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斗”璀璨:孙家栋的故事(上)

2024-01-18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4年1期
关键词:原子钟孙家系统工程

他,主持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为代表的45颗卫星的研制和发射,主持我国月球探测、北斗导航重大航天工程的研制工作,为我国突破人造卫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就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深空探测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开创者之一的“两弹一星”元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

2004年3月,中国绕月工程正式启动,孙家栋被任命为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同年12月,继20世纪90年代担任北斗一号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后,他再次被任命为北斗二号系统工程总设计师。75岁的孙家栋进入他一生中最忙碌的时期。

一肩挑着“北斗”,一肩压着“探月”。“星星”与“月亮”紧密相伴。常常上午开“北斗”会,下午又要研究“探月”。孙家栋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

1989年2月,美国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成功发射第一颗组网工作卫星。1994年美国将24颗卫星部署在6个地球轨道上,gps系统覆盖率达到全球98%。俄罗斯1995年完成了格洛纳斯系统卫星星座的组网布局。

孙家栋对此坐不住了,他知道卫星导航系统对于国家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大意义。他更清楚,一个国家假如使用别人的卫星导航系统,无异于将命运的绳索交给别人。

1994年12月,孙家栋被任命为北斗一号系统工程总设计师。重任在肩的孙家栋满腔热血、满怀激情。

2000年10月31日、12月21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分别将第一、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

双星组成的北斗一号系统能全天候、全天时地提供卫星导航信息,还具备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仰望星空,孙家栋的眉心微微蹙在一起,无形的压力和紧迫感爬上心头。

星载原子钟像一只“拦路虎”,横在北斗二号系统面前。时间和空间位置信息,都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卫星的位置信息和星上精准的时间信息,是导航卫星最核心的两大参数。

星载原子钟被称为导航卫星的“心脏”。如果原子钟误差1纳秒(10亿分之一秒),就意味定位会有0.3 米误差。

当时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具备星载原子钟的研制能力,由于中国当时的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只好去国外买。北斗一号卫星用的两只原子钟是进口的,指标很低,算是勉强能用。

北斗二号卫星研制初期本想走老路,还去国外买。但国外好几家都以保密为由,一口回绝了。后来,好不容易找到欧洲一家厂商,答应卖给我们一款产品,技术参数基本够用,正准备签合同。没想到除了价格一涨再涨,对方还附加了一系列霸王条约:比如卖给我们的产品,档次要比他们用于伽利略导航系统的低一个级别;发货时必须等待他们国家有关部门批复等。

孙家栋对时任北斗二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谢军说:“我们再也不能对进口产品存在依赖性了。星载原子钟必须下决心自己搞,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做出自己的品牌。”

终于,有3家科研单位分别研制成功各有特色、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满足北斗系统工程要求的星载原子钟——中国终于有了自主研发的原子钟。

那天,孙家栋亲自见证了4 台完全符合技术要求的国产原子钟,装载在北斗二号系统首颗卫星上。

(摘编自《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原子钟孙家系统工程
LARGE TIME BEHAVIOR OF THE 1D ISENTROPIC NAVIER-STOKES-POISSON SYSTEM*
京德智慧高速信息化系统工程
超高精度计时器——原子钟
用于小型铷如原子钟中介质谐振腔激励分析
鸟巢大作战
大钟惊魂
玩转正阳门
广州新型有轨电车通信系统工程应用创新
原子钟频跳快速探测方法
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