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生长与品质的调节效果

2024-01-20剑,张毅,王

蔬菜 2024年1期
关键词:血红素氯化调节剂

余 剑,张 毅,王 琬

(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1)

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农药,是一把双刃剑[1]。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使用就可以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2-4];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则会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导致农药残留甚至药害[5-7]。

氯化血红素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烟草、番茄上的研究表明,其具有促进细胞原生质流动、提高细胞活力、加速植株生长发育、促根壮苗、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以及改善抗逆性等作用[8-9]。在蔬菜生产中也有一定的应用[10],但蔬菜种植户在使用氯化血红素的过程中,由于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认识不到位,存在使用浓度和使用次数不当等问题,造成使用效果不佳和药剂残留的风险[11]。

为评价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的调节效果,确定最佳使用浓度,笔者进行了田间试验,以期筛选出氯化血红素的合理使用浓度,科学指导蔬菜种植户安全、有效使用这一植物生长调节剂。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及其专用助剂(SD),均由南通飞天化学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8%甲哌鎓可湿性粉剂,由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供试马铃薯品种为克新6号,由陕西省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供种。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西安市蓝田县九间房镇韩坪村农户的马铃薯覆膜种植地块,面积1 668 m2,试验地土壤类型为垆土,含有机质13.68 g/kg左右、有效氮82.4 mg/kg、有效磷33.6 mg/kg、速效钾158.4 mg/kg,pH值8.6,肥水状况良好。2022年3月28日播种,株行距30 cm×35 cm。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处理1—处理5每667 m2分别施用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10、20、30、40、0 g,并配施SD 20 g,各处理具体药剂用量与用法见表1,其中对照药剂(CK1)为8%甲哌鎓可湿性粉剂,各处理每667 m2药液用量均为45 L,空白对照(CK2)为等量清水。2022年6月24日进行第1次叶面喷施,此时正值马铃薯6叶期;7月9日进行第2次叶面喷施,此时正值马铃薯现蕾期。每小区面积35 m2,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采用施药器械为利农HD-400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工作压力为3 MPa,喷孔直径1.33 mm,出水量为0.5~0.6 L/min。

表1 试验设计方案

1.4 指标调查

7月24日,调查株高、全叶鲜质量和茎粗。每小区随机取30株测量株高;将采集的叶片样本按照叶片编号用电子分析天平称量鲜质量[12];茎粗测量植株基部最粗处的纵、横二向直径,取平均值。8月12日采收时测产,从每小区中心取样并测定,每小区收获20 m2。依据NY/T 1489—2007《马铃薯品种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依据》测定块茎干物质、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和VC含量。

1.5 数据分析

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利用DPSv 7.05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用量氯化血红素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表2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CK2相比,处理1—处理5的马铃薯株高、全叶鲜质量和茎粗均有所增加,且均以处理4最大,处理3次之,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5株高均显著高于CK2,分别较CK2增加10.3%、6.9%、2.9%、1.8%;全叶鲜质量分别较CK2增加14.3%、7.3%、3.9%、0.22%,其中处理4显著高于CK2;茎粗分别较CK2增加2.3%、2.3%、1.6%、0.8%,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药剂对照CK1相比较,处理4、处理3、处理2的株高和全叶鲜质量均有所提高,但处理5和处理1则均有所下降,其中处理4的株高显著大于CK1。

表2 不同用量氯化血红素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2 不同用量氯化血红素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由表2还可知,与CK2相比,处理1—处理5的马铃薯平均小区产量均有所提高,且均以处理4最大,处理3次之,处理4、处理3、处理2小区平均产量分别较CK2极显著提高13.80%、10.72%、8.84%,处理5、处理1分别提高了7.69%、6.30%,但与CK2间差异均不显著;与CK1相比较,处理4和处理3的小区产量均有所提高,处理1、处理2与处理5则表现为下降,处理1—处理5与CK1间均无显著差异。折合667 m2产量方面,各处理表现与小区平均产量相同。

2.3 不同用量氯化血红素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表3结果表明,处理1—处理5的马铃薯品质均较两对照有所提高。处理4马铃薯的干物质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和VC含量均最高,均分别显著高于处理5、CK1和CK2;其次是处理3,各品质指标均分别显著高于CK1和CK2;处理1、处理5则与CK1和CK2均无显著差异。

表3 不同用量氯化血红素对马铃薯品质的调节效果

2.4 安全性评价

施药后进行观察,未见供试药剂对非靶标生物有明显影响,未发现试验药剂或对照药剂对供试马铃薯发生药害症状。

3 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普遍应用,是否能够科学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13-14]。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使用量小,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存在使用剂量和次数不当的问题,造成品质严重下降。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氯化血红素可使马铃薯株高显著提高,产量得到增加,与空白对照相比,每667 m2施用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30 g+SD 20 g和施用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40 g+SD 20 g的马铃薯667 m2产量分别极显著提高10.73%和13.80%,这与何建栋等[15]、敖翔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

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能够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还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4,17-18]。本试验结果表明,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调节马铃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较好地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并提高产品的品质。依据以上试验结果,建议该药剂每667 m2的田间用量以30~40 g为宜,即以有效成分计为1.35~1.80 g/hm2最佳,一般田间用药应至少连喷2次以上,每次间隔10~15 d。

猜你喜欢

血红素氯化调节剂
低镍锍氯化浸出试验研究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
哮喘治疗中白三烯调节剂的应用观察
血红素氧合酶-1与急性肾损伤研究新进展
血红素加氧酶-1对TNF-α引起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混二氯硝基苯氯化制备1,2,4-/1,2,3-三氯苯
溴氯化丁基橡胶的制备与性能
氯化铒和氯化镝对小鼠免疫细胞作用的体外实验
富血红素多肽研究进展
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的医院用药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