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今:沣东文旅融合渐入佳境
2024-01-19杜林杰
杜林杰
周秦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遗址资源是沣东最重要的形象标签,沣河、渭河、昆明池塑造了沣东优质的旅游生态环境。随着未来遗址保护策略的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沣东将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古今穿越旅游体验地。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面,明确指出“提升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引导旅游市场主体加快创新,以文化赋能旅游产业发展,对于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进旅游品牌建设、提升旅游体验、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我国旅游业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市场需要更具特色、更具内涵、更具吸引力以及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
在新形势下,西咸新区沣东新城通过打造IP进行文旅融合,其良好的自然肌理、优良的区位条件、悠久的历史沉淀、多元的文化样态,共同奠定了文旅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
诗经里:化虚为实的文化小镇
沣河两岸是西周时期的王畿之地、首善之都。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经学会理事刘生良教授曾指出,《诗经》与沣河的关系极为密切:“从产生的地域看,《诗经》绝大部分产生于沣河一带,其中仅雅、颂两大板块中能够确认作于沣河之滨——沣镐的诗歌就有132首之多,占整个诗经的43%。”
于是,围绕《诗经》这个IP,沣东新城在沣河东岸将《诗经》具化为一个小镇,取名“诗经里”,与“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建设结构遥相呼应。诗经里规划面积约295亩,一期占地面积约157亩,于2017年开园,设有五大庭院四大广场,将《诗经》中所涉及的风物、民俗、音乐、人物等,转化为可触摸的景观与建筑。
“诗经里几乎每一处景观的设计,都能从诗经里找到依据。”诗经里小镇的工作人员介绍。
《小雅·斯干》“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的诗句描写了西周宫殿落成的样子,版筑的夯土墙,深远的飞檐,木柱的连廊,宽阔的庭院。著名建筑家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中言道:“据《诗经》所咏,得知陕西一带当时之建筑乃以版筑为主要方法,然而屋顶之如翼,木柱之采用,庭院之平正,已成定法。丰镐建筑虽已无存,然其遗迹尚可考。”据此,诗经里小镇用诗词中的挑檐、砖瓦、土墙、茅草、木栏、小巧的院落与三两棵松竹,勾勒出传统建筑的轮廓。
《诗经》中很多场景发生在水边,于是诗经里小镇水系丰富,以中心湖面为核心,利用曲折高低形式多变的水岸线,营造出了人与水面变化多样的互动体验感。“诗三百”,而其中有144篇提及植物,这些植物也有无穷魅力,让为数不少的古今中外文人学者钻研于此。“游客有心的话,会发现这里有许多野外常见但一般园林没有的植物,而这些植物都是《诗经》里吟诵过的。”诗经里小镇工作人员说,“比如篱笆花,舜华,木瓜、蒹葭等,也为小镇在精致之上增加了一些野趣。”
将《诗经》中的名物搬到现实中只是一方面,诗经里小镇还将《诗经》的人文精神表达在造景中,既要小隐于野、娱情山水,又要有生活气息,吃喝玩乐。故而小镇主要是一到三层的低层建筑,高度控制在10米,更接近传统民居的尺度。商铺的外观也要用符合《诗经》主题的绿植、景观元素、小品装饰,如此的空间尺度和氛围,既能保证现代商业的功能,又与自然景观更好交融渗透。
自2017年9月27日试运营以来,诗经里小镇以诗经主题和诗意生活方式相结合引入优质商户、主题客栈、精品酒店,更兼顾文化展示、文化体验、互动交流等复合功能,推动浸入式深度文化體验游。中国古琴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专业古琴博物馆,年平均接待游客60余万人,法定节假日有古琴非遗传承人现场展演;易蛰香坊是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预约式体验单位。易蛰酵母制香技艺传承已有近两百年,是国家级香道师赵秋实家传的一种特殊的制香技艺,讲究的是纯手工,纯天然,尤其是采用酵头蒸薰法。在诗经里的工坊,游客能够亲自制作香品,学习制香背后的知识,亲手触摸香道文化。2021年,中国古琴博物馆的古法斫琴、易蛰香坊的酵母制香技艺同时入选西安市第一批非遗体验工坊名单。
诗经里小镇除却保留关于诗歌、音乐、礼仪的先秦时期样态,还通过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集体文化记忆转化为场景、故事、体验项目,衍生了小镇的五大生活方式和十乐风雅生活体系,让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和体验中来。五大生活方式是簪花祈福、沐手抄诗、礼乐和鸣、曲水流觞、月夜放灯,十乐风雅生活体系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礼香。每一项在诗经里都设置有专门的场所让游客体验,将“文旅休闲+传统体验”的新模式,引入都市休闲客群追寻的生活业态、文化元素、演绎形式、体验方式等,打造休闲游憩样板。
《诗经》孕育于西周采诗制度,彼时天子居于宫城,令采诗官巡游各地采集民间歌谣。古代称民间歌谣为“风”,故采集民歌的活动也称“采风”。《礼记·王制》说“天子五年一巡守(狩) ……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于君而言,借诗体察民情,匡正纲纪;于民而言,以诗上达君听,参与政治。《中说·问易》说,“诸侯不贡诗,天子不采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呜呼,斯则久矣,《诗》可以不续乎!”采诗官在属于他们的时代里是新闻记者和国家诗歌记录者,是他们让民言民声,皆入君耳。
为了加深游客对诗经文化的认知与体验,诗经里小镇设置了“真人采诗官”,通过互动体验,让采诗官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节假日期间小镇常驻经典节目之一。仅今年上半年,诗经里小镇已经开展了20余场水上采诗官互动体验活动、采诗官巡游等互动活动。其中,#采诗官整活诗经里、#诗经里寻找采诗官抖音视频话题及微博话题,全网曝光超过450万次。受到广大网友的支持与肯定。
今年5月,诗经里小镇的采诗官还与来自印尼、巴基斯坦等国家留学生诗经对吟,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国际中文频道《走遍中国》系列节目,让采诗官带着诗经文化走向世界。
除此之外,诗经里小镇还设有《风雅诗颂》诗经体验中心,让表演者深入观者之中,与观众对话,零距离演绎,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感受诗经的千年历史与文化传承。《诗礼中国》则以独具特色的周代迎宾仪式,向海内外游客展示拥有5000年传统文化的大国诗礼之邦。
今年是诗经里小镇发展的第六年,围绕诗经文化,小镇已成功举办各类主题文化活动200余场。
2018年至今,诗经里已举办了二十八期西咸新区文化大讲堂系列活动,王蒙、陈彦、康震、杨雨、张克晋等文化名家授讲,西咸文化大讲堂线上线下广受关注,成为新区重点文化活动品牌。
2019年,诗经里成功举办了第四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颁奖典礼,全国知名学者、艺术家、优秀选手及诗词学会成员约500人齐聚诗经里,诗经里小镇荣获“诗词中国创作基地”称号。
2020年,诗经里小镇荣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琴传承基地”诗经里研习基地,同时以此为契机,开展诗经主题古琴曲目编创工作,目前已完成5首古琴曲目编创及多场特色演出,推动古琴非遗文化、礼乐文化广泛传播。
2020年-2022年,诗经里成功举办了三届艺万象·诗经文化活动月,推出诗经吟诵、古琴雅集、国潮演绎、诗经创意展览、文旅创新论坛、科技互动等六大系列共计10多项主题文化活动及体验,以“文旅+科技+体验+艺术”的形式,打造富有魅力、吸引力、独具辨识度的“文化生活体验融合场”。
2023年,以诗经里+沣河景区的“烟火和诗”为内容进行深化潮玩体验,持续引流。积极落实推进“将诗经里小镇塑造成以诗经为代表的文化高地,打造成为知名诗经文化研究地、展示地、体验地和传承地”为最终目标的文化建设工作。
诗经里小镇在围绕文化落地的同时,持续资源配置,围绕旅游方式和旅游类型,积极将更多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深受旅游者喜爱的旅游产品。
“可摸可感的东西能更触动人,我们要通过文创产品与游客共情共通。”诗经里小镇工作人员介绍,“小镇的文创开发,让游客把诗意带回家的同时,也能孵化我们的文创产业发展链,为后期的发展培育奠定基础。”通过考量诗经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诗经里小镇设计开发诗经主题IP人物孔阳、望舒,延展设计诗经IP文创产品系列,包括与陕西邮政联合开发的全国首套诗经主题邮册、与三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诗经》书籍、自主开发诗经冰箱贴、鼠标垫、丝巾、日历、诗经茶礼等各类产品60多种,包含研学类、礼品类、食品类、数字类等,主要通过线下文创店销售、产前定制预售、网店以及直播带货销售,其中月球灯、办公套件等文创产品获得市级、新区级荣誉,文创店诗经驿站荣获西安市“四星级示范店”称号;诗经主题创意月球灯获得西安市优秀文创产品铜奖,诗经主题办公套件荣获首届西咸新区文创产品创新设计大赛评选活动文旅文博类三等奖。
今年5月26日,诗经里二期项目前期策划方案专题研讨活动召开,诸多文化学术专家为诗经里的未来“画像”,让诗经里的文化根基更为坚实,旅游体验更为丰富。
陕西省旅游协会会长辛建伟建议,以诗经里为着力点,构建宝鸡、渭南合阳等乃至全国的诗经周文化产业链。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徐卫民提出诗经里小镇可以适当展现秦文化符号,同时应推出夜间旅游项目。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朱鸿认为,小镇应该有一个“周王玉器坊”,汇集玉文化的研究、玉器的展示、体验、鉴别、交易或拍卖等功能。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朱文杰表示,《诗经》中有很多饮食文化可以去做,如做鹿鸣宴,小镇可以做仿周、仿汉宴,美食街也可以引进各地的名店名菜。
“诗经里小镇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场所,不仅为展示和推广沣东新城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同时也为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创造了良好的條件。它以其独特的氛围和历史背景,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为推动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泉说。
昆明池·七夕公园
位于沣东新城斗门地区的昆明池,曾是周秦帝王之皇家沼池。在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上,多次提到此地有大池,周王曾在池中泛舟。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大型人工湖。
据《史记·西南夷传》记载,汉武帝凿昆明池与云南昆明国有关。彼时的昆明国荒远不驯,汉武帝盛怒之下,凿池以昆明为名,以示“取昆明、置我域内”之志。当时的主要目的是训练水军以讨伐昆明国,此后却成为长安的水源地以及宫廷权贵的游乐处所。昆明池水面广阔,物种富饶,众鸟云集,池岸植被丰茂、宫殿盛大,开创了我国以大型水体为核心来布置大型园林景观的先河,一时成为上林苑的主景区。一直到唐,文人骚客吟诵不绝。
随着唐代长安城向南迁移,昆明池的都市供水功能丧失,曲江池又部分地取代了昆明池的游览与文化地位。唐末社会动荡、环境干旱,昆明池逐渐荒废,变成农田。“凄风披田原,横淤益山陂……豫章尽莓苔,柳杞成枯枝。”而回望其盛时“昔穿焉,迎秋而大阅戎舰;今涨也,乘春而无竭陂池。”俯仰之间,大池与盛唐风貌俱为陈迹。
在原昆明池旧址上兴建的昆明池项目是陕西省“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水利发展改革“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是陕西落实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和开展“柔性治水、系统治水”的重大工程,在满足沣东新城和沣西新城200万人饮水的基础上兼顾了沣河分洪、蓄洪和滞洪功能。
斗门水库试验段暨昆明池·七夕公园位于斗门水库(昆明池)北岸中部,占地面积2255余亩,其中水域面积707亩,景观面积1548亩。
建筑学家张锦秋曾说,“彰显历史文化特色是重建昆明池的‘灵魂,要贯穿在昆明池规划的全过程。”因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此,加之当地七夕文化源远流长,有关部门经过充分论证,最终选定围绕七夕IP,建设昆明池·七夕公园。
牛郎织女传说由来以久,源于阴历七八月间的星象。随时间推移,爱情因素与牛郎织女传说日渐结合。汉末《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一诗中就曾描写,“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可见,彼时牵牛织女二星已具人物形象,并且开始被编织为一对恩爱夫妻受隔绝之苦的爱情悲剧。根据记载,不仅牵牛、织女为夫妻之说已被普遍认可,而且他们每年以喜鹊为桥、七夕相会的情节,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融入风俗之中了。
而七月七日原本是另一个吉庆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制药、暴晒衣服和书籍,民俗活动都在白昼进行。西汉时,七夕鹊桥相会的神话,通过文艺、道德、宗教、婚姻习俗等多种渠道,最终渗透并侵夺七月七日这一良日,形成了守夜祈福、穿针乞巧的节俗活动。
西汉时的昆明池,水面辽阔,被认为是地上的银河。当七月织女星升上天顶时,银河东边的牵牛星就进入人们的视野。高悬的织女星向西倾斜时,牵牛星则上升至最高点,岁序也就进入仲秋八月了。天上的牛郎、织女星隔“河”相望,昆明池也按左牵牛、右织牛的布局在东西两岸设置了牵牛和织女石像。班固《西都赋》有云:“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而《关辅古语》中也说:“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这些都明确指出,昆明池畔的牵牛、织女像,正是银河两边的牛郎、织女星在昆明池上的投影。
这种天上人间遥相呼应的景象,使得昆明池成为牛郎织女故事的源头,其后广泛流传到全国各地。而昆明池所在的斗门地区,依然保存着牛郎、织女二石像,也完整地保留着传统的七夕节俗。
昆明池·七夕公园于2015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于2017年9月28日建成并对外开放。景区占地面积2255余亩,景观主入口面积618亩,分为云汉广场和停车场;景观部分930亩,设有花田林海,亭台楼阁。
“云汉”二字出自班固的《西都赋》“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景区入口云汉广场上,有一座高33.2米的巨大汉代楼船形制雕塑,寓意汉武帝时期的昆明池面积332顷;楼船长54米,寓意着汉武帝在位54周年;楼船上有高14.1米的汉武帝立像,意指汉武帝公元前141年登基;还有文臣武将、兵勇车马和八方力士,气魄宏伟。
景区内景观则围绕“七夕”主题建造。水面被命名为七夕湖,上建一座七孔拱桥,名为鹊桥。鹊桥由海棠环绕装扮,桥身由汉白玉制成,每个桥墩上都有一个展翅欲飞的喜鹊。鹊桥长77米,有7个桥洞,在鹊桥上还有77节台阶,52对喜鹊,连接鹊桥的两条长廊分别叫“长相思”和“白首行”,用数字与命名寄托美好的愿望。除此之外,还有“贺牛生日”雕塑,26座婚雕等景观展现七夕文化。
昆明池·七夕公园围绕“商、养、学、闲、情、奇”旅游元素,打造特色商业街项目,引进黄记煌、太平洋咖啡、小肥羊、大龙燚等知名品牌餐饮项目入驻,结合景区七夕爱情文化、26婚雕主题设置汉服体验馆、同心锁售卖亭,提高游客文化体验度,满足不同婚阶时段游客的体验。
七夕本就是屬于民间的节日,以活动彰显内涵是题中应有之义。为此,景区开展了三届昆明池·七夕公园乞巧文化节、四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录制等系列精品文化活动。今年七夕夜,昆明池畔响起交响乐,公园举办了“因为爱你·七夕主题交响乐之夜”。白天则举办了“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七夕主题示范活动暨“七夕有约 情定昆明池”主题活动,来自消防、公安、教育等行业的7对新人,共同举行了一场集体水上汉服婚礼。同时,七夕·连理苑内的西咸新区婚姻登记处也热闹非凡,77对新人在这里集体领证。此后一周是“昆明池七夕爱情文化周”,千人联谊会、昆明池首届婚博会、国风旅拍大赏等以“爱”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陆续举办,热闹非凡。
泛鹢台是七夕湖的水岸码头。南北朝著名诗人谢朓《泛水曲》中就有“罢游平乐苑,泛鹢昆明池”诗句。如今的泛鹢台,也经常举办水上活动。例如在2018年7月举办了第二届昆明池国际名校赛艇对抗赛,牛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名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名校参赛,上海交通大学赛艇队在本次比赛中取得了双冠军。
如今昆明池国际名校赛艇对抗赛已举办三届,凭借丰富的水资源及场地优势,还举办了“备战奥运,迎接全运”——2020东京奥运会赛艇、皮划艇国家队选拔赛西安站暨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赛艇、皮划艇测试赛等。目前昆明池·七夕公园正在筹建昆明池国际俱乐部,包含赛艇文化展示、赛艇项目互动以及赛艇产品售卖等区域。将体育赛事和文化体育产品开发相结合,力争打造水上运动产品丰富、体育项目特色鲜明、服务配套功能完善集观赏性、竞技性、文化性为一体的体育文旅品牌;同时打造更多精品体育旅游项目,开展更精彩的体育旅游活动,加强体育旅游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旅游体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是景区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此外,景区内还建有足球场、篮球场等体育运动场地,满足市民群众旅游健身需求。
“昆明池·七夕公园是一个融合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地方,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这个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和游玩,不仅增加了当地的旅游收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提升了沣东新城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对外影响力。”刘泉副研究员说。
宝库沣东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载:“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记载了文王建丰,武王都镐的历史事件。丰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大城市,开创了中国城市平面布局方整、宽畅、宏伟的先河,建有宗庙、宫殿以及大池等一系列建筑,以周天子为首的统治集团在这些地方开展一系列政治活动。
考古发现,曾经的镐京大约位于今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道以北,沣河东岸,一直是西周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今日沣东的洛水村、上泉北村、普渡村、花园村、斗门镇一带约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周文化遗存丰富,应是镐京之所在。也印证了东汉经学家郑玄所笺注的:“丰邑在丰水之西,镐京在丰水之东。”
如今,丰镐遗址的地面建筑所剩无几,1961年国务院公布丰镐遗址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丰镐文化遗址,西安市政府划定保护区25平方公里,周边规划100米宽城市绿化隔离带,修整丰镐车马坑博物馆,开辟宫殿遗址和墓葬遗址。
“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咸阳的人口急剧增加。《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上林苑中……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为了把政治中心转移到地面开阔、用水方便,交通便利的丰镐附近,秦始皇决计将全国政令中心移向渭河南岸,营建新的天下朝宫:以阿房宫为中心,把咸阳及其周围三百余里的“离宫别馆”用辇道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规模空前的帝都。
阿房宫从公元前212年动工修建,驱使刑徒七十万人,直至前207年秦二世自杀仍未完成。千古名篇《阿房宫赋》,想象与文辞俱极尽瑰丽,更为阿房宫增添神秘色彩。考古探明,阿房宫遗址在今沣东新城王寺街道,基址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高9-12米,面积约59万平方米,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地勘察,确认阿房宫遗址在宫殿类建筑中名列世界第一,属世界奇迹。
阿房未建成,便又成了汉家天下。公元前104年,未央宫柏梁台顷遭火焚,本想营建新的宫室而又“以城中为小”的汉武帝,接受粤巫勇“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的建议,在长安城西上林苑中营造了建章宫。建章宫宏伟侈靡,周回二十余里,是西汉建筑史上最豪华壮丽的宫殿。正门在南,称为阊阖;东宫门和北宫门外各有一对高二十五丈(合今57.5米)的阙楼,上立鎏金铜凤凰,称为凤阙。宫中宫殿密布,号称“千门万户”,前殿西北有太液池,外围筑有城垣。最终毁于新莽末年战火。
汉建章宫遗址在今沣东新城三桥镇以北的高堡子、低堡子、双凤村、太液池苗圃、柏梁村和孟家村一带,遗址区面积9.38平方公里。地面现存遗迹主要为前殿台基、神明台遗址、双凤阙遗址。1957年5月31日,建章宫前殿遗址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陕西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拥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创新活化文化资源,使全域旅游建立在文旅融合的厚重根基之上,是沣东的重要课题。
刘泉副研究员认为,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方面,首先,沣东新城应加强对古建筑、古遗址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保持其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其次,可以借助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表演民间艺术等,这些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方面,沣东新城可以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开发古建筑、古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此外,还可以在文化旅游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打造独特的文化体验,如传统手工艺体验、民间艺术体验等,使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底蕴。
“政府应当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当积极参与和支持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捐赠文物、参与文化活动等方式,共同促进沣东新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刘泉说,“总之,沣东新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光彩,为沣东新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丰富文旅业态
2021年6月,由华侨城集团携手国际顶级设计团队倾力打造的西安欢乐谷·玛雅海滩开园迎客,这是全国第九座欢乐谷,是关中乃至西北第一座大型国际化水公园,其中的OCT1314摩天轮非常引人注目。其以“爱情”为主题,高131.4米,配备52个科幻球体太空舱,寓意着“一生一世我爱你”的美好期许,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遥遥呼应。
今年7月,西安国际足球中心项目首次体育工艺声光电系统联动调试顺利完成,标志着场馆由建设收尾转入测试调试阶段,已进入全面启用倒计时。在不久的将来,这座按照国际A级体育场馆标准打造的足球中心,将用一流的设施助力更多国际賽事成功举办,成为点亮沣东的新地标。
“政府积极引入国内外一流的文旅品牌,为当地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品牌的加入不仅提升了当地的文化产业水平,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刘泉说。
今年2月17日,沣东文旅集团揭牌成立,将更有利于沣东集“文化+休闲旅游”“文化+创意设计”“文化+数字经济”“文化+影视传媒”“文化+体育娱乐”等多业态为一体的文旅产业布局的发展,推动文旅产业的结构升级和融合发展。
3月21日,一场特别的新闻发布会在昆明池·七夕公园游船上举行,沣东文旅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赵鹏说,十里沣河文旅带,给予沣东文旅打造高质量文旅产业的巨大承载空间。下一步,沣东文旅项目将加强资源转化,促进文旅项目融合发展,加强产业带动,培育文旅融合的新业态新产品,加强活动策划,释放文旅消费动能。记者了解到,西咸新区已正式推出十里沣河文旅带主题系列项目,着力在沣河两岸打造西咸文旅产业核心板块。
(本文图片由诗经里小镇、昆明池·七夕公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