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儿童校外生活状况报告:技术报告
2024-01-18中国儿童中心课题组
编者按:2021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意见实施以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联动、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并进,教育生态重塑、育人本质回归,被“挤占”的校外时间得以“归还”给孩子,儿童校外生活呈现新风貌和新特征。
同时,“双减”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202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指出:“‘双减’政策落地有一个过程,要久久为功。”要继续巩固“双减”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需要了解新的教育生态环境下校外教育的新进展,儿童和家长面临的新问题、新需求。为此,中国儿童中心专门成立课题组,联合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研究院和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于2023年3—6月组织开展了“‘双减’背景下儿童校外生活状况”调研。本刊将陆续刊发“双减”背景下儿童校外生活状况系列调查报告,从不同维度展示“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课后服务类型与质量、家长的家庭教育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校外培训机构管控及内容供给、儿童校外生活内容安排与时间分配等方面的实际状况,展现儿童和家长的新期盼,倡导全社会形成减负共识,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敬请读者关注。
摘 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出“双减”重大决策部署。“双减”意见实施以来,校内教育增质提效,儿童校外时间增加,自主时间增长,儿童校外生活呈现新风貌和新特征。2023年3—6月,中国儿童中心专门成立课题组,联合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开展了“双减”背景下中国儿童校外生活状况调查,收集了全国11省12市62所小学和61所初中35809名学生、37197名家长、3403名教师和107名校长的有效数据。本技术报告基于调查数据,从调查工具的框架指标和问卷维度设计、抽样设计和实施程序、数据采集和清理、调查对象分布情况等方面对此次调查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双减”;校外生活;课后服务;社会与情感能力
中图分类号: 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502(2023)06-0011-14
作者简介:中国儿童中心课题组组长:苑立新,中国儿童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研究方向为校外教育、儿童发展。副组长:薛海平,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教育管理、教育政策、校外教育;朱晓宇,中国儿童中心科研部部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儿童保护、儿童参与和校外教育。主要执笔人:魏一、肖凤秋、杨路波、韩一鸣。魏一,中国儿童中心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评价与促进;肖凤秋,中国儿童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校外教育与儿童发展;杨路波,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校外教育、教育发展与教育政策分析;韩一鸣,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校外教育。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1]。“双减”意见落地两年以来,儿童放学后、周末和节假日的校外生活在悄然改变,儿童校外生活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备受关注[2-4]。为此,中国儿童中心专门成立课题组,联合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双减”背景下中国儿童校外生活状况调查,旨在全面调研“双减”意见实施以来,不同地区、不同学龄段儿童的校外生活现状,分析影响儿童校外生活状况的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预测儿童校外生活对于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决策者、管理者和广大校外教育工作者提供启示和建议。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对不同地区、不同学龄段的儿童的校外生活情況进行全面调查,通过调查描述“双减”意见实施两年后儿童的校外生活现状,探讨什么样的校外生活方式有利于儿童全面发展,以及哪些因素影响着家长或儿童对校外生活方式的选择。
(二)调查对象
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校外生活存在差异性,本次调研选取了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及其抚养人、学校教师和校长作为调查对象参与本次调查。涵盖全国11省12市的62所公办小学(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和61所公办中学(初中八、九年级)学生及其家长,相应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及学校校长。
(三)调查抽样程序
本次调研采取典型城市及其周边农村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
第一阶段:按照中国城市行政级别进行分类,将我国城市分为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4类城市。综合考虑地理方位、儿童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差异以及“双减”意见试点,选取北京作为直辖市的代表,选取长春、成都、南昌、广州作为省会城市的代表,选取无锡、安阳、潍坊和绵阳作为地级城市的代表,选取长治、浏阳和都匀作为县级城市的代表。其中,北京、广州、成都、长治为2021年全国“双减”试点城市。合计选取12个城市及其周边农村地区作为调查点。
第二阶段:考虑到北京、广州等规模较大的城市内部,不同区域之间教育质量、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教育差异性原则,在特大城市选取2个城市地区、1个农村地区;在省会城市选取2个城市地区、1个农村地区;在地级城市和县级城市选取1个城市地区、1个农村地区。特大城市每个区选取不同水平、不同学段的学校8所,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和县级城市每个区选取不同水平、不同学段的学校4所。
第三阶段:在各城市内,选取不同地区、不同示范类型的学校,并随机抽取不同年级的班级。以地级城市和县级城市为例:城市地区对象选样程序为,在每个被选城市分别选取1个城区,在每个城区里选取示范和非示范2类学校,每类学校各选1所小学和1所中学。农村地区对象选样程序为,在每个被选城市周围选取中等水平的农村,从中选取示范和非示范2类学校,每类学校各选1所小学和1所中学。
第四阶段:在每所学校中,随机选取所调查年级(小学调查二、四、六年級,初中调查八、九年级)的4个自然班的全体学生及其家长,所调查年级的所有学科任课教师各1名,校长或副校长1名,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四)组织实施过程
在正式施测前,首先开展了两轮预调研。正式调查时间为2023年3—6月。本次调查采用网络调查,项目组委托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提供技术支持,根据不同调查对象类型生成相应的问卷链接。学校校长、教师、家长三类人群通过手机短信中的链接直接填答问卷;学生由学校组织集中填答或由学校安排家长协助完成填答。问卷收集完毕后,项目组根据参与者答题情况,进行第一轮废卷清理工作,初步清理不认真填答、作答时间过短等无效数据,建立2023中国儿童校外生活学生数据库、家长数据库、教师数据库和校长数据库,并根据唯一编码(ID)对不同来源的数据库进行整合。
二、调查工具的设计和开发
(一)调查框架和指标设计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涵盖三部分:“双减”背景下儿童校外生活状况、儿童校外生活的影响因素和校外生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测评指标涉及参加调研的儿童和家长的基本信息、校外时间利用状况、课后服务和课外班状况、儿童智力非智力发展指标等多方面变量。
“双减”背景下儿童校外生活状况涵盖了广度(活动的类型)、强度(各项活动持续的时间)、社交度(主要陪同人)、满意度(儿童对活动的喜欢程度)、重视度(父母对活动的重视程度),并记录了儿童在各项活动中是否使用电子产品,总体上反映了儿童校外生活的基本状态,具体的儿童校外生活活动类型见表1。校外生活部分问卷的设计参考了2018年9—12月中国儿童中心开展的儿童校外生活状况调查的问卷[5],以及安在真等学者提出的儿童校外生活分类等[6]。此外,项目组还调查了课后服务情况和课外班情况,涵盖了现状(学校/机构开展情况、参与情况、费用等)、原因(目的)和效果(态度),反映了“双减”意见实施对儿童、家长产生的影响效果以及家长的应对方式。
儿童校外生活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层面的因素。儿童校外生活的安排从微观上受到个体特征的影响,从中观上受到家庭背景和教养投入的影响,从宏观上受到社会群体文化的影响,反映了多样化的儿童发展路径。因此,本调查将儿童校外生活状况作为基本分析单位,通过分析个体、家庭、学校等不同层面的变量对儿童校外生活时间利用的影响,来探究我国儿童校外生活状况的影响因素。
校外生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包括对其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智力因素涉及学业表现、学习压力、认知策略等;非智力因素涉及儿童身体发展指标、社会与情感能力等。这些变量反映了校外生活对于儿童生理、心理、认知、社会与情感能力等多方面的作用,进而倡导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校外生活方式。
本调查总体的分析框架和指标见表2。
(二)问卷的设计和开发
本次调查共使用四套测评问卷,以下列出了各分问卷的维度:(1)学生问卷(儿童自己填答,小学二年级由家长协助填答,见表3);(2)家长问卷(家长填答,见表4);(3)校长问卷(被调研儿童所在学校的校长填答,见表5);(4)教师问卷(被调研儿童所在年级的教师填答,见表6)。
(三)工具的预试和修订
儿童校外生活问卷的编制过程中,经过了两次预测试。第一次预测试,主要是个别访谈和小范围测试。访谈和测试选取了北京市、济南市小学和初中阶段共25名学生及其家长,初步考察问卷题目的适用性、评分方式的可行性以及测试问卷作答时间等。第二次预测试,是较大范围的集体测试。测试选取了南昌市868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72名教师以及1名校长进行测试,考察问卷内容、题目数量、施测方式等对于不同参与者的适用性,以及学生问卷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的适用性等,预测试后项目组对测试工具进行题目的修订和呈现形式的调整。
三、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一)调查数据处理
本次调查采用 SPSS 26. 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儿童校外生活状况以描述性统计为主,影响因素以差异性检验为主,校外生活对儿童的作用以相关性分析为主。因为本次调查采取典型城市及其周边农村抽样的方法,调查分析结果仅代表被调查城市和农村儿童状况。
本调查使用的儿童个体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以及儿童校外生活与教育变量定义见表7。
(二)问卷填答情况统计
本次调查在全国11个省、12个市的62所公办小学和61所公办初中共收集学生问卷38591份,家长问卷40916份,校长问卷107份,教师问卷3479份,剔除未签订知情同意书、重复作答、作答时间过短的无效样本后,得到有效学生问卷35809份,有效家长问卷37197份,有效校长问卷107份,有效教师问卷3403份。将学生和家长数据库进行匹配,得到有效的学生-家长匹配问卷32336份。
家长问卷69.8%由儿童的母亲填答,27.4%由儿童的父亲填答,1.5%由儿童的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填答。
(三)儿童基本情况统计
不同地区儿童样本量的基本信息见表8。男生18365名(51.3%),女生17444名(48.7%)。小学二年级7022名学生,四年级7450名学生,六年级7222名;初中八年级7584名学生,九年级6531名学生。示范学校学生18438名(51.5%),非示范学校学生15013名(41.9%),其他学校学生2358名(6.6%)。
独生子女15269名(41.0%),非独生子女21928名(59.0%)。学生户口所在地是城市的有18463名(49.6%),户口所在地是农村(包括乡镇)的有18734名(50.4%)。学生居住地是城市的有25890名(69.6%),居住地是农村(包括乡镇)的有11307名(30.4%)。
(四)父母基本情况统计
父母样本量的基本信息见表9。父母最高受教育水平為初中及以下的10061人(27.2%),高中的8669人(23.4%),大专的5545人(15.0%),本科的9257人(25.0%),硕士及以上的3450人(9.3%)。父亲职业类型比例较高的包括自雇职业(自由职业、个体经营、务农等,41.2%),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工程师、科研人员等,13.0%),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产业工人,9.8%)。母亲职业类型比例较高的包括自雇职业(36.8%),专业技术人员(14.2%),社会生产服务人员(服务员、售货员等,9.6%)。
(五)研究中所用量表信度、效度
本调查使用的量表有认知策略量表和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问卷。在本调查中,认知策略量表信度较好(Cronbach's α=0.949),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两个维度上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33、0.870。效度分析表明,两因素模型拟合最好,KMO值为0.931,各维度的平均方差萃取 AVE 值分别是0.750和0.815,大于0.5,量表的聚合效度和结构效度均较好。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学生问卷)在交往能力、协作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开放能力和任务能力各分量表上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54、0.938、0.794、0.921和0.790,信度较好。该量表的效度已经过验证,结构效度较好[7]。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
[2] 周洪宇,齐彦磊.“双减”政策落地:焦点、难点与建议[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43(01):69-78.
[3] 宁本涛,杨柳.中小学生“作业减负”政策实施成效及协同机制分析——基于全国30个省(市、区)137个地级市的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22(01):9-16+23.
[4] 周洪宇,齐彦磊.从“双减”到“双增”:焦点、难点与建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3):1-6.
[5] 苑立新. 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校外生活状况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6] AHN J , YOO J P. Patterns of time use among 12-year-old children and their life satisfaction: A gender and cross-country Comparison[J].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2022,15(03):1693-1717.
[7] 张静,唐一鹏,郭家俊,等.中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之技术报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9(09):109-126.
Technical Report: The Report on After-school Life of Children in the Context of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Research Group of the China National Children's Center
(China National Children's Center)
Abstract: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t its core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healthy and comprehensive growth of students a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has made a major decision on rolling out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olicy, school education has seen a rapid growth in its quality and efficiency, with more independent time for after-school education which has developed into various styles with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March and June in 2023, the China National Children's Center established a research group,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Institute of Exterral Education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t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and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 Survey at Peking University, conducted a survey on the after-school life of Chinese children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which collected valid data from 35,809 students, 37,197 parents, 3,403 teachers, and 107 school principals in 12 cities of 11 provinces across the country. Based on these data, the technical report gives a full explanation of the survey, spanning from its tools design of framework indicators and questionnaire dimensions, to sampling method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 data collection and cleaning, and distribution of survey objects.
Keywords: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After-school Life; After-school Services; Socio-emotional competence
(责任编辑:张欣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