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风险偏好调查及防范对策
2024-01-18罗桂芳史小科
罗桂芳 史小科
互联网金融近年来发展迅速,可供普通大众选择的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且互联网理财具有高收益、低风险、低门槛和高流动性等优点,但也具有信用、流动性、信息技术及长尾等风险。当前,大学生的理财观念越来越强,具备一定的理财能力,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愿意较高。本文通过对福建某高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偏好及原因,提出促使大学生理性对待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对策建议。
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科技与网络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传统金融互联网化,业务从线下扩展到线上,提升了金融服务深度与广度;20世纪90年代末,一些非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在互联网提供一些新型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过程加速发展,金融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使得金融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这两个概念界限模糊。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金融属性,可以向小微企业提供信用小额贷款服务,也可满足金融消费者碎片化的理财需求,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今天的大学生是伴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能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且具备一定的理财能力,对个性化金融需求迫切,希望能享受到优质高效金融服务,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有更多兴趣与追捧。
风险偏好理论
风险指的是不确定性,即未来实际与预期之间偏离的可能性,当未来实际与预期的偏离朝着不利方向变化时意味着福利的减少;当未来实际与预期的偏离朝着有利方向变化时意味着收获风险收益。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完全避免,就是最安全的国债投资都存在着因通胀率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风险。投资者收益来源于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市场竞争结果必然导致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现实中不同个体对待风险态度千差万别,有投资者愿意承担高风险,取得高收益,有投资者倾向于保守,维持现状,尽可能降低风险。依据人们对待风险不同态度和运用效用分析方法分类,将其划为三类: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與风险回避者。在投资决策中不能脱离投资者风险偏好而单凭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做出最优选择,需要将风险偏好纳入分析之中。
福建某高校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
风险偏好调查分析
1、数据来源
通过问卷调查福建某高校在校学生以了解其对互联网金融理财风险偏好类型。本次共发放问卷430份,回收有效问卷412份,有效率为93.5%。通过调查数据,得到大学生投资理财状况基本资料:正在进行理财的学生占36.2%,有计划但仍观望的占41.1%,没有理财打算的占22.7%。
2、样本描述
福建某高校是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22个学院,包含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等多学科门类。本次问卷进一步探讨有效样本148份(剔除“处于观望状态或没有理财打算”问卷),其中男生67人占45.27%,女生81人占54.73%;城镇户口90人占60.8%,农村户口58人占39.2%;从专业分布看,金融专业37人占25%;非金融专业111人占75%;从年级分布看,大一23人占15.5%,大二36人占24.3%,大三37人占25%,大四52人占35.1%。总体上看,样本覆盖面比较广泛,涵盖各专业各年级,统计数据具有可靠性。
3、调查分析
(1)月生活费高学生更偏好高风险理财产品
不同月生活费大学生在进行线上小额理财时有不同的选择与偏好:月1000元以下生活费的学生共21人,偏好低风险约占90%,偏好中风险约占10%;月1000-1500元生活费的学生共78人,偏好低风险约占62%,偏好中风险约占26%,偏好高风险约占12%;月1500-2000元生活费的学生共32人,偏好低风险约占44%,偏好中风险约占38%,偏好高风险约占18%;月2000以上生活费的学生共17人,偏好低风险约占29%,偏好中风险约占47%,偏好高风险约占24%。
(2)非金融相关专业学生更偏好高风险理财产品
金融相关专业指的是金融学、经济学、工商管理,其他专业列入非金融相关专业:金融相关专业共37人,其中,偏好低风险低收益的有25人占67%,偏好中风险中收益的有8人占22%,偏好高风险高收益的有4人占11%;非金融相关专业共111人,其中,偏好低风险低收益的有63人占57%,偏好中风险中收益的有31人占28%,偏好高风险高收益的有17人占15%;从总体上看,金融相关专业学生更偏好中低风险理财产品;而非金融相关专业学生,风险偏好差异稍大些。
(3)高年级学生更偏好高风险理财产品
本次有效问卷中大一学生共23人,其中偏好低风险低收益共17人占74%,偏好中风险中收益共5人占22%,偏好高风险高收益共1人仅占4%;大二学生共36人,其中偏好低风险低收益共22人占61%,偏好中风险中收益共11人占31%,偏好高风险高收益共3人仅占8%;大三学生共37人,其中偏好低风险低收益共20人占54%,偏好中风险中收益共13人占35%,偏好高风险高收益共4人仅占11%;大四学生共52人,其中偏好低风险低收益共29人占56%,偏好中风险中收益共15人占29%,偏好高风险高收益共8人占15%。
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
风险偏好形成的原因分析
据调查可得,大学生主要理财特征: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缺乏深入了解,有一定理财意愿,偏好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其中,年龄、专业以及月生活费是影响大学生投资理财情况的主要因素,高年级学生具有更为强烈的理财意愿,不同专业学生呈现出不同理财行为,金融相关专业学生更偏向稳健型理财产品,而非金融相关专业学生更激进。
1、闲置资金较少
大学生互联网理财总体偏好中低风险收益的产品,并且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投资,损失仍然在可以承受范围之内,其理财行为是偏保守理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可支配闲置资金较少,大学生还不具备赚钱能力,只有每月相对固定的生活费,扣去在校日常开销后,供其进行理财的资金相对较少。但月生活费水平不同的学生都有尝试互联网金融理财,是因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其理财门槛与可操作风险降低,为大学生互联网理财提供了极大便利。随着理财技能提升与可支配资金增加,大学生的风险偏好会适当的发生改变,高风险高回报互联网金融产品会得到更多青睐。
2、专业知识缺乏
大一学生绝大多数选择低风险稳定收益的理财产品,这是因为刚进入大一学习,理财专业知识相对比较匮乏,理财方面会选择较为保守的方式获得稳定收益。随着年龄增长与在校期间学习更多理财知识,对风险认知程度不断加深,学生对理财产品风险偏好会发生改变,具体体现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以及收益盈亏的差距。金融相关专业的学生之所以风险偏好更为稳健,源于对互联网理财产品有更多地进行专业分析与交流,有规划相对固定资金进行稳妥理财;而非金融相关专业学生缺乏理财知识且风险认识不足,故会偏好高风险产品。
3、实践经验不足
金融相关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基本上都修了“金融学”“投资学”“公司理财”等专业基础课,而非金融相关专业学生依靠自学、讲座或者校级选修课来了解理财知识,这些理财知识均为课堂上获取,是理论学习。现行校园内开设理财实践课程较少,缺乏实战经验,或是盲目进行投资最终损失惨重的经验教训,使得大学生在互联网金融理财上的选择更偏向保守、风险低的产品,甚至不敢轻易参与理财。而高年级的学生由于有较多机会外出实习工作,相比低年级学生会有更多实践机会与更理性思考选择,对互联网金融产品风险认知与偏好会发生相应改变。
4、互联网金融发展乱象
近年來,由于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监管不力导致互联网金融产品风险大。如校园贷诱导超前消费,被一时的享乐冲昏头脑而进行不良网贷,导致多起校园悲剧发生;再如曾轰动一时的“e租宝”案涉及人数达115万人,涉及资金达762亿余元,未兑付款项380亿元。这些恶性事件爆发及社会负面报道增多使得大学生风险意识增强,对互联网金融新产品存在一定的防备心理。只有互联网金融发展大环境不断改善,政府监管力度加强,互联网金融平台能够合规发展、稳健运营,才能使大学生风险偏好发生改变。
提高大学生互联网金融产品
理性投资水平的对策
1、政府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
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正在进行理财,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社会应是鼓励提倡大学生理财的,为了给学生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措施和征信系统,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作用,为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提供良好政策大环境;对出现的不良网贷现象坚决打击与取缔,如红极一时的P2P网贷产品于2020末归零,就展示出政府加强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力度与决心。这些举措保护了大学生理性投资的积极性。
2、高校加强理财教育
通过调查发现非金融专业学生对待互联网金融产品有更高的风险偏好,根源于在缺乏理财知识,易形成投资的冲动性,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理财教育,可通过增加开设理财专业知识与实验实训等全校性选修课程,或邀请互联网金融行业精英入校开办讲座,或举行互联网金融产品模拟投资大赛等鼓励大学生大胆尝试投资;教育学生如何识别合规合法的网络平台和金融产品创新,从而有效规避不良“校园贷”的诱导;教育学生掌握金融投资逻辑,从而提高其财商素养水平。
3、互联网金融企业创造合规的理财实践平台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月生活费较高,可支配的资金多,偏好高风险收益金融理财产品,为了有效服务这个目标客户群,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对大学生开展风险偏好调查及金融理财需求分析。通过大数据挖掘做到精确营销,应创新产品设计,通过技术等手段防控风险,保护大学生投资者权益与热情;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具备社会责任感,接受法律监管,尽力消除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乱象,保证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可靠性,帮助大学生养成理性投资的良好习惯。
4、大学生理性评估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高年级大学生具备高风险偏好,能承受投资损失更大些,根源于大学生随着阅历丰富与实践经验积累对风险抗压能力提升了,能更加正确把握自身风险偏好与理财能力,关注理财信息,做到不盲目跟风,加强风险识别防范能力;理财过程中遇到问题,能与家庭、学校等及时沟通,寻求帮助,通过处理问题提升自身的理财技能;理性参与投资理财能帮助形成理性消费、适度消费,杜绝超前消费的良好风气。互联网金融产品不是“洪水猛兽”,切合实际地进行正确的互联网金融理财投资行为,能为今后的人生成长打好坚实基础。
结 论
由于可自由支配资金不充裕,缺乏理财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不少缺陷,互联网理财产品风险大,这些原因使得大学生无力承担风险较大的理财产品,偏向于稳健型产品,成为低风险偏好投资者,这与当下大学生的现状基本吻合。随着政府、高校、互联网金融企业、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努力投入,积极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投资风险偏好是会越来越理性的,应动态、辩证地分析研究这一群体的理财行为。
参考文献
[1]牛瑞芳:《互联网金融》,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9年,2-6页。
[2]陈涔:《互联网金融》,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254-256页。
[3]宋妍:《风险偏好理论视野下农业产业化的困境与出路》,载《内蒙古电大学刊》,2020(05):20页。
[4]刘祥春、白冰、陈晓敏等:《大学生使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高校的调研》,载《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04):114-117页。
[5]林悦、曾征:《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理财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湖南某高校为例》,载《科教导刊》,2021(29):190-192页。
[6]芮文星、蔡炯:《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大学生理财方式的影响研究》,载《时代经贸》,2020(01):22-23页。
作者简介
罗桂芳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互联网金融
史小科 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