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2024-01-16关晓铎
关晓铎
摘要:本文以红松病虫害防治技术为研究对象,分析红松栽培种植中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并且结合现代林业生产实践,总结出了病虫害防控技术要求,以期优化红松病虫防控措施,推广宣传先进实用技术。
关键词:红松;病虫害防治;技术与对策
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珍贵树种,具有涵养水源,改善土壤环境生态的作用,同时,也是成材率高、用途广泛的经济类树种。该树种种植和造林管理对于我国林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但在红松林的生产中,经常遇到病虫害发生,影响经济收益,总结病虫害防治经验,提出具体防控策略,以供读者参考。
1 红松常见病害
1.1 立枯病
1.1.1 症状
立枯病是针阔叶树苗常见病害,该病害不仅产生于苗木生长期,幼苗和种子期间也容易产生,从而影响到苗木生长。而对立枯病病症进行分析发现,红松立枯病在不同时期,病症有所不同。首先,红松播种后,幼苗未出土之前,立枯病就有可能发病,主要症状是腐烂死亡,地中腐烂现象严重。其次,幼苗出土后,立枯病也容易出现,主要危害部位为红松叶部和茎部,症状还是腐烂现象,如果不及时治理,很容易引发红松死亡。最后,红松苗木生长期间发病后,根部容易产生腐烂,红松开始逐渐枯萎,红松育苗期间,根部土壤中开始出现残留,根部也开始逐渐腐烂。
1.1.2 病因
立枯病在红松木种植中发病是由镰刀菌和丝核菌病干扰所致。每年春季和秋季,土壤解冻,土壤中的两种病菌活性增强,种子播种之后,病菌开始逐渐进入到种子和种子生长过程中,尤其是在种植中出现伤痕的种子和苗木极容易被2种病菌侵害,直到每年8月左右,温度最强,病菌的活性更强,从而导致立枯病病害大面积暴发。
1.1.3 防治措施
①育苗期:要求育苗地进行防潮处理,避免选择排水性不良的土壤。另外,苗圃育苗之前需要尽快完成消毒,采用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有利于消杀虫害。
②种子处理:立枯病育种期间,进行种子催芽,及时浇水和除草,适当通风,从而提升苗木的健康性,促进苗木快速生长。
③施肥抚育:研究发现,红松种植时,如果单一使用氮肥将会出现贪青现象,从而降低了苗木的抵抗力,最终形成立枯病问题。因此,按照此原理,要求红松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施肥,氮磷钾肥料综合配比,合理施肥,为红松提供充足的养分,继而促进红松良好生长,减少病虫害。
④化学防治技术:采用化学防治技术效果明显。要求按照1.5~2 kg/667 m2的用药量,喷施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或90%疫霜灵1000倍液),每隔20 d喷一次能够有效预防该病害。
1.2 红松孢锈病
1.2.1 症状
该病害也是主要红松主要病害,该病害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和伊春市的红松木中较为常见,该病害具有一定的毁灭性。该病害发病后,主要使红松树干和树干下部枝条出现不同症状,危害部位出现列横,结节以及隆起情况,严重时危害部位出现孢子器,时而有黄色蜜涕产生,黄色液体干涸后在树干形成斑痕,每年的4~6月份左右,红松孢锈病开始大面积传播,第2年后黃色液体开始转为白色泡沫状,木质部积层脂开始外流,时间长久后开始呈现褐色。
1.2.2 病因
研究发现,红松孢锈病也是由于病原菌诱发产生,病原菌为茶藨生柱锈菌(Cronartium ribicola J.C.Fischer ex Rabenhorst)共产生五种孢子。在自然条件下,性孢子和锈孢子产生在红松枝干皮部,夏孢子和冬孢子产生在反顾马先蒿和东北茶藨子的叶片上。病原菌一般产生于每年秋季,孢子在此时借助风力开始吹松到红松的各个部位,韧皮部位开始侵入松针。侵入15d左右之后,开始出现褐色斑点,而在侵染2~3年左右后,锈孢子开始逐渐扩散,影响到植株生长。
1.2.3 防治措施
①苗木引进:红松孢锈病需要从苗木进山之前开始全面预防,对苗木进行全面的检查检验,整个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病进行全面的处理。发现带有病菌的苗木需要及时清理,一般采用甲烷熏蒸或者燃烧方式进行综合处理,用药量一般调整为20 g/m³。
②抚育管理:强化苗木造林期间的抚育管理,有利于转换虫害,实现林间杂草的综合处理。可采用五氯酚钠药剂集中处理,消灭转主寄主有利于消灭虫害。
③成林管理:苗木成林之后需要进行修枝、间伐和通风透光,定期进行抚育管理,有利于改善林间环境,优化红松生长环境,减少病菌滋生和感染。
1.3 烂皮病
1.3.1 症状
红松烂皮病也是红松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病害问题,该病害产生后大部分红松出现生长减速,长势缓慢等情况,红松烂皮病出现梢部感染的情况,长满球状瘆状物,并且此时树干也开始出现褐色或者黑褐色的病斑,受害部位树皮也开始从棕色转为褐色,针叶呈红褐色,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将出现枯黄脱落现象,枝干死亡,将会严重影响到植株生长。
1.3.2 病因
深入研究发现,红松烂皮病是由铁锈薄盘病菌引起的病症。该病症一般会侵染幼树枝干,病原菌具有超强的潜伏能力,病原菌会越冬暴发,在每年3~4月份开始影响树干,造成树干危害,病原菌也会产生修枝菌。松树因旱、涝和冻害也会产生该病菌,从而在第2年也形成烂皮病。
1.3.3 防治措施
①林地管理:适当造林和及时抚育有利于防治烂皮病。红松生长期间注重定期清理杂草尤其是幼苗期间,一定要按照苗木生长情况适当清理处理,保证苗木良好生长。另外,红松烂皮病防治工作需要做好疥虫和蚜虫的防治。
②化学药物防控:红松烂皮病防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需要采用化学防治技术进行快速防治。整个防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尝试应用波尔多液或波美2°石硫合剂混合防治,其中波尔多溶液采用1:1:100比例,松焦油和0.2%的柴油液,优化治疗效果,也能够有效预防红松烂皮病。
1.4 落叶病
1.4.1 症状
该病害产生后,红松开始出现生理黄化,树木生长缓慢,新梢和针叶相比于正常松树短小,病害继续蔓延之后,黄点开始转换为橙黄色病斑,病斑逐渐向树干下蔓延生长,最后变为红褐色。红松落叶病病害产生后,树木的抵抗力弱,其他虫害暴发概率也比较高。
1.4.2 防治措施
发现红松落叶病病株后,第一时间进行清理,将已经枯死和重病的病株清除。另外,病害情况较弱的病株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药物防治用100~150倍波尔多液喷雾或65%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喷雾,按照每株20 mL药剂量防治能起到效果。
1.5 红松烂皮病
1.5.1 症状
该病危害红松幼树的枝干皮部,严重时也能发生在干基部,引起溃疡病。染病部位以上松针变成黄绿色至灰绿色,并逐渐变成褐色至红褐色。被害枝干由于失水而收缩起皱,针叶脱落痕处稍显膨大。侧枝基部发病时,侧枝便向下垂曲。小枝基部发病,便显示枯枝状。主干发病时,病部流脂,发生溃疡呈烂皮状,病皮逐渐干缩下陷,流脂加剧。4月起病部皮层产生裂缝,从其中生出黄褐色的盘状物,为病原菌的子囊盘,子囊盘1-数个成簇,逐渐发育长大后,颜色变深,遇雨伸开呈盘状拥挤成丛。干燥后干缩变黑,其边缘由两侧或3个方向向中心卷曲。
1.5.2 防控措施
①适当造林和及时抚育:红松生长期间注重定期清理杂草尤其是幼苗期间,一定要按照苗木生长情况适当清理处理,保证苗木良好生长。另外,红松烂皮病防治工作需要做好疥虫和蚜虫的防治。
②化学药剂防控:整个防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尝试应用波尔多液或波美2°石硫合剂混合防治,其中波尔多溶液采用1:1:100比例,松焦油和0.2%的柴油液,优化治疗效果,也能够有效预防红松烂皮病。
2 红松常见虫害
2.1 松材线虫病害
2.1.1 症状
松材线虫病病害是近几年影响红松生长的常见病害之一。红松感染该病害主要症状包括针叶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下垂,病叶长时间不脱落,树脂分泌停止,树干可观察到天牛侵入孔或产卵痕迹,最终病树整株干枯死亡。
2.1.2 防治措施
①种植前:对木材进行全面检测,确认苗木本体无病害方可种植,部分苗木需要进行解剖检验,确认内部无病害病菌,严格防治。
②栽培期间:需要强化种植管理,设置无寄主隔离带,强化病害检查,发现病害立刻实施处理,防止病害规模扩大。
③病情严重时:需要注射药物进行保护,可于每年12月份—次年3月10日前(树液流动之前),打孔注射甲维盐·阿维菌素可溶剂类等药剂,按照每株20 mL药剂量即可。同时,防治松褐天牛虫害,每年6~8月份,要求在树干喷施绿色威雷200倍液,按照20d喷施
1次的频率喷洒药剂口就能有效防治病害。
2.2 球蚜虫
2.2.1 症状
红松球蚜虫害是比较常见的虫害,该虫害产生后,主要对人工红松林造成危害。虫害一般1年暴发三代,幼龄虫会在红松叶基部过冬,第2年4~5月份开始成熟产卵,虫卵开始成堆出现。一般情况下,红松球蚜每堆出现5粒虫卵。5月上旬也开始萌发嫩梢和新芽,虫害在此时开始暴发,在红松生长最快时期产生病症问题。
2.2.2 防控措施
红松球蚜虫暴发概率高,危害相对比较大,因此红松种植过程中,需要对蚜虫进行综合防治。为了尽快防治该虫害,在每年5月份开始采用药剂防治方法对第一代红松球蚜虫害进行防治。根据经验,采用50%杀螟松乳剂或40%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进行综合防治,整个防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按照20 g/667 m2的药剂量防治[1]。
2.3 象甲虫
2.3.1 症状
松梢象甲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一代,每年4月下旬~5月上旬越冬成虫从落叶层爬出上树,取食松针补充营养.成虫交尾后,雌虫在红松顶梢咬出1 mm口径,深3 mm的圆状卵坑,每个卵坑产1卵,卵不外露,不易发现.大约13d卵孵化为幼虫.7月下旬—8月初,老熟幼虫在坑道端部用木屑做成长9 mm左右的橢圆形的蛹室,12d羽化成虫.幼虫危害红松韧皮,输导组织遭受破坏,近期红松嫩梢向下弯曲并逐渐枯黄;老龄虫危害边材并深入木质部,钻入髓心;羽化成虫在侧枝和顶梢取食,使主侧枝有大量流脂形象。
2.3.2 防控措施
红松象甲虫虫害也是红松种植过程中的常见虫害问题,该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一般采用2种技术方法进行防治。第1种虫害防治方法为人工防治方法,红松象甲虫是一种喜欢光的虫害,全光状态下的林地受到虫害的影响比较严重。而通过试验研究发现,红松混交造林过程中,红松受到象甲虫害的影响概率降低。因此,在红松营造林期间,可以尝试应用第2种混交造林技术方法,混交造林的过程中,采取“人天混”的造林方式。抚育时保存不小于0的上层郁闭度;透光抚育时适当保留阔叶树。另外,可以采用药剂防治方法,药剂防治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用50%的1059乳剂或喷洒氟乙酰胺500~600倍液防治,该虫害的最佳防治时间为6月份[2]。
2.4 松梢螟
2.4.1 症状
红松松螟虫害也被称作为红松钻心虫,该虫害主要会对红松的嫩梢和球果产生影响,最终导致顶梢开始出现枯死和分杈现象,最严重时,虫害开始在坑道拉网越冬,部分熟幼虫在树梢轮生枝下部越冬。而在第2年期间,红松虫卵还是暴发病害,严重影响到红松生长。实际上,红松出现虫害之后,寿命每天将会缩短4~5d。
2.4.2 防控措施
①人工防治:利用螟虫趋光性的特点进行综合防治。防治过程中,要求在林间设置黑光灯,黑光灯能够有效诱杀虫害,吸引虫害后将其杀灭
②化学药剂防治:提升防治速度。例如,在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建议应用40%乐果乳液400倍液或50%螟松乳剂500倍液.成虫出现后,每间隔7d喷洒1次25%滴滴涕200倍液[3]。
3 技术推广应用措施
第一,根据经验以及相关资料显示,现代国家非常重视林业发展,也非常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治。要求在现代林业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以无公害防治技术为关键技术,换言之,虽然现代化学药剂防治方法效果明显,但是存在一定副作用,容易影响到林业生态环境。因此,红松病虫害综合防治的过程中,依然重视采用现代化林业防治技术进行综合防治,整个防治工作实施过程中,应该积极投身于防治工作,采用林业措施、物理措施等综合无公害的措施进行防治,通过抚育管理,栽培管理以及物理、生物等无副作用的技术进行综合防治,更能够提升防治技术应用效果。
第二,红松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还应该尽快采用先进技术。尤其是在现代化林业造林过程后,林业面积逐渐增大,病虫害防治面积也开始逐渐增大,容易影响到病虫害防治工作。采用传统人工防治效率较低,因此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开始应用新型防治技术。如,可以利用无人机搭载撒药平台进行无人机喷药,喷药速度和效率更高,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大面积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4 结语
通过对红松病虫害的症状、病因等介绍,分析了目前防控措施并给出了行之有效的技术推广方案。通过无人机监测技术研究发现,红松病虫害防治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在现代化林业发展背景下,红松病虫害防控技术更应该朝更科学更先进的方向发展,采用新式防治技术,提升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淼,徐云鹏.红松育苗技术要点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1(12):296-297.
[2] 王彦丰.浅谈辽东山区红松优质培育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新农民,2021(6):92.
[3] 孙秀兰.农业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相关探讨[J].农业科学,2023,6(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