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槐轩医学用药规律分析与扶阳思想探讨

2024-01-19万红赵文倩桂茜林良才

新中医 2024年1期
关键词:扶阳学派关联

万红,赵文倩,桂茜,林良才

1.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2.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槐轩学派由清末学者刘沅创立,以儒理为纲,旁涉诸学,内容构成极其丰富,目前槐轩学仍以刘沅研究为核心和主要内容。刘沅在清末已有“通天教主”之誉,精于经史子集,又广涉医学、宗教、教育、民俗等领域[1-2],著作甚丰,其思想以儒学元典为本,汇通三教,体大精深,是近代“古今中西”之争背景下的产物和结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价值。刘沅在中医学领域有特殊的地位。郑钦安师从其门下,开创了伤寒南派火神一脉[3],由川中至西南滇黔、两广之地,火神(扶阳)学派发展方兴未艾,生命力强劲,对近代至今的中医学术体系完善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故刘沅又被称为“火神之祖”。槐轩医学著作涉《保身立命要言》《医理大概约说》《圣余医案诠解》等[4],槐轩医理则脱胎于三教生命认识,深受性命内证要义灌养,尤其与现今对火神遣方用药影响极大的伤寒学派是有别的,在中医药理论发展史中独具特色。槐轩学在人文社科领域已成为学科化的专门学问,槐轩医学为槐轩学的一部分,但长期以来受制于医文研究的互通壁垒,对于现代研究方法用于槐轩医学研究尚缺少资料。本研究整理、挖掘槐轩医著用药法度与规律,并深入探究其扶阳思想,有助于理解“扶阳思想”渊源、脉络与发展,与今天的中医药扶阳用药相参,有助于当代中医药学派理论汲源,返本开新,进一步明晰发扬川派中医药学术特色。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选用(清代)刘止唐、(清代)刘子维著,申子校注,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年整理出版发行的著作《火神之祖:槐轩医学全书》。涉槐轩原著《保身立命要言》《医理大概约说》《圣余医案诠解》《经验良方》《活幼心法大全》,基本上囊括了槐轩学派涉医内容。共含方剂386 首、药物327 味。

1.2 纳入标准书中药物名称、剂量、煎服方法等记载明确的方剂;剂型为汤剂、丸剂、散剂。

1.3 排除标准书中多次出现但药物、剂量组成相同的方剂,只纳入1 次;用法为外用的方剂;方剂现已禁止使用,或由不习用的药物组成,如猪瘦肉、鹰爪、活螃蟹、穿山甲等。

1.4 数据规范药物名称进行规范统一。对古今药名使用有变化,地区习用名称不一致,讹用、印刻本讹抄以及简写、别称等情况,以2020 年版《中国药典》[5]为标准进行规范处理:如肉果规范为肉豆蔻,大力子规范为牛蒡子等;对于入药部位有差异,但应用情况有混淆的可能性和争议,药性功效差别不大的进行合并:如肉桂、桂心、官桂、企边桂合并为肉桂等;对于现已禁用或不用的药物不予纳入,如方中含有水银等药,则去掉水银,纳入方中其他药。

1.5 数据挖掘方法将筛选后的数据录入Excel2019进行预处理,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运用SPSS Modeler18.0 及SPSS Statistics24.0 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性味归经等统计。关联规则具体操作方法:利用SPSS Modeler18.0 进行关联分析,建立“槐轩医学高频中药Excel(源)→类型(字段选项)→网络(图形)”数据流,绘制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图,图中链接越粗,代表药物之间关联越强,提示药物在关联网络中的重要程度越高,链接越细,关联越弱。再建立“槐轩医学高频中药Excel(源)→类型(字段选项)→Apriori 关联分析算法(建模)”数据流,使用Apriori 算法分析药对间的配伍关系,设置支持度≥8%,置信度≥70%,最大前项数为2,提升度≥1。聚类分析具体操作方法:对使用频次排名前40 的药物利用SPSS Statistics24.0 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选择瓦尔德法,测量区间选择平方欧式距离。

2 结果

2.1 高频药物分析结果见表1。共整理方剂386 首,药物327 味,累计药物频次4 269 次,其中使用频次前20 位的药物分别是白术、甘草、白芍、生姜、茯苓、黄芪、半夏、当归、干姜、陈皮、沙参、香附、木通、薄荷、附子、黄芩、生地黄、肉桂、防风、砂仁。

表1 高频药物分析表

2.2 药物功效分析结果见图1。327 味药物中,对《中华药典》有记载的药物进行功效统计,共统计261 味药物,涉及21 个功效,其中运用频数最多的前10 类分别是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湿药、活血化瘀药、行气药、化痰药、温里药、止咳平喘药、收涩药、祛风湿药和止血药(其中收涩药、祛风湿药和止血药并列第十)。前10 类药物的频数约占用药总频数的84.25%。

图1 药物功效分析表

2.3 处方药味数量分析结果见图2。386 首方剂中数量最多的前10 位处方依次是12 味方、13 味方、11 味方、10 味方、14 味方、8 味方、6 味方、7 味方、15 味方、5 味方和9 味方(5 味方和9 味方均为10 次),约占所有处方的90.67%,可以看出处方药味集中在5~15 味药。

图2 处方药味数量分析表

2.4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结果见图3。对全书药物按照《中国药典》中的记载进行归经统计,共统计320 味药物,涉及归经12 种,1 味中药可有多种归经,出现归经657 次。最常见的6 类归经为肝经、肺经、脾经、胃经、肾经、心经。共占归经总频数的85.23%。见图4。对使用频率前20 味药的性味归经统计中,药性使用频率前二的分别是温性、寒性;药味使用最多的是辛味、甘味、苦味;归经最多的为脾经,其次为肺经,其次为心经。

图4 使用频率前20 味药的性味归经分析

2.5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见图5。对使用频次排名前20 的药物利用SPSS Modeler18.0 进行关联分析,提示白术、茯苓、干姜、半夏、甘草、白芍等药物之间有较强的关联。见表2。聚类分析结果得到15 组药对,支持度为关联规则在386 个处方中出现的概率,支持度越高,则关联规则出现概率越高,按照支持度排序,首位排序为白术→茯苓(27.20%)。置信度为前项推出后项的概率,置信度越高,则关联规则越准确,最高的药物组合是白术+干姜→半夏(87.09%)。提升度为置信度与后项发生总概率的对比,提升度越高,提示关联规则的关联性越强,所有关联规则的提升度均>1,提示各组合关联性均较强。

图5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网络图

表2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表%

2.6 聚类分析见表3、图6。对使用频次排名前40 的药物利用SPSS Statistics24.0 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6 个新处方。

图6 聚类分析树状图

表3 潜在新处方

2.7 姜桂附剂量应用分析见图7。对扶阳派核心药物姜桂附的剂量及使用频次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桂枝用量以9 g、6 g 最多;肉桂用量以9 g、6 g 最多;附子以15 g、24 g 使用最多;干姜以9 g、15 g使用最多;生姜以9 g、3 g 使用最多。

图7 姜桂附剂量应用分析图

2.8 高频药物剂量分析见图8。对20 味高频中药进行剂量分析,以小提琴图对用量区间进行展示。刘沅临证运用甘草、生姜、茯苓、肉桂、半夏、陈皮、香附、木通、薄荷、砂仁时剂量波动较小,而白术、白芍、干姜、附子、黄芪、当归、沙参、生地、防风等药物的剂量范围波动较大。其中黄芪用量波动最大,最高可达150 g,最小2.4 g。

图8 高频药物剂量分析小提琴图

2.9 槐轩与钦安用药分析对比为对比槐轩医学与钦安用药的差异,将《槐轩医学全书》中所用药物与其弟子郑钦安所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的药物进行对比后发现,在槐轩医学使用频率≥12 较高频的药物中,共18 味钦安从未使用,其中,频次前10 位依次是沙参、薄荷、枳壳、艾叶、杜仲、大腹皮、龙眼、何首乌、补骨脂、牛蒡子。其中,仅薄荷为高频中药。功效则以补虚药为最多(7 味),其次为行气药(3 味),解表药(2 味),化湿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各1 味。在钦安用药中,槐轩从未涉及的药物有蜀漆、大戟、芫花、瓜蒂、虻虫、生梓白皮等,可以明显看出钦安用药仍宗法伤寒经方一脉,槐轩则善用时方化裁,槐轩全书中沿用仲景方频率并不多。钦安虽师承槐轩,在用药上,却呈现出泾渭分明的差异。

3 讨论

槐轩医学研究属槐轩学重要内容,也是扶阳理法溯源与脉络研究的重要资源。扶阳学派发展至今已历百年,分支卢氏(卢铸之-卢永定)、祝氏(祝味菊-陈苏生)、吴氏(吴佩衡)等脉呈地域性集中传承发展,另有唐步祺、范中林、李可等在医学界影响较大。据研究,有以“火神”为名的已达20 余位,在百年时间跨度的医派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可言繁荣。槐轩医学多冠名“火神”“扶阳”类宣传,实际上,一定程度遮蔽了槐轩学的医理贡献,同时也不符合槐轩医学的临床用药实际,探赜《槐轩医学全书》的组方思路,药用规律,明晰其用药思想与特色,对于阐释扶阳医脉的发展特征,立体化、阶段化观察扶阳思想的发展过程有现实意义。对具体了解刘沅这一医文融通的近代著名思想巨擘之医学发明,有较大价值。在本研究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征:

3.1 斡旋脾胃,辛甘化阳本研究纳入《槐轩医学全书》386 首方剂与327 味中药。使用频次前5 的药物依次为白术、甘草、白芍、生姜、茯苓,均为脾胃脏腑疾病常用药。白术健脾化湿,甘草和中健运,茯苓滋养脾精、祛湿益气,芍药柔筋缓中,养阴利水,生姜温中化湿,助益中阳。具金匮“肾著汤”方架,宗脾胃以通为补,以运为喜,补而不滞,斡旋中焦气机升降以把握阴阳枢机调理。刘氏这一理法,在其著作《医理大概约说·望闻问切捷法》中也有体现:“中属脾胃,后天所本,一一精要趋在此。中有隔阂,以一二味通之。中既有可为力,不患上下之戾。”[6]刘氏以脾胃“隔阂”(即“阴邪阻气”)为气机伏滞关键要素,认为中气健运,上下安泰,强调了脾胃在阳气升发与输布中的核心作用。

在槐轩医学用药中,值得注意的是“辛甘化阳”理论的贯彻。既往研究认为:“辛甘化阳”的理论发端于《黄帝内经》,应用于张仲景,发展于金元明特别是金代成无己,而提出于清代郑钦安[7]。但实际上,钦安之师刘沅用药法度关于该法已有较明显和成熟的痕迹。本研究药味分析中,辛、甘两味为槐轩用药最为集中的部分,而入肾经的咸味药物频率出现最低。《素问·至真要大论》在阐述药物性味时指出“辛甘发散为阳”[8],自此辛味药和甘味药合用,以资助阳气的一种治法,成为一种习用。在伤寒用药法度中,群方之祖“桂枝汤”,即“辛甘化阳”的典型方法,后世扶阳学派除四逆法外,最尊崇“桂枝法”,卢崇汉认为如无附片使用,桂枝法亦可替代[9]。辛甘化阳在温阳法方剂中具有:滋阴和阳、温通心阳、温阳行水、散水除痞、调和阴阳、散寒除湿的广泛功效,故能为扶阳所喜用。槐轩医学的辛甘化阳组方用药特色,可资为早期扶阳学派理论的一个线索讨论。

3.2 阴阳并重,以和为尚刘沅对生命的认识沿袭宋明理学以来构建的太极阴阳观,在明清温补学派的人身太极-命门学说的基础上,揉合易理,进一步发挥。其特色集中在进一步强调阴阳的核心作用,并以阴阳统率生命认识:“乾坤者,天地之性情也,天一下交于坤,其数三。地二上交于乾,其数亦三,前人谓三生万物。”[10]。扶阳学派在后期学术思想强调人生以“火”立极,临证善用附子、干姜(生姜)、桂枝等辛温辛热药物,并明确提出“阳者阴之根”“阳统乎阴,阳主阴从”的理论观点[11],钦安学以降,在寒热病机分析中,学者多执“寒邪的本质为真阳凝滞”“热邪的本质为真阳闭郁或浮越”两种观点[12],来强化“阳主阴从”的临床治则。但实际上,不仅槐轩医学理法中并无明显重阳抑阴的观点,且在方药挖掘分析中,有较明显的阴阳并重,以和为尚的思想。在药性频率统计中,温性频次最高,其次为寒性,热性药物应用反而比例极低。

关联及聚类分析中,药对配伍的联系性以“甘草-人参”最强,15 组强关联药对里,出现“甘草-连翘”“甘草-沙参”这类清热养阴的药对,连翘、沙参在后世扶阳学派用药中极少出现。潜在新方中出现桔梗、连翘、防风、薄荷、栀子、金银花、黄芩、柴胡、天花粉、生姜、葛根、生地黄、麦冬、玄参、木通等这类药物组合,也是后世重阳抑阴思想的扶阳学派名家所少用或不用的。总的来说,槐轩用药并没有排斥苦寒,且注重阴阳协调,在肝肾经温热药物应用如附片、肉桂使用时,常配伍地黄、山药,更似与明清温补学派思想有承袭。

3.3 少火生气,气运为养《素问》首次提到:“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13]在槐轩姜桂附药物剂量分析中,槐轩大剂量应用附片(45 g)仅2 次,附片剂量应用频次中,超过60%分布在20 g 以下,近97%分布在30 g 及以下。应用生姜最大剂量不超过30 g,最大频次分布在5 g 以下。肉桂最大剂量使用为15 g,且超过90%应用频率为10 g 以下。对桂枝、干姜的剂量应用亦十分审慎。王维、李志红等人曾经对21 位火神派名家的处方药物进行分析,发现其高频药物应用前5 为附子、干姜、炙甘草、桂枝、甘草。姜-桂-附为最强关联药物,药性集中于温性,热性及大热,姜桂附剂量普遍偏大[14]。槐轩用药,大热或热性药物大部分较为审慎,且搭配滋阴药辅助情况较多,法度以通阳为用,注重阴阳互根与化气为阳的功效,与后世扶阳派医家有显著差别。

3.4 后天培补,以资先天槐轩先后天思想极其丰富,一方面体现在生命哲学的造化上,认为无形为先天,有质为后天。另一方面在医学脏腑观贯彻,以坎水肾中真阳为先天,坤土脾胃之造化为后天。苑云童等人在研究中得出结论:“刘沅立论先天而落脚后天,从后天生而为人的角度阐释如何返归先天。”[15]钦安学部分承袭槐轩思想,重视后天脾胃。言:“坤为地,属土,纯阴也,称为老母、老阴。”“初生之龙也,养于坤土之中”,确立坤土的造化之机。槐轩在《医理大概约说》也有药物论述:“今用下焦药,必治其胃,用建曲几分,可强其胃……人知肾之用药,不知中焦药之可到下焦,所以燥肾,则无功而有害。”[16]。这段话里,槐轩医学反对燥肾,认为无功有害,强调了中焦调理对于资助根阳的意义,对今天扶阳学派理法具有参考性。槐轩用药分析中,出现了以白术为核心的不同位置药物搭配法,涉及中焦下焦,以实脾为养,温通为用的思想,较为明显体现出来。

3.5 宣达气热,慎用苦寒槐轩医学治疗保持高频率清热药应用,在对全书药物进行功效统计分析中,清热药应用频率仅次于补虚药,排列第二。而槐轩清热药物使用中,多以疏散宣通为喜,如连翘、薄荷、金银花,次则喜用清润养阴之品,如玄参、沙参、花粉。于重阳方面,槐轩存在特色鲜明的“辛甘化阳”偏好,在养阴方面,槐轩用药则较为集中体现“甘淡实脾”的法度。与钦安用药相较,钦安用药规律的一项数据挖掘研究中显示郑钦安除了常用麻黄、桂枝、附子、干姜等辛温之品外,还常用黄芩、黄连、大黄、黄柏等苦寒药,出现“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等高频药对[16]。槐轩用药以脾胃为重,在把握中焦枢纽气化中,清热以散卫、清气,宣通三焦,养阴存津等为特色,避免苦寒伤胃和阻碍脾阳升化。

4 小结

槐轩医学作为槐轩学派的分支,因其大量使用姜桂附等温热药的用药特点,形成扶阳(火神)派的独特理论。但在我们对槐轩医著的分析中,槐轩理法与用药规律与后世扶阳学派理论既有相承部分,也有较大差异,对比其中内容,有助于我们更清晰认识扶阳学派发展体系与思想脉络。

猜你喜欢

扶阳学派关联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奇趣搭配
智趣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从人体阴阳本体结构谈扶阳派唐农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经验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从共振原理看扶阳理论的治病机理及其对血管性痴呆的解读
论清初江西三山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