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不“隔代”,幸福天伦从中来

2024-01-18吴婧茸

现代苏州 2023年24期
关键词:祖孙隔代苏州

记者 吴婧茸

在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年轻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社会现实原因将自己的孩子交由父母代为看管,使得“隔代教育”,成为当下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对此社会现象,唯亭街道于2018年设立隔代教育项目,开设有关隔代教育系列的公益课程及活动,5年来该项目共开展活动280场,服务对象累计近3万人次。在唯亭街道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逐渐形成了互补模式,越来越多的家庭父母上班无虑,孩子成长无忧,老人心有依托,家庭和谐美满。

在一个初冬阳光很好的周四下午,梁爷爷和孙女正在高浜社区居委会参加一场“如何提高孩子专注力”的隔代教育专题讲座。现场200多个座位满满当当,老师从“培养孩子专注力路上家长最容易踩的10个坑”开始为大家讲解。梁爷爷第一次知道,原来平时孩子在专心做事,而自己给孩子递水擦汗,嘘寒问暖的这些事,实际上是对孩子专注力形成的破坏。原来孩子本身在做事的时候是十分专注的,只不过总会遇到成人的各种各样的“善意”打断孩子。

“我和老伴儿非常喜欢我们的小宝贝,一心尽力照料好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但隔了一辈,在对孙辈教育的过程中总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今天参加的这场活动,老师们那幽默接地气的授课方式,不但用了大量生动、鲜活、贴近生活的案例,还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不同教育类型以及不同教育方式的利弊,让我们这些老年人了解了正确的教育观念。讲座结束后,大家还共同探讨,相互摸索教育分歧中的平衡互通点,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今后我还要继续参加这类的活动!”梁爷爷说。

在期待中,应运而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家是孩子成长的港湾,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可以铸就一个温馨的心灵归宿。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隔代教育”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形式,祖辈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教育作用。

近年来,唯亭街道隔代教育服务已深入人心,成为唯亭街道的品牌项目,受到广泛关注,服务了辖区内千家万户,隔辈亲、智慧爱,让孩子们有了更好的成长空间。

2018年起,唯亭街道妇联委托社会组织对本辖区内近千户家庭进行了综合问卷调查,调查得知唯亭街道绝大多数家庭的教育模式是祖辈与父辈一起养育,占比约70%。且祖辈家长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及有效的育儿方法。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与孩子父母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分歧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效果不明显、教育方法单一落后。很多家庭都表达出对隔代教育的认同和期待,希望街道社区可以围绕老年人如何转换角色,当好隔代家长;如何学习新知识,和孩子一起成长;如何处理好与儿女、孙辈、亲家,乃至学校、社会的关系;如何跨越‘代沟’,更有效地教育好下一代等内容开设相关活动和课程,帮助长辈们科学育儿,减少养育矛盾,提升家庭幸福感。”唯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妇联主席曹韵颖表示。于是,唯亭街道“隔代教育”项目应运而生。

育儿更科学,生活更幸福

在曹韵颖看来,隔代教育的优势大于劣势。“在经验上,祖辈是过来人,有照料孩子的经验和耐心;在时间上,祖辈大多是退休人员,相较父母而言,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这不仅有助于父母辈兼顾家庭与事业,还可以让祖辈在含饴弄孙中享受晚年乐趣。如果可以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旧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养水平,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相信一定可以让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为此,5年来,唯亭街道针对70%以上家庭的隔代教育现状,立足给予每个家庭实在落地的教育帮助。就“共建爱宝宝、爱祖辈、爱家庭的三爱家庭”为总目标开展服务活动66场;以“古韵今风、创新育儿”为宗旨,将隔代教育向横向和纵向延展,分为线下八大系列和线上三大系列开展了服务活动线下80场和线上30场,共计110场服务活动。2023年在往年的基础上,唯亭街道纵向继续拓展0-3岁婴幼儿、3-6岁幼儿、7-12岁儿童、13-15岁青少年全年龄段隔代教育,横向继续深入实施祖孙两代喜闻乐见的亲子活动项目,创新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教育内容,发展提升老一辈育儿知识技能的有效途径,服务活动80余场,服务对象累计超2万人次。

“现在我们的隔代教育项目九大系列服务活动既囊括了往年家庭喜闻乐见的服务活动内容,又将现代教育方法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线上课程与线下活动相结合,活动总是场场爆满,大家总是嫌这样的活动还不够多呢。”唯亭街道妇联副主席徐菁说。

隔代不隔亲,有爱共成长

“教育孩子关键不在于谁带,主要在于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现实中,因为两代父母的生活和成长环境有着显著差异,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会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多沟通多学习。

家住厦亭社区的卢阿姨上周带着孙女参加了一场“苏州童谣祖孙亲子服务活动”。在巾帼志愿者的带领下,在一片吴侬软语声中,祖孙两代用打击乐器卖起了糖粥,手舞足蹈唱着苏州童谣:“笃笃笃,卖糖粥,三斤核桃四斤壳,吃子倷个肉,还子内个壳……”亲密无限、乐趣非常。卢阿姨感慨说:“苏州话好啊,地方方言很重要,要不然咱们孙子孙女都要忘记老祖宗的东西了呢。”话虽朴实,情谊很真。传承与保护苏州话是每一位苏州人的责任。然而伴随普通话的普及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苏州本土很多孩子已然听不懂也不会说苏州话。针对这一社会现象,2023年唯亭街道隔代教育项目分别在浦田、虹桥、古娄二村和厦亭4个社区连续开展了4场苏州童谣祖孙亲子服务活动,以经典苏州童谣为主要素材,从“苏州闲话”的发音开始指导,同时融合游戏、音乐、儿歌等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孩子学习苏州方言。

在不远处的悬珠社区,小满小朋友和爷爷奶奶度过了一个愉快又有意义的周末。他们刚参加了“祖孙同台 戏剧共乐”祖孙戏剧节隔代教育项目活动。在巾帼志愿者老师的引领下,他们祖孙同台表演了《拔萝卜》《狮子拔牙》《屈原》三个儿童剧目呢,现场气氛极其活跃。爷爷说这是他第一次和孙子同台表演,这样的活动,既让祖孙两代人共度了高品质又有意义的周末,又增进了相互了解和亲子感情。2023年,唯亭街道祖孙戏剧节隔代教育项目在高浜、龙会、阳澄湖、悬珠四个社区开展,服务了百来户家庭。别开生面的隔代教育项目获得了唯亭街道居民们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在活动中孩子和家长一起携手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祖孙隔代苏州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祖孙情
亲情祖孙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祖孙博弈
苏州一光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败归咎于“隔代教育”,爷爷奶奶不背这个锅!
苏州十二忆
隔代教育为何总“两头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