中医护理技术实施标准,增强中医护理技术的客观性,可促进中医护理技术持续质量改进,保证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良性发展。中医护理专科化发展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遵循国家政策方向,分析中医护理的优势和劣势,把握发展机遇,加强中医护理内涵建设,探索高效、精准的中医护理专科化发展道路,加快中医护理专科化发展步伐,才能促进中医护理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