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视角下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探讨
2024-01-15宋玉玺刘伟涛
宋玉玺 刘伟涛
内部审计是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治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内部审计问题进行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从精益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应用价值入手,指出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的不足之处,阐述了精益管理视角下内部审计的高质量发展途径,并对内部审计精益管理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研究表明:在内部审计中融入精益管理思想,能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对,是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既能评价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有效,又能检查资产、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利用审计结果完善组织体系,实现预期管理目标。在我国,内部审计具有较高的地位,它既是单位内部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审计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加以重视。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稳健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精益管理这一理念应运而生,旨在提高内部审计的精准化和規范化。以下探讨了精益管理视角下内部审计的高质量发展途径,供同业人员参考。
精益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应用价值
精益管理的基本概念 精益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念,起源于日本丰田企业的精益生产模式,对生产过程中的人、机、料等各个要素进行管控,用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化效益。如今,从精益管理中衍生出大量理论方法,常见如5S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业务流程优化、团队工作法等。简单来说,精益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关注小处和细节,充分调动全体人员参与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实现管理质量的持续提升,推动整个组织管理健康发展。
精益管理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价值 一是激发内部审计效能。在内部审计中,审计质量是核心所在,也是审计工作开展的落脚点,审计质量高低决定了审计部门的贡献大小,激发审计效能才能打开有利局面。将精益管理应用在内部审计中,通过审计机制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向着明确的审计目标努力,从而激发审计效能。实践证实,审计效能与审计质量具有密切关联,激发审计效能可以显著提高审计质量。
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内部审计的一大特征体现在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处理,避免发生经济上的违法犯罪行为,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推手。将精益管理应用在内部审计中,采用专业方法寻找管理漏洞、明确相关风险因素,进而补短板、防范风险,可避免滥用职权行为的发生,有助于干部领导依法依规履行职权,消除贪污腐败现象。
三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从宏观角度看,国民经济在转型发展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成为工作要点。将精益管理应用在内部审计中,能对内审思维和方法进行变革,满足经济新常态下的要求,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微观角度看,企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从内部治理出发,将精益管理应用在内部审计中,利用完善治理机制的优势开展科技领域的专项审计工作,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的不足之处
实地调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视内部审计,基本建成了完善的内审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因受到环境、人力、科技等方面的影响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体现在审计水平不高、审计效能低下、覆盖范围有限、结果运用不足等。
审计水平不高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经济发展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从关注规模速度转变为质量效益。基于这一背景下,内部审计需要积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然而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水平不高,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审计方法单一,在有限的投入内并未获得最大的监督效益,企业内部治理上存在漏洞。
审计效能低下 审计效能与审计质量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审计效能低下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内审前的调查工作流于形式,缺少针对性的实施方案;第二,审计报告的质量不高,一些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存疑;第三,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受到干扰,审计权威打折扣,审计服务水平不高;第四,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到位,难以实现审计的高效化和精准化。
覆盖范围有限 《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明确指出:企业内部审计要实现全覆盖,包括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等内容。然而,一些企业距离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从内部审计涉及业务范围来看,调查显示,内部审计覆盖全业务的企业只有73%,有24%的企业仅对主营业务进行审计。
结果运用不足 对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要求是严肃问责,要求企业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重视审计意见和建议,及时整改问题,对问题责任人进行惩罚。在审计结果的运用上,常见如审计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研究改进措施、岗位调整、扣罚薪酬、职务限制、党内问责等。面对内部审计意见和建议,多数企业能积极采纳,但也有少数企业的采纳率低,未严格执行问责整改跟踪机制。
精益管理视角下内部审计的高质量发展途径
在精益管理视角下,内部审计的目的从防弊兴利转变为价值提升,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创造更大的价值,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将精益管理运用在内部审计中,企业应建立一套防治结合的内审管理模式,具体方法总结如下。
积极转变工作理念 精益管理的核心可以用“精准细严”进行概括。其中,“精”指的是精心操作,用最小的投入、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收益;“准”指的是准确操作,避免出现误差和差错;“细”指的是细心操作,从每一个小处入手,关注整个工作流程;“严”指的是严格操作,依法依规进行审计,不受到人情世故、外部环境的干扰,保证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工作的精益管理,要求审计人员转变传统的理念,正确把握精益管理的内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实现内部审计精益管理的落地。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宣传工作,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才能减小阻力、消除障碍。
创新内部审计思维 内部审计思维的创新,要求审计人员树立风险防控意识,构建价值增值型审计模式。第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研究,掌握精益管理视角下内部审计的工作特点和要求,与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对比,增强风险意识,将内部审计的核心与重点,从差错纠弊转变为优化价值链,从形成审计报表转变为防范内部风险;第二,内部审计思维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审计人员需着眼于企业的总体情况、着眼于整个价值链体系、着眼于精益管理的内涵特征,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从审判者变为企业价值利益的创造者;第三,围绕企业的全部业务展开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增值审计的方式明确风险源,并提出合理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通过补短板、修漏洞实现增值目标。
大力推行信息技术 新形势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支撑,大力推行信息技术成为内部审计工作方法创新的必要手段。第一,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熟练使用审计软件和信息技术平台,构建内部审计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从过去的人工作业模式转变为数字化作业模式。通过审计数据的采集、挖掘、分析和判断,达到实时监督、全面评价的效果,與此同时减少现场审计工作量,降低成本、提高效能;第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大数据审计成为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对审计人员而言,应该树立大数据思维,从原本的单一审计转变为多元化审计,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进一步扩大审计范围、拓宽和延伸审计领域,真正实现内部审计的全覆盖。
内部审计精益管理的注意事项
精益管理对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不少挑战,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一些特殊事项,如审计业务的连续性、科技信息的创新性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科学有序推进。
审计业务的连续性 在内部审计中,保证审计业务的连续性有助于审计数据信息前后有机衔接,保证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既能降低审计风险,又能提高审计质量。因审计工作中断导致数据信息缺失,会对整个审计流程造成干扰,导致工作量和成本提高。所以,内部审计的实施必须关注审计业务的连续性,一方面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审计要求,合理对接各个环节,避免增加额外工作量,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注重工作交接、人员调动,对审计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实现人岗匹配,避免因审计人员离岗而导致审计业务中断。
科技信息的创新性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在科技力量的支持下,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尤其各类信息的传递效率提高、整合能力加强。在此背景下,内部审计工作对科技信息的依赖性更强,获得的信息范围更广,审计数据更加真实完整。精益管理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应该紧紧跟随科技信息的发展步伐,发挥新型技术工具的作用和优势,实现审计工作的降本增效。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例,企业应在这些技术的应用上增加投入,完善相关硬件和软件,为审计模式与方法的变革、升级奠定有利条件,真正实现内部审计的精细化。
综上所述,将精益管理运用在内部审计中,能激发内部审计效能,有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继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针对目前内审工作存在的问题,在精益管理视角下,企业应积极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内部审计思维,大力推行信息技术,并注重培养人才队伍。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应注意审计业务的连续性、审计数据的安全性、科技信息的创新性,如此才能提高审计质量,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宋玉玺单位系青岛海洋科技中心;作者刘伟涛系希地环球(青岛)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