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螺旋 ”理论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推进的路径研究
2024-01-18周群
摘 要: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1 076万人,结构性失业矛盾凸显。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创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其与政府、企业的协同互动。因此,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为厘清政府、企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为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以期进一步加快我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3-291X(2023)24-0083-04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旨在督促落实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及时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高校而言,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对国家号召的响应,也是帮助学生成才、提高其社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新率仅为2%,对比世界平均水平10%以及发达国家20%—30%的创新率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标志性特征。从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进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已成为高校创业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
20 世纪90 年代,美国学者亨利·埃茨科维兹(Henry Etzkowit)提出了“三螺旋”理论,认为高校、政府与企业组成了知识经济社会内部创新制度环境的三大要素,三者之间根据市场要求相互联结,形成了三种力量交叉影响的动态化三螺旋关系。“三螺旋”理论视角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仅凭高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参与。三者要在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各司其职,为培养创新人才这一目标共同奋进。总而言之,“三螺旋”理论强调“政—企—校”三方联动,在耦合机制下螺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发展。
一、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172份。被调查大学生基本情况统计见表1,被调查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和参与情况见表2。
(一)学生创业参与度分析
根据华商学院历年就业质量报告统计,华商学院2018—2022届毕业生创业人数及占比如表3所示,其中创业比例最高只达1.18%,与全国2018—2022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1.9%—1.2%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可见,华商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53.49%的在校大学生参加过相关创新创业活动,其中参加过2次以上的占比15.7%。通过对问卷交叉分析发现,男学生对于创业的兴趣普遍大于女学生,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对于创业的兴趣明显大于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其中担任过班干部的人中男学生对创业的热情又高于女学生(图1)。
(二)创业实践及孵化效果不佳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态度是有想法的,但没有落到实践。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缺少创业资源,其次是难以找到合适的合作者。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缺乏的创新创业资源一是教育资金,二是创业实践基地(图2)。
(三)创业教育课程适用性不强
通过对问卷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成功创业很重要,但是普遍认为本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一般(表2),整体有待提高。希望学校能够结合实践开展创业实务类课程,聘请企业管理者来讲授创新创业课程,并希望授课老师在课程中多讲授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
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政府、企业、高校定位不明,整合机制不完善
美国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先驱,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涵盖“政—企—校”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机制。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业教育的资金支持不足,责任主要在于政府未能有效做好宏观调控、调动社会力量工作。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考虑,更倾向于直接享受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而不愿意付出更多成本去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因此,二者在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投入度不高、主动性不强。政府、企业、高校三者的资源呈点状松散结构分布,整合机制不完善,尚未形成多点互动的三螺旋结构。
(二)高校内部资源不足,创业教育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创业教育仍然主要集中在高校范围内。虽然高校出于对国家政策响应的考虑,已经开设了一些创业教育的基础课程,举办了一些技能创新大赛等,但是很多迹象表明地方高校内部相关资源不足。一方面,长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导致学生难以养成独立性、创造性等心理品质;另一方面,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创新创业课程由辅导员、行政人员或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兼任,不具备专业性。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高校为社会培养具备坚韧不拔、团队意识、创新精神的素质和能力的高水平人才,让大学生具备以市场开拓为主体的创新创业能力。但目前绝大多数地方高校只是将创业作为提升就业率的一条有效途径而已。
(三)创业政策不完善,宣传不到位
政府作为重要的支撑和服务角色,应通过相关法律制度的安排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针对创业教育制定了不少政策,但目前的政策内容主要侧重于高校内部的创业教育,大多是由促进就业的政策演化而来的。此外,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在校生并不了解大学生创业政策,甚至已经开始从事创业活动的学生对最新的扶持政策也不是很清楚。而美国创业政策主要针对企业和重大科技领域,且创业教育发展初期会定期派政府工作人员到高校举办讲座,加强学生对创业优惠政策的了解,引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创业教育是由政府和教育部门主导的,且在宣传方面有所欠缺。
(四)校企合作流于表面
企业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不仅可以给高校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也可以给高校提供成果转化的重要场所。但是,目前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主要依靠其自身的研发团队完成,与高校之间的合作联动机制尚未建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目前也只停留在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上,到企业的实践少之又少,导致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只停留在理论阶段,与实践脱节。究其原因,在于企业的逐利天性及其商业价值观弱化了其与高校之间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衡量,企业并不会优先考虑参与创业教育,从而间接导致了企业在三螺旋创业教育模型中的错位乃至缺失。
三、“三螺旋”视角下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
(一)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协同育人模式
创业教育是一个复雜的过程,政府、高校、企业中任何一方都很难独自承担创新创业的责任,需要多方的支持与合作才能构建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首先,政府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者和推动者应占据视域最高点,做好顶层设计,整体把握人才教育规划的动态,科学设定三方主体的角色,为高校和企业的创业活动和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和平台搭建。其次,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者和实施者,单独依靠政策呼吁和封闭的发展模式是行不通的,应将创新创业教育根植于社会大环境,联合政府和企业,形成一个主题明确、责任清晰的创业教育支持网络,以便各方均能共享创业教育资源。最后,企业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联合高校打造面向学生、面向社会的创新创业平台,从而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核心、企业为支撑的多边性、多层次、开放式的三螺旋协同育人模式。
(二)政府、企业、高校通力合作,完善协同联动机制
1.政府优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保障
政府在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引导创造三螺旋创业教育模型,为“政—企—校”三方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政策保障。例如,建立健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相关制度政策,进一步优化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政策环境;设立高校创业教育基金和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项目,改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资源不足问题;强化对高校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指导,通过扶持第三方非盈利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等方式,加强对高校创业教育的管理和指导;加强大学生创业社团建设,设立创新创业中心,安排政府工作人员为学生提供政策讲解服务;搭建创业孵化基地,联合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共建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必要条件等等。此外,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加强监督,注重反馈,及时修正,切实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2.高校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创业素质观
高校应深刻认识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意义,并将其融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把创意、创新、创业教育融为一体,为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提供人、财、物的支持,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把他们培养成勇于挑战、吃苦耐劳、拥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设立奖学金制度,开办有关创新创业的讲座,加强对创新创业的宣传,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业知识,从而激发创业热情。同时,加强创新创业学院的引导作用,积极举办和宣传不同种类的创新创业大赛。此外,积极鼓励企业参与互动,搭建新型创业实践平台。
(2)明确专业方向,丰富课程设计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单元。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课和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进行选择。而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应充分认识到创新驱动需求,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与产业结构进行有效对接,设立指向性明确的专业方向,丰富课程体系,开发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校内开展模拟创业大赛,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创业知识;加强校内外创业实训、实践基地建设,聘请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创业成功者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服务,让大学生了解、熟悉创业规律,掌握创业技能等。
(3)突破专业束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还处于摸索阶段,应该打开思路培养复合型人才界线,跨越文理科界线,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联系起来,打破传统的专业束缚。此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快自身创业实践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原有的创新创业导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加快科教协同步伐,鼓励教师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开展横向课题科学研究,以新的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以科研促教学,进一步提升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效果。
3.企业搭建平台,引进学生实践
创业教育不应只停留在创业具体过程的理论教学和简单的模仿、模拟上,而应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学生发展创业素质的能力教育,因此实践至关重要。企业应该联合高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搭建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实践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和实训的机会,为高校提供创业教育实践指导,建立校企人才交流互访机制,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提供良好外部条件。
(1)参与师资与课程体系建设
企业可以采用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为创业教师提供企业课程培训,双管齐下,让象牙塔里的学术理论与企业的实践前沿进一步融合。一方面,企业可以邀请行业内的顶尖科学家或工程师与高校教师探讨行业内的领先技术,共同攻克技术难点,加强理论培训;另一方面,可以让高校教师走进工厂、实验室参观,身临其境感受技术是如何转化为实用的产品的,加强实践培训。
(2)加快推动实践式教学的开展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快推动实践教学的开展。
首先,通过高校筛选,选拔优质生源进入企业实习,也可以与高校构建“1+N”校内实践基地,向学生提供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带着科研项目进入实践基地孵化。其次,设置“企业开放日”,联合高校开展交流互访活动。一方面可以让企业选拔优秀学生留任,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企业的日常运作,并激发其创业热情。再次,定期举办沙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创业的魅力,同时鼓励企业里的校友进行经验分享,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后,举办大型比赛吸引学生,提升学生的创业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创业实践中去。
(3)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协同发展
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经济的支持,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同样离不开高校人才资源的输送。企业和高校在共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应该了解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构建互利共赢的创业发展模式。例如,广东省的众多三甲医院纷纷与当地的高校展开深入合作,大力开展医学教学与科研,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共同培养医学界的优秀人才,既促进了当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医疗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群,姚晓敏.大学生创业视角下的税收政策:以广东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2(32):84-87.
[2] 严红霞.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机制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19(5):93-95.
[3] 赵观石.论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素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27):13-14.
[4] 邓晖,赖裕福.“专创融合”背景下双创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贺州学院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22,38(2):118-121.
[5] 刘尧飞.三层“金字塔”式创新创业教育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基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J].教育探索,2021(2):37-40.
[6] 陈颖滨.三螺旋理论视角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路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
Study on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Path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under the Theory of “Three Helixes”
Zhou Qun
(Guangzhou Huashang College, Guangzhou 511300, China)
Abstract: In 2022,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reached 10.76 million, and the problem of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Judging from the history of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repreneurship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alleviating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with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three-spiral innovation theory, this paper observ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nducts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by means of issuing questionnaires, and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n the basis of referring to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s at home and abroad. In order to further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ese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責任编辑 若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