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阳镇之役与巩固皖东北

2024-01-19胡可

铁军·纵横 2023年12期
关键词:黄克诚张爱萍支队

胡可

1940年,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皖东北的战略地位日显突出。由于皖东北位于邳睢铜以南、津浦路以东、淮河以北、运河以西,横跨苏皖两省。因此,控制皖东北,即可扼制一路两河,连接苏皖。而更重要的是,在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的战略设计中,它已成为发展苏北的一个重要通道。

皖东北只是一个通道,战略突击方向则是苏北

开辟皖东北,张爱萍无疑具有特殊的贡献。当时,张爱萍任总队长兼政治委员的新四军六支队四总队是稳定皖东北的唯一军事力量。然而到了6月,在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下,又有两支利箭射向皖东北。它们分别是由司令员彭明治、政委吴文玉率领的原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改编的苏鲁豫支队和由钟辉、韦国清领导的山东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

战马嘶啸,车轮滚滚,重兵云集的皖东北备受瞩目。由于陆续抵达皖东北的部队不属于同一个指挥系统,而统一指揮又势在必行。为此,刘少奇曾致电中央,请中央及朱彭司令、黄克诚同志前来指挥,并请求兵力支援。显然,对皖东北的现有兵力,刘少奇并不嫌多甚至还觉不够。因为在其战略棋盘上,皖东北只是一个点,一个通道,一个输送站。而整个华中的战略突击方向则是苏北。

此时,从华北奉命南下的黄克诚部队已进抵淮北。黄克诚部队原属八路军总部指挥,抵华中后,根据中央指示变更为中原局指挥。在刘少奇的催促下,黄克诚于7月27日率部离开豫皖苏,越过津浦路向皖东北挺进,于8月7日抵达皖东北。刘少奇非常高兴黄克诚的到来,他们一起商量了皖东北的现状及各部队统一指挥问题。根据刘少奇提议并报经中央同意,黄克诚担任在皖东北成立的苏皖党政军委员会书记,委员则有原苏皖区党委书记金明、副书记刘瑞龙以及部队系统的彭明治、朱涤新、张爱萍、韦国清、韩振纪。为了统一部队的领导,经刘少奇提议报中央军委批准,所有陇海路以南、淮河以北、津浦路以东中共领导的武装部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委、参谋长韩振纪,下辖3个支队。其中三支队是由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和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组成。9月1日,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在泗县东北朱湖召开成立大会。黄克诚到会宣布张爱萍任司令员,韦国清任政委。大会气氛热烈,指战员们为自己步入正规部队战斗行列而欢欣鼓舞。会后,黄克诚在支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上传达了东进战略任务。他向大家讲了中央及中原局关于发展苏北的战略设想,整个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津浦路以东,黄海以西将成为华中根据地的大后方,同时也是目前的战略突击方向。而燃眉之急的是,新四军陈毅部在黄桥遭到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的进攻,大战在即,故八路军迅速东进、南下,将在战略上以及战术上策应陈毅部粉碎顽固派韩德勤的进攻。

黄克诚的一席话令张爱萍以及整个三支队主要干部豁然开朗。一张清晰的战略图凸现在他们眼前,运筹帷幄的是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三支队则是这张战略地图中的红色箭头,它指向苏北,指向华中的心脏。9月2日,也就是三支队成立的第二天,张爱萍即率领这支部队踏上了风尘滚滚的东进之路。

箭头所指,硝烟弥漫、战马嘶啸、金戈铮铮。三支队已成为八路军系统的一支正规化部队,首次出征,风疾雷动,气势凛凛。大有陆游《出塞曲》中的意象:“三军部马不知数,但见银山动地来”。支队司令张爱萍腰挎左轮手枪,骑着彪悍的枣红马,绝尘奋蹄,跑在队伍的前列。部队披星戴月,日夜兼程,翌日便抵达运河边。大运河,贯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同时也是一道长长的天堑。张爱萍策马河边,紧收缰绳,极目远眺。月光如银,倾洒水面,大运河水波潋滟,清澈碧澄。运河西岸,金菊飘香,花草茂盛。此情此景令张爱萍颇多感慨,他不禁脱口而出:“黄花香径,月照寒光刀枪影。运河横匍,夜渡大军跨险途”。

张爱萍没有为眼前的景色陶醉,他意识到渡过运河将面临刀光剑影,烽火硝烟。然而,他义无反顾,一往前行。他知道在华中对弈的棋盘上,三支队就是一个过河的红兵,只有向前,才能制胜全局。三支队很快渡过了运河,踏上了苏北的土地。面对全新的环境,张爱萍有着鲜明的战略思想,即在支队统一领导下,各团相对独立,主动寻求战机,处置突发情况。这样即可掌握战场主动权,亦可锤炼部队,提高干部的作战指挥能力。七团三营率先奇袭翰林庄,打响了三支队踏上苏北的第一仗;九团二营继续在沭阳梁岔伏击日军,毙伤日伪军100多人;独立大队奇袭碾庄日军,缴获了大批武器……在开辟与巩固淮海区的这段时间内,张爱萍指挥三支队与日伪顽进行了大小数十次战斗,部队亦由此得到了锻炼。

当张爱萍率三支队驰骋在淮海区广袤的平原时,新四军陈毅部已在苏中独立地打赢了黄桥保卫战。之后,东进北上的新四军先头部队与八路军五纵队一支队之胡田大队在盐城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两军会师的消息传到三支队,张爱萍非常兴奋。他来到郊外,站在一处田埂上,跳望四周,河汊纵横,田地阡陌,微风拂面,秋色喜人,苏北大地展示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张爱萍也更加体会到当初中原局令其部队从皖东北开赴苏北战略决策的无比重要。

不久,张爱萍接到通知,要求其立刻赶到盐城。原来,两军会师后,陈毅特地从东台筹集10万法币并往盐城慰问八路军五纵队将领。黄克诚得知后,立即通知所属支队司令及政委均赶赴盐城一同参加会见。陈毅在盐城看到黄克诚、张爱萍等故旧,也是分外喜悦。在随后举行的庆祝会师大会上,陈毅兴致所至,即兴赋诗,题目为《与八路军南下部队会师,同志中有十年不见者》: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在这首七绝中,陈毅与八路军会师的兴奋之情溢于其间。感情真挚,气势恢宏。同时他那革命的乐观主义情绪也表达得淋漓尽致。

张爱萍记下了这首诗,因为陈毅所说“同志中有10年不见者”也包括自己。对这首诗的感觉,他曾用过4个字。即“赞赏、喜爱”。受气氛的感染,张爱萍当时即有一种和诗的冲动,他随即低吟几句,暗暗推敲。会后一气呵成,挥笔而就:忆昔聆教几多回,抗日敌后旧属归。南援北进江淮会,兄弟共举红旗飞。

这天,张爱萍专门将自己这首步其韵而和的诗送到陈毅面前。陈毅读后高兴地连连叫好,他用浓重的四川话对张爱萍说:“同志哥,你是我的知音呐”。随后,他们相视而笑。

刘少奇点将,张爱萍率部返回皖东北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原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原三支队改编为新四军三师九旅。张爱萍任旅长,韦国清任政委。九旅成立后,接到的第一个新任务即回师皖东北。这也许仅仅是一个巧合。数月前,张爱萍的部队在皖东北改编为三支队后,即开始挺进苏北;而三支队刚在苏北改编为九旅后,却又返回皖东北。当然,这种巧合纯粹是由瞬息万变的战争形势决定的。皖东北在数月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根据地被日伪军蚕食,中心城镇青阳被伪军占领,周围又有散落的卫星据点。而抗日民主政权所能控制范围已被挤压在洪泽湖边一个狭窄的地带。

皖东北根地地对在津浦路西活动的新四军四师彭雪枫来说尤为重要,一旦失去,四师将陷入无退路的孤立无援境地。华中战略区的南北通道亦将因此受阻,恢复皖东北根据地已成当务之急。为此主持华中工作的刘少奇亲自点将,要求张爱萍率领刚刚改编的九旅迅速返回皖东北,夺回被日伪顽占领地区。刘少奇知道,张爱萍与九旅的优势在于皖东北是他们开辟出来的,他们有着很深的感情,而且对那儿的自然环境、地形特征都十分熟悉。

1941年2月的苏北,气候特别的寒冷,刺骨的寒风呼啸着并裹挟着漫天雪花,广袤的平原染成一片白色。在恶劣的气候中,踏着积雪,张爱萍率九旅二十五团、二十七团及划归张爱萍指挥的八旅二十四团开始了回师皖东北的征程。而韦国清则率二十六团继续留在淮海区。返回故土,收复失地,九旅上下群情高涨。他们踏着皑皑白雪,夜以继日,急速前进。因为是长途奔袭,部队不能暴露目标。他们在晚上悄然渡过运河,直插青阳镇。

青阳镇是泗县、众兴、五河、盱眙之间的一个大集镇,地处皖东北根据地中心,是濉河下游的重要水陆码头和重要商埠,特别是海盐的重要集散地之一。其商业发达,物资丰富,人口逾千户。此前新四军的许多物资就是在此采购,或通过这里到敌占区易货。因此,青阳镇在皖东北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青阳镇三面环水,一面有壕,且有伪军一个团驻军,筑有炮楼,可谓易守难攻。这给攻打青阳镇带来很大的难度。

在作出决断之前,张爱萍是慎之又慎。然而一旦决定下定,则将义无反顾。在部队准备进入皖东北地界的那一刻起,张爱萍便不断派出侦察兵侦察敌情,其中侦察科长杨勋还秘密潜入了青阳镇,掌握了很多一手情报。张爱萍还找来皖东北专署副主任刘玉柱,与之共商讨敌之计。另外,他还专门听取了之前一直在皖东北坚持斗争的二十四团团长胡继成的汇报。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张爱萍主持召开了作战会议。其时主要在两种作战方案中斟酌和选择:一是直接攻打青阳镇,但因其地形特点易守难攻,万一首战受挫,必将影响整个皖东北根据地的收复;二是先打青阳镇外围小据点,由易到难,由外到内,积小胜为大胜,然后再一股作气乘胜进攻青阳镇。但其弊端在于失去了突然袭击的意义,青阳镇守敌可以在外围打响时精心布置,另外也可能引起驻泗县日军前来增援,增加了最后的攻城困难。

反复权衡,利弊相析,张爱萍最终从杜甫的一段边塞诗中找到了答案。其诗云:“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于是他果断拍板,4句话落地铮铮:“断其四肢,不如挖其心脏。集中兵力,首战青阳。”

“痛快淋漓复失地”的青阳镇之役

其实,对此战张爱萍已经深思熟虑了,毕竟他对皖东北是比较熟悉的。他详细地分析了攻打青阳的五点有利条件:其一,青阳伪军刘永贵团是从宿迁调来的。而现在赵汇川任团长的九旅二十七团也是当年在那里发展起来的,许多官兵彼此熟悉,情况了如指掌;其二,驻城伪军虽有700多人,但只有6挺机关枪,装备并不强;其三,我军严密封锁消息,守城伪军不知我作战计划,尚在无准备之中;其四,据情报获悉,伪军团长刘永贵到宿县开会了,青阳镇群龙无首;其五,根据侦察镇东南角前沿工事及火力配备较弱,便于突破。张爱萍不愧为带兵将领,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闻张爱萍如此分析后,大家十分信服,同时作战信心倍增。

张爱萍随即开始作战部署:二十七团担任主攻,二十五团助攻,二十四团准备打泗县的援敌。此外,地方武装监视和阻击洋河方面的可能来援之敌,旅特务营担任预备队。最后张爱萍专门补充说:“旅部指揮所设在青阳东南大刘庄,战斗打响后,指挥所前移,我随主攻部队。”曾经亲临这次作战会议的二十五团团长沙风以后在回忆此次战斗中说:“张爱萍用兵很有气魄,既大胆,又谨慎。他的这个决心不是很好下的。依两个团的兵力来攻击如此大的据点,在我们这支部队还是第一次,即使是老部队也不多见。他事先分析敌我情况,思考战斗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都很透彻周密,战斗任务也布置得很详尽周全。他总是要想办法力争万无一失。”

2月11日,随着夜幕的降临,村落、树丛、道路、河流,周围的一切都笼罩在这个夜幕的巨网中。正是利用这个巨网,参战部队在悄然向青阳镇运动。

战前一片沉寂,青阳镇像以往那样,在夜色中显得孤寂、阴森,只有炮楼里的点点灯火在跳动。21时,两颗耀目的信号弹凌空升起,攻击青阳镇战斗打响。骤然掀起的钢铁与烈焰炽起的风暴,粉碎了青阳镇的沉静。九旅主攻部队在火力掩护下,跨外壕、涉冰河、炸围墙、破前沿、冲人镇内……守镇伪军如大梦初醒,他们依托工事,拼命顽抗,猛烈的火力封锁了路口。此路不通后,参战中队选择了掘墙而进的办法。即在外墙上挖掉砖块,然后塞进手榴弹.炸开一个缺口后,向前推进。由于青阳镇为古老集镇,砖墙瓦房很多,推进速度较慢。

这时,张爱萍从指挥所来到二十七团指挥阵地。当年的二十七团团长赵汇川在若干年后对张旅长这次亲临他的指挥所印象极深。他说:“旅指挥所本来设在青阳东南的大刘庄,张旅长却不愿在室内进行电话指挥,亲自到了两个团来实地观察战场情况,指挥部队作战。到我们团指挥所看后,又非要到突击营看看不可。我陪他到了二营,询问部队发展和下一步打算。牛营长提出搭梯子,从墙上打洞,在屋顶上堆沙袋,以机枪掩护攻击等办法,这些都是指战员在战前准备讨论时,根据实战的研究提出来的,又得到了前段实战检验证明是可行的,充分显示了群众的聪明才智。张旅长听了非常高兴,当即表示同意。”

由此可知,张爱萍在这场攻坚战中,不仅指挥到团,而且到营。此后,张爱萍又带领侦察科长和警卫赶往镇西北角的二十九团指挥所,与副团长沙风一起研究突击方案。张爱萍原计划能在拂晓前结束战斗,但战场进展情况不如人意。眼见晨星稀疏,东方发白,参战部队利用夜间掩护而攻击的优势渐渐消失。过去游击战的习惯,攻打据点一般都在夜间进行,而在白天,战斗经验及战斗信心均不足。

天渐渐亮了,打与撤,参战部队一时难以把握。而守城伪军气焰则嚣张起来,他们用土喇叭对外喊:“八路军弟兄们,皇军快到了,你们还走不走啊?”“有本事就不要走,等着一起迎接皇军进城吧!”

对指挥员意志、决心以及战场应变能力考验的时候到了。张爱萍权衡利弊,果断决定继续攻击。他要求参战部队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一鼓作气,争取上午10点前拿下青阳镇。指挥长的意志很快便感染了参战部队,也鼓舞了参战部队的士气。在火力掩护下,前线部队继续攻击前进。

为防日军增援,张爱萍调二十五团两个连加强阻击部队的实力。之后,他又折回主攻部队赵汇川处。此时,四连已突破外围据点,但街心伪炮楼的机枪火力很猛,压制着后续部队无法前进。为此,张爱萍命令调来“王牌”武器。所谓“王牌”,是一挺从日本飞机上拆下来的机枪,口径12.7毫米,威力很大。因为子弹很少,没有补充来源,所以经旅首长批准,才可使用。结果“王牌”发威,只3发子弹即贯通炮楼,伪军受此惊吓,哪敢抵抗,随即缴械投降。二十七团随即向纵深前进。此时二十五团已从青阳镇的西面攻入,两个团形成合围态势,守镇伪军很快被瓦解。上午9时许,青阳镇被攻克。

此次此役共毙伪100多人,俘伪副团长以下600多人,缴获机枪6挺以及其它军用物资。战后的张爱萍非常兴奋,已经很久没有这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了。他兴致所至,挥笔写下了《青阳歼敌》七律一首:“东进驰援北渡军,妖魔卷土漫血腥。神兵夜昏重霄降,尖刀雪亮挖敌心。晨听鬼卒一网尽,分兵遍扫落叶纷。痛快淋漓复失地,军民欢畅迎新春。”

青阳镇之役后,皖东北形势开始好转并逐步得到恢复。

作者单位:中共盐城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王涵

猜你喜欢

黄克诚张爱萍支队
敌军工作与昆张支队敌后坚持之道
黑龙江举行“蓝焰突击-2021”跨区域抗震救灾实战演练
“自我罚站”的将军
驱散洪泽湖上的阴霾——张爱萍洪泽湖剿匪纪实
黄克诚:忠诚无私、善谋敢谏的开国大将
黄克诚是个“抠门佬”
张爱萍的三句名言
武警江西总队一支队深入扶贫点进行健康义诊活动
长江支队入闽67周年纪念大会在厦门市召开
黄克诚的家训:当好萝卜占好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