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山市非遗“产业化”的发展路径研究

2024-01-20李莘

客联 2023年9期
关键词:宣传产业发展非遗

摘 要:黄山市作为徽文化的发源地,留存着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的数量在安徽省各地市中均稳居前列。基于此优势,当地的非遗“产业化”蓬勃发展,像臭鳜鱼、黄山烧饼、黄山毛峰等非遗产品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但黄山当地的非遗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研究经过实际调研,汇总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对策,希望能为当地非遗产业的发展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非遗;产业发展;人才;宣传

一、黄山市非遗传承及产业发展现状

黄山市,古称徽州,历史上因徽州文化和徽商而久负盛名。徽州文化(以下简称为徽文化)涵盖范围极为广泛,包含经济、社会、文学、教育、医学、艺术、工艺、建筑等众多学科。时至今日,黄山市仍然较好地保留了徽文化的精华,让众多专家学者们在学习研究时无不震惊感叹这些历史遗留的璀璨成果。

基于徽文化的影响,黄山市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也较为丰富。2022年11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会议宣布,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至此,加上之前已经入选的程大位珠算法和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黄山市已拥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5项,位居安徽省各市榜首。

除此之外,黄山市还拥有很多知名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如徽剧、徽州三雕、歙砚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徽州祠祭等等。根据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获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4项,省级非遗项目78项,市级非遗项目148项,县级非遗项目202项;并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3人,省级非遗传承人154人,市级非遗传承人658人,县级非遗传承人390人;在非遗代表性项目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数量上,黄山市在全省地市中也稳居前列。

在此基础上,黄山市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作为工作方针,大力推动非遗产业发展。据黄山市政府不完全统计,目前非遗产业年均收入已超过50亿元。经过调研发现,非遗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非遗后备人才匮乏

在文旅部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082人,平均年龄为63.29岁,其中60岁以上有631人,占百分比58.3%,与之相对的是40岁以下仅为7人,占比不足1%,可以看出大部分传承人年龄较高[1]。在走访调查中,发现非遗传承人群体年龄偏大、學徒难招、青黄不接的现象在黄山地区也普遍存在。比如,省级徽雕传承人汪德洪表示,非遗传承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数年的时间潜心学习,很多年轻人往往坚持不下去,使得老艺人找不到传承弟子;祁门某嵌字豆糖公司的员工也反映,嵌字豆糖制作工艺目前受众较为局限、难以满足现代人在经济物质方面的追求,制作师傅老人居多,加之工资待遇不稳定,所以行业中年轻人较少。

(二)宣传不够充分,缺乏品牌效应

部分非遗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的知名度仍可提升。非遗产品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一定要形成品牌效应。根据调查汇总发现,提到黄山或徽州的非遗产品,外地民众往往只能想到臭鳜鱼、黄山烧饼或者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茶叶,大多数非遗产品并不为人知晓。比如太平腐乳、车公牌月饼、新丰灌芯糖等美食,虽然在本地好评颇多,但外地消费者并不了解,因此难以走向外部市场以及电商市场。

(三)线上渠道建设滞后

如今网络购物方兴未艾,加之网购流程越来越方便快捷,很多消费者会选择在电商平台或店铺官网上购买产品。在本研究的调查中,很多消费者表示,一些徽州非遗产品只能在黄山当地买到,线上购买渠道较为缺乏,之后想再次购买只能委托他人代购或者等到下次再去;同时,另有一些产品像黄山烧饼等虽然能够在线上平台上购买,但可供选择的口味种类不如线下丰富[2]。这些都反映出黄山本地的非遗产品需要强化完善线上销售渠道。

三、产业发展优化路径

(一)加强人才培养和传承人资助

针对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的情况,政府要加大对各级传承人的资助帮扶,授予其相应的荣誉称号,鼓励其带徒学艺。建议在本地学校开设“徽州非遗”相关课程,比如在中小学等义务教育阶段开设非遗体验课程,或与本地高校合作设立非遗实践基地,让学生掌握专业的非遗知识,构建系统的非遗理论体系。借鉴“非遗图谱学”等先进研究理论,逐步梳理完善本地的非遗普查成果,编制科普类各级非遗项目图谱,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出版相关的纸质书籍和电子刊物,并收录进学校和公共图书馆[3]。

(二)强化非遗产业宣传力度

推动徽州非遗“走出去”,积极组织优秀非遗项目亮相重大活动,策划全国巡回的非遗展览和演出,擦亮黄山的“非遗名片”,为非遗产品发展打好基础。各级、各区县政府可以设置网上专栏等形式,多渠道强化非遗宣传。结合网络传媒同步推广徽州非遗文化,利用时下流行的直播、地方自媒体、电商平台地方特色馆等形式,实现非遗产业化价值[4]。

(三)完善线上销售渠道建设

基于实际情况,对茶叶、徽墨、歙砚、烧饼这一类的有形非遗产品,可以开设并充分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为了节约初期开设官方网站所耗费的资金成本,可选择入驻现有的主流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等等。大型电商平台本身拥有比较稳定的客户群体,更有利于非遗产品的宣传与推广。线上销售渠道的开设能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使购买非遗产品不再局限于景区或特定门店,对商家和消费者而言都有益处。

四、结语

基于非遗留存丰富的地域优势,黄山市的非遗产业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已经出现出了一批较为知名的非遗特色产品和文创产品。但产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小的困境,人才后备力量不足、宣传不够全面均衡、线上渠道建设滞后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黄山非遗产业想要长远发展,就需要解决问题并持续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 夏青松. 民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及非遗产品购买意愿研究——以宿州市为例[J]. 宜宾学院学报, 2019, 第19卷(11):67-74, 94.

[2] 张西霜,崔鑫. 非遗多元化保护与创新发展——以黄山地区为例[J]. 黑河学院学报, 2022, 13(08):181-183.

[3] 徐婧,宋长龙. 非遗视阈下鄱阳渔歌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对策研究[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3, 38(05):35-39.

[4] 徐梦梦,向嬿. 新媒体视域下“非遗”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究——以巢湖民歌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 2023, 14(15):68-70.

作者简介:李莘(1995—),女,安徽省黄山市人,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与产业规划研究。

基金项目:黄山学院校级徽州文化类科研项目:徽州非遗产品真实性感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2020xhwh016);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徽州非遗产品真实性的测量与影响研究(SKHS2021B32)。

猜你喜欢

宣传产业发展非遗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浅谈行贿犯罪案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荆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