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FD 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模型与实证研究
2024-01-15王雁王章豹张莉
王雁,王章豹,张莉
(合肥工业大学 本科生院,安徽合肥 230009)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十四五”规划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1]。2021 年10 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也提出“支持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2]。因此,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培养大批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是当前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与实践探索,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影响因素[3-4]、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设计[5-7]、高质量体系构建[8-9]等方面,研究方法以理论研究和定性分析为主,尚缺乏深入的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本文拟应用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方法,从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求出发,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模型,分析各模块构成要素及其映射关系,计算各模块要素的重要度,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一种较为系统的量化研究方法,并对H 大学进行实证研究。
1 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模型
QFD 是一种由顾客(或用户)需求驱动的质量管理方法,最早被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与改进,随着研究的深入,后来被逐步推广到服务业及教育领域[10]。QFD 的核心是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简称HoQ),通过质量屋将用户或市场需求转化为设计要求、工艺要求、服务要求等,由此实现顾客需求的传递与转换,使产品或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10]。
本文应用QFD 方法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模型,其基本结构如图1 所示。该模型包含两阶段质量屋子系统:一阶质量屋是从新时代发展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出发,将创新创业能力需求转换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二阶质量屋进一步将培养方案转换为培养过程质量管理与监控。通过研究模型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规律,统筹考虑各子系统及其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建立创新创业能力需求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以及培养方案与过程管理之间的映射,确定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和要素,以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该模型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层次性、有效性等特点。
图1 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两阶段质量屋
两阶段质量屋模型主要包括创新创业能力需求、培养方案和过程管理3 个模块。3 个模块之间相互关联,上一个模块的输出对应下一模块的输入。首先,创新创业能力需求是用户(社会、高校和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具体要求,也是该模型的原始输入,通过创新创业能力需求分析,确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成要素,再结合高校竞争性分析和培养目标规划,计算创新创业能力各要素的重要度。其次,将创新创业能力需求分解到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模块,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矩阵,确定培养方案各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重要度。最后,将培养方案分解到培养过程管理模块,建立质量控制规划矩阵,确定过程管理模块各指标的重要度。通过各模块指标体系构建及其重要度计算,可以找出其中的关键要素和指标,形成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改进和提升的闭环体系。
2 构成要素分析与提取
2.1 创新创业能力需求
创新创业能力是由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技能和创新创业品质等要素构成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能力。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应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构筑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本文基于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成相关文献的分析[11-13],再通过访谈调查等方式收集企业、高校和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需求的信息,从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两个维度构建创新创业能力需求体系,见表1。
表1 创新创业能力需求体系
创新能力需求包括创新精神、创新学习能力、知识储备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要素[12]。创新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品质,培养学生勤于探索、敢于质疑、勇于实践、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创新学习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包括问题导向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学习新知识能力;知识储备能力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指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等的熟练掌握程度;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多种思维类型在活动过程中的有机结合,包括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直觉、联想、想象、灵感、逆向思维等方面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创业能力需求包括创业意识、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创业管理能力、创业技能和创业可持续发展能力[13]。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活动中起内驱力作用的意识活动和心理诉求,如创业动机、态度、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创业机会识别能力是指创业者识别和捕捉新的创业机会的能力,是区分创业角色与管理角色的核心;创业管理能力主要指项目开发、预算、评估等战略设计及执行能力,如团队协作、资源整合、沟通和决策能力等;创业技能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技巧和方法,如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等;创业可持续发展力是指创业者开展创业活动并保障所创办企业健康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2.2 培养方案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办学特色和专业实际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注重课程教学与实践训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创新活动与创业实践的有机融合,并通过培养方案加以体现[14-15]。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和措施,本文构建了包括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实践训练、第二课堂3 个一级维度、12 个二级维度的培养方案体系,见表2。
表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创新创业课程按教学目标可分为通识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和创业指导课程。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向学生普及创新创业基本理论和知识;“专创融合”课程面向不同学科专业开设,即将创新创业理念和知识融入专业课教学与实践中,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创业指导课程面向部分创业意愿强和潜质好的学生开设,旨在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提升他们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实践训练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另一主要内容,包括融入创新创业内容的常规实践教学环节(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科技竞赛、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创业孵化等创新创业实践训练。
第二课堂主要是指由高校学工部、校团委牵头组织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它是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主要包括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思政教育类活动、科技创新社团活动、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和社会实践项目。
2.3 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是通过对培养方案实施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以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最终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本文构建了包括组织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实践环节管理和质量监控与评估4 个一级维度、13 个二级维度的过程管理体系,见表3。
表3 过程管理体系
组织制度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门管理机构,完善校、院两级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健全创新创业学生转专业、弹性学制、创新创业试验班、创新创业学分、第二课堂成绩单、推研评优以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和教学工作量认定等相关制度和激励政策。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创新在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管理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理论教学过程各要素的统筹管理,主要包括课程体系结构、选课自由度、考核方式、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等要素。高校应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年级选课,打通学科壁垒;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探索实施过程考试、非标准答案考试、操作演示等多样化考核方法;建立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素养与指导能力;鼓励教师采用问题式、项目式、体验式、翻转课堂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模式。
实践环节管理主要是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及其平台与资金等的管理,包括校内外各类实践创新基地、创客空间与创业孵化基地、科研创新平台和创新创业资金支持等要素。
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可以从质量监控与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质量监控与教育效果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及其质量监控的综合效果,如通过质量监控获得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生覆盖面、创新创业获奖情况、师生满意度、示范性效果等;社会效益评估是指对创新创业教育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积极效果的评估,如落地项目数、带动就业人次、毕业生创业情况等。
3 重要度计算过程及方法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改进两阶段质量屋的难点是建立各子系统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关系矩阵进行量化处理。应用QFD 方法计算各要素重要度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步:计算创新创业能力需求初始重要度。调查用户对创新创业能力需求重要性评估的信息,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关要素的初始重要度。本文采用萨迪教授提出的一致矩阵法,请专家按照9 分位评价尺度对两两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比较,构造判断矩阵,从而计算得到各要素的初始重要度[16]。
第二步:市场竞争性评估。该部分主要是评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竞争院校的能力、高校的目标值、改善的可行性等。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本校及竞争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质量现有水平,结合实际制定本校改进后希望达到的目标值,分值一般用数字1~5 表示,1 表示非常不满意,5 表示非常满意。目标值与本校现有水平的比值即为提升系数。可行性系数是评估该项需求指标能否成为其改进的重点,取值一般分为1.5、1.2 和1.0。
第三步:计算创新创业能力需求最终重要度。通过竞争性分析对各因素的初始重要度进行修正,可以得到创新创业能力需求的最终重要度及其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第四步:建立“创新创业能力需求—培养方案”相关关系矩阵。采用专家打分确定关系矩阵,相关关系一般分为强相关、相关、弱相关和不相关,取值分别为5、3、1、0。
第五步:计算培养方案各要素的重要度。为有效避免关联矩阵不合理造成的评价不合理的问题,采用独立配点法计算培养方案各要素的重要度。将创新创业能力需求最终重要度权重与“创新创业能力需求—培养方案”关联度相乘,再纵向相加,得出培养方案要素的重要度及其权重。
第六步:参照第四步和第五步,建立“培养方案—过程管理”相关关系矩阵,并计算过程管理各要素的重要度。
4 实证研究
H 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涉及理、管、文、经、法等学科的“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导、搭建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学校在“2022 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 TOP100 中位列第8 位。本文以H 大学为例,说明基于QFD 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模型的具体应用。
4.1 模型求解
首先,将表1 中的每项指标设计成相应的调查问卷,邀请企业代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学生代表组成6 人小组对问卷打分,通过两两比较和对结果汇总分析得到需求判断矩阵,采用SPSSAU 软件计算各二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下的权重和一级指标权重,最终计算得到各二级指标初始重要度W0。
其次,对H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市场竞争性进行评估。竞争对手A 高校和B 高校代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突出成效的同类高校,将其作为标杆进行对比。专家组采用1~5 量表评价各高校具体指标,并结合H大学实际情况确定目标质量和可行性系数。根据公式(1)和(2)计算得到需求要素最终重要度W1和最终重要度权重λ1,结果见表4。
表4 H 大学市场竞争性分析及计算结果
再次,构建创新创业能力需求—培养方案一阶质量屋。通过专家打分法建立创新创业能力需求—培养方案相关关系矩阵,其中“◎”“○”和“△”分别表示“强相关”“相关”和“弱相关”,采用独立配点法计算培养方案各要素重要度W2及其权重λ2,结果见表5。
表5 创新创业能力需求—培养方案质量屋
最后,建立培养方案—过程管理相关关系矩阵,计算过程管理各要素重要度W3及其权重λ3,由此构建培养方案—过程管理二阶质量屋,结果见表6。
表6 培养方案-过程管理质量屋
4.2 结果分析
(1)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求为出发点,明确了H 大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点,重要度排前5 位的要素依次为:创新精神、创业技能、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这不仅是新时期高校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增强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客观需要。尤其是以培养工程创新创业型人才为主的工科高校,既要重视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学习能力,又要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以创新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2)构建了创新创业能力需求—培养方案质量屋,采用独立配点法计算H 大学培养方案各要素重要度,重要度较高的前5 项要素依次为:大学生科技竞赛、“专创融合”课程、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创业孵化。目前,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引领的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已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竞赛和项目为驱动,加强“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促进创业项目孵化,是H 大学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3)构建了培养方案—过程管理质量屋,针对H大学培养方案实施过程管理与评价,重要度排前5 位的要素依次为:质量监控与教育效果、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创业资金支持、组织与工作机制、教学方法改革。质量监控与教育效果排在首位,表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其综合素质,这与当前大力倡导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一致。此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需要具备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创业实践经验丰富、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但目前部分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尚不能很好地胜任创新创业教育任务,因而,教师队伍建设及其教学方法改革成为保障创新创业培养方案实施效果的另外两项重要因素。H 大学还应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双创”教育平台和基地建设,同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打造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5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经济模式驱动下的全新育人理念,以创新思维与创业实践为培养目标,强化学生知识运用和成果转化能力,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着力点[17]。本文以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为目标,运用QFD 方法,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求出发,构建了创新创业能力需求—培养方案—过程管理两阶段质量屋模型;综合考虑高校自身办学条件和市场竞争性分析,确定创新创业能力需求权重,分析模型各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培养方案和过程管理各要素的重要度,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从而为高校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供较为科学、客观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