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症”对策研究
2024-01-16施小融
施小融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要素[1]。1989 年Byram 指出,文化是外语教学中的 “隐性课程”,语言教学不能抛开文化内容的讲授而独立存在[2]。在某种程度上,英语教学就是文化教学。外语教学不仅是引进、学习外国的语言和文化,也承载了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任务[3]。然而,近年来我国英语专业教学过于重视目的语文化的传授与学习,却忽视了母语文化的培养。如果学习外语的同时抛弃了母语,学习了外国文化,抛弃了本国文化,那就失去了外语学习的意义[4]。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交流,尤其是进行跨文化交流。高校英语教学不只是单纯进行语言教学,更重要的是进行文化教学,教学中不能将两者隔离开[5]。外语教学旨在增进世界各国之间更好地交流互鉴。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能够充分领悟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才可以更好掌握英语知识,从而在跨文化的语言沟通交流中做到坦然自若,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可时至今日,“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在我国依然普遍存在。失语症(Aphasia)原来是一种医学术语,指大脑损伤后所造成的语言障碍[6]。“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在外语界最早是由从丛教授提出的,指的是中国学生能够用英语流利介绍欧美等国家文化,但是无法顺利地向国外友人阐述我国文化习俗、历史等[7]。中国文化 “失语症”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界定:中国文化和失语症[8]。从广义层面来看,中国文化是各个民族风俗习惯、精神与思想等的统称;从狭义层面来看,中国文化表示的是我国汉语言文字、地理、历史、戏曲及服饰等。“中国文化失语” 现象的产生导致高校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可程度持续降低,学生未能成长为本土文化的弘扬者与传承者[9]。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文化 “失语症” 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改善英语专业文化教学效果提供帮助。
1 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文化 “失语症” 现状调查
本文选取江苏省某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大三13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所有学生均通过了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并且拥有较为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英语语言国家的相关文化习俗。本文采用纸质版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主要涵盖测试问卷以及调查问卷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每位学生的母语文化知识英语表述能力进行检测,另一方面获取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测试问卷主要涵盖三大部分,分别为关于我国文化知识的填空题、关于我国文化知识的汉译英题及英译汉题。具体来说,第一部分关于我国文化知识的填空题,总共设置了10 道题,其内容都是学生在中学时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让学生使用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完成填空,重点涵盖地理、文化及文学等部分内容,如要求学生用汉字与英文写出 “四书” 是哪四本书。第二部分要求学生将我国传统文化知识转化为英文,主要涵盖文学、传统节日、地理及饮食等内容,如故宫(the Imperial Palace)。第三部分要求学生根据英文句子翻译成相应的汉语,主要涵盖文化、历史等内容,如英语lunar calendar 翻译成 “农历”。调查问卷涵盖了五个方面,分别为学生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掌握情况、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课程规划、西方文化课程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讲授中西方文化知识的情况、学生对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的看法。要求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完成所有调查问卷题目,之后将其上交给教师。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测试问卷得分情况
如图1 所示为测试问卷的具体得分情况,由此可知,中文填空得分为54%,而英文翻译得分仅为34%,相较于中国文化知识翻译得分更高一些。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22.0 进行分析,采用t 检验,当P 小于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中国文化知识中文填空和中国文化知识翻译两者有着较大的差异,t 值为7.022,P 值为0.01。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英语专业大学生存在中国文化 “失语症” 现象,也就是大学生不具备将我国文化知识转化成英语的较高能力。另外,英语文化知识翻译得分要明显好于中国文化知识翻译部分,可见现代大学生可以熟练地用中文描述西方文化知识,反之则不擅长。
图1 测试问卷具体得分情况
2.2 测试问卷难易度情况
对测试问卷难易度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如图2 所示,可知有大约81%的学生选择将我国文化知识转化成英文有着一定的难度,而仅有大约35%的学生选择将西方文化知识转变成中文有难度,该结果与上述测试问卷得分结果较为相近。
图2 测试问卷难易度问卷调查情况
2.3 课程规划与教材情况分析
表1 为高校课程规划与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由此可知,认为我国文化课程十分丰富与较为丰富的占比仅有23%,相比之下认为西方文化课程十分丰富与较为丰富的占比为80%;认为西方文化教材十分丰富与较为丰富的占比为92%,而认为我国文化教材十分丰富与较为丰富的占比仅为21%。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我国高校英语教材很少包含和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也并未专门编写中国文化教材[10]有关。
表1 我国与西方文化课程及教材情况
3 应对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文化 “失语症” 的策略
多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文化生态一直不平衡[11]。造成这种问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我国跨文化交际没有形成平等的意识、传统英语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对我国文化知识的学习、我国文化英译学习资源较为紧缺、没有充分认识到我国文化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正迁移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事实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灿若星辰,自古无愧于立足世界民族之林[12]。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指出,讲好中国故事意义重大[13]。所以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中国文化 “失语症” 现象,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流水平。
3.1 提高母语文化的地位,引导学生建立平等的跨文化交流思想
从本质上来看,中国文化 “失语症” 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在进行文化交流时未注重落实文化的双向标准,只是单一地将西方国家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没有注重我国文化的传播与扩散。在英语专业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逐步转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意识,帮助学生转变之前过于追求与契合英语文化的交际习惯,倡导学生在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时始终秉承独立、公正的态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不论综合国力还是国际地位都有着明显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中国文化的传播。所以,高校在进行英语专业教学时,教师需帮助学生建立独立平等的交流意识,倡导学生在满足英语文化的基础之上,积极自信地将中国文化展现出来。当下我国在世界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若不重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不利于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话语权。高度重视塑造我国文化话语权,帮助学生形成独立、平等的跨文化交际思想,是从源头上改善现代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症” 的可行方法。
3.2 打造多样化学习平台,改善英语教师的汉语文化水平
当下,英语专业大学生之所以存在较为严重的中国文化 “失语症” 现象,英语教师自身不具备较高的汉语文化水平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很多英语教师长期接触英语教学,阅读西方国家的报刊和学术论文,自身也出现了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14]。英语教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组织者与引导者,英语教师自身的汉语文化知识基础是否扎实将会对学生的汉语文化习得效果的好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要想有效改善大学生中国文化 “失语症” 问题,高校应当注重采取有效的手段强化英语教师的汉语文化水平。首先,高校教学管理单位需要为教师创建多样化的学习平台,让教师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强化自身的汉语文化素养。其次,英语教师可以基于校园图书馆、互联网平台等查找大量书籍、数字化资源等,了解更多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表达方法。最后,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将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点渗透到教学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汉语文化综合素养。
3.3 创新英语专业教学方式,调动学生文化学习的能动性
在传统英语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往往将获得更高的语言技能测试成绩作为主要目标,这种教学方式尽管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测试成绩,然而会影响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学习和领悟。因此,必须创新英语教学方式,调整英语教材内容,确保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可以做到英汉文化知识的均衡发展。当下在进行学生语言水平测试过程中,不论学期末检测,还是国家举办的等级考试,均未将学生的文化知识表达水平作为考核的重点,在此影响下,学生没有较强的动力去主动学习汉语文化知识。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英语相关考评测试过程中,要将融入文化知识测试方面的知识点,特别是注重考核学生汉语文化的英语翻译与表达水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督促学生去主动学习与掌握汉语文化知识的英语转化方法,不断完善自身的英语知识体系,逐步解决现代大学生中国文化 “失语症” 问题。另外,当下高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使用的英语教材内容主要以西方国家文化为主,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的英语教学资源较少,所以在进行高校英语教材开发设计时,编写人员应当要确保英语教材中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均衡输入,开发与融入较多与汉语文化紧密相连的知识点,在教材中充分体现中国文化元素的英语表述方法,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改善学生的本土文化素养,避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中国文化 “失语症” 现象。
3.4 科学运用母语的正迁移和负迁移,提高学生英汉语言应用能力
在尽可能降低母语负迁移的基础之上,还要注重发挥母语的正迁移功能。众所周知,语言具有共性,母语在外语学习中具有正迁移作用[15]。在进行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将已经掌握的汉语知识和英语进行对比,在某些情况下还会通过汉语中的相关概念与特征来学习、记忆与使用英语文化内容。所以,在进行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不需要刻意避开母语,需要科学有效地使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相似点,倡导学生将英语与汉语进行比对,更好展现母语的正迁移功能,最大程度避免出现负迁移,使得学生更好理解与领悟英语语言文化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专业大学生并非一定拥有较高的汉语文化水平。高校英语专业录取一般将学生的英语成绩作为重要标准,并没有特别关注学生的语文等相关课程成绩。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并不能深入理解汉语言文化的本质与精髓,在使用中做不到随机应变。既能熟练应用英语与汉语,还要具备扎实的中西文化基础,且可以准确互译,属于高水平综合型人才。因此,高校与教师要平等看待英语与汉语知识,注重将汉语言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汉语言文化知识体系,切实提高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培养高水平综合型人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母语文化传播与教学至关重要。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际活动越来越频繁,高校应努力为社会提供大量拥有良好文化人格与扎实汉语文化基础的综合型人才,让学生能够平等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为推动我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