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露娜: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
2024-01-19王晓芸
文 | 本刊记者 王晓芸
张露娜至今还记得2013 年7 月的一天,一个电话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那一天,张露娜的大学老师找到她,问她愿不愿意回到家乡浙江一起创办社工机构,这让社工专业科班出身的张露娜很是激动。没有犹豫,在经过实地考察后,张露娜毅然放弃了香港待遇优渥的工作,来到浙江省台州玉环市楚门镇,在这个海岛小镇创办了台州市第一家乡镇社工服务机构—玉环市楚门天宜社会工作服务社(以下简称“天宜社工服务社”),开启了公益创业的漫漫之路。
犹如在暗夜里盈盈起舞的萤火虫,上下求索间,张露娜循光而行,也把明亮和温暖带给更多的人。
追光者
没有专门的活动阵地,没有专业的社工组织,甚至没有成形的志愿者队伍,面对这样一个“三无”局面,创业初期的艰难远超张露娜预期。
“当时人们对社工行业了解得比较少,我们下村居调研宣传,居民以为我们是做推销的;我们组建社团排练,被原有社团认为是来‘抢地盘的’。我们面前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让民众接受‘社会工作’这个新鲜事物。”张露娜说。
经历过被忽视、被误解,张露娜带着团队用专业和真诚的行动,通过对困难群众持之以恒的帮扶,一步步消除了居民们的顾虑。比如,对于不愿意主动寻求帮助的老人,张露娜会与同事们主动上门,定期探望,获得老人的信任。对于习惯在网上“冲浪”获取信息的年轻人,张露娜则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借助短视频等新形式对社会工作进行宣传解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了解社会工作、主动选择并接受社工帮助。
在张露娜和同事们的努力下,逐渐拉近了与居民们的距离。天宜社工服务社针对居民的不同需求开展了多项社会帮扶工作及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家送上了一份实打实、心贴心的温暖。
针对社区儿童及老年人数量相对较多的现状,张露娜带着小伙伴们策划组织了多种多样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长者学堂、义诊义剪、亲子工坊等公益普惠性课程深受居民欢迎。而面对有需要的特殊困难群体,天宜社工服务社则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合作,联动多方资源打通帮扶渠道,如与司法局合作“社区矫正”和“服刑人员子女帮扶”项目,对有心理偏差的矫正对象及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予以个性化的帮扶;与卫健部门合作“社区慢病管理”和“计生特殊家庭关爱”项目,对慢病患者和计生特殊家庭予以“一对一”的个案管理和支援;与检察院合作“涉罪未成年人帮扶”项目,首创“少年司法一体化”模式,打通公检法司四大部门,实现社工一案到底跟进;与残联合作“残疾人义工队”,运营残疾人之家,帮助残障人士实现助人自助……点点滴滴的善意如繁星,终汇聚成一条璀璨的星河,承载着爱与希望无尽流淌……
很多被帮扶的服务对象一直与张露娜保持着联系,会与她分享人生的重要时刻,这令张露娜十分感动。在她看来,社工是一个去“看见和点亮”的角色,要做的就是“把服务对象身上优势的亮光给点起来”。
图 | 张露娜为服务对象作沙盘辅导
“就是这些光,这些我所服务的对象他们身上发出的光,支持着我在社会工作这条路上走到现在。”张露娜坦言,“当我在努力帮助他们的同时,其实,我才是被治愈的那一个。”
小太阳
探索之路,一晃十年。如今,天宜社工服务社已走出楚门镇,服务遍及台州,辐射全省。据悉,截至目前,服务社在全省4 个市设有19 个服务中心,有专职社工92 人,志愿者4000 余人,以“社工+志愿者”的形式,为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一方面,鼓励社工发挥“资源链接者”和“倡导者”的角色作用,鼓励骨干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直接成为“服务提供者”,挖掘有潜能、有特长的服务对象从“服务享受者”变为“服务提供者”,从而形成“社工+志愿者”的良性服务供给模式。
另一方面,积极挖掘社区骨干,培育社区社会团体,协同社区(村居)在文化、党建、创卫、自治等方面齐抓共管;同时,联通政府、企业、个人,成立社区发展基金会,打造公益服务业态链,将各方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公益伙伴联盟,营造积极正向、人人参与、人人治理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而张露娜本人也有了更多新的角色和使命—她担任了全国青联委员、团市委兼职副书记、省社工督导等社会职务,积极参政议政,为行业发声呐喊;她不断提升研究能力,参与多项课题、标准和论文的编撰,为社工行业发展献计献策;她通过成立省社工领军人才工作室、省青联委员工作室、市红领英才工作室、市社会工作名家工作室,启动督导人才培育计划,助力多地社工队伍建设,获得了“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家庭工作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等多项荣誉。
从2013 年到2023 年,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社工“菜鸟”到领军人才,张露娜在公益事业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初心未改。如果要问这初心是什么,也许,张露娜常跟社工小伙伴们说的一句话可以回应你:“我们做社工,就要努力做一个太阳,为服务对象照亮一方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