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思政的表征、困境及进路
2024-01-18李铁英张豪永
李铁英,张豪永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1]这是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出的号召。在大数据时代着力将高校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向“智慧思政”推进,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经之路,更是创新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思政的多元表征
“所谓‘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思政’是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靠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最新信息技术,将智能终端与教师所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效结合,推动智能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享融合,实现以‘思想云端’促进立德树人,是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2]目前,中国高校智慧思政正处于发展阶段,只有深入认识其教学精细化、学习个性化、资源共享化的多元表征,才能揭示智慧思政发展的规律和逻辑,以助推高校智慧思政更好更快发展。
1.智慧思政教学精细化
“高校智慧思政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以精细化的数据、精细化的反馈、精细化的管理展开智慧教学。”[3]一是教学数据精细化。思政教学数据包括学生人数、学生行为习惯、学生精神状态、学生思想态度等。智慧思政可以通过学生浏览痕迹、收藏和点赞的文章及视频类型等精细化的数据直接反馈学生思想情况及行为习惯,帮助教师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二是教学反馈精细化。高校智慧思政可以通过智能软件协助教师批改和审查学生作业,帮助教师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教师可在智能软件终端直接获取精细化反馈,有助于实现思政课启智润心、转识成智、由智化行的更高境界。三是教学管理精细化。高校智慧思政教师可以将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统一用“智慧”的手段进行管理,如教师可以用“雨课堂”统计签到、用“学习通”收发作业、用“智慧树”模拟考试等。此外,高校智慧思政教师可以更加便利地收集各个教育环节的信息,并进行分析与推算,以形成简洁明了、具有说服力的书面报告,便于将其运用于各个教学管理环节,使教学管理更加精细化,最终实现“智慧管控”。
2.智慧思政学习个性化
“高校智慧思政使得学习方案个性化、个人学习规划个性化、智慧型思政课堂个性化成为了可能。”[4]一是高校智慧思政依托于大数据辅助教学,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各个班级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为不同专业和每个班级提供专属思政课程,为学生个性化思政学习规划打下基础。二是高校智慧思政为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之外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机会。在集体课堂之外,学生可借助智慧思政平台根据个人喜好和习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授课教师等,定制个性化学习规划,实现灵活定制、技术沉浸、自我超越。三是与传统思政相比,高校智慧思政学习更具个性。传统思政课堂依靠一张讲台、一面黑板、一位教师、一本教案,所有思想理论知识存在于教师的口头教学和学生的想象中,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高校智慧思政一改传统思政面貌,将科技与思政有机结合,引入了交互设备、多点触控技术等多种个性设施,新鲜感与科技感并存的交互技术、传感技术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水平、思想境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3.智慧思政资源共享化
优质思政教育资源是提升思政质量的重要条件,推进优质思政教育资源共享是思政发展的重要方向。但传统思政中因信息获取困难形成“信息孤岛”、因技术问题产生“资源壁垒”以及因地区资源禀赋差距导致思政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使得资源共享存在困难。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智慧思政打破了这种困境,以共建、共享、共用的理念促进了资源的全面收集和高效利用。一是校际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如今,信息数字化使得获取信息尤为便利,加之资源共享已成为高校智慧思政建设理念之一,高校思政课教学打破校际差异,摒弃简单竞争,构造求同存异、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5]这促使校际之间优质思政教育资源、优秀思政教师、优厚思政教学条件有了共享的可能。二是区域思政教育资源共享。传统思政资源配置导致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伴随着智慧思政的出现,高校思政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与大数据等智慧载体实现了区域之间互通共享,促进了教育资源共享化。三是全国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得益于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从全国范围内获取教育资源已经不是难题。全国思政资源共享让高校和学生轻松获取更优质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启迪思想过程中得到强大的智慧资源引领,大大提升了高校思政的质量。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思政的现实困境
高校智慧思政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局限性和走入误区的可能,尤其以人才队伍的建设、教学平台的利用、教育资源的拓展以及教学评价的效果为突出问题。
1.高校智慧思政教师业务水平有待提升
高校思政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教师则是此项重任的直接承担者。一是部分教师缺乏智慧思政思维观念。高校智慧思政的出现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变革,也是一次观念与思维的革命。但现实境况是部分教师仍然存在落后的教学思维观念,无法适应当前智慧思政的快速发展。在长年累月的教育活动中,不少教师受到知识结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已经形成固定的观念,一时之间难以转变,因而教师的智慧思维有待提升。二是部分教师缺乏智慧教学技术。21世纪以来大数据技术发展迅速,其更新换代速度之快振奋人心,但部分教师跟不上教学技术的更新速度,不适应智慧课堂的教学方法;部分年长教师已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课堂,对新兴教学技术的学习能力严重不足。这些教师因缺乏相关教学技术或教学技术不熟练导致高校智慧思政人才队伍建设陷入困境。三是大数据技术人才欠缺。大数据归根结底是一种新技术,需要专业人才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但在大部分高校思政教育人才队伍中缺乏大数据技术人才,教师对智慧思政的了解与应用能力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或是在教学期间出现技术故障时因缺乏相关技术人才无法及时解决,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
2.高校智慧思政教学平台利用不佳
智慧思政教学平台的价值能否充分实现,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真正利用好平台。当前,智慧思政教学平台在应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学平台利用率不高。大数据技术催生下的智慧思政教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要想打造精品思政课堂,需要集中各大智慧思政教学平台之长处,以补充思政教学活动之短板,方能真正提高思政教学质量。“现实中,部分智慧思政教学平台应用率仍较低,部分平台自建成起从未被投入使用,大大降低了高校智慧思政教学平台在教学活动中的存在感,也影响了智慧思政教学质量。”[6]二是教学平台应用范围不广。高校智慧思政教学平台应用的关键在于对大数据的分析、加工和运用,提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基本特征与学习需求,有效发挥高校智慧思政平台的载体作用。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智慧教学平台应用范围十分有限,部分高校和教师对智慧思政教学平台的应用仍浮于表面,即用于课前辅助备课、课中辅助展示、课后辅助作业等,并未充分展现智慧思政教学平台的优势。三是教学平台利用不充分。思政教师没有真正做到将教学平台与思政课有机融合,没有在平台建立自己的教学数据库,如分析整理课堂数据、建立备课教案本、建立与学生的互动空间等。
3.高校智慧思政教育资源拓展不足
“随着大数据的出现,数据的整合应用比分兵作战更有价值。”[7]但由于技术、思维、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因素,高校智慧思政出现了教育资源未能充分拓展、未被充分利用等现象。一是校内智慧思政教育资源未能有效利用。目前,各大高校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搭建了广阔的资源平台。但教师在海量的信息资源和繁杂多样的应用平台中难以甄选符合教学要求的教育资源,学生也无法精准定位所需或想要了解的资源动向,造成校内智慧思政教学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二是对网络智慧思政教育资源的拓展不足。网络智慧思政教育资源的优点之一是更新速度快,能够第一时间将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与思政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是智慧思政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少高校在智慧思政教育资源上投入过大但收效甚微,因而不愿在其他智慧思政教育资源上再下功夫,导致网络智慧思政教育资源的拓展不足。三是对社会性智慧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不足。社会性教育资源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类型,有形资源指人力、物力、财力和场地空间等,无形资源主要指技术、知识、组织和社会关系等。在高校智慧思政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因技术、资金、经验等问题未能整合社会性资源并进行有效转化和利用。
4.高校智慧思政教学评价效果欠佳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8]。教学评价是智慧思政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高校智慧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仍比较单一,导致评价效果欠佳。一是大多以事后评价为主,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反馈。目前,高校智慧思政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由学生课堂表现得分、作业成绩、测试及考试成绩组成,并在期末按一定比例形成学生本学期的最终成绩。“这样的事后评价方式显得粗略且滞后,不利于教师及时与学生沟通学习方面的不足,通过评价反馈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9]二是仅关注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忽略了学生价值取向的养成评价。目前,高校智慧思政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品格养成”的评价弊端。评价结果仅取决于该课程的最终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以及对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的效度。三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忽略了师生互评、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学生是为了检验学生学习成效,学生评价教师也是为了评价教师服务学生的水平,一切都应围绕学生展开。”[10]高校智慧思政教学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忽视了利用平台进行师生互评、学生自评与互评的重要性。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思政的实践进路
如何推进智慧思政的进展,顺应时代潮流,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是一项重要课题。
1.大力建设智慧引领的人才队伍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智慧思政思维、对大数据时代智慧思政适应性强、能够操作与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智慧引领型人才队伍是推进高校智慧思政的关键举措。一是树立教师的智慧思政思维,强化其智慧思政意识。“高校智慧思政是大数据时代下的新兴产物,部分高校教师却未能快速形成相匹配的智慧思政意识。”[11]因此,需对高校智慧思政教师队伍进行思维培训,打破原有封闭、固化的思维模式,注入开放、科学的思想观念,以强化智慧思政意识。二是加强教师智慧思政技术培训,提升智慧教学水平。若想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就需要提高教师人才队伍对智慧思政技术的运用、处理、分析等能力。因此,加强教师智慧思政教学技术的培训,尤其加强对大数据基本知识、数据软件运用技能和数据图表分析能力等相关培训,帮助教师快速掌握智慧思政教学技术,不断优化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三是引进大数据技术人才,优化教师人才队伍结构。针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实践性差、不能适应大数据技术发展等问题,以培养大数据技术人才为目标,着力引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教学实践经验丰富、能适应智慧教育发展的师资力量。同时,配套专业的技术人才还能不断深入开发和升级智慧思政数据存储结构,加强高校信息系统建设,从而提升高校思政教师以技引智、以智促行、以行塑人的能力。
2.持续完善智慧升级的教学平台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持续完善智慧升级的教学平台。一是综合利用多种智慧思政教学平台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高校智慧思政教学应将多种智慧教学平台按功能特点和优势进行分类归纳,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按需集中不同平台优点,综合利用并穿插于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在党史学习、法治教育、品德教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体验。二是围绕智慧思政教学平台的功能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回应学生的学习诉求。大部分高校智慧思政教学平台拥有完备的教学资源,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功能与资源较为单一。高校智慧思政教学应围绕平台功能,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进行精心设计,扩大平台的可利用范围,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智慧思政教学工作。三是将高校智慧思政与技术平台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平台拓宽教学渠道。“以数据平台深度赋能智慧思政,促进高校思政在数据平台上实现空间互联、同步授课、远程控制、云端存储等新的飞跃”[12],并以此扩展学生视野,全面灵活、智能精准地培养发展全面、视野广阔的时代新人。
3.深度整合智慧优化的教育资源
高校智慧思政需不断将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深度整合、智慧优化,在对信息数据的筛查与优化后建立相应的“资源池”,以便学生能够接触到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一是深度整合与优化校内教育资源。“对于校内现有教育资源,可通过分类整理、二次加工等方式进行整合与优化,便于教师查找教学资源,也利于学生按需索取。”[13]二是深度整合与优化网络教育资源。对于网络教育资源,高校需通过大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剔除不符合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需求、不符合智慧思政教育目标的内容,在保留精华部分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以智慧升级的网络教育资源作为补充,有助于丰富高校智慧思政的教育资源。三是深度整合与优化社会教育资源。高校智慧思政不应局限于校内资源与网络资源,要不断从社会上汲取并整合各类优质思政教育资源,可借助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文化场馆中的相关资源,发挥此类场馆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参观与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思政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也可利用全息影像技术打造社会情景,使高校智慧思政实现理论知识、情景仿真、场景互动的一体化教学。
4.不断优化智慧发展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评价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价值取向等方面作出正确、全面的判断,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14]。一是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的结合。高校智慧思政的教学评价应通过大数据技术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动态分析,随时跟进和更新学生的学习动态,以此作为教师动态评价和考查学生在知识积累、情感养成、价值导向方面的重要依据。同时要结合传统以结果为导向的静态评价,动静结合,对学生的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二是依托大数据时代,将知识评价与价值评价相结合。高校智慧思政教学评价应依托大时代,不仅要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还要结合价值评价,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价值教化,并跟踪考查学生的价值养成情况,确保其价值取向契合时代要求[15]。注重知识评价与价值评价相结合,使高校智慧思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有助于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三是依附智慧思政平台,将师生互评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以智慧思政平台为载体,制定学校统一的评价标准,师生可按照标准进行留言互动、匿名评价,进而提升评价的客观性。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能、教学风格、教学效果等多方面评定,形成更为全面的评价;通过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价值的评价,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评价。另外,为提升评价的准确性可依附智慧思政平台完善评价后的追踪机制。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师生进行相应的奖惩反馈,以便更好地发挥评价的监督和促进作用,为高校智慧思政注入活力。
四、结 语
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技术,更应是一种为高校思政教学赋能的方式。身处大数据时代,面对教育环境的改变、教学技术的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将大数据理念深植教学之中,从教师队伍、教学技术、教育资源、教育评价等方面出发,以大数据技术助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断向着高水平“智慧思政”的方向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