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4-01-16胡海威
胡海威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农作物产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致力于加强对栽培技术的研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玉米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满足了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本文主要对山区玉米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同时,运用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的侵扰,旨在为山区玉米种植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推动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是基于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来展开论述的。
关键词: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山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气候状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受限。玉米属于重要的农作物,并且也较为高产,具有较高的适应性,能够在寒冷、干旱等状况下生长。但是传统的栽培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了实际的生产效率。所以,相关技术人员要提高重视程度,落实前期的准备工作,积极开展玉米的播种,控制定值的密度,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同时有效处理病害以及虫害,使玉米能够健康地生长,从而达到预期的产量,推动农业经济的繁荣。本文主要是从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2个方面来展开进一步论述的。
1 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1 前期准备工作
在对玉米进行种植时,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为山区玉米创造良好的生長条件,才能实现高产的目标。前期准备工作可以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选种、整地、肥料和光热等准备,这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前提条件。下面将从这4个方面进行阐述。
1.1.1 选种
为了保证山区的玉米能够达到预期的产量,要做好前期的选种工作,为玉米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工作人员要对山区的地理以及气候条件进行分析,选择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玉米种子,并确定种子数量。工作人员要选择存活率以及发芽率较高的种子,选择能够抵御低温寒冷的天气,同时能够抗病害的种子,确保玉米能够高产。
1.1.2 整地
工作人员要对玉米种植土地进行精细化整理,对土地进行翻耕,使土质能够更加疏松,有效改善土壤的状况,提高土壤的抗旱性以及抗寒性。工作人员还要对种植区域进行清理,包括杂草等物质。同时对于坡度较缓的地方,可以对土地进行平整,为播种打下良好的基础。
1.1.3 肥料和光热条件准备
要想提高玉米的产量,就要保证玉米具备良好的生长条件。对于山区来说,一年四季的温差较大,工作人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周围环境的稳定性。工作人员可以采用覆膜技术进行保温,将其覆盖在种植区域,确保玉米生长具有足够的热量。工作人员还要对土地进行施肥,保证土壤有足够的肥力,提高土壤原有的肥力,可以选择玉米专用的复合肥以及磷肥作为其底肥,以实现玉米高产的目标。
1.2 播种
玉米播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做好科学的播种工作,是玉米高产的重要保障。山区玉米播种可以分为2个环节。一方面,考虑到后期玉米养护以及病虫害防治的需要,所以在实际播种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宽窄行播种的方式,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山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土地浪费,还能够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避免玉米之间的距离过窄,一旦发生病虫害问题,会大范围传染,这样能够控制病虫害的蔓延,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另一方面,在实际播种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发芽率的问题,要按照一定的秩序播种,避免出现缺苗的情况,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可以采用“一点三子”的方法,然后根据玉米幼苗具体的长势进行去苗,有效解决缺苗和空苗的问题,保证玉米最终的产量。以往在对玉米进行播种时,播种的深度通常较大,同时将较厚的泥土覆盖在种子上,这样玉米出苗的时间将会较长。针对山区的特殊情况,可以先对土壤进行翻松,再将玉米种子直接插到土壤中,并通过人工将土壤进行压实,这样让玉米在合适的土壤深度中生长,从而保证玉米生长的质量。地下土壤也会存在一些害虫,会对玉米种子以及其根部进行破坏,影响玉米的生长质量。工作人员可以在玉米种子中掺入一定的药物,这样能够减少病虫的侵扰,使玉米能够在健康的土壤中生长,从而结出更多的籽粒,推动山区玉米产量的提高。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山区玉米种植产量较低的问题,实现预期的目标。
1.3 定植密度控制
对玉米定植的密度进行控制,能够保证玉米有良好的生长态势,为其高产做好铺垫工作。第一,如果在选种时,选择了较为晚熟的玉米种子,这种玉米的植株会相对较大,所以需要足够的生长空间,要适当地减少定植密度。通常情况下,玉米的植株要控制在4500株/667 m2。反之,如果在选种时选择了较为早熟的玉米种子,这种玉米的植株会相对较小,因此可以适当缩小其生长空间,增加定植的密度。让玉米的植株保持在5000株/667 m2。第二,不同类型的玉米,其定植密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生长时间较早的春玉米来说,可以适当增加其定植密度。对于夏季的玉米来说,则应该降低其定植密度。第三,如果种植区域的水肥条件较好,则可以适当增加定植的密度。反之,如果土壤相对比较贫瘠,则应该减少定植的密度。对于山区来说,土地较为崎岖不平,对于凹陷的土地要减少定植的密度,对于较为突出的土地,则应该增加定植密度。这样能够为玉米生长创造合适的条件,使玉米有充分的生长空间,同时享受足够丰富的养分,让玉米颗粒能够更加饱满,产量不断提高,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1.4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对于山区玉米生长来说非常重要,田间管理涉及多项不同的内容,所以田间工作相对比较复杂,要做好精细化的管理。第一,清除田间的杂草。对于山区的玉米来说,其生长环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土壤相对比较贫瘠,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也会伴随着较多的杂草,杂草会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土壤的肥力,影响玉米的生长态势,导致玉米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不足,产量则随之下降。工作人员要对田间的杂草进行及时清理,保证玉米生长环境的稳定性。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多种除草的方式,主要包括物理以及化学2种方式,物理除草主要是对土地进行翻耕,化学除草是利用相关的化学药剂。为了保证环境的安全性,要尽可能地选择物理除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第二,保证足够的肥力供应。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营养,特别是在玉米的幼苗期和结果期,这就意味着玉米生长土地要有足够的肥力,以保证养料的供给。工作人员要对山区土壤的肥力进行取样分析,判断土壤肥力状况以及缺少的元素,从而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以及施肥方法,要合理使用农家肥、有机肥以及微量元素等。工作人员要合理控制肥料的使用量,通常情况下,施加农家肥要控制在1000 kg/667 m2。在施用化学肥料时,可以选择玉米专用的复合肥,将其作为底肥以及种肥,可以使用30 kg/667 m2的复合肥以及25 kg/667 m2的磷肥。还要做好相关的追肥工作,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玉米生长的整个周期内,可以追加2次肥料。当玉米生长到5~6叶时,可以追加第1次肥料作为拔节肥,增加尿素15 kg/667 m2。当玉米生长到11~14叶时,可以追加第2次肥料作为追穗肥,增加尿素25 kg/667 m2。在玉米的抽雄期,则可以喷洒0.5 kg/667 m2的硫酸锌以及0.5 kg/667 m2的磷酸二氢钾,保证玉米有足够的叶肥。第三,保证充足的水分条件。在对玉米进行浇灌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段,保证玉米生长有足够的水分。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气候,结合当地具体的降水量,判断供水量。通常情况下,夏季雨水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7~8月份。所以在雨季较为集中的时期,不应当再给水,如果供水量过多,会导致玉米出现倒伏的情况,影响最终的产量。第四,要做好查苗以及补苗工作。在玉米的幼苗长出来之后,要对玉米种子的出苗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发现了缺苗的情况,则要在相应的位置进行补栽,保证有足够的苗数,避免因数量不足出现减产的情况。第五,要积极开展间苗以及定苗工作,当玉米生长出3~5叶时,则可以开展此项工作,这也是最佳的时期。要尽可能选择天气状况较好的下午,要剔除病弱的玉米幼苗,留下较为健壮的玉米幼苗,从而实现高产的目标。如果玉米苗生长的空间较小,则要适当地扩大空间,使玉米生长能够互不影响,保持合适的间距,提高玉米的产量。
2 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病害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类型的病害,影响玉米的生长状况,降低最终的产量。首先,对于玉米生长中常见的大斑病,在玉米发病的初期阶段,玉米叶上会出现不规则的灰色斑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斑点会不断地扩散,最终转变为黄褐色,在边缘的位置会形成较大的斑点。这种病害通常发生在夏季,由于这一时间段雨水多发,土地较为湿润,温度也相对较高,会大大提高其发病率。工作人员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在选种阶段就要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优质种子,在播种前选择换茬种植的方式,并对土壤进行倒翻,从而有效减少病菌的数量,降低大斑病发生的概率。如果发现玉米叶上已经出现了斑点,则要立即将病叶剪掉,这样能够防止病害的传播。首先,选择合适的化学药物,选择浓度为70%的硫磺唑,兑水进行喷洒,保持每周1次的频率,喷洒1个月左右。其次,对于灰霉病来说,主要是受到了天气原因的影响,也可能是田间管理工作不到位,可以选择多菌灵,保持其50%的浓度,也可以选择浓度为80%的炭疽福美,实现对这一病害的有效控制。工作人员要结合玉米的具体情况,对其产生的病害进行分析,把握病害的类型以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确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使玉米免受病害的侵扰,实现丰产的目标。
2.2 虫害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虫害,导致生长质量受到影响,产量也会因此下降。玉米的虫害有多种,主要有红蜘蛛、蚜虫以及蝗虫等。首先,红蜘蛛是常见的虫害之一,其体积相对比较小,主要是食用玉米的秆茎以及叶子,这会大大降低玉米生长的效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玉米病死,从而降低总体的产量。其次,玉米中还有一些小蚜虫,这会引发玉米的蜜病。小蚜虫的繁殖能力非常强,主要集中在玉米的叶片以及苞叶上,这种小蚜虫会吸取玉米生长的养分,导致玉米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这样玉米的生长会较为缓慢,甚至还会出现畸形的问题,降低玉米的产量。蝗虫是较为常见的病虫,它可以食用玉米的不同部位,直接影响玉米的生长。如果发生了蝗灾,玉米产量会大打折扣。针对以上3种不同类型的虫害,可以利用草木灰进行处理,发挥一定的防治作用。工作人员要对虫害的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出现了大范围的虫害,可以选择吡虫啉或者敌杀死消灭这些害虫,保证玉米的产量。在玉米播种或者出苗之前,还要对地下土壤的害虫进行处理,防止其给玉米生长造成影响,主要是针对地老虎以及蛴螬等。在实际播种之前,工作人员可以在种子中掺入药剂,这样能够有效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有效预防地下害虫的侵扰,促进玉米种子的健康生长。
除以上3种虫害外,玉米螟也是常見的虫害之一,对玉米的产量有较大的影响。玉米螟是一种钻蛀型害虫,通常会在玉米抽穗之后,在其秆茎上钻洞,这样很容易导致玉米的雄花根基被折断,影响后期玉米粒的生长。玉米螟还会将玉米籽粒吃掉,导致玉米出现空心的情况,造成严重的减产,影响农民的经济收益。如果玉米生长遇到玉米螟,那么玉米的秆茎将会变得非常脆弱,再遇到大风等恶劣天气,玉米则很容易被折断。如果玉米螟问题较轻,则可以导致玉米颗粒不饱满,若问题较为严重,则可能会造成颗粒无收,难以实现玉米高产的目标。在对玉米螟进行防治时,要做好越冬的准备,实现风险的有效规避。在玉米抽穗期间,做好相关的防治工作,主要是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喷洒,可以选择在细沙中掺入辛硫磷颗粒,再将其洒到玉米的心叶中,发挥一定的预防作用。也可以选择生物防治的方法,可以适当引入玉米螟的天敌赤眼蜂,这样能够对玉米螟的虫害数量进行有效控制,避免造成威胁性的虫害。这种方法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还能够有效减少成本的投入,具有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保证玉米能够健康生长,推动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3 结语
科学的栽培技术对于提高山区玉米产量来说非常重要,相关人员一要提高重视程度,针对当地山区的具体情况,对气候以及自然地质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科学的栽培方案,增强玉米的适应性,实现高产的目标。相关人员还要对病虫害进行防治,针对玉米生长中常见的病虫害问题进行预防,加强田间管理,实现风险的有效规避,降低问题发生的概率,强化玉米生长的品质,从而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促进农业经济的繁荣与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有明.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技服务,2021(2):101.
[2] 旦卖尔汉·司马依力.浅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技服务,2021(7):33-34.
[3] 孙婷.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技服务,2021(5):42.
[4] 周红忠,林金龙.浅议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5(2):1.
[5] 孙昆.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究[J].新农业,2023(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