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用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鲜明标识
2024-01-18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司长陈洪宛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司长 陈洪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李强总理要求,要加强信用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也是城市建设的无形资本和特殊资源,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本届论坛以“信结天下 诚赢未来”为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非常有意义。下面,我就城市信用建设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为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领域创新实践,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保障,也为城市信用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是信用信息共享水平大幅提升。建成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经联通46个部门和所有省(区、市),归集1.6亿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超过760亿条,成为信用信息“总枢纽”。通过“信用中国”网站推进各级各部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在7个工作日内集中上网公示,并向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信息查询、信用信息报告下载、信息公示、异议申诉和信用修复等基础信用服务。当前,“信用中国”网站信用报告等产品在政府采购、招投标以及政府融资服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网站日查询量突破2亿次。网站作为政府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总窗口”作用持续发挥,市场透明度大幅提升。
二是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落地见效。在审批服务和证明事项中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制,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37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信用承诺制,部分办理时间缩短50%—90%。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对经营主体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支持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
三是信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步入机制化轨道。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报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明确依托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构建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并将经营主体登记注册、纳税、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缴纳、水电气费等37项涉企信用信息纳入共享范围,在保证信息安全和主体权益的前提下向金融机构开放使用,推动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我们已经搭建形成“国家平台+省级节点+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的三位一体平台网络。截至9月末,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已覆盖除西藏外其它各省(区、市),联通地方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共计199个,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20.8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4.8万亿元。
四是信用奖惩在社会民生中积极应用。不断创新拓展守信激励应用场景,指导地方实施便利守信主体融资、租赁、出行、出游的“信易+”系列产品和服务,推进信用便企惠民。依法运用失信联合惩戒等措施,集中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和中小企业账款行为,推动918万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偿债义务。
五是信用体系法治化基础不断完善。起草形成《社会信用建设法》草案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社会信用方面立法提升为第二类立法计划。《民法典》《公务员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50部法律、59部行政法规中写入了信用条款,25个省(区、市)出台信用体系地方性法规。发布信用领域国家标准累计超60个。报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并根据要求编制完成全国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和失信惩戒措施清单,依法依规明确公共信用信息纳入范围和失信惩戒措施适用条件。
六是社会诚信意识持续增强。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举办“网络诚信大会”“诚信建设万里行”“诚信兴商宣传月”等活动,评选发布“诚信之星”,推动高校开设信用相关专业。
二、城市探索实践信用建设新路径,为经营主体释放发展活力提供有力支撑
诚信,滋养着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核,激发出一座城市的发展活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共创建了四批130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持续开展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有效推动了城市信用建设。各地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探索,把信用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涌现出一大批典型经验做法。
围绕信用建设助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云南省推动便民惠企金融政策登陆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方便企业一站式获取政策内容、办理流程、材料清单等信息,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大幅缩减了审批环节和办理时间。如“创业担保贷款”审批环节由8个减少为5个,所需材料由18份减少为5份,平均办理时间由21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内。广东省、湖北省、上海市、吉林省等地推行以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其中上海将全市41个领域全部纳入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范围,应用场景涉及金融、商务经营、行政管理,企业可以通过“信用上海”网站在线开具专用信用报告,实现企业线上“一键”申请,记录情况“一纸”证明。
围绕信用信息共享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广东广州强化数据支撑,在公共信用信息“应归尽归”的基础上,推动“信易贷”平台对接电力、交通、通讯、工业互联网等行业龙头企业特色数据,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更加多维的信用信息,助力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重庆市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合作,依托“信易贷·渝惠融”平台,以云阳县为试点,在全面完整归集各类涉农数据基础上进行联合建模,分别创新开发“裕农快贷·信易贷”“惠农e贷·信易e贷”两款纯线上农户融资产品,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资金“活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围绕政务诚信建设,四川成都为提升政策兑付效率,打通了政策找企业智能服务平台“天府蓉易享”和“信用中国(四川成都)”平台,在“天府蓉易享”平台审批流程中嵌入企业信用积分评价结果、公共信用报告及信用风险登记并实时动态更新,直接筛选出符合政策条件且信用良好的经营主体。
围绕信用便民惠企,山东威海开展“信用+医保”守信激励试点,组建“医院—诊所—药店”三级信用惠民商家联盟,提供购药优惠、医保服务“绿色通道”、免交住院押金、信贷政策支持等20多项信用产品。河北秦皇岛推出一揽子“信易+”激励措施,在“信易游”示范景点和酒店,信用好的游客可以享受更优惠的旅游服务价格、更便利的购票服务、免押金的住宿服务等。
这些只是我国城市信用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各地紧扣重点环节、关键领域,多点发力、全面渗透,在全社会营造了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围。
三、让信用建设成为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优势资源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是关乎城市发展的战略任务,又是事关群众福祉的民心工程。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各城市政府要巩固优势、补齐短板,着力打造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信用之城,让信用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鲜明标识,实现信用建设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一是加大力度推动政务诚信建设。“政莫大于信”,政府在信用建设中具有表率作用,直接影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各城市要主动对“新官不理旧账”、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政策承诺不兑现等问题进行排查,落实好“信息获取—失信行为认定—失信惩戒—有效解决—信用修复”的工作闭环,营造稳定、透明、公平、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振民营经济信心。
二是加大力度提升信用信息共享质效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信用信息共享可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近年来,各地通过推广“信易贷”模式,以信用信息共享与大数据开发应用为基础,充分挖掘信用信息价值,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推动金融机构扩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下一步,希望各城市加大统筹力度,有效整合各类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资源,健全优化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信用信息深度开发利用,加快推广“信易贷”模式,切实提升信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水平。
三是加大力度推动信用监管助力企业减负增效。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快构建,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制度机制和社会风尚,在越来越多领域实现了对守信者“无事不扰”与对失信者“严格监管”的有机结合。各城市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不断完善信用评价模型,精准描绘企业画像,提升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更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四是加大力度拓展信用便民惠企应用场景。“信易+”应用场景是推动“守信有感、守信有益、信用有价”走进百姓生活的重要途径。希望各城市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结合工作实际,推进多渠道、多元化的“信易+”信用便民惠企应用,将诚信理念渗透进每一名市民心中。
同志们、朋友们!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信用建设不断为城市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注入不竭动力,一座座“信用之城”正在崛起。希望我们同向发力,推动城市信用建设再上台阶,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祝愿本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