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2024-01-15任义霞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任义霞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双减”政策在课程教学中不断地深化和推广,对当前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真正的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实现课程教学的减负增效。作业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较有效的方式,同时也是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主要途径,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目前“题海战术”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数学作业设计需要简化数量和提高课后作业的质量,达到减负不减质的效果。本文基于此,根据数学作业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多角度的探究,优化“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
近年来,我国提出的“双减”政策切实更新了国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作业设计的常态规划,更约束了校外培训机构对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发展的影响,以求还学生轻松、快乐的童年,减少学生的课后学习压力。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当前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后作业,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的主动性,提高课后作业完成的质量。小学阶段的所学知识均为基础内容,整体的难度并不太高,但是需要在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同发展、自主探究和学科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较为牢固的基础。
一、传统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不足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比较偏重于书面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大量的书面作业来巩固课程学习的相关内容,虽然这样巩固练习的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会给学生带来过重的课业负担,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认知能力和抗压能力都明显不足。面对如此繁重的作业负担,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还会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试教育已经逐渐被我国教育体制所淘汰,现阶段更为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也已经逐渐落后,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而且在此过程中传统作业模式中存在的各种不足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作业功能较为单一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大部分的作业设计都是以书面作业为主,而且所设计的作业的功能性也较为单一,绝大部分的作业都是为了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而忽视了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的数学教师都深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教学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作业设计所具有的真正意义,导致传统作业设计的功能性较为单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无法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合理性的探索。
(二)作业负担过重
“双减”政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减轻学生在课后的作业压力和课后补习压力,可以给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实现快乐教育。在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深入影响,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会应用“题海战术”,导致学生的作业负担较为严重。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展了多学科综合性学习,每天不仅需要完成数学作业,同样也需要完成语文、英语或者是其他学科的相关作业,这些所有学科的作业量相加起来,对于还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一个较大的负担。过于繁重的作业负担不仅无法稳步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甚至还会给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学生对于课程学习产生较为强烈的抵触心理,学生的学习心态发生变化。在学习或者是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不能保持较为积极和端正的态度,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虽然完成了作业但质量不如人意。基于这一现实情况,在当前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作业的数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为学生的童年成长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与环境,在实现快乐教育的同时,让学生对课程学习有着更为强烈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劳逸结合。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原则
“双减”政策要求小学低年级不可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完成时间不可超过一个小时。小学各科教师亦依照此类要求为学生适当安排校内可完成的巩固练习,并在设置作业的教育阶段尝试以量少质优培养全面的作业设计思路,依照班级学生学习发展特质及迫切需求,展开作业设计探索。作业是检测教学效果一种有效的方式,也是巩固所学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常规教学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由于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都秉持“题海战术”,课后作业的设计总量较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课后学习压力。所以,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教师需要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优化设计,另外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一直是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的教学原则。以前孔子所提出的教育观点,在现代教育发展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也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为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自身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在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尊重这一客观事实。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和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此来保证课程教学的最终质量和取得一个突出的教学成效。所以在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仍旧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作业内容,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全面性原则
全面培养原则也是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原则之一,因为现阶段的教学大力的倡导素质教育,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所以全面培养原则也是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最为基础的原则之一,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当然在这过程中也需要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来进行作业的设计,而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围绕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开展,另外为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延伸。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措施
(一)精简作业内容
由于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深受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术”的影响,让一部分的学校认为只要加大作业的练习量就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过重。而在“双减”政策实施下,则需要有效地改善这一实际问题,而减少学生课后作业,负担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减少作业量,所以在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精简书面作业的内容。虽然需要根据政策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却要实现减负增效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在精简作业内容的基础上来优化作业设计,让学生可以巩固和复习课程所学习的相关内容,所以需要选取教育典型的例题,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另外,为了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相应的引导,在设计作业内容的时候需要对题目的设计进行优化,通过一些细节化的设计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当前“双减”政策的教学背景之下,教师首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在优化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精简作业的内容,同时也要围绕课程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和重难点知识进行作业设计。与此同时,需要重视书面作业设计中的细节问题,通过对题目的优化与发展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相应的启发。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其拥有一个快乐简单的童年。
(二)实行分层作业设计
为了贯彻和落实“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需要进行优化发展,而在具体优化与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结合小学数学课程自身的特性。因为相比较而言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中所面临的难题也更多,而且数学课程中的一些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致使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较为显著的问题。但是在当前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故而在当前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的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分层作业设计。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真正地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和优化作业设计,需要根据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分层课后作业设计,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的作业设计也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通过分层作业设计帮助学生重拾对数学课程学习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得数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可以实现稳步的提升。
以“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在本节课中,需要让学生掌握面积和认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同时建立关于一平方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厘米的表象认识。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在以往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与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的基础知识点,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以往的教学知识点有所关联,所以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技术不好的学生而言,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其难度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较为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课程学习。所以,教师需要重视作业设计,通过作业来帮助基础不好的学生来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所以,在“双减”政策影响下,教师要围绕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设计作业分层,可以将书面作业设计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的设计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相关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其中包含考查面积含义和计算公式的相关内容,一般情况下必做题占据了书面作业绝大部分的比例。而选择题则是由应用题组成,需要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计算物体的表面积。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己课程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完成作业,作业设计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这样的分层作业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原先基础不好的学生重新巩固基础,让这一部分的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具备更强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有利于数学课程教学的整体发展。
(三)借助互联网设计交流性作业
在“双减”政策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从原先较为单一的书面作业设计转向多元化的作业设计类型。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数学作业的形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强了作业的趣味性,学生有着较强的自主性去完成作业。而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之下,互联网技术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并且和我国教育体制也有着较为深入的结合,因此在当前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设计交流性作业。交流型作业的设计就是学生不必去完成大量的书面作业,而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的合作协同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也可以完成数学教师所布置的数学作业,同样也可以实现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在设计交流型作业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主题作业,这种作业类型并不具有唯一的答案,学生只需要围绕主题或者相关要求完成作业即可。
以“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这一单元中的第一课为例。第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所认识,可以将米、厘米、分米、毫米进行相互转换,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在完成课堂学习之后,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估测意识和能力,还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之间所存在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掌握探索学习所具有的独特乐趣。所以教师可以基于互联网交流平台,让学生对家中一些常见的事物进行测量,包括茶几、电视、电脑、餐桌或者是电饭锅等家具,当学生完成对这些家具的测量之后,在通过网络平台与班级中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通过多方面的交流来衡量自己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如果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测量结果和其他的学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所以会进行再一次的测量,用这种方式确定上一次测量结果是否准确。通过这样的交流型作业,学生可以巩固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发现数学知识学习和实际生活所存在的深层次关系。同时,在激发学生探索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现阶段的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