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医学在互联网中的应用探讨

2024-01-20李鸿宴

互联网天地 2023年12期
关键词:医患远程医生

□ 文 李鸿宴

0 引言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关注和青睐。然而,中医门诊治疗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患者就医难、排队时间长、诊断精准度不稳定等。互联网的引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本文将探讨互联网在中医门诊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1 互联网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1.1 在线预约挂号和病历填写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患者通过在线平台进行中医门诊预约,避免了传统方式中可能出现排队等候时间长的问题。患者选择合适的时间段和医生,提高了就医的方便性和效率。此外,互联网还提供了电子病历填写的功能,患者提前填写必要的个人信息和病史,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依据。

1.2 远程问诊和线上诊断

通过互联网平台,患者进行远程问诊,通过实时的视频通话与医生交流症状和病情,医生通过观察和听取患者的描述来进行初步诊断或复诊,这种方式帮助远离医疗资源集中地区的患者获得更及时的医疗服务,同时减少了患者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此外,结合智能医疗设备,互联网还实现线上诊断,医生通过远程监测和设备传输的数据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健康状态。

1.3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人工智能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人工智能辅助医生进行中医诊断。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进行分析,提供诊断建议和辅助决策,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人工智能系统还根据患者的数据和反馈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学习,提升诊断的精确度。

1.4 中医诊断特色——望诊在互联网中的体现

当下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提取人脸面部特征参数,运用深度学习等方法进行精准化,定量化分析,建立健康模型。如社区医院用的四诊仪,就为中医诊断提供了诊断前的判断依据。

2 互联网在中医治疗方案制定中的应用

2.1 互联网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

互联网的大数据技术为中医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通过对大量患者的病历、治疗数据和临床研究的分析,挖掘出中医治疗的规律和趋势。这些数据分析结果为医生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制定更科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2 中医“治疗未病”特色在互联网中的体现

随着养生保健观念深入人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中医理念与现代人进行日常健康管理的需求不谋而合。在日常健康管理中,利用“人工智能”设备收集人体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进行智能化评估健康状态。根据评估结果,平台可以提供详细的体质分析报告,解释个体的体质特点、潜在的健康问题和调理方案。帮助个体在中药,保健穴位及饮食方面的调理,提供个性化建议。如现在北京社区医院所采用的“体质辨识”系统,就是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创建的“中医9种体质辨识”的体系。

2.3 在线康复指导和健康管理

互联网平台提供在线康复指导和健康管理服务。患者通过远程视频或文字交流与康复师进行沟通,得到专业的康复指导和建议。同时,互联网平台还提供健康管理功能,帮助患者记录和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包括饮食、运动、药物使用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医生和康复师进行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

3 互联网在中医远程医疗中的应用

3.1 远程医疗平台建设

互联网在中医远程医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远程医疗平台的建设上。这些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患者和中医医生提供在线交流、远程诊断和治疗等服务。通过远程医疗平台,患者可以方便地进行在线问诊,向医生描述症状和问题,医生可以进行远程问诊,给予诊断和治疗建议。这对于居住在偏远地区或无法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来说,提供了便捷的诊疗服务。此外,远程医疗平台还可以实现中医患者的远程监护,通过传感器和设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采取措施。对于需要长期监护或慢性病患者来说,这种远程监护可以提供更为全面和及时的医疗服务。另外,中医远程医疗平台还可以提供药物指导服务,包括中药方剂的制定和用药指导。患者可以通过平台与中医医生进行在线交流,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中药方剂,并提供用药指导和注意事项。中医远程医疗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中医医疗服务,促进了中医的推广和发展。

3.2 在线医生咨询和远程处方开具

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中医药的治疗方案。通过远程医疗平台,中医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中医药方剂,并进行远程处方开具。患者可以在平台上收到中医药方剂的处方信息,然后根据处方购买相应的中药材或中成药。这种在线医生咨询和远程处方开具的模式为患者带来了便利和灵活性。无论是居住在偏远地区、无法前往医院的患者,还是忙碌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在自己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中医医疗咨询和处方获取。同时,这种模式也为中医医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服务范围,不再受限于地理位置,可以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医疗支持和指导。需要注意的是,在线医生咨询和远程处方开具需要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远程医疗平台应该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患者的个人和医疗信息得到有效的保护,遵守相关的法律和规定。

3.3 远程监测和随访服务

远程监测是通过传感器、智能设备等技术手段,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例如,通过便携式设备监测血压、血糖、心电图等生理指标,并将数据传输到远程医疗平台上。中医医生可以远程访问和分析这些数据,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准确评估病情,并作出相应的诊疗决策。这种远程监测可以帮助中医医生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提供定期的监测和干预,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随访服务是指在患者接受治疗后,通过远程医疗平台进行定期的跟踪与回访。中医医生可以通过在线聊天、电话或视频等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随访服务有助于中医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支持,确保患者的疗效和康复。远程监测和随访服务的应用使中医医生能够实时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管理。这种服务模式不仅方便了患者,特别是对于居住在偏远地区或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说,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同时也提高了中医医疗的效果和质量。此外,远程监测和随访服务还可以减轻医疗资源的压力,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4 互联网在中医门诊治疗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4.1 隐私和安全保护

在中医门诊治疗中,互联网医疗技术的应用给患者带来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但也造成了个人隐私的泄露。这就需要加强互联网医疗隐私信息的安全保护,提高防护技术,完善互联网医疗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行业自律,建立良好的医疗应用平台,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可持续发展。

4.1.1 互联网医疗隐私安全信息技术的防护

由于健康大数据使用的不断加大,使医疗健康隐私信息的泄露也不断增多。因此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安全防护是非常重要的。防护技术主要包括脱敏处理技术,信息加密技术,访问权限技术等。脱敏处理技术主要是去标识化处理或匿名处理,使得不法分子不能通过处理后的信息识别特定的患者个人信息,仅保留某些数据或属性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信息加密技术是指采用加密技术隐藏个人敏感信息。通过使用加密技术,将患者的医疗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进行加密,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窃听。信息加密技术是确保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访问限制技术指运营商或平台开发商通过设置用户访问权限,只有患者本人或平台上特定的工作人员才能访问。而且患者信息反复多次的使用,处于进入,交换,退出的动态变化中,仅处于静态信息的保护不能完全应对迅速变化的外界环境。所以需要不断完善互联网健康平台信息技术保护的动态保护机制。另外,要完善医疗健康隐私技术的保护,还需要国家项目基金的投入,不断研发互联网隐私保护技术,使用户在遭受隐私泄露风险时得到提醒,阻断恶意的侵犯和信息盗用。

4.1.2 互联网医疗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

互联网医疗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由于互联网医疗信息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如果被人利用,会对个人生活带来影响和财产损失。为减少患者隐私信息的泄露,维护患者的利益,国家应完善相应的医疗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我国目前尚没有系统的法律法规保护医疗信息安全。虽然法规众多,但是较为分散,存在于效力不一的法律法规文件中。针对日常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的监管,需要建立层级管理机制,来提高行政干预效力。

4.1.3 健全互联网医疗的行业自律

从事互联网医疗的从业人员能接触到大量个人隐私信息,若他们没有充分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对信息安全泄露危害认识不足,就可能导致个人隐私的泄露。因此,要加强医疗从业人员的隐私保护意识和专业素养,在工作中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把自己的行为纳入诚实守信的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医疗平台的主要功能是救死扶伤,不能将所掌握的信息进行非法贩卖和利用。

4.1.4 建立良好的医疗应用平台

为了患者在生活中更安全,更便捷的使用互联网医疗平台服务,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医疗应用平台,医疗机构要完善平台中的各种功能,加强各个模块的建设来更好的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建设不仅充分建立在原有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基础上,还要与周边的疗养中心各级医院的数据对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满足现代化医疗需求。建立良好的医疗平台,还可以提高患者隐私信息的保护。

4.2 医患沟通和信任问题

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作为影响医疗发展中存在的尖锐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医疗服务不能满足患者的期望和要求时,就会产生医疗纠纷。究其原因往往是医患沟通不畅,缺乏信任所导致。因此,在互联网医疗背景下,改善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增加患者的信任和满意度。

4.2.1 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中,应重视人文关怀

由于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医生的诊疗活动中往往更关注于各种影像检查,化验结果,开具处方,而忽视了患者的情感需求,和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在医患沟通过程中,患者感觉医生态度生硬,缺乏耐心。良好的医患交流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降低患者的焦虑,缓解患者的痛苦。良好的医患交流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对疾病的认知,患者的依从性等方面都有影响。在互联网医疗的背景下,线上诊疗的发展,也为传统的就医条件带来了改善。线上就诊时间比较充裕,由于线上医生是非实时交流,医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回复患者的疑问。同时医生可以通过科普文章,视频,面对面建群,QQ等方式,补充网络信息资料,达到与患者更好沟通的效果。

4.2.2 在互联网医疗环境下,提升线上答疑解惑的效率

医生通过线上咨询尽快回答患者的疑问,并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医院可以组织专家团队就某一问题或疾病进行讲解和科学普及,使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治疗,康复及生活方式干预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对于网上预约前来复诊的患者事先取得联系,方便患者就诊,并提供持续的治疗康复知识。在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的今天,患者往往从网络中搜寻相关疾病的医学知识,对自身健康状况有了一定了解,就医时希望通过与医生的交流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医生要体恤患者痛苦,采取合作的新型模式进行指导。

4.2.3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普及健康知识

在互联网医疗广泛的应用中,信息共享可以更好地对患者进行医疗知识方面的普及。对于广大患者来说,他们的医疗知识比较匮乏,在线下就诊时,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对医生所提出的治疗方案不能充分理解,容易产生焦虑和困惑。医生可以通过共享平台,发布与疾病相关的文字,图片,科普视频,以通俗直观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医学知识的普及。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在网站上查询与自身疾病相关的信息,以便医患双方的沟通,提升患者对医疗的依从性,也提升了患者上网查找的准确性。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4.2.4 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增加患者满意度

在医患沟通中提供个性化服务,创新医患沟通服务模式,提升沟通功能,增加患者满意度。例如医务工作者在与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沟通时,要有所区别。根据他们所关注的不同问题,进行指导。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医疗网站内容设计围绕不同的患者需求,推广线上个性化医疗服务,突出重点,让患者满意。

4.3 技术普及和数字鸿沟

在中医门诊治疗中,互联网应用面临着技术普及和数字鸿沟的问题,并非所有患者都熟悉互联网的使用,特别是老年患者和偏远地区的患者。

4.3.1 互联网诊疗存在的“数字鸿沟”

医疗机构组织培训班和工作坊,教授患者如何使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在线咨询,预约挂号和辅助检查等操作。老年人由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找不到就医渠道,互联网医疗系统操作复杂,对于互联网医疗的线上预约,线上查询,复诊开药等服务不熟悉,给老年人的就诊带来了不便,出现了“数字鸿沟”现象。未来需要建立互联网医疗老年适用专区,简化线上就诊流程,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4.3.2 开发和推广互联网应用程序,促进医疗技术普及

医疗机构开发和推广适用于互联网诊疗的中医应用程序,使患者方便地进行线上咨询和互动。在偏远地区,互联网的覆盖可能不完善,网络连接质量可能较差。政府和相关机构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提供更好的互联网接入条件,以确保患者能够平等地享受到互联网的好处。通过培训和指导、推广智能设备的使用以及改善互联网接入条件,逐步缩小技术普及和数字鸿沟带来的差距,这将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受益于互联网在中医门诊治疗中的应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普惠性和均等性。

5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中医门诊治疗也逐渐融合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然而,在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包括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保护、医患沟通和信任问题,以及技术普及和数字鸿沟。为了克服这些挑战,需要综合运用加密传输、安全存储和权限管理等措施来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医疗数据的安全性。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健全互联网医疗的行业自律,建立良好的医疗应用平台。同时,医生和患者要通过在线平台进行细致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此外,还要提供培训和指导,推广智能设备的使用,以及改善互联网的覆盖和网络连接质量,促进互联网技术在中医门诊治疗中的普及和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医患远程医生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最美医生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远程诈骗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换医生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