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止眩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眩晕临床研究
2024-01-19张李左凤华闫巍巍
张李,左凤华,闫巍巍
信阳市平桥区中医院中医内科,河南 信阳 464194
高血压病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钙通道阻滞剂,但其疗效并不理想。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眩晕与脏器功能失调有关,治疗应从调整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等方面入手[2]。本研究结合临床经验采用补阳止眩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眩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符合《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3]中高血压病眩晕的诊断标准。患者确诊高血压病,且伴有阵发性眩晕发作,伴随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与高血压相关;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眩晕的病因,如内耳疾病、脑血管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等。
1.2 辨证标准符合《高血压中医诊疗指南》[4]中阳虚型高血压病眩晕的辨证标准。主症:眩晕,头痛。次症:腰酸,神疲肢倦,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1.3 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及辨证标准;年龄<85 岁;高血压病病程5 年以上;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合并心脏疾病;继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高血压病Ⅲ级;意识不清或精神分裂;对本研究中药物有禁忌证;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5 一般资料将2020 年2 月—2021 年11 月在信阳市平桥区中医院住院治疗的128 例阳虚型高血压病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64 例。对照组男30 例,女34 例;年龄最小43 岁,最大80 岁,平均(62.56±5.24)岁;高血压病程最短2 年,最长10 年,平均(4.32±1.53)年;高血压分级:Ⅰ级35 例,Ⅱ级29 例。联合组男31 例,女33 例;年龄最小45 岁,最大80 岁,平均(63.04±5.21)岁;高血压病程最短2 年,最长11 年,平均(4.57±1.57)年;高血压分级:Ⅰ级36 例,Ⅱ级28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信阳市平桥区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200201004)。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广州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316,规格:5 mg/片),每次1 片,每天1 次。
2.2 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阳止眩汤治疗。处方:黄芪30 g,当归、川牛膝、茯苓各15 g,炒白术12 g,丹参、天麻、赤芍、川芎、干姜、炙甘草各10 g。每天1 剂,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 次服用,每次200 mL。
2 组均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嘱患者保持睡眠充足,适当增加体育运动、禁烟酒。共治疗1 个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①24 h 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治疗前后采用动态血压记录仪(美国SunTech Oscar2)检测2 组24 hSBP、24 hDBP。②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治疗前后采用DHI 量表评估2 组眩晕的严重程度及对生活的影响程度。从躯体(DHIP)、情绪(DHIE)、功能(DHIF)3 个方面评定,其中DHIP 28 分,DHIE 36 分,DHIF 36 分,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晕眩障碍越严重。③临床疗效。治疗1 个月后评价2 组临床疗效。④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流速(VD)。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德国DWL 公司Multi-DopX)对2 组患者左右椎动脉进行扫查,获得理想血流信号后固定探头,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记录VS、VD。⑤不良反应。治疗期间记录2 组水肿、恶心、口干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2 统计学方法以SPSS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2 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根据《高血压中医诊疗指南》[4]中相关症状标准评定。显效:患者没有出现头痛、头晕,血压无异常;有效:患者头痛、头晕情况显著改善,血压下降;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头痛、头晕加重,血压未下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4.2 2 组治疗前后24 hSBP、24 hDBP 比较见表1。治疗前,2 组24 hSBP、24 hDB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24 hSBP、24 hDBP 均下降(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2 组治疗前后24 hSBP、24 hDBP 比较(±s) mm Hg
表1 2 组治疗前后24 hSBP、24 hDBP 比较(±s) mm Hg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1 mm Hg≈0.133 kPa
组 别例数治疗后80.27±5.35①93.46±5.88①13.274<0.001联合组对照组t 值P 值64 64 24 hSBP治疗前157.36±12.46 156.84±11.41 0.246 0.806治疗后111.35±8.53①124.47±8.57①8.680<0.001 24 hDBP治疗前105.25±5.33 104.89±5.25 0.385 0.701
4.3 2 组治疗前后DHI 评分比较见表2。治疗前,2 组DHI 总分及DHIP、DHIE、DHIF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评分均下降(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2 组治疗前后DHI 评分比较(±s)分
表2 2 组治疗前后DHI 评分比较(±s)分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 别联合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64 64 DHIP治疗前21.35±3.35 20.87±3.41 0.803 0.423治疗后38.97±3.22①47.21±4.10①6.997<0.001治疗后9.26±3.87①12.38±3.74①4.638<0.001 DHIE治疗前27.54±3.32 28.08±3.27 0.927 0.356治疗后13.49±3.24①15.25±3.36①3.016 0.003 DHIF治疗前26.49±2.59 26.24±2.26 0.582 0.562治疗后16.22±2.43①19.58±2.26①8.100<0.001总分治疗前75.38±4.28 75.19±5.43 1.001 0.319
4.4 2 组治疗前后椎动脉VS、VD 值比较见表3。治疗前,2 组椎动脉VS、VD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椎动脉VS、VD 值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2 组治疗前后椎动脉VS、VD 值比较(±s) cm/s
表3 2 组治疗前后椎动脉VS、VD 值比较(±s) cm/s
组 别联合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64 64 VS治疗前36.84±4.28 37.05±4.32 0.276 0.783治疗后45.37±4.35①42.17±4.18①4.243<0.001 VD治疗前14.39±3.15 14.45±3.27 0.106 0.916治疗后23.49±3.66①20.28±3.43①5.120<0.001
4.5 2 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4。联合组总有效率95.31%,高于对照组82.81%(P<0.05)。
表4 2 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4.6 不良反应联合组有2 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2/64);对照组有2 例恶心、1 例水肿、2 例口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1%(5/64),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604,P=0.437)。
5 讨论
眩晕是高血压病常见并发症,诱导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神经体液功能紊乱、体位改变、椎基底动脉灌流受阻等[5]。高血压病眩晕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视物运转,严重者可导致抽搐、昏迷等,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和健康的危害较大[6]。目前,临床常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常规西药治疗高血压,其作为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阻滞Ca2+进入血管平滑肌,降低后负荷及脑组织对氧的需求,扩张缺血区血管,从而降低血压。但由于高血压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易反复,常规单一药物降血压效果不甚理想[7]。
中医学认为,阳虚型高血压病眩晕是一种以阳虚为主要病机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肝虚无法养精血和肾虚无法养脑髓,导致气血阴阳失调[8]。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补火助阳,平肝降逆[9]。患者在阳虚型高血压病眩晕发作时,常伴有眩晕、头痛、心悸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这些症状都是由于阳虚引起的气血阴阳失调所致。通过补火助阳、平肝降逆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改善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补阳止眩汤方中黄芪升阳举陷、益气固表,当归补血养血,二者联用可益气补血,为方中君药;茯苓健脾渗湿,炒白术祛湿补脾、消肿,川牛膝祛瘀通经、利尿通淋,丹参行气活血,川牛膝、茯苓、炒白术、丹参合用可健脾利湿,养气清窍,为方中臣药;天麻平肝抑阳,赤芍清热凉血,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川芎活血行气,炙甘草补气养胃,主治脾胃虚弱,天麻、赤芍、川芎、干姜、炙甘草回阳通络而不伤中,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升阳养血,健运脾胃,通络行气。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当归挥发油能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相关微小核糖核酸(miRNA)的表达,当归挥发油能降低VEGF 水平,从而降低微血管通透性,进而降低患者收缩压,对改善眩晕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0]。黄芪中含有黄芪多糖、皂苷、黄酮等活性成分,通过硫化氢促进VEGF生成,进而使血管正向重构,降低血管壁肌层厚度,从而降低血压[11]。川芎嗪是川芎重要有效成分,能改善血管缺氧状态,改善心肌循环,降低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高血压病眩晕症状改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此外,治疗后2 组椎动脉VS、VD 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提示补阳止眩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眩晕能改善椎动脉血液流变学,促进血液循环。椎基底动脉血流灌注不足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引起眩晕。相关研究表明,当归挥发油能降低内皮细胞膜微粒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升高一氧化氮水平,加速血流循环;茯苓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少血管重建,并且通过增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合成来扩张血管,从而缓解脑内压力,调节血流量;川芎嗪可以抑制血清内皮素-1 的分泌,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冠脉血流量,促进血液循环[13-15]。
综上,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补阳止眩汤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眩晕,能够有效降低血压,缓解眩晕症状,且可提高患者椎动脉血液流动性,提高疗效,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