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4-01-18梁宁,曹辉
梁 宁,曹 辉
(1.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1830;2.成都工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四川成都,611730)
一、问题提出
人才培养必须紧跟社会需求和新经济发展趋势。随着传统连锁经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新零售商业模式带动了实体零售的数字化转型,线上经济的增长趋势对线下实体零售企业带来了较大影响,连锁经营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应对这一挑战,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而这一调整的落脚点就是课程改革,即课程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很多高职院校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苏欣基于OBE教学理念,依托线上教学平台重构教学体系,形成“互联网+黑板+移动终端”的混合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效果。[1]苏小东等人探究培育全面应用型会计人才情商素养的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情商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2]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积极应对这一变化,在制定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注重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面向新零售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网络营销课程是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应积极应对社会需求变化,对标“两性一度”的“金课”要求,以提高实体零售的市场竞争力和提升零售企业的经营优势为课程目标。以某零售店为载体,以线下实体店寻求转机为目标,以新零售背景下的实体零售数字化转型为方向,按照零售店网络推广项目重构课程。本文基于OBE教学理念,从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成效等方面探讨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以提高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教学设计
在5G、大数据、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持下,零售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进一步加快。受经济下行影响,数字化持续向下沉市场渗透,激发了县城和乡镇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传统零售门店为提升经营效率,积极搭建标准化、全品类的线上服务体系,着手门店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体系,这对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网络营销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聚焦零售业数字化发展方向,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结合职业技能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确定为“三个服务”和“三个定位”。“三个服务”即服务零售业转型需求、服务职业岗位需求、服务学生数字化能力培养需求;“三个定位”即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立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立足学生可持续发展。我校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细分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设计课程内容,以专业核心课程为目标课程。本课程以网络营销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真实项目为基础,遵循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要求,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思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根据学情分析,合理设置课程目标,确定重难点和课堂教学策略。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邀请专家讲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分别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阐述教学整体设计。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以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为基础,涵盖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实践性和创新性较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通过内容梳理,根据多元生态特征,结合人才需求与岗位要求,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提出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方向。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遵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和行业标准,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岗位核心能力、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等方面设计教学目标。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认真分析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设计依据与目标
(三)课程内容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我校基于零售行业网络营销岗位能力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进企业实际项目,以“项目调研与分析—项目实施—项目效果评估与优化”为思路,结合企业岗位职责和项目操作流程,把握课程脉络,实现“学科知识+工作场所技能”的课程内容重构。结合新零售的发展趋势,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中的门店管理岗位群,即门店运营、店长、楼面管理和连锁企业区域管理岗位,分析工作岗位特质,重构课程内容。
岗位核心能力主要有营销策划能力、营销推广能力和综合素养这三个方面。本课程按工作岗位核心技能需求,以实际项目为依托,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实施教学,重构教学内容,如图2所示。本课程使用普通高校“十三五”规划教材《网络营销》,重组后的课程包括五个教学项目,共32学时,前四个教学项目主要作为知识性铺垫,总学时为16学时,项目五为课程重点,是在理论知识基础上的综合应用与网络营销实践。
图2 网络营销课程内容
(四)教学重难点
网络营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商品网络营销策划能力和推广能力。当前,本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只注重理论,没有引入实际项目或引入的项目较难;学生的操作持续性较弱,练习时间短;网络推广实施和效果分析较难判断。因此,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新媒体推广平台的特点,具备项目分析、策划和执行的能力。教学难点是效果分析。
三、教学实施与成效
为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我校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实施
1.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
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课堂和实训基地为平台,以网络营销理论知识点为切入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匠心、责任心和进取心为培养目标,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实现“三全育人”。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我校课程组挖掘了课程各模块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劳动教育,选取匠心榜样故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进取心。首先,结合案例中的企业要求和企业导师讲解,借助《国家记忆:永不过时的劳模精神》中的劳模故事,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和劳模精神。其次,结合零售企业岗位“顾客至上,公平交易”的职业道德,从思想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和有担当的责任意识,从而在零售行业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育人目标。最后,播放中国精神系列视频、二十四节气视频和最美奋斗者视频,引导学生向最美奋斗者学习。此外,在零售店推广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劳动精神和辩证思维,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永不言败的精神。
2.信息化和资源手段
针对学生能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但主动性较弱的情况,我校教学团队借助视频、动画和开放资源,以直播的形式授课。通过上传优质的教学资源,以教学目标为主线,重组教学资源内容。课前选取案例和课程思政的资源,引导学生熟悉课程内容;课中选取案例和实际项目进行深入分析;课后围绕项目实际操作和课程在线题库进行讨论实践和测试,有效整合不同的教学资源,以立体化的形式呈现,而不是各种教学资料的简单堆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打造“金课”的目标。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通过社交媒体、小程序和聊天论坛与学生保持联系,及时获取信息,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让组织教学的时间、内容和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3.课堂组织
教师应组织管理好每堂课,及时与学生沟通,分析教学重难点,按照六步骤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第一,通过拓展在线资源、在线沟通、小组课堂和课后互动等方式,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第二,教师将授课班级划分为不超过7人的学习小组,引导小组开展学习活动。第三,本课程将理论和实践内容细化并发送至学生终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我校邀请企业专家作为导师,实现教师、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借助社交软件建立学习社区,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第五,教师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的顺序组织教学活动,课堂按照自主探究、引出任务、探究原理、分析讨论、分享评价、总结提高六个步骤实施教学,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和教学重难点。具体课堂组织过程如图3所示。课堂借鉴“工单制”教学理念[3],基于“工单课堂”云平台,以工作任务单为主线,重构翻转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
图3 课堂组织过程
4.评价考核
本课程围绕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学生思想的变化设计考核指标。重视定性与定量评价、外部与内部评价、绝对与相对评价的结合,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内驱力,提升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维度评价指标,改变了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指标的传统做法,以知识、技能、素养为基础,采用技能考核、“1+X”职业技能证书、思政考核、知识考核、比赛考核五项一级考核指标进行评价。其中,思政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沟通与表达能力、职业规划等内容。
(二)教学成效
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拓宽了传统课堂教与学的时空;通过视频、微课、企业连线、思维导图等信息化手段突出重点内容,引进行业和企业攻克难点问题;通过学习通在线平台、钉钉直播平台、微信群、QQ群等媒介加强沟通;通过多方发力,重构传统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本文通过设计调研问卷,实地走访企业,开展面向学生、企业导师的课后在线调研和访谈,系统分析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以项目五为例,评估指标和教学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五教学调查评估表
四、特色亮点
第一,服务实体经济,重构课程内容,打造网络营销“金课”。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助推零售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以零售实体店推广项目为重点,重构教学内容。贯穿以学生为中心,全过程育人的教育教学思想,融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方式,引入“互联网+”比赛和零售新星比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及时复盘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实施教学整改,打造网络营销“金课”。
第二,校企双主体育人,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通过开展分阶段的项目实践,邀请企业专家通过社交平台在线指导,培养学生坚韧的品质和抗压精神。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堂表现,为优秀学生颁发证书,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部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尝试在二手平台创业,这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双创”意识。
第三,构建课程社交型学习生态圈。通过使用钉钉云课堂等线上学习平台,学生可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案例进行交流,由学生、教师、企业导师等主体构建一个学习型的社交生态圈。通过有效整合线上课程资源,开展社交化视频学习。通过线上互动等方式,实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五、总结与展望
在高职扩招的背景下,未来将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招收学生,生源结构的变化使学情更为复杂,教学工作将面临更大挑战,如学生的成长经历、技能水平、学习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将导致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需针对社会来源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实现其与在校学生的良性互动,提升教学效果,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经校企共建教学团队的多方研讨,针对社会来源学生理解力强于记忆力,合作能力强于独立能力的特点,未来研究将以“系统思维—问题导向—重点串联—经典案例—实践助学—知识拓展”为基本框架构建复合型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