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保江:中国式现代化热点背后的冷思考

2024-01-17韩保江

祖国 2023年22期
关键词:中国式人口现代化

文/韩保江

韩保江 张帅 摄

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将其作为未来27 年全党全国的一个主题工作。从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到现在,有关中国式现代化的宣传热度也很高。在这样一个关于安全方面的论坛上,我想从经济安全角度出发,对中国经济进行一些冷思考。

近20 多年来,中国不断走向海外市场,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提出“一带一路”之后,中国对外贸易合作更是取得长足发展。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而且还是中国式的:从经济建设到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关系建设,还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设,要实现如此宏大的一个发展目标,其背后难度当然也是前所未有的,相关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难题,就是人口老龄化导致中国潜在增长率下降的问题。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进入了低速或者叫中高速增长期,是一个相对低速增长的阶段。导致这样一个原因,除了经济平均速度减速以外,就是人口老龄化问题。

我们紧接着要应对在人口红利已经减少的情况下,人口本身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将进一步显现。

一是人口成本明显增加,人口红利带来的好处现在边界几乎是零。

二是产业外迁速度会进一步加大。我们估算大概到2050 年中国托养老龄人口将超过劳动人口。2050 年我们实现现代化的时候,那时候40%的劳动人口养着50%的老人。这将是个巨大成本。

GDP 增长率:人均GDP 增长率加上人口增长率。现在人均GDP 增长率已经增长很慢,人口增长率是负的。因此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持续走低。劳动力不充分是我们面临的很突出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去差距被锁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原来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现在中部崛起过程中,可能安徽合肥发展快一点,江西赣州发展快一点,因为它承载着发达地区的生产力转移比较积极,这些地区的产业、工业化和发展水平比较快。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就没发展,比如今年1-9 月份东部的投资增长5.4%,中部、西部都是负增长,都是负的0.8%-1%,东北最差是负的2 点几%。这些地区没有投资,它跟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东部是正的5.4%,这边是负的2 点几%,换句话说落后地区会更落后,发达地区会更发达,两极化的问题可能很难解决。尤其现在中西部地区实行总体功能区之后,中部地区大量以农业、自然生态产业为主。而这些地区划的土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空间大。

第三、这个问题是我们要研究的,我们确实赶上了新一轮的革命。新型工业化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效率、很多的便利,但是人不得不正视,一个人与机器共存的时代即将来临。新的人类科技伦理问题,这个挑战事实上也越来越严峻。比如数字技术带来很大问题,原来有人认为数字经济来临,人人都是数据的发布者,数据的发布者,人人都可能利用数据发财,数字经济下可能实现人类共同富裕。但是现实发展证明,数字条件下的垄断性由于大量的占有数据,通过数据去薅羊毛,比原来的土地资本、工业资本的盘剥更甚。

北京海淀是全北京市财政收入状态最好的,就因为有一个抖音在海淀。过去那个地主周扒皮搞剥削,还得装鸡叫。现在企业用大数据赚钱都是自己计算好的,想收多少钱公式就算出来了,现在经济分配更具有隐蔽性,也更具有残酷性,特别是导致大量失业的残酷问题。

国外也有计算,美国人当时可能也是别有用心,我们对数字经济的过度热心,在整个科技没有做好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数据时代带来对伦理、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可能是灾难性的。试想现在AI 已经有意识了,它现在已经有了7、8 岁孩子的能力,如果长到13、14 岁叛逆了,我不知道怎么驾驭这些机械。

现在最关键问题还是内患,就是经济带来的问题。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是水落石出效应。尤其是现在发展速度降了,原先风险都在水面之下,现在发展速度降了,水落石出,很多风险都浮出水面。最近中植系又暴雷了,就像类似的金融风险,包括地方的财政风险等;由于对于土地财政、房地产过渡依赖的政治经济风险,粮食安全风险,能源安全风险,我觉得这些都是绕不开的问题。

要思考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当中难题出路,主要任务还是统筹好有效提升和量的增长,保持合理必要的速度。上一届会议上,我说稳增长是最大的安全,经济不灵了,这个速度降下来了,实际上很多东西就包不住。现在很多地方环境保护过度。有些地方把森林管起来,公园管起来,把人弄到小小的地方,野猪却可以到处吃饭,现在人和自然是一种什么关系?是人类被压迫的关系,还是人能进去与保护区内的环境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现在许多地方还是教条的在理解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绿色发展。

我觉得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只有经济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才能用最小投入换取更高的生产率,特别是权属上的提高,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

第二是统筹好供给侧结构与扩大内需的关系,并将这两个发展动力统筹好。

《祖国》杂志社常务理事张玉祥(左)、社长龚泓铭(中)、执行社长兼总编辑程四化在论坛现场。 陈小琴 摄

第三是创新驱动,解决卡脖子的问题、“缺芯少魂”的问题。对华为取得这样的成绩的同时,我觉得还是要冷静下来,正视差距。特别是要在基础研究、基础学科、基础投入上下功夫,尤其是要考虑怎么样保护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现在看,有的领域中“帽子”满天飞,而许多“帽子”下都存在水分。有许多扎扎实实做基础科研的人被文山会海所累,牵扯大量精力,也没有更多的能动性去做科研。如果干部有躺平,现在科研人员躺平现象也很严重,各种各样的填表、考核、留痕等制度能否被科学简化,将科研人员的生产力解放出来。

第四是推动高水平开放。最好的还是安全开放,就是融入国际社会越深,国际社会对你依赖程度越高,安全性就越高。

第五是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换句话说,最大的安全就是发展,只有经济持续的发展,才能避免上文讲到的水落石出效应。我觉得我们国家只要内部不出问题,外患也就好解决。如果内忧外患同时发生,那我们国家现代化事业则可能遭遇一个严重打击。

第六是还是要继续深化改革。要重点思考现在的经济体制怎么样才能更有利于激发社会的发展活力。

相关领导必须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秩序和活力的关系。说到底搞现代化没有效率是万万不行的,但是如何在开展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兼顾好公平和秩序,这是我们治国理政、经济工作要重点思考做好的问题。

猜你喜欢

中国式人口现代化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式性感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