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建设思路与一般模式研究

2024-01-15刘志峰马颖忆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33期
关键词:企事业应用型学院

钟 雯,刘志峰,马颖忆

(金陵科技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0 引言

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产业学院是进行转型发展、产教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1-2]。当前,建筑及规划设计行业普遍存在产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供给之间的不匹配、传统产教融合得不深入不广泛、单一维度的校企项目合作式的泛融合,以及高校缺乏考评倒逼机制的无效融合等问题[3-5]。因此,针对地方高校的服务定位与专门人才的能力需求,亟须立足建筑产业“数智化”转型发展中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建设中选择合适的产业学院模式,正确处理建设中的多方关系,才能够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实力,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1 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组建需求分析

1.1 国家需求

国家及住建部明确“数智化转型”为超、特大城市及建筑产业的发展导向,“智慧建筑与建造”专门人才需求急迫。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由此可见,“数智化转型”成为大城市中建筑产业全链式发展的趋向。此外,住建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个国家部委层面的顶层战略设计均指向建筑产业这一国计民生重要产业部门的“数智化”发展转型。由此投射至人才链、高教链,表明经济社会发展亟须一大批建筑工程领域,涵盖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建筑整体运维及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6-8]。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服务本地需求时,应强调传统工科转型发展,探寻人才培养路径与机制创新,持续充分地为地方输送行业产业急需人才,以此促进建筑产业链、创新链、高教链、人才链的彼此衔接。

1.2 地方需求

“智慧江苏”及省会南京“双智”试点、“典范城市”等建设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服务地方的专门人才培养急迫需求。江苏作为经济强省,建筑业是全省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022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统筹推进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对智慧江苏、智慧城市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和重点工作任务,为全省有序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遵循。同时,南京是2022年11月住建部新批复的全国首批智能制造试点城市,也是全国第二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联网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是极少的“双智”试点城市。试点重要领域之一即是“建筑智能化”。作为服务地方的新兴应用型大学,围绕地方“智慧城市、韧性城市、数字基础设施”设计、施工、运维相关需求的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是新时期办学要旨之一,这为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发展注入强劲的外源动力,并充分激发内生动力。

1.3 行业需求

传统基建中建筑行业应对新时期发展冲击和争取机遇的“数智化”转型肯定了行业对“智慧建筑与建造”的人才需求。智慧建筑与建造,成为2020年教育部新批复增设的本科专业(专业代码为082807T),可见,建筑行业产业对新的专门人才需求的明晰化和具体化。作为数字孪生、建筑工程行业的数智化转型和发展的重要支撑,聚焦行业新生需求,突出“校行企、政校城、产科教”多维度融合,强调融合发展、合作共赢、协同育人。“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是新时期各利益主体“政产学研用”协同的优良载体,一方面能够为合作企事业行业协会提供研发、人才培养甚至区域营销中心,另一方面也是高校的产学研发基地、学生实践基地和“双创”基地。因此,本产业学院的建设提升是政校城、校行企各层面利益统一的建设重点,其建设必要性和价值不言而喻。

2 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建设思路与组织架构

2.1 建设思路

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的总体建设思路是立足建筑产业“数智化”转型发展中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智慧建筑与建造行业,以产业链、创新链、高教链、人才链“四链”衔接为导向,构建“地方高校、政府部门、行业企业、行业协会”四维主体共建的多主体育人共同体,发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牵引作用,突出产业经验与专业教育融合、社会实践与业务拓展融合、产业发展与专项研究融合、人力资源与人才培养融合、整体战略与区域资源融合、品牌战略与社会形象融合,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共建方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增强产业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并在以下3个方面凸显建设思路的改革要旨。

(1)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专业知识逻辑遵循下,高校为单一主体的院系专业布局,建立了一个基于产业价值链和创新链的跨学科跨专业跨界交叉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充分内置OBE理念,围绕“学生中心”,紧扣其职业生涯规划和从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聚焦“成果导向”,强调“持续改进”,着意培养学生集“理论基础、工程技术、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四位一体的复合型能力。

(3)产教共商共育共赢,多主体共建,涵盖协作机制建立、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要求确立、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金课”“金教材”“金师”“金专业”等专业体系化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协同打造,实践创新基地及优质资源平台协同建设,科研项目、技术开发与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协同共建(见图1)。

图1 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建设思路

2.2 组织管理模式

积极发挥“高校-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四维共建并参与产业学院日常管理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挥共建方在协同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完善产业学院的管理与运行建立院务会,由产业学院共建方共同推举产业学院院长、副院长等院级管理团队,形成日常协调工作机制,保障产业学院正常运行。产业学院可依托多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有面向建筑产业数智化转型,由设计集团为智慧建筑设计,建设中心为建筑工程智慧化施工、管理、运维一体,由安装行业协会为智慧建筑管理与运维及全产业链的数智化技术支持,联合形成的人才培养基地,由共建方共同指派平台管理主任及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产业化培养、工程化教学与跨领域融合优势。

为保障产业学院的高效运行与快速发展,促进产教深入融合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产业学院将从3个层次、一条主线上逐步出台落实:机构运行管理、产教岗位设置、资金使用管理、教研培养管理、评聘认证考核、产学成果培育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全面完善学院运行管理制度保障体系。具体包含如下内容:第一层次为决策层,包括《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决策议事制度》《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管理工作监督制度》;第二层次为管理层,包括《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岗位设置与聘用制度》《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实践与教学质量监督制度》;第三层次为工作层,包括《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资金使用及管理制度》《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绩效工作考核办法》《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实验室运行及管理制度》《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管理办法》。一条主线为基于智慧建筑与建造专门人才培养理实一体、校行企互通共融的产教深融合理念。

2.3 一般模式

产业学院以江苏省建筑智能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11个省市级教科研重点平台为载体,搭建专业知识培养实训和工程应用能力平台,通过学校-企事业单位-工程现场“两地双师”/“三地双师”教育模式,培养“1+X”智慧建筑与建造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实现学生工程素质与职业能力共同培养的育人目标。

2.3.1 共建多元招录、统筹选拔、全面输出的培养新模式

产业学院的学生招录与选拔采用社会多渠道招录、学校统筹选拔的模式,覆盖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全方位人才培养目标,向行业内全面输出。

(1)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针对全日制学历教育,对“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3个专业学生,采取“理论+实践”“学校+企业”“学校+事业”多重模式。学生在学校经过低年级(1~2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后,通过统筹选拔,根据产业链需求,进行人才分类培养,在企事业单位/工程现场开展综合化实践锻炼,实现“1+X”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如下:①选拔学生在企事业单位设计岗进行实践训练,定向培养具有系统化智慧建筑规划与设计、智慧建造施工的专业人才;②根据企事业单位亟须的人才类型,选拔学生在企事业单位管理类岗位进行实践锻炼,针对性地培养智慧建筑与建造相关的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规划师、结构工程师等管理岗位人才;③选拔学生在工程现场进行实践锻炼,重点培育企业项目管理与运行的中坚骨干人才。

(2)专业职业人员培养。针对有志于从事智慧建筑与建造行业的人员,开展特殊、特种职业资格认证。该类人才培养由产业学院牵头,继续教育学院组织协调,行业协会参与,培养高级建筑师、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智能楼宇管理员、消防员等社会认可的专业从业人员。目前,产业学院已完成“国家智能楼宇管理员实操考核平台”建设。

(3)技能培训服务。针对智慧建筑与建造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服务。目前,产业学院已具备“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培训资质、“建(构)筑物消防员技能培训实验实训”条件,先后组织了两期培训,培训人员达到97人。2020年,产业学院将进一步开展并完善“建(构)筑物消防员技能培训”工作,扩大对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

2.3.2 师资团队建设与考核模式

(1)建设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急需的“双师双能”型师资团队。产业学院师资初期由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合作企事业单位共同组成。在学院运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内培外引,优化专业师资职称结构、政策引导和措施落实等手段,不断完善基层教学组织,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保障专业高质量持续快速发展,满足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建设需要的“双师双能型”师资团队。具体如下:①以产业发展、专业建设为龙头、技术开发研究为基础,对内大力培养和对外积极延揽双管齐下,培育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及后备人才,继续培养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急需的领军型人才和教学名师;②强化产业学院骨干教师“双师双能”素质,加强交流与协作,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深入智慧建筑与建造领域各类型的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和交流合作,提升工程实践技能水平和国际化办学水平;③强化产教研工作中心地位,进一步明确专业负责人、产教研工作室、工程项目组和教师四级职责,分级保障、上下联动,形成有利于开展教研教改、实践锻炼与产教融合的格局。

(2)实施突出成果导向的企业化绩效考核模式。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的师资主要由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3个专业的自有教师、企事业单位骨干工程师及行业优秀工程师3个部分构成,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对教师的聘用与考核针对性制定了考聘办法。

金陵科技学院教师考评按照《金陵科技学院师资考评办法》与教育部最新发布的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和政策文件精神,同时引入企事业单位的实体项目参与度考核、企业岗位实践能力考核与校企合作产出考核等指标,加强成果产出与成果转化,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企事业单位配套的工程师师资采取双向考评机制,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对企事业师资进行业绩及绩效考评,工程师所在企事业单位对其进行业务绩效考评;行业优秀工程师主要由行业协会独立考评,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为考评提供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能力数据支持。

2.3.3 建立“三链能力+多元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秉承“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产业学院坚持以技术链、工程链、职务链的“三链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构具有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的多元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体现“德育为先、能力为本、合作培养、开放创新”特点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方案。

(1)“一观·二练·三结合”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外出观摩“一观”。观摩经典案例和大师作品,培养感知,触发思考,引发兴致,如青奥公园、南京眼等。校内校外“二练”。引入企事业单位的真项目校内练,如“汤山历史文化展示中心设计”等真项目开展校内实践教学,到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校外练等。学做创研“三结合”。强调专业核心课一贯执行边学边做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开展案例教学的“学做结合”常态化,鼓励团队教师通过学科竞赛、大创项目、虚拟创客班等方式指导学生参加高级别学科竞赛、申报专利、创新创业的“学创结合”多样化。通过科教融合等专项训练促进“学研结合”协同化,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形成“实基础、强技术、重创新”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2)“T+P+VR”教学和“MOOC+翻转”教学联用,是有效培养高阶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教学模式。探索线上大规模,校内线上小规模,线下“翻转”,虚拟仿真的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9-10]。建立学生人人参与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的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育人环境(见图2)。

图2 新课程教学模式

(3)“自主研学”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创新的有效教学形式。产业学院所有的校内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部分校外实践基地,均实行实践时间、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开放,学生自主安排实践时间和开展实践锻炼。培养学生自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起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转型发展之需,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建设与实践表明,以产业链、创新链、高教链、人才链“四链”衔接为导向,构建“地方高校、政府部门、行业企业、行业协会”四维主体共建的多主体育人共同体,发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牵引作用,突出产业经验与专业教育融合、社会实践与业务拓展融合、产业发展与专项研究融合、人力资源与人才培养融合、整体战略与区域资源融合、品牌战略与社会形象融合,全面调动企事业单位共建方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全面增强产业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企事业应用型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责任要素及功能分析
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方向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发力提高企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做优做强工会企事业的几点思考
学院掠影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