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六大”发力 江苏深耕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2024-01-15谢华
谢华
2023年9月16日至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天津市成功举办。从2020年起,我国每两年举办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这是目前我国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本届大赛以“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为主题。
经过层层选拔,江苏派出142名选手参加全部赛项的角逐。选手们顽强拼搏、奋力争胜,获得13金14银16铜93优胜的佳绩,金牌数、奖牌数位居全国第三,荣获突出贡献奖。
一、深度参与大赛,加快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一)赛项分析
江苏在赛项的参与度上覆盖面高,142名选手中有136人取得名次,获奖率达到95.8%。在夺金项目中,江苏充分发挥传统项目的优势;在新赛项、数字技术领域赛项也有很大的突破。在CAD机械设计、电气装置、糖艺、西点制作、烘焙等项目上,均实现了金牌蝉联;在水处理技术、工业机械、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混凝土建造、化学实验室技术、精细木工、商务软件解决方案等项目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参加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项目的选手中,近四成入选国家集训队,有望代表中国参加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同时,江苏积极参加20个新赛项,指导各技工学院开发新专业、优化老专业,鼓励建设和比赛关联的专业实训室,夯实专业学科建设。
(二)参赛选手分析
江苏夺得的奖牌分布如下:常州收获5金2银5铜,共12枚奖牌;苏州、徐州分别收获3枚金牌和2枚金牌;南京、盐城、镇江各有1名选手获得金牌。获得金牌的选手中,最小的还不满18岁,有10位金牌选手是“00后”,其中9位金牌选手是在校生。
(三)参赛主体分析
取得金、银、铜牌的43名选手中,32名选手来自江苏省内技工院校,占比74.4%,其中金牌选手8名。体现了技工院校在培养技能人才过程中发挥主力军、主阵地的作用,彰显了技工教育的独特价值。同时也充分调动了企业、职业院校的参赛积极性,有1位企业选手和4位职业院校选手在本届大赛上夺得金牌。
二、聚焦“六大”发力,深耕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全力推动职业能力提升行动。省、市职业能力建设部门落实责任到赛项的管理举措,全程关注各技工院校的赛前准备工作,以及全体选手、教练团队的认真备赛和出色发挥,各地、各行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持续推进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一)聚焦“大培训”
布局范围广,全面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19年以来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1689.7万人次。精准提高先进制造业职业(工种)的培训补贴标准,引导培训资源向制造业培训市场急需、企业生产必需和劳动者必备等环节集聚。动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质量跟踪监测,就业培训上岗率、岗位提升稳岗率、创业培训合格率分别达到41%、89%、95%。
(二)聚焦“大融合”
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理念,创新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社合作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与地区主导产业匹配度达70%。与华为、京东、科大讯飞等1830家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协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江苏现有技工院校117所,年招生规模10万人以上,27.6万名在校生中高级工、技师占比达49.8%,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三)聚焦“大练兵”
加快构建以世界技能大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为龙头,江苏工匠岗位练兵活动等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建立主管部门备案管理体系,打造备战各种大赛的省级集训基地109个,研制技能竞赛标准81个,备案举办省级一类赛76个、二类赛26个。江苏4所重点技师学院入选国家首批(共59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名单。每年组织各类智能制造类、数字技能类、新职业赛项占到赛事总数的60%、40%和10%以上。
(四)聚焦“大转型”
推动技能人才评价向科学化、社会化、多元化方向转变。出台第三方评价机构管理办法,备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3600多家,发证超过240万人次。实施“新八级工”制度,试点评聘特级技师128人,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率先发布国(境)外职业技能比照认定目录,收录数字经济、制造业相关评价职业(工种)19个。
(五)聚焦“大平台”
适应“智慧培训”“终身培训”需求,加快实现技能人才培训评价共认、服务保障共享、资源信息共通。建成用好江苏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服务、信用管理两个云平台。开发运用“云眸工程”監管系统,目前已有1.3万余门课程,涵盖1200余个职业(工种)和培训项目。
(六)聚焦“大工匠”
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切实提高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出台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等文件,推进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政策。开展“最美工匠”评选,树立技能人才先进典型。江苏现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5人,评选产生江苏大工匠41人、江苏工匠419人,技能人才的荣誉感和获得感持续增强。
三、五大“行动”出实招,夯实产业技能根基
以赛选才、以赛促用,创新实施“技能就业”“技艺攻关”“评价赋能”“职教强基”“成长激励”五大行动,出实招、破难题、促发展、得转化,引导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实施“百校千企万岗”技工院校助企送工专项活动,组织江苏117所技工院校,1000家以上“531”产业链、数字经济类和缺工严重的重点企业,对接1万个以上岗位,组织毕业生就业上岗,安排在校生实习顶岗。2023年江苏毕业的近8万名技工院校学生中,整体就业率达到98.3%。预计到2025年年末,江苏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将由29.8%提高至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将由32.8%提高至35%以上。
(一)实施“技能就业”行动
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规模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大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育力度,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等。健全完善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积极推动政府补贴性培训向“质”“量”并重转型,有效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稳就业、促创业、防失业功能。
(二)实施“技艺攻关”行动
推动技能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突出在关键核心技能攻关中识别、评价、使用人才的作用。聚焦绝招、绝技、绝活,鼓励高技能人才带头成立“专精特新”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生产一线培养技能团队。支持高技能人才参与建设人才攻关联合体,协同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难题。引导企业建立高技能领军人才“揭榜领题”以及参与重大生产决策、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项目制度。
(三)实施“评价赋能”行动
健全完善“新八级工”制度,拓宽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领域,在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全面实施特级技师评聘,试点开展首席技师评聘。依托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资源快速响应机制,采取社会协办、自主开发、政府购买等方式,确保企业有评价自主权限。扩大国(境)外职业技能比照认定范围,探索发布国(境)外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认可清单制度,为全球技能人才就业创业提供便利。
(四)实施“职教强基”行动
推动技工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加强数字经济类、制造类专业建设,打造50个以上品牌特色专业群。鼓励企业和技工院校合作开设冠名班、订单班等,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预计到2025年,重点技师学院、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普通技工学校的主干课一体化率分别达到100%、70%和50%以上。组织技工院校面向先进制造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占年培训人次50%以上。
(五)实施“成长激励”行动
完善江苏技能大奖评选表彰制度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推荐机制,适当提高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各级各类评选表彰中的名额分配比例。高技能人才的顶部政策体系包括首席技师、特级技师、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特殊津贴、高技能领军人才、江苏省技术能手等8个主要政策。支持产业技能生態链企业评审选拔一批技能高超、业绩突出的高技能领军人才,由企业按规定为其颁发对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聘任为企业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等高级技术职务(岗位)。优先扶持产教融合效果明显的技能生态链,设立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生态链内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优先推荐入选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优先参评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评选表彰项目。
四、结束语
高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大赛为引领,始终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通过多种举措不断优化和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技工教育特色品牌,不断满足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