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亲入药,功效大不同

2024-01-15胡欣燕李璐瑒

药物与人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七叶树提取物中药

胡欣燕?李璐瑒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逐渐演变为另一项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这其中,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尤为引入关注,其是国内各级医院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之后的又一常见心血管疾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原因多种多样,静脉功能不全或肿瘤化疗、入住ICU以及一些大型手术等医源性因素都可能导致。因此,近年来用于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的药物也越来越受到“重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其中一种天然植物藥—马栗种子提取物。

探寻:马栗种子提取物从何而来

目前,批准上市的马栗种子提取物有迈之灵和威利坦,二者都是德国进口药物,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临床应用多年,疗效显著。

以迈之灵为例,其于1999年被正式引进中国,凭借能改善静脉机能、迅速起效、显著消肿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填补了国内临床治疗静脉疾病无特效药的空白,也被该领域医生和专家誉为“静脉卫士,消肿良药”。近年来,马栗种子提取物的治疗范围和病种在逐步扩大,现已广泛应用于普外科、血管外科、骨科、肛肠科、眼科、妇产科、皮肤科、整形外科、烧伤科等。

这种药物有什么特点呢?查看迈之灵的说明书,在【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项下可见“饭后口服”和“胃溃疡患者慎用”的字样;再查找其来源,发现只有“马栗提取物”五个字。顺着这一发现,笔者开始了针对原植物—马栗的探寻,过程中居然有不少意外收获!

求解:我们在药物发现的过程中错过了什么

1.马栗与马栗种子

马栗是七叶树科植物,主要成分是七叶皂苷(C55H86O24),为三萜葡萄糖苷,其相关制剂已在临床应用多年,包括七叶皂苷钠冻干粉针剂、七叶皂苷钠搽剂、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七叶皂苷钠片等剂型。按照中国树木分类学,马栗又名欧洲七叶树,原产于阿尔巴尼亚和希腊、保加利亚、前南斯拉夫等地,在我国上海和青岛等城市也有引种栽培。本种树冠广阔,可作行道树和庭园树,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广泛栽种,其木材良好,可制造各种器具,种子栗褐色,味道较苦。

马栗种子中含有皂苷、黄酮、酚类、脂肪酸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过敏、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心血管等疾病,可以增加静脉血管张力、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血管壁。其种子为欧洲的一种传统民间草药,早期常用于解热、痔疮等疾病的治疗。

2.七叶树与娑罗子

抛开“欧洲”,只看“七叶树”,传统中药里的一味理气药—娑罗子就和其有着密切的联系。娑罗子的原植物就包括七叶树、浙江七叶树和天师栗。娑罗子主产于陕西、河南、浙江、江苏、四川等地。霜降后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去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后生用。以肥厚、坚硬、形似栗仁、黄白色或淡棕色、无臭味为佳。本品始见于《本草纲目》,李时珍转引宋《祁益州方物记》云:“天师栗惟西蜀青城山中有之,他处无有也,张天师学道于此所遗而故名。似栗味美,惟独房若橡为异耳。”

娑罗子味甘,性温;归肝、胃经。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用于肝胃气滞,胸腹胀闷,胃院疼痛;与其他药配伍,亦常用于妇女经前乳房胀痛。娑罗子中的化学成分与马栗种子基本一致,同样含有皂苷、黄酮等化合物,具有抗炎、胃肠道保护等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脑出血、脑血栓、外伤肿胀等疾病。

由上可知,马栗种子与娑罗子的主要成分大同小异,根据原植物的拉丁名称可以推断,二者是来源于相同科属的“近亲植物”,但是,它们在功效主治方面却大相径庭,临床应用上也有所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与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和思维方法有很大关系。一方面,中药的发现和临床使用是按照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进行的,娑罗子的原植物在分布区内主要靠其自然生长,没有人工栽培技术应用,除上述三个品种外,其他品种也常被其产地民间用作理气药物使用,直到明代,娑罗子才被收录于本草学文献;另一方面,上述七叶树属植物本身的药理活性显著多样,因为“显著”而“突出”,因为“多样”而“难辨”,在资源、技术匮乏的古代社会,老祖宗只认识其中“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已属不容易,所以也并不出奇。

猜想:殊途的它们或同归一家人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欧洲七叶树、日本七叶树、中华七叶树、浙江七叶树和天师栗等同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较多。在临床应用方面,对马栗种子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水肿、静脉曲张以及血管等疾病,对娑罗子则侧重于脑血栓及脑出血等疾病,此外还包括老年支气管哮喘及周围神经炎,主要以抗炎作用为主。二者在临床应用上的差异,实际上为进一步扩大各自临床适应证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在此基础上,国内学者认为,马栗种子与娑罗子的原植物是同属植物,将作用有相似之处、生物活性较强的马栗种子以“马栗子”或“欧娑罗子”引入中国,可以拓展我国的药用资源。与此同时,有学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中药的形式,对马栗种子进行了中药性能的总结归纳:

马栗子,本品为七叶树科植物欧洲七叶树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味归经:辛、苦,凉。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脉痹肿痛,瘀血阻滞,肢体肿胀、疮疡肿痛。用法用量:口服0.5~5 g,外用适量。

其实,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吸纳外来药物的历史,在这方面,我们的祖先可以说是广纳良药,一点儿也不保守、不抗拒。现如今,很多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品种,在历史上都曾是舶来之物,如苏合香、胡椒、胡麻仁、荜拨、荜澄茄、肉豆蔻、白豆蔻、胡黄连、冰片、芦荟、番木鳖、番泻叶等,中医药一直以来都以一种博采众长的理念对待外来资源。随着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接纳和现代药理研究的深入,本文中的同属植物马栗和娑罗子或将共同携手,抵抗疾病,造福人类。

胡欣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管中药师,执业中药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青年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第一届中药饮片质量与追溯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第二批中药骨干人才。曾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技术能手、北京市职工高级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链接:中药“四气五味”的“味”不一定是真的“味儿”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上文中提到娑罗子“味甘”,而马栗种子“味苦”,那么它们尝起来到底是甜还是苦呢?

事实上,无论如何说都不太准确,因为中药五味的“味”已超出了味觉的范围,是建立在功效基础之上的概念。中药性味归经中的“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相应的也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虽还有淡味或涩味的中药,但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而且为了与五行相对应,将淡附于甘,将涩附于酸。

五味的产生,一方面是通过口尝,用人的感觉器官辨别出来的,它是药物真实味道的反映;另一方面,和四气一样,五味也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根据不同味道的药物作用于人体,产生不同的反应,获得不同的治疗效果,从而总结归纳出来的理论。换而言之,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因此,对中药的性味描述与实际口尝味道不相符的情况并不鲜见。

通过亲尝,本文中的马栗种子提取物和娑罗子都是苦味的,因此建议这类药物饭后服用。

猜你喜欢

七叶树提取物中药
虫草素提取物在抗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希望
通惠河畔的七叶树
中药提取物或可用于治疗肥胖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神奇的落叶松提取物
紫地榆提取物的止血作用
七叶树:7片叶子的“假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